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汉代画像石墓与汉代画像石的绘画题材与内容

汉代画像石墓与汉代画像石的绘画题材与内容

时间:2020-05-04 18:37:14

相关推荐

汉代画像石墓与汉代画像石的绘画题材与内容

导语:汉代画像石是汉代地下墓葬建筑用石,也用于墓地祠堂、庙堂等建筑上雕刻画像。汉画像石墓是在墓葬中运用画像石建造石椁墓葬墓室,有时也在崖墓内外雕刻画像作为画像石墓的一种。画像石墓作为汉代民间重要的丧葬艺术,涉及的画像题材来自汉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表现汉代社会中的庄园和手工业作坊内生产劳动场面的耕作、放牧、射猎、纺织等场景,表现社会官宦生活的经历,汉代日常生活,汉代流行的的历史、神话故事等。在“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的汉代社会中,形成了一套关于丧葬艺术的规范,汉代人们的画像石题材也反映出汉代人们的社会价值、历史记忆和宗教信仰。

汉代丧葬和汉代画像石

汉代社会是一个思想极度活跃和发达的社会,在刚刚历经诸子百家争鸣和秦始皇焚书坑儒之后,汉代在先秦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思想价值认同。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表彰六经”,将儒家思想确认为维护汉帝国统治的官方思想。此外自秦代流行开来的道教方术思想也开始流行起来,上至帝王,下至普通百姓都迷信求仙问道的思想。到了两汉时期,佛教思想东传,深刻影响了汉代人的宗教信仰。

汉代尤其尊崇孔子思想,儒家思想中的“大一统”和“君权”的观念成为汉王朝统治的基础。汉代的儒学家们还通过著书立派、办坛讲学来阐明儒家思想的要义。汉代画像石中反映的历史故事题材有大量表现忠臣孝子、节妇烈女和古代圣贤的故事,这些思想大多数带有政治上的宣讲意味,用于墓葬装饰中很可能是表现当时普遍的价值认同。

西汉儒学家董仲舒

方术思想在画像石中也有很多表现内容。汉代画像石中常见月宫题材,主要内容是宫殿,蟾蜍,兔子捣药的图像,表现当时社会上流行的嫦娥偷吃不死药飞升上月宫成为仙子的故事。这种类似的表现飞升成仙的故事在汉代的卜千秋墓中也有体现,墓室内满绘壁画,有方相士、墓主人、日月、神兽、龙虎等形象表现墓主人死后被引导飞天,成为不死之身。

神话题材画像石

佛教思想在汉代才开始传入,因此反映到墓葬中的也较晚。汉代常见的佛教题材主要是西域特点的仙人形象,身骑白象,有的还出现有背光等典型的佛教特色。西汉时期有关佛教题材的画像石题材较少,多数是本土起源的历史传说,后来被佛教吸纳到本教的传说故事中去,因此本文在这里主要讨论这些本土起源的神话传说。

画像石中的历史题材

画像石中反映的历史故事大多数都是周代或者更早的尧舜禹等贤君忠臣、文武大臣等的传说故事,有的还见于传世的历史文献记载中。常见的有二桃杀三士、晏子见齐景公、聂政自屠、完璧归赵等历史故事。

二桃杀三士是发生在春秋时期齐国的真实故事,当时齐国的三位大将田开疆、古治子、公孙接战功卓著,居功自傲,晏子为齐国上大夫,为避免三位大将以后仗着功劳为祸齐国,建议齐王除掉他们。于是以两个桃子来离间三人,最后兵不血刃解决了三人。秦汉时期人们尊崇晏子尊君爱国,献计除患,因此在在汉代画像石上屡见其踪影,有时画面中仅以简单的两个桃子和三人表现,有时仅有晏子和齐景公的形象。

二桃杀三士

聂政自屠是战国时期的著名历史故事,主人公聂政因为报恩刺杀侠累和事成之后未避免牵连家人而“自皮面抉眼,自屠出肠”的故事作为忠义孝悌的代表,被儒家大为推崇。汉代画像石上常以聂政和多人死战以及聂政自杀的场景来表现这一历史故事。

聂政自屠

画像石中的神话题材

汉代画像石中的神话故事有的和历史故事连接起来,有的则是典型的神话传说故事。常见的神话题材主要有西王母、牛郎织女、四神、伏羲女娲、祥禽瑞兽等,反映了汉代人丰富的思想信仰和艺术加工水平。

西王母是汉代社会中最为常见的形象,一般认为是汉代最为尊崇的女性神灵,主管仙界。西王母的形象,最早认为是“豹尾虎齿而擅啸,披发戴胜”,是一位半人半兽的神。到了东周时期西王母似乎已经成为了一位女性神,周穆王还专门奔赴西方昆仑山会见西王母。而到了汉代,西王母更是被作为了一位掌管不死药的女神,还常常夜晚降临天子居所,为帝王赐药。

西王母

汉代画像砖中的西王母形象已经不是最早的半人半兽的神,已经成为了一位身着冠袍,手持羽节的女性形象。传说中她掌管仙界大小事务,还有不死之药,嫦娥就是因为吃了她的药才得以飞天,牛郎织女也因为她的阻挠只能一年一度相会。汉代人崇尚西王母甚深,不仅或者的时候相望前往西王母掌管的仙山求仙问道,死后在墓葬中广泛刻画西王母和仙界题材,希望能够成功进入神仙世界。

画像石中的其他题材

汉代尤为尊崇孔子,在画像石中常见孔子圣迹。著名的有孔子见老子、孔子讲学、孔子游历等场景。这些关于孔子的题材有的反映的是真实的历史,有的则是将孔子及儒家弟子神化了,作为仙界的神仙出现,如颜回、子由等著名儒家弟子等。汉代官方重视儒学,不仅在都城开设太学、将儒家经典刻在石碑上树立在太学门前,更是吸纳了一批儒家学者做官。汉代人将孔子作为画像石题材,很可能就是反映当时渴望学而仕的社会思想。

汉代画像石中同样有很多反映汉代真实社会生活的场景,比如墓主人车骑出行、乐舞百戏、宴饮庖厨、农场庄园、射猎游行、拜谒等题材。有的画像石上绘出现墓主人形象的剪影,有的则是反映的当时平常汉代人的生产生活,深刻体现了事死如生的观念。

汉代画像石中还常见各种星象和祥瑞图像。星象图常常是反映天界,有的还用来表示方向。常见的是多个圆球之间以曲折的线段连接,有的中间穿插着各种祥瑞图案,比如龙、虎、朱雀和玄武等,结合不同的星宿用来表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甚至在有的画像石墓中还出现了将牛郎织女图和星象图相互结合,用来表现传说中的银河和天界的场景。

牛郎织女题材

汉代画像石还广泛用于各种墓上建筑中,如墓地祠堂、墓阙等建筑上往往镶嵌有多块画像石。内容和墓葬中的画像石题材相差不大,但多数开始带有墨书榜题,常常以几个字简单介绍画像石的内容或者关键人物。有的画像石因为保存较好,流传到后世还有历朝历代的文人墨客在画像石上书写字。

武梁祠画像石

结语

汉代画像石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是反映汉代社会和丧葬制度的重要历史资料。汉代画像石作为重要的丧葬艺术资料为后世绘画艺术的创造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汉代画像石中的许多艺术形象反映出当时人们的价值观和社会认同,并且在前代的基础上创造出许多丰满的人物形象。

汉代的西王母形象是汉代神话类题材中最重要的艺术形象,作为汉代人信仰的“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的女神,西王母必定在汉代成为社会上的广泛信仰。汉代人不仅将她和仙界联系在一起,和儒家圣人联系在一起,还专门制造了东王公的形象与西王母相对,成为分别掌管东西方的男女神。汉代人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创建了他们的死后世界,在墓葬中奖他们生前信仰的神仙世界延续到了画像石等丧葬用品上。

参考文献

戴胜 《礼记·中庸》

班固 《汉书·武帝纪赞》

佚名 《战国策》

佚名 《山海经》

刘安 《淮南子》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