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突发卫生事件下大众心理的危机干预

突发卫生事件下大众心理的危机干预

时间:2023-04-18 13:29:05

相关推荐

突发卫生事件下大众心理的危机干预

自古人类就有跟突发的卫生事件抗争的记录,天花、鼠疫、黑死病、西班牙流感等等都在世界范围内造成大量的人死亡,导致社会停止发展!造成的影响远远超过地震、火灾、火山爆发的突发事件所带来的影响!其影响范围更广,往往具有地区性或者全球性的性质,并且发生持续时间长,个体长期处于这种境况,所带来的影响持续时间也可能会更长,所受的影响也会更大!其次,它并不只是卫生事件,也是社会事件,近些年来,无论是SARS、还是猪流感,还是现阶段所爆发的新冠疫情都给社会带来恐慌情绪,严重的影响到了社会群众的日常生活。一是群众知识水平有限,容易收到社会恐慌情绪的影响,二是现在互联网发达,各类信息疯狂传播,个体由于没有专业知识,往往就会被这些信息所影响,进而影响个体心理、情绪和日常生活。

近些年来,卫生事件发生的频率不断的升高,对社会生产和发展、群体的心理健康造成了比较大的危害,每一次爆发波及面都比较广,几乎所有人都置身其中。如何帮助受到疫情影响的普通群众应对突发的卫生事件,构建强大的心理防线,提高其身心健康水平成为了摆在社会的前面。

世界卫生组织将其确定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所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影响民众身心健康的事件。(赵国秋,)(刘晓明,);大众心理是由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不可预料性,突发性,往往在发生之后人们的心理准备不够充分,由此造成的心理压力,焦虑,恐惧等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杨明伟,),以本次疫情为例,疫情爆发的时间点处于中国的春节期间,由于疫情的爆发,很多春节活动都被限制,长期居家,浏览大量关于疫情的信息,导致个体压抑,焦虑情绪等情绪得不到宣泄;另一方面因为政府实行的各类限制政策,比如强制居家令、交通管制、公共交通停运和公共设施关闭,对于政府发布的疫情信息的错误解读等等,加剧了群众的心理压力。受到疫情的影响个体可能表现出以下的几种情况:

心理情绪

(1)焦虑心理

焦虑是一种内心紧张不安,预感到似乎将要发生某种不利情况而又难于应对的不愉快情绪。焦虑与恐惧比较相近,但是恐惧是面临危险时发生,二焦虑发生在危险或不利情况来临之前(钱名怡,)。因为疫情的突然爆发,全国上下都处于极度恐慌之中,大量的网络谣言及政府为了应对疫情做出的各项举措,例如:限制出门、交通的管制,公共场所的关闭进一步催化了普通群众的焦虑心理;另一方面,个体因为自己对疫情的错误猜想以及盲目的消极情绪,认为国家没有办法遏制疫情,导致更大的爆发等,进一步加剧个体的焦虑情绪,损害自身身心健康。

(2)疑病心理

疫情的爆发,个体处于极度的紧张不安状态,对于自身身体状况过度的关注,过度关注互联网上的疫情情况及感染者出现的症状,对于自身体健康失去了理性的判断,不停的测量体温、上网求医验证,时时刻刻怀疑自己是否已经感染了新冠疫情,常常伴随着比较强烈的躯体反应,导致睡眠不足,进食减少,而反向验证了内心所想自己是否已经被感染,造成了心理失调严重的影响了心理健康。

(3)恐惧心理

恐惧是对于某种情景或者都中特定事物具有强烈的恐惧心理,个体害怕的对象可能是外在的,不存在,只是个体想象的。尽管并没有真正的危险,但个体还是极力避免所害怕的事物或处境。新冠疫情爆发以来,由于情绪的积压、关于疫情感染人数的增加,死亡人数的增加,加剧了个体对疫情的恐惧心理,由于个体缺乏调整自身心理状况的能力,产生了过度的害怕与惊慌。个体就会极力避免,接触疫情相关的信息,进而产生回避心理。长此以往,会对个体心理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4)强迫思维和行为

强迫症是严重影响个体日常生活的一种心理障碍,它以反复出现的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为主要临床的特征。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两类;(钱名怡,)在新冠疫情爆发以后,很多个体过度关注疫情状况,在互联网上不停刷新关于疫情的信息,严重的影响了日常生活作息,不停地把疫情感染者的症状与自身情况作比较,确认自己是否感染。并且不停地测量体温,一直洗手,消毒,反复的检查自身身体状况。处于强迫思维下的个体,会产生强迫的怀疑或者强迫的联想,看到关于感染者的症状,问题会反复的产生怀疑自身身体是否也出现这种状况?看到关于疫情的某些词语或地点,个体就会不由自主地联想起另一种观念或者语句等等。

这些行为持续反复出现,并且个体可以完全察觉到,个体也知道这些现象是不合理,不应该、没有必要或者无意义的,并且有一种强迫抵抗的欲望,但是比较难以控制或者摆脱。这些症状往往使个体内心焦虑痛苦,严重的影响日常生活。

(5)抑郁心理

实际上每一个人在生活中都感到我哀伤,沮丧,悲观甚至绝望。随着疫情的爆发,部分个体可能会产生抑郁心境,在某种程度上会产生不快和无助感。另外长期居家不与外界进行交流,也有可能会产生绝望感或者孤独感,并且对日常的活动和自己喜欢的事物丧失兴趣和乐趣、食欲和睡眠紊乱、常伴随着精力减退、运动性迟、思维困难,严重者可能会产生死亡或者自杀的想法,给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家人带来了强烈的困扰。

(6)愤怒心理

由于国内疫情的爆发,某些个体按政府要求进行长期居家隔离,或者站在防御的一线。但每当看到某些个体对于疫情状况漠不关心,或者某些个体在网络上散布谣言,污蔑一线防疫人员或者国家防疫工作,亦或者对于身边的人对疫情和疫情防控工作漠不关心,感到了强烈不可控制的愤怒。这种愤怒往往是过度的,不合理的,已经影响到个体的日常生活。甚至陷入了易冲动和不听劝的行为中,爱发脾气。

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1)公众对于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不足

卫生事件的突发及政府公众对于疫情的应对能力不足,因而在全国范围内造成一定的恐慌,就持续发酵对群众心理产生了很大的压力,造成群众过度紧张,产生食欲紊乱,睡眠等问题。政府防疫工作的不到位和媒体过度解读疫情,进一步加重了群体的心理压力,因而产生各类心理情绪问题。

(2)互联网时代的信息的“狂轰乱炸”

进入信息时代以来,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离不开的对象,互联网的存在很大程度的方便了人们对与信息的获取,但同时互联网也存在大量的垃圾信息,各类小道消息飞传,自疫情爆发以来,各类谣言四起,加剧了普通群众的危机感和危机心理。

(3)政府的管控造成的社会环境的变化

政府针对疫情采取的防控措施给防控带来了很大的帮助,医疗,经济交通的管制,要求长期的居家隔离。这些举措都让社会环境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人们的正常生活被打破,进而产生了不适应最终造成了心理问题。

危机干预的理论及对大众心理的干预

(1)危机的定义:

1、危机是当人们面对重要生活目标的阻碍时产生的一种状态。这里的阻碍,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使用常规的解决方法不能解决的问题。当事人会经历一段时间的精神迷茫和情绪紊乱,在此期间可能有过多次失败的解决问题的尝试。

2、危机是一些个人的困难和境遇,这些困难和境遇使人们无能为力,不能有意识的主宰自己的生活。危机之所以是危机,是因为个体知道自己无法对某种境遇作出反应。

3、危机是一种解体状态,在这种状态中,人们遭受重要生活目标的挫折,或其生活周期和应付刺激的方法受到严重破坏。它指的是个人因这种破坏所产生的害怕、震惊、悲伤的感觉、而不是破坏本身。

最后,综合上述定义,危机是一种认知或体验,将某一事件或境遇体验为个人的资源和应付机制所无法解决的困难。除非及时缓解,否则危机会导致当事人严重的情感、认知和行为方面的功能障碍。

(2)对大众心理的干预

完整的救援体系应该包括物质支持、医疗救援、卫生防疫、心理救援等内容(张美英,),中国现阶段的危机干预大多都是被动型,都是在出现问题之后才参与干预,因此我们在应对危机时应该要更加积极主动的干预,把重要的事件列入干预预案,提高国家应对能力。

1、开展心理援助热线,切实开展心理帮助活动

应对突发性地卫生事件产生的普通如:焦虑、恐惧、抑郁、疑病等心理问题,国家心理援助机构、各大高校心理援助、社会社工机构应积极开展个体咨询、针对不同的专业、不同文化水平、不同文化层面的人群开展定向专业辅导,以帮助群众更好的认知自身心理问题,理性看待最终走出心理困境。

2、善于利用各类线上线下资源进行宣传

政府方面做到疫情透明公开,大力打击散布谣言者,规范各类媒体报道宣传,发动的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作风,发动基层社会工作人员及防疫人员,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对乡镇社区群众进行疫情和心理健康方面的宣传,以及提供心理问题干预的渠道和方法。

个体方面应相信政府工作,响应政府号召,积极配合政府工作,关注政府公众频道做到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积极关注心理健康方面问题,出现心理问题,应及时寻求专业心理机构帮助。

3、健全应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

政府应加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加强演练提高公众以及各类机构应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构建以及健全公共卫生安全体系,加强社会治安管理,及时应对群众需求,解决社会矛盾,保持社会稳定。

总结

应对突发卫生事件,社会出现恐慌,焦虑等心理是不可避免的。除了应对卫生事件之外,政府应该也要看到卫生事件和造成的社会以及群众的影响。在解决突发卫生事件时应该双管齐下,帮助群众提高认知能力,提供正规渠道获取信息的支持,避免信息超载和信息误差进一步造成社会恐慌,并且提供各类心理援助以及社会支持,帮助群众,更快更好的走出疫情阴影。同时发动全国各大高校机构的社会援助和心理援助人员,给疫情一线的工作人员、感染者、普通群众,提供长久的健全的心理援助和社会支持,这样才有利于保持社会稳健持续发展,进而战胜疫情.

参考文献:

杨明伟,田怀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引发的心理危机干预研究——基于社会工作视角[J].现代商贸工业,,41(14):54-55.DOI:10.19311/ki.1672-3198..14.024

刘晓明.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下的学校心理安全教育[J].教育与教学研究,,34(03):27-31.DOI:10.13627/ki.cdjy..03.006

焦建英,胡志,何成森,杨平,方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心理危机干预研究进展[J].医学与社会,,27(03):78-81.

陈国永,张继彬,孟艳,张巍,陶茂萱,李正懋,钱玲.我国公众突发公共事件心理危机干预需求调查[J].中国健康教育,,29(06):492-495.DOI:10.16168/ki.issn.1002-9982..06.013

赵国秋,陈树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心理危机干预[C].浙江省精神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浙江省精神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199-206.

陈美英, 张仁川.突发灾害事件的心理应激与危机干预[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 5 (12) :1960-1961.

钱铭怡编著:《变态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版。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