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凌叔华:丈夫和鲁迅骂战 徐志摩的“红颜知己” 出轨英国情人

凌叔华:丈夫和鲁迅骂战 徐志摩的“红颜知己” 出轨英国情人

时间:2024-03-14 02:32:19

相关推荐

凌叔华:丈夫和鲁迅骂战 徐志摩的“红颜知己” 出轨英国情人

凌叔华:丈夫和鲁迅骂战,徐志摩的“红颜知己”,出轨英国情人

文/张秀阳

2001年现代著名作家陈西滢、凌叔华独女陈小滢起诉虹影《K》侵权一案,颇受人们关注。当时的媒体冠以这样醒目的标题:“两位英籍华裔女士,一本未在内地正式出版的小说,引出一段难解难分的诉讼纷争。这或许称得上是2001年文坛最引人侧目的一桩文学官司——小说侵权。”

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才华横溢、典雅秀丽的“珞珈山美人——凌叔华。”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被鲁迅骂得抬不起头来的陈源陈西滢是她一起生活了四十多年的丈夫;才华横溢、英年早逝的大诗人徐志摩是她的“蓝颜知己”。来自英国的诗人朱利安是她曾经的情人。

她曾被徐志摩称为是中国的"曼殊菲尔",泰戈尔曾对徐志摩说她的才华在林徽因之上。

凌叔华,生于文化古城北京的一个仕宦与书画世家,是其父第四位夫人所生,姊妹四人,排行第三,在家里排行第十。

凌叔华的父亲凌福彭,字润台,出身翰苑,光绪十九年中举人,与康有为同榜进士。19后曾任北洋政界约法会议议员、参政院参政。他精于词章、酷爱绘画,曾与齐白石、姚茫父、王云、萧厘泉、周启祥、金城、王梦伯、陈半丁、陈寅恪等著名画家过从甚密,组织“北京画会”,家里常有文人墨客出出进进。

在这样的文化家庭长大成人的凌叔华,自不是一般女子可比的。

六岁的时候,凌叔华在花园中,用木炭在白墙上画了很多山水风景、花卉和人物。她父亲的一位朋友看到这些画后对她说:"你的画很有风格。你有天才,你会成为大画家的。我要跟你父亲讲,让他给你找一位老师……"这样,她就拜了著名的女艺术家、慈禧太后宠爱的画师缪素筠为师,还受到当时被称为文化艺术界一代怪杰辜鸿铭的教育,使她打下了古典诗词和英文的基础。

19二十二岁那年,她考入燕京大学预科,曾与即将毕业的谢冰心同学一年,翌年升入本科外文系,主修英文、法文和日文,并听过周作人的“新文学”课。

1924年5月,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问中国,作为北京大学教授兼英文系主任的陈源(西滢)担任接待。5月6日下午,北京英文教员联合会假燕京大学女子学院举行茶话会欢迎泰戈尔,这时,凌、陈第一次相见。

凌叔华是不折不扣的名媛,在老北京,她的父亲给她留下了一个有着28个房间和后花园的房子,而“凌大小姐的书房”是当时文人们经常举行沙龙的场所。这个沙龙比林徽因的“太太的客厅”要早十多年。

说起徐志摩的女人,大家想到的是原配张幼仪、挚爱林徽因、第二任妻子陆小曼,但凌叔华称得上是他来往甚密的知己。

泰戈尔访华期间,恰逢北京画会成立之日。大学者陈寅恪的兄长、中国漫画的创始人陈师曾建议在凌大小姐的书房开会,以喝茶带替吃饭。于是那天,凌大小姐的书房名流云集。泰戈尔来了、胡适来了、陈源来了、徐志摩来了……从此以后,陈源和徐志摩更是成了她家的常客。

徐志摩一生中只为一个人的作品写过序,这就是凌叔华的小说《花之寺》。在这大半年期间,两个人来往的书信不下七、八十封。

后来,徐志摩遇上陆小曼以后,他们之间的情感就发生了悄然变化,凌叔华成了徐志摩最信赖的人之一,他在1925年赴欧之前,将一只藏有记载着他与林徽因、陆小曼文稿的“八宝箱”交给凌叔华保管,后来他飞机失事去世以后,林徽因因为这个箱子可能存在的秘密向凌叔华讨要有关文稿,引起了一系列纠纷,后来在胡适的主持下,才得以平息。当然这是后话了。

凌叔华的女儿陈小滢曾经说过:“母亲弥留之际,嘴里一遍遍念叨的是诗人徐志摩的名字,而不是父亲陈西滢或者其他什么人。”

徐志摩去世后,凌叔华在《晨报》发表了悼念文章《志摩真的不回来了吗?》其中写到:

我就不信,志摩,

像你这样一个人肯在这时候撇下我们走了的。

平空飞落下来解脱得这般轻灵,

真像一朵红山棉辞了枝柯。

在这死的各种方法中你或许会选择这一个,

可是,不该是这时候!

莫非你遇到了上帝

那个我们不肯承认他是万能主宰的慈善光棍

他要拉你回去,

你却因为不忍丢下我们这群等待屠宰的羔羊

凡心一动,像久米仙人那样跌落下来了?

我猜对了吧?志摩……

你真的不回来了吗?

1926年6月凌叔华从燕京大学外文系毕业,以优异成绩获该校金钥匙奖,任职北京故宫博物院书法绘画部门。7月,她与陈源结婚。

1929年,陈源离京赴武汉大学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及外国文学系主任,凌叔华也随丈夫到武大,最初住在武昌西北的昙华林,后住在武昌美丽的珞珈山上,与另外两名在武大执教的女作家袁昌英和苏雪林过从密切,结为好友,当时被称为"珞珈山三个文学朋友",又称"珞珈山三杰"。

1935年,一位来自英国的27岁的年轻人来到了武大,他叫朱利安.贝尔,他是英国著名女作家弗吉利亚.伍尔芙的外甥,母亲是一名画家。他来武大担任英语写作、莎士比亚等三门课程的教学。

朱利安来到武汉的当晚就去拜访了陈西滢,凌叔华给了客人应有的东道主的热情,陪他买生活用品,布置宿舍,还饶有兴趣的去旁听他的课程。

很快,朱利安在给母亲的信中写到:“她,叔华,是非常聪颖敏感的天使……请想象一下那么一个人,毫不造作,非常敏感,极其善良,极其美好,生性幽默,生活坚定,她真是令人心爱。”

不到一个月,朱利安就在信中向母亲宣布他和中国这位女作家相爱了。

不久,凌叔华的好友在北京去世,他们便相约在北京幽会。

凌叔华把朱利安安排在离家不远的德国旅馆,他们一起畅游古城的名胜古迹,共同会见社会名流如朱自清、闻一多、朱光潜、齐白石等,关系处于半公开的状态。朱利安在信中写到:“这段疯狂的时间让我脑子一片空白。你能猜到我们是怎样的快乐和愚蠢……”

其实,朱利安远没有凌叔华那么认真,他和朋友公开讨论着他们的情感甚至隐秘之事,除了凌叔华以外,他还和其他数位女性保持着暧昧的关系,据说多达十一位。

陈源终于知道了这个事情。他给凌叔华三条路选择,第一离婚、第二分居、第三和朱利安一刀两段。凌叔华选择了第三个。但是他们仍然藕断丝连,据说,陈源曾经在朱利安的住所把两个人抓了现形。

最后的结局是:朱利安终于决定退出,他想去西班牙参加内战。陈源以院长的身份主持了朱利安的欢送会。

到了西班牙不久,朱利安遭伏击战死。他在死之前说:“我一生有两件渴望的事情,有个美丽的情妇和上战场,现在我都实现了。”

虹影的小说,就是根据这一段情事创作的。

陈源于1970年病逝于伦敦。

1989年,凌叔华终于回到了北京。1990年,她在医院渡过了自己九十岁的生日。5月16日,她最后的愿望得以实现:她躺在担架上,看到了美丽的白塔,也回了“老家”:史家胡同甲54号。那二十八间房子是她的嫁妆,后来变成了幼稚园。孩子们列队欢迎这位“老奶奶”。

5月22日,凌叔华去世,她留在世间的最后一句话是:“我是不会死的。”

她的骨灰安葬在无锡惠山脚下,与陈源合葬。

(本文图片为网络资料)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