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怀念恩师刘子美

怀念恩师刘子美

时间:2023-03-29 08:59:54

相关推荐

怀念恩师刘子美

江海大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宋以降见诸画谱笔记的书画家计五百人之众。清末民初,张謇兴实业办教育,把穷乡僻壤的南通建成“中国近代第一城",文风昌盛、人才辈出。二十世纪的南通美术星空,可谓群星灿烂,既是名画家又是名教员的刘子美先生当为杰出的代表人物。

刘子美(1902一1983)

刘璇,字子美(1903一1983),南通县骑岸镇人。通州师范学校毕业数年后,考入杭州国立艺专首届秋季班绘画科。因家境贫寒而辍学归乡,先后在多所学校任美术教员直至退休。多有作品参展、发表、出版、入藏,任省美协会员、市政协委员、市文联副主席、市美协主席。培养出以赵无极、赵丹、袁运甫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杰出画家,可谓“中国美术南通现象"之肇始者、开路人。我受先生启蒙教导长达20余年,深得教益。先生离世36载,绵绵师恩从未忘却,撰此文以示感怀。

三年前,中国国家博物馆为我举办画展,展出的作品从童少至古稀,涵盖六十年绘画历程。一位观众在当时的国博官网上留言:“沈先生小学作品平平,何以初中突飞猛进?这里究竟发生了什么?“感谢他的敏锐提问。若能找到这位观众,我会告诉他,小学毕业时,我幸运地遇到一位绘画启蒙良师一一南通著名画家、杰出美术教育家刘子美先生。

笔者小学四年级进南通市少年之家美术小组学习

小学四年级起,我进南通市少年之家美术小组学习。前来讲课的刘子美老师为我们示范蔬果画法,我第一次看到墨与色在宣纸上写形渗化的神奇效果,正巧叔父送我一本《齐白石老公公的画》,我对中国画着了迷。少年之家举办全市少儿美术比赛,没有宣纸,我在布满横格的算术簿子纸上满满地画了一座高大的建筑《文化宫》应征,竟被刘先生评给“一等奖"并寄于希望。通师毕业的少年之家薛长春主任,正是刘子美的学生,他有心提携推荐。

少年之家薛长春主任推荐沈启鹏拜见刘老师

一个星期天下午,带我步行去东门外南园35号拜见刘子美老师。小学毕业进市三中读初中,学校就在刘老师住所河东的鲁家坝,出校门几分钟就到刘老师家,这给我带来极大便利,放家回家,三天两头就去求教、观摩作画。从此,在他精心指导下,我的绘画兴趣越发浓厚,绘画技能也大有长进。

回忆半个多世纪前向刘老师学画的点点滴滴,归纳为五个方面的收获,也是刘老师教学的五大特色:

一、源于生活,情真意切。

刘老师作画,特别注重观察生活。记得第一次拜见,看了我画的墨竹,便带我去看南园的竹林,讲竹子的生长规律,如何观察如何表现,还取出自己的速写和画稿,就自己多年的生活积累,有声有色津津乐道地讲上许多真情实感和见闻趣事,让你充满好奇。画鸡是刘老师禽鸟花卉中最主要的选项,为了便于观察,他常年养鸡,有狼山鸡、三黄鸡、芦花鸡、乌骨鸡等。他画的鸡造型生动绝不概念化,也与众不同,一看便知是观察生活所得。挂上几串缸豆葫芦藤,农家小景田园气息跃然纸上。

刘子美作品《葫芦双鸡》《眠》《荷塘》

画狼山又是刘老师山水画的主要题材,虽年事己高,乃不辞劳苦登狼山、下桃园,获取生活的第一手资料,他的北土山《璎珞松》、剑山《双人峰》两幅画和潘天寿“一味强悍”的条幅《墨竹》,时过半个世纪仍印象深刻。

刘子美作品《璎珞松下书声朗朗》 1956

刘老师从不画自己不熟悉的事物,不熟悉必画不中肯。十四、五岁的我,从刘老师那里让我明白了,艺术不只是埋头画,而是要懂观察、勤速写、会提炼,进而创造、抒发、表达情感。从此,我的小小速写本再也不离身。

二色墨交融,虚实相生。

去刘老师家求教,一是听他讲,二是看他画。看他作画,我发现了一个现象:画完成了,水盂的水依然是清沏的。这里有懊妙,刘老师用多少墨多少色心中数,笔上墨用完了蘸水,水用完了蘸色,色用完了又蘸墨……水、墨、色混合,尽量在纸上渗化,画面的干枯浓淡变化无穷,气韵生动自现,这里有大学问,难怪刘子美的画有独到之处。刘老师笔端“利用余色”法,使画面颜色协调、丰富、和谐,韵味十足,刘老师的学生薛长春在《老师说“法“》一文中有祥尽描述。老师在杭州国立艺专虽只学习一年多点,却用功过人,深得潘师赏识,愿代他付学费挽留深造,这短短一年多的学习为刘老师日后的画艺提升与教学精进打下坚实基础。潘天寿说:“画事以笔取气,以墨取韵,以焦、积、破取厚重。"“用墨难于枯、焦、润、湿之变,须枯焦而能华滋,润湿而不漫漶,即得用墨之要诀。”刘老师的笔墨技法正实践了潘师的用墨要诀,决非易事。老师有一幅无款白鹦鹉,以简约线条勾出禽体,多处笔不到而意到,以示白羽毛之质感和动感,以焦、宿墨在梧桐叶上勾叶茎,干湿浓淡精神十足,证实古人墨分五色之说“画道之中,水墨最为上。"

刘子美作品《白鹦鹉》

三、中西结合,洋为我用。

刘老师读杭州国立艺专从潘天寿、李苦禅习中国画,山水临本得潘师题跋勉励。

潘天寿为刘子美1931年山水手卷题跋

而校长林风眠推介传播西洋艺术,吴大羽、克罗多授西洋画,同住同炊尼姑庵的李可染入研究部攻油画,接受较多的西画影响是必然的。1941年老师编撰的油印本《师用美术.西洋画基础知识》,讲空间构成、视觉要素、色彩表现、构图法则,可看出刘老师对西画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

刘子美编印教材《师用美术.西洋画基础知识》 1941

因教学和社会的需求,还作宣传画、水彩画、锦标图设计、墙报、灯彩等西画和实用美术。凭着坚实的中国书画根基,主动融入西画某些技法,从色彩和表达上丰富了中国画面貌而超出同时期一般纯文人画的水平,难怪和我谈话时常提及法国画家克罗多的名字。

刘子美素描作品《竹篮》

刘子美作品《林溪精舍》《节制闸之春》《天平玉筍》《与谁同坐轩》《棲霞三圣殿》

除了老师存世的一些素描《竹篮》《马克思像》及人物速写外,中国画《节制闸之春》《天平玉筍》《棲霞三圣殿》则是对景写生的成功之作,与同时期新金陵画派作品水平不相上下。花鸟画《牡丹盛开》《菊石图》就不同于传统写意花鸟的画法,从写生稿化出,勾勒结合点染交代花的结构与光影,更显真实而嫵媚。

刘子美作品《牡丹盛开》《山菊秋自香》 1976

刘老师以中为体,以西为用,吸收西方绘画优秀技法自然得体,在那个时代有此成就难能可贵!

四、启发勉励,教学互动。

刘老师对我学画循序渐进,先将他早年的工笔画借我临摹,再与我读画谱作示范。向他求教,无论是观摩他作画,还是点评我的画,总是启发诱导,不仅让我获得教益与鼓励,同时也是极大精神享受。他常常以发现的眼光、赞美的口吻点评我的画,让我信心满满。在老师《璎珞松下书声朗朗》《五山》(与黄幼松合作)《文峰晨雾》作品影响下,我也画了《双柏》《姚港所见》《五山晓雾》《雾中五公园》,老师给我逐一添墨润色,使我懂得了如何勾勒提神、如何调整节奏、如何渲染气氛、如何大胆落墨细心收拾。

沈启鹏初中画作《双柏》《姚港所见》《五山晓雾》《雾中五公园》,刘老师添笔修改

遵老师嘱注重写生,沈启鹏初中作《昆虫写生》

沈启鹏初中作品《棕榈小鸡》,临摹蒋兆和画作《在毛主席的教导下成长》

看到我画的《棕榈小鸡》大加赞赏,分析品评。见到我临摹蒋兆和画作《在毛主席教导下成长》,便以我这个初中生的画借做通师美术教学范画(后物归原主)。初中三年获益最多,高中三年仍择时前去。从南园老宅到范家花园,从通师河东校舍到三元桥亭子间,不因为“文革"浩劫、不因为极左影响,有教无类、学画做人,这里始终是一块净土。

刘老师陋室挥毫 1979

沈启鹏速写刘老师像 1964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36年过去,不管是过去的同事、早年通师的学生、喜好艺术的朋友、还是受他启蒙的青少年,今天只要忆起“向山老人",刘先生清矍可亲的面容、炯炯发光的眼神、沉着灵动的手势、诲人不倦的细语,都铭记在心,感激不尽。这是一位优秀美术教师的魅力所在。

五、求真向善,尚美精进。

我向刘老师学画20余年,深深感到,他的人生态度是求真向善,艺术精神是尚美精进。

刘老师生于风雨飘摇的晚清社会的穷苦农家,去杭州求学实属不易,却因家境变故而辍学。迫于生计碾转于十来所学校任教,家室遭遇不測坚持不续弦,将六个子女撫养成人。由于历史的原因和文革冲击,晚年仍孤身一人独居陋室清苦窘困,令人酸涩,仍以极大热情培育校内外学生,以绘画服务于社会令人感佩。1982年我当上市政协委员,递交《建议改善刘子美的住房条件》提案,可惜没到等政策落实,天不假年溘然长逝。

刘老师刻苦勤奋、精益求精的艺术精神贯穿他的一生,不熟悉的事物不画,不满意的作品不脱手,生活再贫困也从不卖画。在他的画案上总有一张练八法的滿是墨迹的黑宣纸,直到八十岁还临石涛山水手卷和书法,许多作品“写于灯下“,住院期间甩手练腕力,还向往着去黄山。他有许多作品“没画完",其原因或有来访干扰,或年迈眼花难以一气呵成,或等干后再积墨、皴擦。更多的是有意要放一放,推敲斟酌再收拾。我曾见到一幅白描兰花,用笔舒畅穿插自然,画了满满一丛,这样的双勾最见功力。为办八十岁个展,让我为他整理、挑选展品,在他指导下一一钤印,因卧床而无法落款,致使展览时部分作品有印无款。

刘子美先生终生致力于美术教育和艺术实践,并均有建树。先后在通师附小、通州师范、通州女子师范、如皋师范、南通中学、崇英中学、女红传习所、海复通师侨校、三余中学、张建中学任美术教员,以通师任教时间最长。他为人谦恭、敬业守职、口能道之笔能范之,深入浅出、循循善诱,教学效果极佳。以其高超的教学技艺博得一致好评,艺术名师前有陈衡恪(师曾)、陈琦(效韩),后有刘旋(子美),和教语文的张梅安一道被誉为通师教学“双璧"。教学之余,还以极大热忱指导社会美术青年,教书育人,桃李天下。

美术教育家兼画家的刘子美,艺术创造也硕果累累。

王个簃悼念刘子美逝世题句 1983

朱东润悼念刘子美逝世题句 1983

复旦教授朱东润说“子美成就,卓然自立,可以名世。"王个簃题词“艺事长青一一子美老友为著名艺术教育家,卓有成就…“。纵观刘子美艺术,特点有三:一是服务社会,与时俱进。抗战时期,曾任苏北军区政治部宣传部画报室主任,办墙报、搞展览、出连环画宣传册。新中国成立后,编讲义、印教材、扎彩灯,下生活,创作出大批反映新时代新风貌的作品,如《社里的新发展》《修建下水道》《挑灯夜战》《报喜》《歌颂新南通》,与尤无曲、刘嵩樵、顾云璈等合作《下蜀采矿图》《人民路拓宽工程》等,凝聚爱国爱乡热情,记录时代巨变。

刘子美1959年作品《喜报》(载入陈履生著《新中国美术图史》p64)

尤无曲、刘嵩樵、顾云璈与刘子美合作《下蜀采矿图》(局部)。五十年代

尤无曲、刘嵩樵、顾云璈与刘子美合作《人民路拓宽工程》 1959

刘子美作《新南通远景图》

刘子美作《雾荷》 1975

二是深入生活,坚持写生。他的画所以鲜活生动绝不概念化,是他注重写生,坚持“师造化“。画荷花或雨或雾或露,全凭实景体悟。画蔬果清供总是写生经营区别一般。出版的《璎珞松》《荷花青蛙》都是由写生稿上升为创作的。一批山水写生创作不在同时期省画院画家水平之下。三是融合中西,笔墨创新。早年的荷花参赵子谦笔法,后集任伯年、吴昌硕、潘天寿等诸家之长,吸收克罗多素描和西洋水彩之法,不计工拙,信手拈来皆成妙趣。

王个簃题词“百岁进军" 1981

刘子美用印“信手忘工拙"、“八十大可为”

子美老师集美术教育与创作成就于一身,可惜囿于江东一隅,名不出州里,难以大展其长,令人扼腕叹息。

二十世纪,南通美术呈人才井喷大家辈出的现象。三十年代就读于通师附小的赵无极即得刘子美老师启蒙培养而踏上丹青路,终成蜚声海内外的法籍华裔抒情抽象表现主义大师(1982年赵无极应邀为北京香山饭店作画时,曾托袁运甫给启蒙老师刘子美捎上一盒法国丙烯颜料,以表感恩之意)。赵丹、袁运甫等受业于刘老师赴上海、杭州深造。尤无曲、顾云璈、罗祺、袁运生、范曾、顾乐夫、沈行工……南通画家之多影响之大引起社会关注,“中国美术南通现象"的命题也得到广泛认同。继文广新局持续推进、创研中心务实论证成果丰硕。戚豫章有诗曰“云烟突兀曾过眼,但期隔世君再来“,南通大学艺术学院新近成立“刘子美美术教育研究所”和“子美大讲堂",是进一步论证、光大“中国美术南通现象“课题的重要举措。

沈启鹏速写刘老师小像 1976

纵观20世纪南通美术发展史,人才的涌现与城市文化的昌明、教育事业的发展、城际交通的勾联紧密相关,美术教育的兴盛直接关乎美术人才的涌现。一代影响一代如滚雪球一般扩展队伍,“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美育助教育、助文化、助社会进步。作为美术教育与创作的代表人物刘子美,无疑是“中国美术南通现象“的肇始者、推动者、奠基人、开路人。

沈启鹏组织编印研究丛集并作序 1996

王个簃为画展题签 1983

沈启鹏为《刘子美画集》作序、撰文 、1984(右两幅)

沈启鹏在刘子美先生追悼会上致词 1983

王个簃题写碑名、沈启鹏书墓志铭 1998

笔者悼念恩师刘子美先生 .05

为南通大学艺术学院“子美大讲坛“作开坛第一讲 .4.16

我有机会为刘老师办画展、出丛书、作序文,为老师追悼会致词、书写墓志铭,又作“子美大讲堂“开堂第一讲,既是回报教泽师恩,也为“中国美术南通现象"助力、加油。

子美老师虽离世整整36年了,我们仍会永远记着南通美术百花园的这位辛劳的园丁。

沈启鹏5月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