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再读《围城》:钱钟书笔下的四种女人 不同性格对应不同的人生

再读《围城》:钱钟书笔下的四种女人 不同性格对应不同的人生

时间:2022-07-15 09:21:18

相关推荐

再读《围城》:钱钟书笔下的四种女人 不同性格对应不同的人生

很多人翻开《小说》围城,其实都是冲着封面上的那句话:婚姻是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

《围城》中的这句金句不免让人以为这是一本关于婚姻经营的小说,但是我在读完之后,却更喜欢将《围城》归为一本人生哲学小说。

在小说《围城》中,钱钟书生动地刻画了一众男男女女,这些人各自面临着不同的人生困局。但是细心的读者很快会发现,钱钟书写他们的人生困境,其实更像是在找因果,寻找一种关于性格与人物命运的隐性缔结。

整篇小说看下来,钱钟书交叉讲述了主人公方鸿渐与生命中四个女人发生的情感纠葛。这四个女人身世不同,性格迥异,最终面临的人生选择也截然不同。钱钟书在书中通过对鲍小姐、苏文纨、唐晓芙、孙柔嘉这几个女人的形象塑造来隐喻当下社会中的几种女子,表现人生价值观和性格差异对女性在婚姻、人生道路上的影响。

鲍小姐:信仰拜金主义的 “物质女性”

《围城》中的鲍小姐放到当下社会中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绿茶女”。鲍小姐在书中是一个丰腴、美貌的女子,并且她很懂得利用这些先天的优质条件来吸引异性。钱钟书这样写道:

她只穿绯霞色抹胸,海蓝色贴肉短裤,漏空白皮鞋里露出涂红的指甲……那些男学生看得心头起火,口角流水……有人叫她“熟食铺子”,又叫她“真理”,因为据说“理是赤裸裸。”鲍小姐毕竟是末一丝不挂。所以他们修正为“局部的真理”。

通过钱钟书颇带幽默戏谑的文字,其实我们不难看出他对这一类女性的鄙夷。在小说中,鲍小姐是一个纵情浪荡的女学生形象。在法国留学期间,她难耐寂寞,放飞自我,寻欢作乐;回国途中,她在已有未婚夫的情况下,还不断挑逗方鸿渐,令他坠入自己的情网。但是事实上,这种引逗又只是出于一种乐趣,以此证明自己的女性魅力。

在方鸿渐笔下,鲍小姐这类女人就是以男人和婚姻来标榜自我价值的典型。建立在这种价值观之下,鲍小姐将个人命运与男人及男人带来的物质利益紧密相连。也正因如此,鲍小姐毫不犹豫地舍弃了女性的自尊自爱,与那个打她整整12岁,外形黑胖的丈夫订婚,从而获得留学的机会。

鲍小姐俨然将自己的爱情作为一项筹码,去谋求生活中的现实利益,对于一个独立的女性来说,这是悲哀的,因为这注定了她在今后的婚姻生活中没有话语权,全凭自己有钱有势的丈夫主宰。鲍小姐获得了物质上的满足,但是她的精神世界在某种程度上失去了自由。

对于这样一个彻底自我物化的女性,她对待婚姻的麻木态度令人感到心酸,但是她轻佻又放浪的姿态又让人不再同情。杨绛在小说的后记中透露:“因为鲍鱼之肆是臭的,所以那位小姐姓鲍。”由此可见,钱钟书对这样一个女性的批判已经超过了同情,因此,他甚至没有给这位“鲍小姐”一个实质上的名字。

苏文纨:心高气傲,思想传统的“大龄剩女”

在《围城》中,苏文纨一出场就是一个才学兼备、心高气傲的富家女形象。苏文纨不同于仰赖未婚夫生存的鲍小姐,她是一个真正出自书香门第,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家闺秀,唯一的缺憾就是年纪有点大。因此,从苏文纨对方鸿渐的执着,我们也上可以看出她对婚姻的焦虑。小说中写道:

“在大学同学的时候,她眼睛里未必有方鸿渐这小子。那时候苏小姐把自己的爱情看得太名贵,不肯随便施与。现在呢?宛如做了好衣服,舍不得穿,锁在箱里。过一两年忽然发现这件衣服的样子和花色都不时髦了,有些自怅自悔。”

在苏文纨的人生道路上,她的起点比普通人要高出许多。无论是她漂亮的长相,优厚的家世,还是高高在上的学历,但是她偏偏在婚姻这条道路上太过执着。

苏文纨虽然接受的是西化的教育,但是她的骨子里却是传统的,她认为一个女人如果不能在婚姻中收获成功就是彻底的失败。在传统文化的束缚下,苏文纨认为方鸿渐在整体上相对符合自己的择偶标准,于是决定牢牢地抓住这个男人。

遗憾的是,方鸿渐从头到尾都在逢场作戏,他性子温吞,在一定程度上虚伪、懦弱,并非真的爱着苏文纨,但是又常常要给苏文纨造成一种爱的错觉。最后,当苏文纨越陷越深时,方鸿渐却离开了他。

作为一个知识新女性,苏文纨其实在认清方鸿渐的真面目后,大可不必再纠缠其中,伤筋动骨,最好莫过于另寻出路。但是传统观念绊住了她的手脚,她不想让人看笑话,因此她像失业一般看待失恋,一段感情伤痛没有过去又急匆匆地去找下一个托付之人,最后下嫁给了一个“丑角”曹元朗,在婚后开始荒废学业,变得庸俗不堪。

钱钟书写这一段意在表现传统的婚姻观点对女性的戕害,但是女性本身还不自知。哪怕在今天这样一个社会,一只脚踏进婚恋就再也出不来的“苏文纨”仍然比比皆是。

唐晓芙:天真率性,独立有主见的新女性

唐晓芙是《围城》众多女性形象中相对正面、完美的一个。钱钟书异常钟爱这个女性角色,他这样形容唐晓芙:

“唐小姐妩媚端庄的圆脸,有两个浅酒窝,天生着一般女人要花钱费时、调脂和粉来仿造的好脸色……似乎安心遵守天生的限制,不要弥补造化的缺陷。总而言之,唐小姐是摩登文明社会里那桩罕物一个真正的女孩子。”

在钱钟书笔下,唐晓芙不仅外在形象客人,而且有独立思想和主见,是社会上知识新女性的代表。唐晓芙虽然是苏文纨的表妹,但是她在思想上却比看似老成的姐姐更为坚定,更有自己的想法。

当姐妹俩遇见同一个男人方鸿渐时,苏文纨没有理性地去看待过方鸿渐,只是一味在他身上挖掘自己想要看到的东西,反而对他的那些缺陷视而不见。但是唐晓芙和方鸿渐的交往则没有那么多感情用事。

唐晓芙作为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女大学生,她有自己坚定的爱情观,因此,当唐晓芙面对方鸿渐的追求,她会掷地有声地说:

“方先生的过去太丰富了! 我爱的人,我要能够占领他的整个生命他在碰见我以前。没有过去。留着空白等着我。”

当然,这个拒绝的理由似乎更该理解为唐晓芙的个人理想主义。但是从这一点至少也可以看出,唐晓芙是一个直率、理性之人,她能够通过表姐和方鸿渐之间的关系,理性地去看待方鸿渐其人,不为证明自己的魅力而接受方鸿渐,不轻易为表面的感动所改变自己的标准和原则。

在当下的社会中,诸如唐晓芙之类的女性已经成为稀缺品,这种稀缺并非是说那些外在条件的优秀,而是作为一名女性,她有一颗知世故而不世故的心,能在世俗诱惑中保持清醒思考的能力,最终选择自己真正要的生活。

孙柔嘉:精明能干却为性格所累的女人

孙柔嘉在小说中是唯一一个与方鸿渐步入婚姻“围城”的人,结局令人唏嘘,却又难以引起读者的同情,因为这是她一手策划的婚姻困局。

在小说中,比起前面的三位女性,孙柔嘉显得失色许多,因此,钱钟书对她没有什么浓墨重彩的细致描绘。而钱钟书对这个人物的态度,全部藏在了赵辛楣的那句评价中:

“唉!这女孩儿人滑得很,我带她来,上了大当——孙小姐就像那条鲸鱼,张开了口,你这糊 涂虫就像送上门的那条船。”

赵辛楣的这句评价恰如其分地概括了孙柔嘉性格中机关算尽的精明特质。在书中的几个女性中,孙柔嘉虽然在外在条件上没有什么优秀的特质,她长相普通,出身平凡,生活在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之中,事事要她主动为自己争取。这样的成长环境造就了孙柔嘉审视夺度的能力以及敏锐的杀伐决断能力。

因此,当孙柔嘉经过学问、人品、家世、经济的各方面权衡后,她将自己的目标锁定在了方鸿渐身上。在两人相识之初,她利用了“以退为进,以柔克刚”的策略,有意识地掩饰了自己性格中精明、刚强的一面,在方鸿渐面前表现得温顺、柔弱,故作小儿女的纯真烂漫。

在这期间,孙柔嘉一直在等待时机,当第三方陆子潇和李梅婷出现时,她毫不犹豫地挽住了方鸿渐的手,也是关键的一步棋让她最后“逼婚”成功,成功嫁给了方鸿渐。

站在男性的角度,孙柔嘉的“骗婚”之举实在让人不寒而栗,这也直接为她与方鸿渐的婚姻问题埋下了伏笔。随着孙柔嘉在婚后逐渐暴露出自己精明、强悍的本性,方鸿渐产生了上当之感,与她的隔阂便日渐深重。

婚姻中的孙柔嘉无疑是一位尽职尽责的太太,她为家庭费心费力,精打细算,赚着比男人更多的钱维系家庭的开支。然而,这一系列优秀一旦结合她曾经的伪装就成了骗局。方鸿渐内心想要的还是一个温柔和顺、以夫为尊的妻子,因此,现实中的孙柔嘉令他压抑。

对于出身低微,受尽生活之苦的孙柔嘉来说,她所作的一切布局无疑只是索求一个值得依靠的男人,一个供她栖息的家庭。也许她早就知道真正的婚姻该是两个灵魂的契合,只是现实的压力促使着她迫切去攥住婚姻这样一棵稻草罢了。

在这个世界上,其实像孙柔嘉这样的女性大有人在,她们因为现实需求而迫切想要步入婚姻,但是缺乏感情基础的婚姻生活又让她们倍感压抑,深受其害,只因为她们对婚姻缺乏正确的理解,令人唏嘘。

性格决定命运,价值观决定人生走向,当你对婚姻和爱情还尚存困惑,不如读一读《围城》,从这些女性身上找一找答案。好书需要常读,《围城》这本书值得收藏,一场电影的钱,带你品读一本好书,喜欢的朋友点击下方即可下单。

【细品文学】精装正版 围城 钱钟书著原版小说 ¥39度小店月销20购买

END.

我是博书君,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我的账号:博书。看完文章,记得点赞~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