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明明很相爱却还要互相折磨的婚姻 到底该如何走下去呢?

明明很相爱却还要互相折磨的婚姻 到底该如何走下去呢?

时间:2021-10-19 16:35:17

相关推荐

明明很相爱却还要互相折磨的婚姻 到底该如何走下去呢?

昨天我们一起探讨了亲密关系的第二阶段,也就是幻灭阶段两个人如何相爱相杀、互相折磨。

今天我们要了解的是亲密关系的第三阶段,内省。

反思自己的行为,促进彼此的关系。

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些婚姻关系非常糟糕的夫妻,她们不仅双方都不开心,还可能影响到父母、子女。面对婚姻中的痛苦和煎熬,我们到底是忍耐还是主动采取措施呢?

大思想家荀子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想和伴侣保持良好的关系,就要经常反思自己的行为。毕竟彼此的感情不合,跟自己也是有关系的。

王阳明说:任何是非都来自内心的印证。接下来,就给我们自己的内心来照照镜子,看看糟糕的婚姻关系中,我们究竟出了什么问题?

1、糟糕的婚姻关系,可以用卡普曼三角模型解释

在开始分享今天的内容之前呢,大家先想象一下:一个清晨,你觉得肩膀酸痛,可能会用手捏一捏。假如还是觉得难受,你就想着去淋浴,通过水温减少肩膀的不适。

但好像还是不行,你开始抱怨,一大早就不舒服,然后开始生气,可能会怪枕头或床垫太软。也许你还会喊旁边的爱人来帮忙按摩。然后自己一边接受帮助,一边唠叨,直到把爱人惹恼。

我们很少能在这样琐碎的日常中感受到亲密和爱意,生出争执倒是常事。在这类事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

美国心理学家卡普曼发现,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这样的三个角色:受害者、迫害者和拯救者。拿刚刚这个例子来说:

当你感觉到肩膀酸痛,经过努力并无缓解时,开始抱怨,这个时候你觉得自己是个受害者。你非常委屈,自怨自艾,但是却不能解决问题。

接着你开始找出气对象,抱怨枕头或床垫时,你就成了一个迫害者。迫害者的出现,是为了逃避痛苦或者躲避惩罚,但还是不能解决问题。

这时你不断寻求解决办法,通过按摩或冲凉来缓解疼痛,这时你就成了自己的拯救者。在向爱人寻求帮助时,你把爱人拉进了你的问题中,把他/她变成了拯救者。

你总是希望拯救者能够无条件伸出援手,“随传随到”,好像他自己没有需要处理的问题似的,他的出现就是同情受害者和理解迫害者。

但是别忘了,拯救者的存在,正是因为有受害者和迫害者,如果这两者消失,他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我们在婚姻中遇到问题,常常就在这三种角色中不断转换,形成“受害者监牢”,困于其中无法自拔。

当你选定自己的角色后,再借助周遭人来填补另外两个空缺。你们之间的角色转换时,卡普曼三角形也随之转动,就像玩起了大风吹游戏。

在这种戏剧性的角色关系中,没有人会舒服。受害者被不公平对待,迫害者只会批评责怪,而拯救者却要在两者间斡旋,因此常常需要做出牺牲。

糟糕的婚姻关系就是遵循卡普曼三角的运行机制,恶性循环,把本来亲密的两个人紧紧锁在“受害者监牢”中。

2、看到亲密关系中丑陋的自己

“受害者监牢”像是由牢固厚实的墙壁筑成,让我们困于其中,无法自拔。它有一些典型的现象,我们可以来看一下。

1)对家庭死忠

在婚姻出现问题时,我们往往会不自觉地采取与父辈同样的思路和方式,或者相反。你没有办法自己做出负责任的选择,这就是对家庭死忠的现象。

比如一位男士隔三差五就上酒吧喝几杯马丁尼(一种鸡尾酒)。他发现自己有这种习惯,全是因为遵循父亲和祖父的惯例。

这能让他看起来跟父辈更像,更容易获得在家里的归属感。他一边想戒掉这个习惯,一边又在遵从,这就对家庭死忠。

对家庭死忠,会使我们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努力依照代代相传的标准模式来塑造自己,模仿父辈的样子。

这是来自原生家庭的影响,会让人以固定的模式来行动,让我们停滞不前,无法在生活中取得进展。

当你在婚姻中歇斯底里的时候,可能会猛然发觉,天哪,我的爸爸/妈妈当初就是这样子的!然而不幸的是,我们把这种行为带到了成年后的亲密关系中,并把自己牢牢束缚住。

2)竞争

我们在吵架时经常会说这样的话:我付出了那么多,却什么也得不到,而你呢?你做了什么,让孩子跟你这么亲近?

说这样的话时,我们仍然抱有期待,希望对方能够做出同样的努力,来让婚姻幸福。我们跟爱人算帐、争吵,争取孩子更多的赞同和爱,不过是想证明自己比较特别。在亲密关系中,往往充斥着像这样不自觉的竞争。

竞争的根源在于“不足”,也就是相信没有足够的资源可以分给每个人。我们都希望能分得更多资源,但又羞于启齿,于是这样的竞争只能秘密进行,将自己的羞耻心和罪恶感小心藏起来。

然而这个根源,或者说假设,本来就是错的。爱可以是无限的,打个比方,如果我们有多个孩子,你对哪个孩子的爱会多一点或者少一点吗?真理是安静的,只有平静的心才能听到,因此我们需要结束竞争。

3)以怀疑为手段的阴谋

当我们发现自己困于“受害者监牢”中,却迟迟不敢行动,因为每一个念头刚一冒出来,几乎就在同时,心里有个声音强烈反对,说“不行不行,这么做不靠谱”。

这个声音有理有据,它会让你看到追求本心更可能会失败,你害怕失败,因此打消了改变的念头,任由事情停滞不前。

这就是怀疑的本质,它一直在我们心里,根据我们以往的经验,让我们惧怕改变,怀疑自己有能力去处理伤痛,不相信我们能珍爱自己。怀疑的结果,就是让自己对未来畏畏缩缩,不敢勇往直前。

当你知道一个既定的结果时,会少一些不安,我们能得到暂时的安全感,却不能解决婚姻中出现的问题。这就是以怀疑为手段的阴谋,阻止我们去寻找生活中所有问题的源头。

怀疑的心理如果能与爱整合在一起,它就能转变为明辨的态度,并做出最好的选择,帮助你得到更深层的爱。

以上三种现象,只是处于“受害者监牢”中,你可能会经历的一部分。在亲密关系受阻的这堵深墙之中,我们既不愿意继续在婚姻关系中牺牲,又不愿意做出改变。

因为我们害怕做得多反而错得多,让关系更加糟糕,因此寄希望于对方能够改变,能够和我们一样在婚姻中付出,给到我们安全感和归属感。同时又想掩饰自己索取的羞耻心和逃避责任的罪恶感。

3、穿墙而过,建立亲密关系的原则

通过内省,发现“受害者监牢”里究竟关着一个怎样的自己,接下来就是找到方法穿墙而过,建立良好的亲密关系。内省的结果,要么结束一段关系,给双方爱自己和重新爱人的机会;要么做出努力,让婚姻关系向前迈进。

亲密关系是没有公式的,因为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没有哪一种方法可以适用于所有人,但还是有一些共通性的原则,在这里我们来看三个最主要的原则:

1)要解决问题,必须先跳脱问题的框架

在卡普曼三角中,每个人都是问题的一部分,包括拯救者。当我们期待拯救者来解决问题时,他能依赖的是过去,而不是当下的决断。

停留在旧的知识体系和经验中,人是难以成长的。因此我们需要学会吸收新的知识,运用想象力和直觉来突破问题的框架。

2)每个人都有能力对自己百分之百负责

在亲密关系中,如果你认定必须双方都负一半的责任,那么哪怕你做出100%的努力,你的婚姻也只能有50%幸福的可能。但是当你可以完全为自己负责时,事情就不一样了。

一旦你明确了这一点,就能得到平静,当感觉到能够掌握自己的生活时,你也就获得了自由。

3)没有什么问题是大到爱无法解决的

这个原则无需多解释,只要我们能真心相信,在亲密关系中对对方保有真诚的爱,而不是要破坏它,那么你看待问题的角度就不一样了,也有能力抽离卡普曼三角游戏,去找到真正能解决问题的方法。

需要提醒的是,亲密关系不是一旦建立就没有问题了。生活中总会再次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时我们不必一再逃离那些让我们觉得受到阻碍的事物。

当你能够成功穿墙后,你会了解到,自己是有选择的权利,是有能力解决问题的!

事无好坏,全是在人。通过内省,改变态度,找到方法,我们就能建立良好的亲密关系。好了,今天的领读就到这里了,感谢大家的聆听。

在知道如何做反思,怎样才能建立更好的亲密关系后,你是否想要着手改善自己的亲密关系了呢?别急,我们明天再一起共读。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