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三国》的侠义为什么吊打《水浒》的侠义?侠的境界由他们代表

《三国》的侠义为什么吊打《水浒》的侠义?侠的境界由他们代表

时间:2024-04-13 02:23:37

相关推荐

《三国》的侠义为什么吊打《水浒》的侠义?侠的境界由他们代表

大家好,国学趣谈栏目又跟大家见面啦!

谈及江湖,定有刀光剑影,爱恨情仇,说起乱世,则必是金戈铁马,烽火狼烟。

本期我们就来说说乱世三国中的那份江湖气。

/三国江湖的规则:义大于忠

几乎所有书评家都说三国演义是部拥刘反曹的小说。究其原因,就是在罗贯中眼里,“宁我负人,休人负我”的曹操是不“义”之人。

比如小说第一回罗贯中就精心营构了“刘关张桃园三结义”这一情节。

次日,于桃园中,备下乌牛白马祭礼等项,三人焚香再拜而说誓曰:“念刘备、关羽、张飞,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背义忘恩,天人共戮!”(第一回)

誓词的四句话中除了上报国家基本上涉及到“义”。其中,“上报国家”指“忠”,其他三种都是“义”。

同心协力是道义,救困扶危是侠义,下安黎庶是仁义。

可见在作者眼里,义在忠先。

/朝堂与江湖之争:蜀魏相抗

全书所彰显的尊刘贬曹倾向,从某种程度上更可以说是作者对于江湖世界的一种推崇。

在汉献帝面前,刘备虽自称是中山靖王之后,但中山靖王子嗣颇多,且刘备的陈述也是旁根蒂结,明显带有攀亲附贵之嫌。

帝宣上殿,问曰:“卿祖何人?”玄德奏曰:“臣乃中山靖王之后,孝景皇帝阁下玄孙,刘雄之孙,刘弘之子也。”(第二十回)

所以不管刘备再怎么吹嘘,他就是一介普通草民,以“沛郡小辈”的微末出身崛起于乱世江湖,像是武侠小说中自带光环的主角。

至于关张二人,一个是在逃要犯,草莽游侠气浓厚,一个虽是本地豪强,颇有家私,但在官本位的封建社会也只能定义成市井豪侠之辈。

而号称庞门士子的诸葛孔明,从头到尾,他荆襄世族的身份都不曾带来什么实质性的影响。

他虽早已名声鹊起,但却一直是闲云野鹤,游历四方,躬耕于南阳。未出茅庐之时的他俨然是一位超然出世、心海平静的江湖隐士。

由此四人为核心组建成的蜀汉集团与曹操把持的汉王朝分庭抗礼,像极了江湖草莽对传统的朝廷及其所把持的秩序的挑战。

所以刘、关、张的桃园三结义,实际就是一次江湖结盟。三人以侠义起家,构建的蜀国自然也是充满了侠义之气。

诸葛亮的传奇色彩,则更让这个江湖集团平添了几分侠气,也给予了作者更多的发挥空间。

呼风唤雨,掐指算命,被神话的诸葛孔明,其直接意义就在于:让人实实在在的感觉到这群来自民间的江湖侠士的力量同样可以很伟大,丝毫不逊色于曹操所代表的朝廷势力。

/三国江湖的侠义代表:关羽

关羽忠义,世所共闻,这是三国江湖中北乔峰式的侠客,名声好,武艺高,结局惨。

在“桃园结义”时,刘、关、张就立下誓言:“背义忘恩,天人共戮。”所以关羽即使在面对自己的恩人,也“义”不容辞,毅然“挂印封金”,过五关斩六将,这是立场坚定的大义。

而在“义释曹操”这件事上关羽依然秉承以义为先,明知军令在身,却甘冒杀头之险,弃盖世之功,置刘备的一统大业于不顾,放走了惶惶垂泪的曹操。

这种义则是江湖好汉的道义。

操曰:“五关斩将之时,还能记否?大丈夫以信义为重。将军深明《春秋》,岂不知庾公之斯追子濯孺子之事乎?”云长是个义重如山之人,想起当日曹操许多恩义,与后来五关斩将之事,如何不动心?又见曹军惶惶,皆欲垂泪,一发心中不忍。于是把马头勒回,谓众军曰:“四散摆开。”(第五十四回)

毫无疑问,从政治斗争的角度看,释放曹操之举是原则性错误,但这却是作者为塑造关羽这个“义绝”典型而涂上的最为浓重的一笔。

作者也正面褒扬这种义举,贯以回目“关云长义释曹操”。

亦曾借“史官”诗赞曰:“彻胆长存义,终身思报恩。威风齐日月,名誉振乾坤。”

不过往往义士不长命,关羽最终败走麦城,惨死东吴刀下,令人嘘叹。

/不似君王的江湖首领:刘备

在明显带有主观,以及倾斜笔墨的视角下,不难看出刘备与诸葛亮是寄托作者情感与理想的两个角色。

《三国演义》宣扬“忠”,更突出表现“义”。在刘备身上 ,这些“义”更是得以充分的表现。他在任安喜县尉时 ,仁政爱民,与民秋毫无犯。

玄德将兵散回乡里,止带亲随二十余人,与关、张来安喜县中到任。署县事一月,与民秋毫无犯,民皆感化。

正是刘备尽到君主之义 ,才赢得广泛的群众基础 ,和许多忠心耿耿的人才,从而创造了他的蜀汉事业。而朋友之义和兄弟之义表现得更为突出。

赵子龙单骑救主,浴血奋战,拼命保住了阿斗的性命,待至其交于玄德。按照常理,玄德见到爱儿安然无恙,应当是惊喜万分,进而对赵云嘉功进爵,但备却是这般表现。

“掷之(阿斗)于地曰:‘为这孺子,几损我一员大将!’当下赵云抱起阿斗,泣曰‘:云虽肝胆涂地,不能报也!’”(第四十二回)

先不论刘备此举是否带有一定的作秀成分,但究其这一举动,置亲子性命于不顾,却惜一员将领,此可谓真侠义之士也!

这也同时弱化了刘备作为一个政治人物所应有的形象。

而当得知关、张两位结义兄弟被害,刘备数次“哭倒于地”,“泪湿衣襟 ,斑斑成血”。

“吾今即提兵问罪于吴 ,以雪吾恨! ”,“朕不为弟报仇 ,虽有万里江山 ,何足为贵 ?”(第八十一回)

他的所作所为,全然违背了一个君主所应有的处世原则,但同时却从另外一个方面向我们展示一种义士首领的魅力,也正是由于贯穿全书始终的侠义之举,才使得刘备这一形象能够深得民心。

此外刘备在临终遗诏托孤,更是从本质上贯彻了对江湖的一种回归。

备曰:“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孔明听毕,汗流遍体,手足失措,泣拜于地曰:“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第八十五回)

这一段话,有许多人解读成刘备对诸葛亮的提防与用心险恶。但往心善的方面想,刘备的遗诏也显然是遵从了江湖中的能者居上原则,是从根本上对蜀汉王朝的一次权力诠释,诠释了这个王朝的基因实际上是由江湖所构成的。

/江湖高人:诸葛孔明

在江湖中,个体的力量通常是左右着大局的。诸葛孔明就是三国中个体力量的巅峰象征。每当蜀国面临战争时,诸葛亮都是坐镇军中,几乎是他一个人左右着战争的局势。

比如七擒孟获所展现出对战局的把控,以及以义服人的核心观念。

孟获垂泪言曰:“七擒七纵,自古未尝有也。吾虽化外之人,颇知礼义,直如此无羞耻乎?”遂同兄弟妻子宗党人等,皆匍匐跪于帐下,肉袒谢罪曰:“丞相天威,南人不复反矣!”孔明曰:“公今服乎?”获泣谢曰:“某子子孙孙皆感覆载生成之恩,安得不服!”(第九十回)

又比如七星坛做法借东风,则更是将孔明的传奇性拔高成半神半仙的层次。

孔明于十一月二十日甲子吉辰,沐浴斋戒,身披道衣,跣足散发,来到坛前。分付鲁肃曰:“子敬自往军中相助公瑾调兵。倘亮所祈无应,不可有怪。”鲁肃别去……孔明缓步登坛,观瞻方位已定,焚香于炉,注水于盂,仰天暗祝。(第四十九回)

这种超常性甚至带有“天人合一”的理念,让个体能够未卜先知,甚可能有呼风唤雨之能事。

因此,三国里以蜀形为中心的江湖世界,其本质上是对于人性的一次回归,是一种对自然的寄托,是超然于国家之外的对于个体生存利益的一种充分肯定。

不过,蜀汉集团的最终失败,其实也未尝不是作者对于这种集团组成形式的一种批判,即以情感维系的,总归不如法令维系来得稳定。

你可以以义教化,但终究不能以义治国,这才是三国这乱世江湖的真谛。

以上就是本期内容,关注如斯精舍,分享古人智慧,我们下期再见!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