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电影《花木兰》扑街了吗?网友纷纷请求木兰卸妆

电影《花木兰》扑街了吗?网友纷纷请求木兰卸妆

时间:2023-04-20 13:54:13

相关推荐

电影《花木兰》扑街了吗?网友纷纷请求木兰卸妆

本 文 约1777字

阅 读 需 要

5min

在全球化浪潮下,好莱坞电影充分注意到中国市场的前景,出于吸金目的和憧憬东方文化奇观原因,迪斯尼动画对中国素材的关注在增强。近年来创作改编的《功夫熊猫》和《木兰》都成功引起了轰动效应。

令人兴奋的是,真人版《花木兰》即将上映,由仙女姐姐刘亦菲担任主演,这无疑是万众期待的。

在我们读书的时候,一首《木兰诗》便带我们认识这位中华民族的女英雄,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木兰是一位勇敢又纯朴的女性。

但是......当一波预告片出来的时候,就引起了国内的全民热议,吐槽居多。

兴许是我们期待太多,真实呈现效果出入过大,便引起一波又一波的浪潮,尤其是花木兰的妆容,引起国人的极度不适。

刘亦菲版花木兰

这么夸张的妆容是认真的吗?

根据文学作品来推断,花木兰属于我国北魏时期的人物。在电影中,备受争议的妆容属于额黄妆。额黄妆兴起于南北朝时期。

秦汉时期,女子妆容比较单一,“女子匀面,古唯施朱傅粉而已,至六朝乃兼尚黄。”

然而发展到了魏晋南北朝时,女性们创造了一系列新奇的妆容,如斜红妆,斜红是画在脸颊两侧的月牙形红印。

斜红妆

女子妆容最大的突破就是受佛教影响而创作的额黄妆,源于对佛像雕塑或是石窟壁画的模仿。

额黄妆按照化妆手法分为染画法和黏贴法。

染画法又分为两种,一种是将黄色的装粉平涂整个额头,另一种是涂半个额头再以清水晕染,形成由深及浅的渐变效果。

另一种是黏贴法,用金黄色的纸剪成各种装饰图案,装扮在眉间,称为“花黄。”木兰的“对镜贴花黄”正是额黄妆——黏贴法。

再来看看刘亦菲版的花木兰,

她的额黄妆属于染画法,不符合《木兰诗》中的描述。

眉间神似华为logo的这种面饰叫花钿(diàn)。花黄是花钿的原型。

花钿是一种额眉间的装饰,颜色亮丽,有金黄、翠绿、艳红;图案丰富,常见的有花朵、桃子、牛角、圆月、小鱼等等,只要你有创造力,就可以贴出各种花钿。

但如果撇开《木兰诗》,刘亦菲版的花木兰在妆容上是用心了,剧组确实是做了许多关于北朝到唐朝期间的妆容的笔记。

根据历史资料记载,隋唐时的化妆顺序是:一敷铅粉,二抹胭脂,三涂额黄,四画黛眉,五点口脂,六描面靥(yè),七粘花钿。

额黄妆的出现打破了秦汉以来寡淡的装饰,为唐代开放、多元的装饰盛世奠定了基础,魏晋与隋唐一脉相承,可以理解。

虽说十分用心,但中国观众不愿卖单,这里包含着一个审美问题,花木兰的妆容美不美,审美是件很主观的事,具有时代性。

额黄妆发展到了宋代,就衰微了,到了元代就彻底消失。

刘亦菲饰演的木兰和郑佩佩饰演的贵妇都化了一个色彩浓郁、极其夸张的妆容,甚至网友迅速截图做成了表情包。

由于时代审美的变化,国人初见此妆,势必会觉得很雷。

最后,想从文化角度去评评真人版《花木兰》。

《花木兰》这部影片,场面宏大,还原了很多中国元素。

在服饰上,虽然有小小出入,但是整体上的服饰还是属于中国文化的符号;

在场景布置上,山峦、长城和大片的农田是中国的特色,节日中的庆典、红灯、土楼、城墙等也都是中国符号;

在核心思想上,尽力将中国的儒家文化孝义忠勇诠释出来;

在情节改编上说,《花木兰》的创作改编,体现了时代性。

在古代,替父从军的花木兰无疑是受到重重禁锢的,她需要男扮女装才能上战场,立下赫赫战功,却只能荣归故里,因为在那个时代,一个女性别无选择,只能退休。

因此,迪斯尼版《花木兰》的结局,木兰成为朝廷重臣,这是符合现代价值观。

但也有不足和局限性,具体来说:

在配角上,脸谱化和扁平化严重,作为商业片是及格的,但是想要去打动国人,略显苍白。

在价值观上,当集体利益和个人价值冲突时,中国一向以集体利益为重,但在迪斯尼版《花木兰》中,仿佛看到超级英雄的影子,充分体现出来个人价值的重要性。

雪山一战和拯救皇帝,几乎都是凭借木兰非凡的智慧和勇气,没有体现出集体的重要性。这几处的改编是迪士尼将美国价值观渗入中国故事的典型体现。

参考文献:

1. 杨小丹 《约黄能效月,裁金巧作星——浅谈魏晋南北朝额黄妆》

2. 李晨杨,徐蓉蓉 《额黄妆兴起》

3. 徐莉 《额黄妆》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