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看破不说破 说破未必对 胡适先生解读“禅”

看破不说破 说破未必对 胡适先生解读“禅”

时间:2024-04-01 09:19:55

相关推荐

看破不说破 说破未必对 胡适先生解读“禅”

在中国,但凡说到民国文人,有两个人是绕不过去的。

一个是鲁迅,因为他留给我们无数的名言,以及阅读理解题;一个是胡适,同样留给我们无数真假难辨的名言,但更多的是学术乃至品行的嘲讽争议。比如胡适到底是不是“伪君子”等等。

#国学文化#人无完人,作为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胡适提倡白话文,影响了整个中国,无论从历史还是从文学创作都产生了深远的意义。

一句简单直白的“干不了”,让中国从此将文言文扔进了故纸堆,大步迈进了白话文的新天地,就这一点,胡适功不可没。

胡适不仅推动了白话文普及,同时也是哲学大家,对中国儒道佛三家文化有着深入研究。

尤其是佛家文化,为了理清禅宗的来龙去脉,胡适多次前往中国日本多处寺庙,拜访了世界各大博物馆,潜心研究佛教典籍,撰写了例如《中国禅宗的发展和演变》等一系列佛教文化考证论文,为佛教溯本求源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

按照胡适的分析,禅作为佛教的分支,起源于印度“瑜伽”文化。

释迦牟尼为了寻找解救世间苦难的终极方法,就是从瑜伽着手,先训练身心,而后磨练心智,最终醒悟形成智慧,开山立派建立佛教体系。

这就是“禅”,诞生于佛教,但根还在“瑜伽”之中。

了解佛教的朋友应该知道,佛教有三大法门,分别是“戒定慧”,对应是戒条、定力、智慧。

戒条用于约束行为,而定力用于约束心性,智慧是对世界的认知,最终透悟人生。

很多人以为,所谓“禅”就是坐在那里打坐冥想。这种说法既对也不对,说对在于打坐是修“禅”的方式,通过打坐可以更快地调整心境;说不对在于,禅是通过定来实现慧,而用慧来帮助定,两者合在一起,才能称为“禅”。

胡适研究古代印度瑜伽,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认为禅有四种境界。

第一种境界,能够消除心中烦恼欲望,达到无忧无欲。

第二种境界,从无到有,内心感悟后欢喜。

第三种境界,从有到平,没有欢喜,内心气和平舒。

第四种境界,天人调和,心中一片空明,可以随心驾驭,看似空白实际是无边。看似一无所有,但实际达到了“神明”境地。

正如《心经》所说,“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禅宗的修炼过程就是从“看山是山”到“看山不是山”,再到“看山还是山”,最后的“山在心中”。

虽然这一切看似故弄玄虚,绕了一大圈又回到了起点。但这种闭环式的修炼,每一次的回归都是一次提升,让人的心境得到了提升。更加深入地了解事物的本质。

说到禅的最终境界,胡适认识所谓“禅”是通过某种感悟方式解放心灵,最终认识本我。

禅是怎么感悟得到真理的呢?

禅宗从最初“如来拈花,迦叶微笑”到之后神秀慧能写偈语“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的禅宗六祖之争,“禅”的思想,从一开始就反复阐述一个主题:

看破不说破,懂得不可说。说破未必对,其意唯己知。

禅的玄深让很多人趋之若鹜,既有认为高深的,也有为容易的。

胡适全集6册正版书籍¥68度小店购买

说高深是因为很多人一辈子参禅,熬白了头,也没有能达到第四境界,不是所有人都能通过领悟的方式得到智慧。

说容易是因为“禅”有渐悟和顿悟两种,领悟高的如慧能,哪怕不识字,也能通过一颗彗心,领悟智慧禅的真谛。

然而有趣的是,胡适虽然在很多场合谈论过禅。但在业内人士看来,他的观点却颇受争议,日本禅学大家铃木大拙毫不客气地评价胡适,“对历史背后的行为一无所知”。

说到最后,我们如何去理解胡适,理解禅呢?

借用《野狼Disco》的歌词,禅就是“千万别搭讪,搭讪你就破功了,老弟!”

请关注“酒歌说文”,为您提供更多有趣的传统文化知识以及人文故事。反正不要钱,多少看一点。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