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慈母多败儿是真的吗?真正的“慈母”不“败儿” 全看妈妈怎么做

慈母多败儿是真的吗?真正的“慈母”不“败儿” 全看妈妈怎么做

时间:2021-05-16 19:07:26

相关推荐

慈母多败儿是真的吗?真正的“慈母”不“败儿” 全看妈妈怎么做

明朝儿童启蒙书目《增广贤文》曾提到:

“严父出孝子,慈母多败儿。”

这句俗语虽是鞭辟入里,但也引发争议不断,尤其是这后半句“慈母多败儿”,至今依稀被众多父母信奉。

另外“慈母多败儿”这句话被熟知,得益于一个典故:

从前有一个人,和别人打架母亲从不批评他,偷了东西母亲也不说他。这个人长大后成了强盗,最后被官府捉住判了死刑。行刑前,他一口把母亲的耳朵咬了下来:“这都是你的错,小时候我做错事你不管,才让我落得今天的下场。”

虽然这句话妇孺皆知,但这其中真正的含义却少有人去深究。要知道简单的将“败儿”归咎于“慈母”这件事,带有非常浓厚的封建色彩,在以往那个男权至上的社会环境中,人们似乎都在刻意回避“养不教父之过”。

不过话说回来,要是没有弄清楚后半句“慈母”的“慈”究竟有啥含义,就很容易极端化,多数母亲为了躲避“败儿”的结局而刻意“不慈”,感情忽视或者是严加管控,最后亲子不睦。

“慈母多败儿”的“慈”

“慈母多败儿”中的“慈”,更多的应该是说母亲对孩子溺爱、迁就,毫无原则的顺从,如果用一个字来解释的话,那就是“惯”。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孩子刚出生的时候,表达述求的唯一方式就是哭,母亲能够快速且准确地分辨孩子的需求无疑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孩子成长,母亲对于孩子需求的满足越发迅速,并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成就快感。

在孩子生命初期母亲这种“惯”孩子的行为没什么不妥,相反是非常必要的,但是随着孩子的成长,母亲是需要逐步退出孩子的生活。

不过很多母亲依旧停留在满足孩子需求来获取成就感的舒适区不愿意走出来,无意间就剥夺了孩子学本事定品格的最佳时机,这个时候的“慈”就成了培养“败儿”的肥沃土壤。

“不慈也败儿”的行为

1)过于强势

美国心理学家鲍德温说:

“当母亲的态度是支配性、干涉性、专制性的,儿童易形成消极、反抗的个性。”

妈妈在家庭中说一不二,任何事情都要干涉,孩子有自己的想法,但是无处诉说,时间长了,一则容易出现心理问题,一则性格容易软弱、唯命是从。

妈妈过于强势,也剥夺了爸爸在家庭中的存在感,要知道,父母对孩子的性格影响,是不同的,父亲教给孩子的是勇敢、坚毅,母亲教给的是温柔。母亲过于强势,女儿以后也容易这样,儿子则会缺乏男子汉气概。

2)缺乏边界感

有的妈妈喜欢大包大揽,小到穿衣打扮,大到结婚生子,都要关注。他们认为,孩子没有不需要自己的隐私空间。

在电视剧《如果爱》中,男主角宋乔植的妈妈就是如此。什么事情都被母亲安排好,大到结婚,小到穿衣喜好,无一能自己做主的,就像宋乔植说:

“这个家,就是一个地狱。谁沾上它,就会万劫不复。”

家庭生活的边界看不见摸不着,却是极其重要的。这个隐形的界限,给予一个人独立的思维和情感。父母缺少这个边界感,不尊重和信任孩子,孩子往往缺乏安全感。

3)动辄打骂

“打是亲,骂是爱”“棍棒之下出孝子”,有的妈妈认为孩子只有打,才能成才。

教育学家摩西这样说:

“父母的打骂是孩子堕落的渊源。”

经常被打骂的孩子,内心受到压抑,经常被打压,缺乏自信心,同时也缺少包容心。

由于经常处于被责骂的担心之下,容易畏首畏尾、唯唯诺诺。他们成年后,脾气也往往是暴躁的,为人严苛处,理不好与周围人的关系。

不“败儿”的“慈母”

宠溺的妈妈不能做,疾言厉色的妈妈不能做,那妈妈到底该怎么做呢?古代兵法常说: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因地制宜”

在我看来,这句话用在孩子的教育上也并无不妥,面对孩子不断成熟的心理和能力,父母承担的角色更像是他人生的引导者而非掌控者。

每个阶段的孩子有不同的发育特征,也有不同的需求,从婴幼儿时期的期待被满足,到青春期的被理解,本质上是早期孩子的需求都集中在物质上,随着孩子能力的增长,孩子的需求慢慢从物质过渡到了心理或者精神需求。

孩子的这个变化就需要母亲的关爱要留有界限,拒绝时时满足,事事为孩子代劳,适时放手让孩子有锻炼的机会,营造相对宽松的环境。

希望你我都能做一个温柔坚定且不吼叫、不暴力的妈妈,温柔是妈妈和孩子沟通交流的外在表现,坚定是给孩子建立规则的内在态度。

妈妈告诉孩子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按照年龄划出了他们自由的规则度,同时也给予了他们安全感。

妈妈在订立规则的时候,当然也要想一想,这个规则可行吗?必要吗?具体吗?孩子知道了妈妈的底线,在触碰底线失败后,自然也会规范自己的行为。

孩子的人生是孩子的,给予孩子的关注也要有所保留,过度的爱剥夺了孩子的自主权,也让自己生活失去重心。

另外体罚孩子,也是是妈妈情绪失控的一种表现形式。妈妈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除了责打,有其他很多方式,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美国《儿科》有登载过一篇文章,指出:体罚教会体罚。

慈母,是一个不软弱、不放任、不苛责的妈妈,也是不强势、不吼叫、不暴力的妈妈。慈母不一定败儿,严母也不一定就可以成就孩子,接纳孩子,接纳自己,共同成长。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