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李清照 用事实反驳了“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谬论

李清照 用事实反驳了“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谬论

时间:2021-01-26 09:14:14

相关推荐

李清照 用事实反驳了“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谬论

大家好,这里是书评君的音频栏目“大家小书”,我们将继续挑选该系列丛书中有意思的经典段落分享给大家。今天要推荐给大家的第四十二本书,是王季思先生的《古典文学略述》。

这本书是王季思先生对中国古典文学研究性文章的合集,其中包括对词的演变的考究,对如何欣赏古词的辨析,还有对元曲兴起、衰亡的考证。此外更有对大诗人杜甫、大词人苏轼、柳永、李清照等人的特定赏析。

那么王季思先生是如何解读李清照的呢?在这位女词人身上,有哪些特殊的思想观念呢?

—— 点击收听 ——

《古典文学略述》

王季思 | 著

北京出版社

— 作者介绍 —

王季思

(1906年-1996年)

浙江永嘉人,生于南戏的发源地温州,从小就热爱戏曲。作为著名的戏曲史论家、文学史家,王季思戏曲研究著作颇丰。他重新整理《西厢记校注》,还带领弟子苏寰中等校注《桃花扇传奇》。主编《中国十大古典悲剧集》、《中国十大古典喜剧集》、《中国戏曲选》、《元明清散曲选》等。

— 书摘 —

我国从北宋以后,封建礼教对青年男女的束缚更厉害,妇女尤其受压迫,缠足的风俗开始流行,“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残酷教条也提出来了。封建礼教的压力越大,青年男女反封建礼教的斗争也必然越坚决……李清照在词里表现她对爱情与户外生活的追慕,甚至大胆地写出“多情自是多沾惹”“月移花影约重来”的句子,不能不认为她多少受到当时青年男女反封建斗争的社会风气以及反映这种社会风气的民间通俗文学的影响。

李清照在南渡以后写的词,如“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如“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表现她对北宋时期的汴京和沦陷了的故乡的怀念。

也有人说:“她在词里并没有主张出兵收复失地,也没有反对妥协投降啊。”我们知道,抒情诗一般要通过诗人对现实生活所抒发的感情来表示,而感情的后面不可能没有思想。李清照的《永遇乐》词,一面写她在北宋汴京过元宵节时的兴高采烈,一面写她在北方沦陷、流落江南、虽在元宵佳节、依然没精打采的心情。两相对照,就见出作者热爱祖国统一时期的和平生活,憎恨金人入侵后所带来的南北分裂局面。……我们从作品本身可以得出这个推断,因为诗人描写事物不会无动于衷,而是充满了感情的。感情的爱憎必然表现了诗人的思想倾向。

作为婉约派词人的李清照,她的词在艺术上的特征是以曲折、含蓄的手法表现作者内心的忧伤的。试举她的《凤凰台上忆吹箫》做例: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这首词一开首就写她对生活的懒散心情,下文却迂回曲折,并没有说出她为什么这样懒散。直到下半首才微微透露她曾经千方百计要她丈夫留下而没有成功。我们说她的手法是曲折、含蓄的,因为许多地方她没有直接表达。这种表现手法有时能给读者留下思考的余地,意味比较身长。

在封面历史时期,妇女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更不许参加社交和政治活动。在这样困难的环境里,李清照凭勤奋的学习和长期的创作活动,发挥了她在诗、词、散文等多方面的创作才能,又和她丈夫在整理我国历史文献上做出贡献。她在我国文学史和学术史上的贡献,用事实反驳了向来卫道先生们“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谬论,同时对于后来妇女们的学习文化、从事创作,起了鼓舞作用。这种作用不是历史上任何一个男性作家所可能代替的。

(有删节)

点击图片,查看“大家小书”历史类套装

新京报书评周刊·听见文艺

阅读需要主张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