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我们仨》令人向往的温情 尽管经历生死离别 却依然从容坚强

《我们仨》令人向往的温情 尽管经历生死离别 却依然从容坚强

时间:2019-11-09 14:13:10

相关推荐

《我们仨》令人向往的温情 尽管经历生死离别 却依然从容坚强

我们所向往的温情是什么?是令人羡慕的爱情还是家庭和睦的亲情?而杨绛先生所写的《我们仨》既包含了爱情该有的真挚,也包含了亲情该有的温暖。这是一本关于温情的家庭回忆录,尽管在这63年间也有许多坎坎坷坷,女儿和丈夫先后去世,但也磨灭不了杨绛先生坚强的内心。《我们仨》是杨绛先生在丈夫去世之后写下的,同时也包含这一种看破世间的从容。

“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我们与世无求,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碰到困难,我们一同承担,困难就不复困难;我们相伴相助,不论什么苦涩艰辛的事,都能变得甜润,我们稍有一点快乐,也会变得非常快乐。"

钱钟书先生曾说,杨绛是“最贤的妻,最才的女”,她绝无仅有的结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杨绛先生“贤”在何处?她在生活中无微不至的照顾的钱钟书。钱钟书虽然在文学上有极高的造诣,但是生活中却像一个孩童一样懵懵懂懂。《我们仨》中曾这样写道:

“我做坏事了,”他打翻了墨水瓶,把房东家的桌布染了,我说,“不要紧,我会洗,”“墨水呀!”“墨水也能洗,”,他就放心回去,然后他又做坏事了,把台灯砸了,我问明是怎样的灯,我说:“不要紧,我会修,”他又放心回去了。我说“不要紧”,他真的就放心了"

钱钟书是如此的信任杨绛,他可以全身心的把自己交给杨绛,似乎有了杨绛他就可以什么都不管不顾了。而钱钟书的全心交付也恰恰体现了杨绛的贤惠体贴。

杨绛先生“才”在何处?这大概与杨绛先生的家庭教育是密不可分的。杨绛从小生活在风气开明的家庭里,迷恋书籍,她的父亲杨荫杭也是一个喝洋墨水的饱学之士,并且无论何时都鼓励女儿说出自己的想法。正是因为在这样的家庭,才使杨绛先生有着足够的自信和敏锐的观察力。还有后来女儿和丈夫去世后的坚强和看破人世间的从容。这就是杨绛先生的“才”之所在。

“我们三人一起,总有无穷的趣味。”

1937年5月,钱钟书与杨绛的小天使钱媛来到了这个世界。圆圆乖巧懂事,冰雪聪明,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无限的欢乐。钱媛是上天赐予杨绛与钱钟书的礼物,也是杨绛父亲眼中的钱家唯一的读书种子。她如她父母一样喜爱读书,外公也对她疼爱有加。她与杨绛先生既是亲密无间的母女,也是无话不谈的朋友。

当钱钟书问圆圆:“是你先认识的妈妈还是我先认识的?”圆圆机灵的回答道:“自然是我先认识的,我一生下来便认识妈妈,你是长大后才认识的”。如此聪慧机敏的钱媛,怎能不让一家人都宠爱关心。在钱钟书先生离家的时候,叮嘱圆圆要好好照顾妈妈,她也没有辜负父亲的嘱托,自小便以自己的方式保护着妈妈。

杨绛与钱钟书心心相惜,女儿钱媛聪慧懂事,承欢膝下,这样的温情有谁能不羡慕。但令人惋惜的是,钱媛在将满六十岁之际,因为病痛先于二老去世。次年,钱钟书先生也紧接着去世了,独留杨绛先生一人孤苦伶仃。倘若换作是我们,面对生命中最挚爱的两个人先后离去,将会是何其心痛,而杨绛先生却用一种从容平淡的方式,让我们重新领悟生离死别的意义。

“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一个平和而恬淡的学者家庭,一个简单而丰富的人生长梦:相守相助,相聚相失。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

《我们仨》这本书中虽然也有生活的坎坷和生离死别,但却让我们读出了无尽的温情。愿我们生活中只有死别,再无生离,愿我们都像杨绛先生一样面对坎坷从容不迫。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