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孩子三岁不会说中国话 竟是“双语”惹的祸 宝妈:心里很难受

孩子三岁不会说中国话 竟是“双语”惹的祸 宝妈:心里很难受

时间:2021-12-24 15:06:45

相关推荐

孩子三岁不会说中国话 竟是“双语”惹的祸 宝妈:心里很难受

现在家长们育儿工作的范围已经相当广泛,让孩子具备过人的语言能力,乃至外语能力,就不属于传统育儿领域的工作,但也越来越受到家长们的重视。现在的家长和学校,都很重视孩子的英语学习。为了能让孩子从小就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在以后的竞争中能取得优势,很多有条件的家长,会选择让孩子从小就在双语环境下成长,希望孩子能同时学会两种语言。

不过在这个过程中,有一部分家长“弄巧成拙”,非但没有让孩子掌握双语,反而连自己的母语都不会说了。这样的情况,令人感到十分惋惜。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这么一件事。

案例:孩子从小学英语,3岁了却不会说汉语,父母很着急

一位深圳网友跟我说了这样一件事:自己的干儿子已经三岁了,但中国话还不怎么会说。据他说,干儿子的父母都是博士学历的高材生,想让孩子从小就接受双语教育,这样孩子在将来就能更有优势。他们平时在家就说英语,给孩子买的各种书籍也都是英文的,甚至孩子玩的玩具上面都是英文。现在孩子的英语水平很不错,但让这二位父母感到着急的是,孩子现在基本不能流利地讲汉语,只能说几个简单的词汇。

这种情况让跟我吐槽的网友感到很着急。他觉得,就算孩子英语说得再好,只要不会说汉语,那就等于是“语言残疾”。连汉语都不会讲,孩子还算是中国人吗?除非孩子以后一直在国外读书生活,否则不会说汉语的孩子,到了学校一定会遭到同学们的嘲弄,他已经预见到孩子将来上学后会面临怎样的景象了。这孩子的爸妈对此也很焦虑,但一时也没什么好办法,只好回过头来再教孩子学汉语,一时间心里充满了悔恨和挫败感。

分析:孩子语言能力并非“与生俱来”,家长要有正确认识

像这种顾此失彼、本末倒置的育儿行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真不算是少见。只是孩子因为双语学习导致三岁了还不会说汉语,着实让我们感到惊讶。我猜想,导致这种情况发生的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方面,孩子的家长在平时可能过多看重孩子的英语学习,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英语所占的比重太大,导致学习汉语的时间太少。另一方面,孩子的家长可能对孩子学习语言有错误的认识。在他们看来,母语的学习是没有必要过于用心的,只要顺其自然即可。这才造成了孩子三岁还不会说汉语的尴尬局面。

从这个案例来看,有些家长对孩子的语言能力发育还是没有正确的认识。孩子的语言能力,看似是自己逐渐发展形成的,但实际上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巨大影响。语言的学习,可不是有些家长想象中那样容易的事,每一个环节都要引起家长的重视,否则就会像上面案例中那对博士家长那样,遭遇到孩子不会说汉语的尴尬情况。

关注:想要孩子学“双语”,需要注意几个关键点

当然,让孩子从小生活在双语环境下,确实对孩子日后的发展有一定好处。但各位家长需要注意,在培养孩子双语能力的过程中,我们需要重点关注几个关键之处,避免出现南辕北辙的现象发生。

1、双语学习,母语永远最重要

语言存在的意义是什么?是沟通,是表达。说到底语言是我们生活中的一种重要工具和技能,我们不能“为了学习而学习”。从这个角度来说,母语永远要比其他语言的地位更高,除非你已经做好了让孩子一辈子生活在国外的准备,否则孩子语言学习的重点,一定是汉语。

只有汉语学好了,孩子具备了基本的语言能力,我们才能考虑让孩子再去学习其他的语言。一方面,这个时候的孩子,其自身语言方面的能力已经相对成熟,有了同时学习和掌握多门语言的关键;另一方面,只有以母语为基础的“双语”能力,才能为孩子的成长锦上添花,反之则只会成为孩子的负担。像上面那个到了3岁还不会说汉语的孩子,如果他的汉语水平一直不过关,那势必会影响到他日后的学习和生活。这种情况,实在让人感到惋惜。

2、孩子的成长有自身规律,家长不能揠苗助长

当今社会竞争的加剧,导致很多家长心中都有种莫名的紧张感,生怕孩子在起跑线上就输给鄙人。但我们也要知道,孩子的成长有其自身的规律,任何违背孩子成长规律的育儿行为,到最后一定是行不通的,不但不能保证孩子未来的成功,反而会让孩子更快地体验到失败的滋味。

从小就给孩子巨大的学习压力,让孩子掌握不符合自身年龄段的技能,让孩子学习自身认知无法理解的知识,这些现象乍一看感觉不错,仿佛在向我们展示孩子的“天纵英才”与家长的“育儿有方”,但有得必有失,孩子为此失去的,可能是纯真的本性、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还有最宝贵的童年记忆。我们需要明白,我们的责任,是将孩子培养成他应该成为的样子,而不是我们想象中的样子。一旦方向发生了偏差,那我们的所有育儿工作就将失去意义。

总结:希望家长们引以为戒

3岁不会说汉语,这让我们感到吃惊,也为孩子感到可惜。其实类似的事情在我们身边有很多,比如到了六七岁还满地打滚要玩具,到外面吃饭大吵大闹不讲礼貌等等。只是有些事情,我们看多了,有了司空见惯的感觉,就见怪不怪了。实则不然。通过这个小故事,家长们要引以为戒,在育儿的过程中,一定要按照孩子的实际情况安排各种活动,不要急于求成,不要过于功利。有利于孩子的,才是最好的。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