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话剧:“新北京” “北京人” 这究竟是一场悲剧还是一场喜剧?

话剧:“新北京” “北京人” 这究竟是一场悲剧还是一场喜剧?

时间:2021-06-28 16:03:24

相关推荐

话剧:“新北京” “北京人” 这究竟是一场悲剧还是一场喜剧?

——浅析《北京人》的艺术形象

【摘要】·《北京人》是曹禺在迷恋契诃夫戏剧后于1940年创作的一部剧作。在这个封建家庭内部,曹禺着重刻画了曾家祖孙三代人之间的矛盾冲突,以自己童年心灵中印象深刻的那些人和事为原型,融入了对人的沉重的思考,写出了人物极为丰富的思想感情及命运的冲突。通过角色塑造以及视觉形象来展示话剧的艺术。

【关键词】·封建、北京、新思想

三幕剧《北京人》主要讲述了一个封建士大夫家族的没落。曹禺通过剧中人物的

走向,表达出了封建主义对于人的精神和生活深深的毒害。揭示了“生者可以死,死而可以复生”的旧制度必然死亡,新思想定会重生这样的一种状态。在戏剧结构上这是一个完整完美的故事,但同时它有非常非常多的层次,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以及读者和观众对剧中所具有的内涵的深层挖掘,以人物暗示时代。

一、《北京人》中的角色塑造。

《北京人》中可以说没有主角。每个人都可以是主角,他们所代表的不仅仅是剧中人,更多的隐射出他们每个人所代表的一类人。三个半小时的话剧,每个人物身上承载的东西都太多太多,无奈、自由、责任,无论哪一个都是矛盾的焦点。正如话剧里面的对白:“可以想明白人生,但却很难活得明白。”作者笔下塑造的人物鲜明生动,血肉丰满,形神毕肖,呼之欲出。如袁园的生动活泼;曾皓的封建自私;曾思懿的两面三刀;曾文清的懦弱颓废;愫方的用情至深;乃至江泰的空有抱负等。一个个鲜明的人物,他们身上都代表着一类人。纵观整个《北京人》里面都没有我们所定义的“好人”和“坏人”之分。曾皓生于封建时代,把伺候的人困在身边,是那个年代常有的事情。那思懿是坏人吗?不,她也不是,她虽恶毒蛮横,但她又何尝不是为了这个没落的家,为了她的文清。他们都是活生生的人,生长在那样封建的社会背景之下。他们每一个人做的每一件事,其实都是为了自己的生存,他们需要在这个家庭中生存下去,这样看来他们所做的都是能被理解的。

(一)文学形象

1.角色与角色

袁园一出场就“格格不入”,它不是曾家的元素。原本寄人篱下应该有所收敛,但她一点也不。她单纯,快乐,对什么都充满了好奇心。她心中没有那么多弯弯绕绕,曾霆与她年纪相仿,且有着同龄人的热情与好玩。而袁园又偏偏好玩,所以和曾霆玩得挺好。曾霆原本是生性好玩的孩子,却在家庭各种礼节下压成了小大人,内心是抗拒的吧

愫方的前三十年牢牢被曾老爷子困在这座大宅里,她被封建家族禁锢着,根本没有意识自己需要掌控自己的命运,甚至可能都没觉得自己可以离开。她心爱的人逃走了,她可以把自己全部的积蓄拿给他,让他实现自己的价值,而自己就在这宅中服侍他的老父亲、他的儿子、儿媳。她与文清有着艺术上的共鸣,她就留着他心爱的画、心爱的鸽子,在这里行尸走肉般的生活。她只为他人而活,无视自己的感受,压抑着内心情感。

2.角色与戏之间的关系

曹禺塑造了三代“北京人”,一是代表五四新文化的人类学家袁任敢和他的女儿袁圆,二是象征原始生命活力的远古北京人,三是夹在二者之间是只剩下“生命空壳”的曾氏父子。

曾老爷子是出生在封建士大夫家族中的,现在虽家族没落,但身上却依旧有着自己的傲气,那口棺材便是他的依托。棺材作为一个虚荣的工具,通过两家的争抢,两个将死之人对于死后的归宿的执着,表现出对于封建的思想是到死也摆脱不了的,尽管故事发展到中间有了“拯救”棺材的希望,但最终还是被抬走了。而文清作为他的儿子,没有抗下家中大事,却每天浑浑噩噩吸食着鸦片。在这个上有老下有小的年龄,没有考虑现实,做个甩手掌柜,懦弱又没有担当。他的夫人思懿虽恶毒,两面三刀,看人做事,但嫁在这种家庭里,没有点心思怎能扛起这个家。在曾老爷的台词中,可得知曾思懿是自小便在士大夫家庭熏陶起来的人,自命知书达理,精明能干,现在却整天满脸堆着笑容,心里藏着刀,虚伪、自私,多话,这何尝不是被逼出来的。那种明知自己丈夫心中另有他人,她只得忍着悲痛,家中事务还需她来精打细算,细心操持。曾老爷的女婿江泰住在丈人家,他虽空有抱负,但一事无成,与曾家格格不入,他偶尔说出的英语单词也为这部话剧注入了喜剧色彩,他的新思想止于言表,没有落于实处。人类学家袁任敢带着女儿袁圆从国外归来,住在曾家,按时交房费,且讲义气,在外人上门讨债时自掏腰包为曾家解了难。同时他放纵自己女儿的天性,这也为曾家带进了新的血液。老太爷的死是封建制度的“必死”,曾家三位少爷的死代表了男权社会的瓦解,剧中女性是勇敢的,他们不再忍受男权主义下的“一夫二妻”而是追求自由恋爱,发现人的价值。暗示了封建家庭和封建社会必然会被新社会与新思想所替代的必然性。

(二)接地气的台词

语言剧中并无明显的“京味儿”,但为了创造典型环境,曹禺把“括打嘴”“特意为我的清少爷学磨来的”“哥哥吞了鸦片,脉都停了”巧妙的用到了台词之中,偶尔还会传来叫卖声,北京胡同里水车“吱扭扭”的声音,最后一幕的末尾火车汽笛声。不仅生动形象贴近生活的表现出了北平秋天景象和生活习俗,还表现了当时社会的现状,以及明明已经废除了封建制度,他们的思想和语言依旧沿袭着“中式”,如同袁园评价曾霆的信,古的很。其次台词又揭示了一些社会现象,比如曾霆说学校不给读了,意在封建科举制度已经废除,开始兴办学校。戏剧中的语言从不是空穴来风,语言艺术有其广阔性和思想性。就如老太爷与愫方小姐在客厅交谈时说的“我的前途就,就像棺材。他们都以为姨父是有钱的,他们看着我脸上都贴的是钞票,我的肚子里装的不是做父母的心肠,都装的是洋钱元宝啊。” 一语道破这虚伪、自私的家庭和早已预见到的自己注定的结局。再如曾霆急促地解释“我们是朋友。你跟我也说过我们是朋友,我们结婚不是自由的。我不是你的奴隶,你也不是我的奴隶。我们顶多是朋友,各人有各人的自由,各走各的路。你,你自己也相信这句话,是吧?”已经说明了他们的后代开始意识到自由恋爱,男权主义的社会也开始瓦解了。包括袁园和父亲二人的对话,互称小猴老猴,他们之间是自然的,合乎人本源的感情的,是自由民主,无高低之分的。

二、视觉形象

以颜色来表意,表达了压抑,对抗,希望。用声音来写实,表达了无奈,现实,思考。做到了艺术创作审美性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以及对生活和客观现实的真实的“再现”

色彩完成的情感重构幕启,一开场是一片纯白呈现在观众眼前,这与其他版本不同的是没有采用灰色调,而是利用白色营造出压抑的氛围。第二幕的黑色与第一幕的白色形成色彩反差,不论是人物服装、还是家具、所有的物件都是黑色的,只有顶部的一束蓝色灯光以及几根微弱的烛光,这是剧中人对抗的部分。中场休息过后,配以动人的音乐和台词同时,画有山水的幕布缓缓拉开,即便这是一部让人感到有所压抑的剧,在这一刻也得以释放了。二三幕中北京人剪影的多次出现,暗示了这个将死的封建家庭一点点开始燃起的“民主的”“自由的”觉醒和希望。第三幕,也就是最后一幕,迎来了希望的曙光,封建家族彻底被时代淘汰,而新的生命也在慢慢孕育中成长,舞台主色调由黑白也转成彩色,所有的一切又被赋予了颜色,光亮又回来了。这时间,人物之间的冲突和矛盾也愈发到了戏剧冲突的高潮。

《北京人》是超越时代的一个作品,超越他的时代,甚至超越我们的时代。在我看来,这个作品也是对我们现在的北京人、中国人、世界人类说话。他在诉说一个过去的时代,但是这个时代一切的苦难、情感,甚至在剧中一切你能听得到一些背景街头的声音,或许有一些已经没有了,但其实它有一个基调是永恒的,是中国人身上一些永恒的问题。半个世纪过去了,那些曾经弥漫的生活情景和苦苦挣扎的各色人物,如今仍然鲜活的跃然在我们的身边,令你不得不赞叹、不得不唏嘘、不得不重新思考生活……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