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男人能不能化妆?自然美还是素颜美?古人有话要说

男人能不能化妆?自然美还是素颜美?古人有话要说

时间:2021-09-24 21:45:52

相关推荐

男人能不能化妆?自然美还是素颜美?古人有话要说

前言

"世界上没有丑女人,只有不爱打扮的懒女人。"这句话常常出现在会化妆的女孩子口中。一个好的妆容,能使人焕然一新,改变整体气质,变得更加赏心悦目。

然而,对于化妆,并不是每个人都认可。现在仍然有许多人崇尚"自然美",认为化妆之后失去了"本真"。如果男人化妆,更会备受世俗异样的眼光,认为这是"娘"的表现。中国化妆品的历史悠久,古人们同样也会在化妆美和自然美之间有不同的意见,它们对男人化妆是不是也一样呢?

粉底的进化

爱美是人类的天性,即便在原始社会,人们会用红泥涂抹脸颊,让自己看上去更加健康。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人们对"美"就有了更多的想法。而中国人喜欢肤白的审美,从先秦开始就已经形成了。

所谓一白遮百丑。"白",从古至今都是中华民族对美的统一追求。先秦时代,人们对妆容的追求比较简单,整体来说比较素,喜欢用妆粉遮盖脸部的暗黄。

殷商两周时期,宫廷中的女人就开始流行用粉将脸抹白。

战国的《列子》中记载,周穆王"筑中天台"以蓄媚藏娇,下令郑国、卫国民间选十三至十六岁之少女为妃,"粉白黛黑以满之"。

“粉白黛黑”中的"黛",指的是将眉毛染黑的化妆品,最早,人们用烧成碳的柳枝来涂抹眉毛。

那么,当时用的粉底又是什么做的呢?其实,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很多时候都来源于帝王的需求。

化过妆的人都知道,粉底最重要的就是质感要细腻,这样用在脸上才会更自然贴服。古人的粉底一开始是用粮食做的,把小黄米或者高粱浸泡7、8天,清洗干净之后磨成粉,再加水反复过滤,沉淀下来的细粉晒干后再研磨成细粉。

这种粉底粘性强,但是很容易堵毛孔,又不利于清洗,用久了反而让皮肤变得更加粗糙。

秦汉时期,帝王们为追求长生而炼丹,他们发现炼丹炉中的铅灰抹在脸上,对美白有奇效。所以铅粉就成了当时最受欢迎的粉底。但是铅是有毒的,用久了脸会发情发黄,还会影响身体健康。

铅的毒副作用古人是知道的,但是很难找到比铅粉更好的替代品。为了让毒副作用减弱,人们开始往铅粉中混合其他天然原料调和。

魏文帝时期,一名宫人发明了用铅粉混合米粉,再加上葵花籽汁混合。这种粉上妆效果良好,非常受宫里女人们的欢迎。因为它的颜色呈紫色,所以就叫紫粉。唐朝时,则是加入了西域的香料,制作出了一款盛行一时的"迎蝶粉"。

珍珠粉的出现,解救了不少贵族妇人的脸。像武则天、慈禧这样的贵妇就用珍珠粉,珍珠粉不但有驻颜美白的功效,更重要的是它是纯天然的无毒化妆品。

不过,像珍珠粉这样高端的化妆品一般人是用不上的,因为它价格实在昂贵,大多数人还是只能在铅粉混合物中选择粉底。

水粉好伴侣——胭脂

胭脂与妆粉都是我国古老的化妆品,也是女子妆容上的好搭档。

胭脂是古代腮红与口红的统称。一开始,古人并没有将面脂和口脂分开使用,它既能装点面部,也能涂抹唇部。

胭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夏纣。

《二仪录》说:"燕脂起自纣,以红蓝花汁凝作脂,以为桃花妆。盖燕国所出,故曰燕脂。"

也就是说,纣王时期,人们用红蓝花汁凝固后做成的胭脂,涂抹在脸颊上。涂抹后的双颊面如桃花,所以叫桃花妆。因红蓝花出自燕国,所以叫燕脂。

后世制作胭脂的方法基本一致,都是在各种植物中提取色素,比如石榴、山花、苏香木等。再加上其他香料和动物油调和凝固而成。

胭脂本是宫廷才有的稀罕物,直到魏晋时期才传入民间。此后,民间作坊对胭脂开始了批量生产。到了明朝,胭脂经历了各朝各代的研制改良后,已经有了非常繁多的种类。

因为材质的不同,的外形与色泽也变得更加丰富。形状上有胭脂膏、胭脂脂、胭脂粉、胭脂绵。色泽上有"桃花奴"、"大红春"、"淡红心"、"石榴娇"等等。中国的胭脂因此闻名于世,不断地销往海外。

古人将胭脂涂抹在两颊,根据浓淡程度有三种叫法。比较浓的就叫酒晕妆,淡一点的叫桃花妆,更淡的就叫飞霞妆了。对于女子化妆,唐代诗人王昌龄在《闺怨》中这样说:

"青楼绮阁已含春,凝脂艳粉复如神。"

意思是在豪华的女子闺阁中,妙龄的少女穿戴华丽,在自己脸上涂脂抹粉,宛如仙女下凡。所以,古人对化妆的手法也是非常讲究的,化好了就能像天仙一样美。

那古人喜欢浓妆还是淡妆呢?

元代《湛然居士集》中说:

"反笑素英浑淡抹,却嫌红艳大浓妆。"

由此可见,元代是比较讲究素雅的。不过每个朝代的审美和流行元素不同,妆容之间的差异也很大。先秦妆容朴实,汉朝之后红妆开始盛行,而唐朝是相对开放的时代,女子的妆容就会比较夸张。特别是经典的"白面"妆容,至今我们还能从日本艺伎造型中看见唐妆的影子。

男儿化妆盛行一时

在古代,不止女人们爱涂脂抹粉,男人们曾经也乐于梳妆。

西汉时期,司马光所著的《史记·偿幸列传》中,就有男儿化妆的记载。

"孝惠时,郎、侍中皆冠鵕鸃,带贝,傅脂粉。"

是说孝惠帝时期,郎中和侍中等官员带着插有雉鸟羽翎,用贝壳装饰的帽子,脸上还涂着薄粉。除了先秦时期,三国的曹植也爱抹上妆粉后,跑到市井去玩乐。

三国时期还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故事。说那魏国的玄学家何晏,因为他长得太过白净,魏明帝就怀疑他是不是脸上抹了粉。

为了证实自己的怀疑,他在大夏天请何晏吃热汤饼。结果何晏吃得满头大汗,撩起袖子擦汗后,却见何晏面白如顾。从此"傅粉何郎"就成了古代美男子的代称。

古代男子爱化妆的最鼎盛时期当属梁朝。梁朝全盛时期,整天游手好闲的贵族子弟们兴起了一股"中性风"。他们喜欢用香熏制衣物,喜欢把脸刮得干干净净后抹上妆粉。

直到隋唐以后,人们更崇尚男子粗犷的阳刚之气,涂脂抹粉的男子会受人被讥笑。打这以后,脂粉才正真的变成了女人们的专属用品。

无独有偶,在西方的欧洲世界,在很长一段时间也都以白为美。甚至在近代历史上,从法国的宫廷开始,欧洲的贵族们不论男女,都喜欢戴上假发,把脸抹得惨白,贴上黑痣,再将唇色涂红。

原本可能是宫廷中慢慢流传出的时尚元素,后来慢慢演变成了贵族的标志。用这种妆容强调贵族的身份,凸显与平民的不同。

所以,化妆这个事情,不论东西方,自古就不是女人的专属。很多时候,都是受某一个时间段,突然兴起的文化影响。

自然美还是化妆美?

对于化妆,中国不少文人墨客都对此或多或少的有过着墨。比如唐代诗人王维在《西施咏》中就写道:"邀人傅脂粉,不自著罗衣。"

不过南朝后主陈叔宝的这一首,更是别具韵味,因为它是一首艳诗。

"大妇西北楼,中妇南陌头。小妇初妆点,回眉对月钩。可怜还自觉,人看反更羞"

小妇梳妆打扮后,自知明艳动人,但当旁人欣赏夸赞时,她反而却害羞了。这首诗很好的诠释了脂粉的作用。古代女子打扮后与素颜之间的区别,在陈叔宝眼里是很大的。

既然有人认为化妆更能体现女子的美,就一定也有人认为素颜的女子更美。淮南王刘安就认为女子的美,不在于化不化妆。

他认为"不待脂粉芳泽而性可说者,西施阳文也。"他觉得西施和阳文不施粉黛,天生容貌绝美,更显楚楚动人。

白居易的《长恨歌》中也说:"回头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白居易认为杨贵妃的美也不是因为粉黛装饰,而且她天生容貌动人,不论后宫嫔妃的妆容多么妖艳,都无法比拟。

刘安和白居易更崇尚天生丽质的娇艳,可能还认为,靠化妆化出来的美恐怕有艳俗之嫌。

不过,我却要为古代的女子们鸣一声不平。能有西施、杨贵妃这样容貌本来就很难得,先天不足,就要靠后天弥补。即便是西施杨贵妃这样的大美人,略施粉黛才能让他们的美貌更胜一筹。

总结

"美",从古至今都不仅仅是女人的追求。虽然古代男子为中国的化妆史也贡献了一笔,但大部分时间里,他们承担的都是"评头论足"的作用。虽说古有"女为悦己者容",但今天,女性化妆追求的却是"容为悦己"。

至于到底是化妆更美,还是素颜更美。古人有自己的见解,现代人也有自己的见解。但追求美的脚步,却从来不会因为这些不同的声音而停止。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