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最美的道路在脚下 最美的记忆在心里

最美的道路在脚下 最美的记忆在心里

时间:2021-02-18 12:04:15

相关推荐

最美的道路在脚下 最美的记忆在心里

最美的道路在脚下 最美的记忆在心里-05-14 00:07

重庆路

收获成都最美乡村景色

讲述者:成都日报摄影记者 张鸣

一对崇州的新婚夫妇选择了崇州市重庆路——这条被网友誉为“中国最美乡村公路”,作为婚纱外景拍摄地。新郎说,在这条路上奔跑的感觉非常棒!作为崇州人,用拍摄婚纱的方式,相互见证最美时刻,以此感激重庆市对崇州市的无私援建。建议您一定要去这条路亲身体验一下,蜿蜒的道路穿行在田间山野,在这里,您可以收获成都最美的乡村景色。正如那位新郎所说,“最美的道路,在脚下,最美的记忆,在心里。”

新闻背景

三年来,成都市坚持恢复功能与发展提高相结合,高标准规划,大手笔投入,集中力量攻坚,加快恢复灾区交通、水利、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截至目前,成都市280公里国省干线及重要经济干线、1833公里农村公路全部建成通车,所有受损道路和损毁桥梁全面修复,成灌快铁于5月投入运行,成彭快铁将于今年投入使用。

彭州磁峰镇鹿坪村社区文化活动中心

精神文化生活丰富了

讲述者:成都晚报摄影记者 张磊

4月25日,彭州磁峰镇“鹿鸣荷畔”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广场,村民张燕带领舞蹈队的成员们正在跳舞。“鹿鸣荷畔”是磁峰镇鹿坪村灾后重建的集中居住区,舞蹈队由社区居民自发组织,平时大家在干完活后,就会聚在一起跳舞,既锻炼身体又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村民们都说安逸。在震后三年的采访中,我们看到,村民们享受着丰富的精神文明生活,文明程度大大提升,生活越来越有奔头。

新闻背景

三年来,成都市把精神家园重建作为凝聚人心、鼓舞斗志、建设美好新家园的重要工作,充分调动各方力量,结合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深入开展“新家园、新生活、新风尚”文明活动。截至3月底,新建了1068个村(社区)综合文化活动室,累计开展心理抚慰27.2万人次,组织“重建家园 文化相伴”活动300余场。

都江堰10万亩现代生态农业集聚区

现代农业规模经营

讲述者:成都日报摄影记者 张鸣

图片拍摄的是都江堰崇义镇十万亩现代化生态农业集聚区,实验室里培育的花木、蔬菜胚胎茁壮成长,它们将从实验室走进大棚,源源不断地供应到成都人的餐桌上。这里,既有整齐划一的蔬菜大棚,全自动化的培育装置,也有耕牛在大棚犁地,种植的都是有机蔬菜。在这里,传统耕作方式与现代规模生产结合后,农业有了可持续的发展。

新闻背景

截至目前,全市农业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完工79个,累计完成投资近34亿元。受灾市县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通过采取转包、租赁、入股等多种形式,稳步推进灾区土地规模经营,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都江堰拉法基水泥厂

产业快速恢复提升发展

讲述者:成都商报摄影记者 何彬

受地震影响,都江堰拉法基瑞安水泥有限公司全线停产。受益于灾区住房重建,时隔5个月后,拉法基在都江堰的第二条生产线恢复生产,第三条生产线也同步开工建设。照片所见,是一个在灾后很快恢复、并大力提升的现代化工厂。而这样的产业项目在成都还有很多,这张照片只是一个瞬间,一个侧面。

新闻背景

成都市用统筹城乡的思路和办法,以产业发展推进灾后重建,4个重灾市县三次产业全面恢复并远超震前水平,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全面提升阶段。全市工业灾后恢复重建项目399个,截至今年3月底,竣工投产397个,竣工率达99.5%,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10.01亿元,全面完成了灾后重建目标。受灾市县在加强与对口援建省市工业合作的基础上,积极承接上海、福建等地的产业转移。比如,都江堰市通过建设“上海国际工业社区”,彭州市通过建设“闽彭产业园”,实现了与援建省市产业的梯度转移,促进了灾区工业的提升发展。

都江堰

虹口乡

水电气宽带全有了

讲述者:成都日报摄影记者 张鸣

我对虹口一直有很深的感情。5月18日,我和同事翻山历时4个小时进入虹口,山河破碎,满目疮痍,令人心碎。在这之后的3年里,我一直用镜头记录着虹口的变化。农民住在安全美观的房屋里,自来水到户,天然气通达家中,在家可以使用宽带畅游互联网,农民出门是宽敞的水泥路面,通往虹口的交通便捷发达。

新闻背景

成都在灾后重建中,按照城市的标准,把水电气、光纤、宽带等公共配套设施全部铺进了新建小区。据统计,三年里,成都把光纤信号通达到593个集中安置点,覆盖用户近1.4万户,新建的光纤电视干线达到1772公里。

都江堰

景区

旅游业的涅槃新生

讲述者:成都日报摄影记者 张鸣

今年的4月21日,二王庙整体对外开放。我随着游客走过摇摇晃晃的安澜索桥,踏上前往二王庙的石梯,那幅书写于清代嘉庆年间的治水《六字诀》——“深掏滩、低作堰”又展现在眼前。地震中,它不幸垮塌;三年后,它重展芳华。在四川人心中,都江堰重若泰山。流经古堰的岷江水,千百年来滋养着成都平原一草一木,造就蜀人温润坚韧的性格。

新闻背景

“5 12”地震中,成都市灾区仅旅游业损失就达300亿元以上。过去三年,历经劫难的成都旅游业涅槃新生,全面实现了止滑提速,旅游市场加速回升,旅游产业各项经济指标均超过震前水平。,全市接待旅游总人数6818.4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603.8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2.32%、20.45%。都江堰、彭州、崇州、大邑四个重灾区恢复情况也超过预期。

旅游受灾最为明显的都江堰面向全球公开征集都江堰市灾后重建规划方案,提出了建设全面推进国际旅游城市的思路,在恢复重建中,着眼于打造龙门山国际旅游集散中心、大青城旅游区核心区,加快推进青城山、都江堰世界遗产抢救与保护,全面实施古城区恢复重建,伏龙观古建筑群已竣工,二王庙、建福宫等古建筑群基本建成。其中,修旧如旧的二王庙已于4月21日整体对外开放。,都江堰市共接待游客1140.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0.9亿元,分别较增长20%和21%。 成都商报记者 肖刚

热点新闻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