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追寻鲁迅先生笔下的鲁镇

追寻鲁迅先生笔下的鲁镇

时间:2022-11-10 06:54:07

相关推荐

追寻鲁迅先生笔下的鲁镇

自三国以来,因历代居民开山采石造就此地众多石壁、石宕等自然景观;隋唐年间,祖孙三代石匠历经百年相继开凿而成的奇石“云骨”和精雕而成的弥勒石佛。

千百年来,随着自然景观的点缀和宗教文化的介入,加上文人墨客的点染,到清代,已形成著名的“柯岩八景”。

其中有展现石景的弥勒佛像、云骨、七星岩、蚕花洞,又有展现鉴湖水景的五桥步月、南洋秋泛等景致,是一处自然风光与人文资源交融的宝库。

鲁镇是一座人们既熟识又陌生、既历史久远又年轻活泼的江南水乡小镇。但在绍兴的历史上并无鲁镇这个小镇

鲁镇是鲁迅小说虚构的地方,它集中地反映了绍兴的水、桥、酒、石、建筑、民俗、戏剧和名士等诸多文化等,是那个时代的缩影。

在本世纪之初由柯岩风景区公司按照鲁迅先生的著名小说《孔乙己》

“鲁镇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都是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柜里面预备着热水,可以随时温酒。做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一文铜钱买一碗酒……”

所创作的小说大多于绍兴背景,典型的人物和生活环境,来反映当时对绍兴水乡的民俗风情、建筑风貌、自然风光。

是以源远流长的越文化为底蕴,融合具有影响的鲁迅文化,折射出绍兴传承文明与现代风韵的景观特色。

先生的《明天》《风波》《社戏》《祝福》《故乡》《狂人日记》等作品里,连续出现了鲁镇这个地名,而先生的不朽著作《阿Q正传》中阿Q的生活地未庄,便是鲁镇的一个村子。

鲁镇的名声便和孔乙己、九斤老太、祥林嫂、阿Q等人物形象连在一起,密不可分了。“鲁镇”融汇旧时绍兴水乡的民俗风情、建筑风韵、自然景致的绍兴水乡的一个缩影来开发建设。

走进鲁镇,仿佛是走进了历史,走进了鲁迅的小说,给人的是一种似幻似真的感觉,是一种以心灵而去实地感受历史、体验历史的感觉。

我们快乐家族一行20余人,怀揣着一颗对鲁迅先生的敬仰之心,来到了先生的精神家园鲁镇,也是解读先生的一把钥匙,打开先生宝库的大门。

刚到鲁镇天公不作美,刚巧台风“摩羯”来袭,风雨交加。此时脑子里忽然涌出仿毛一诗句:

大雨落幽燕:“摩羯”席卷江南,掀起雨浪滔天,泼撒幽燕。柯岩赏景者,一片景色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昔年“鲁哥”笔下的鲁镇,石板路上雨脚飞银线。粉墙黛瓦边小桥,露烟昏水面。清代着衣的巡街兵,谁知躲在门槛哪一边?

瀑雨间谁与同,逸趣余探遍。唯有拖着雨水长辫,戴着乌毡帽的阿Q,晃悠着长烟杆,在烟雨中飘飞,情丝缕缕。此时,油腔滑调地调戏小尼姑,未人见。

小尼情何以堪 ,心何安。

凉氛祲消着祥林嫂,暑退了假洋鬼子和鲁四老爷。浅酌苦乐随缘去,人生过隙诸皆轻。

大雨落幽燕 ,心浪滔天。欲去更迟留,胸中久交战,不知何是归?

但是我们长期在户外的人来说,不怕风吹雨打;经得起大风大浪,风雨无阻勇往直前。

我们大家冒着暴雨也要来看一眼决心,走进“鲁镇景区”的入口广场。这里地域开阔,尽可游目骋怀。

映入我们眼帘的首先是鲁迅先生的座像,旁边是江泽民的题词“民族魂”和纪念碑亭。

是先生逝世后,由宋庆龄、蔡元培为首的治丧委员会以“民族魂”绣褥覆盖在灵柩上,这是人民对这位新文化运动的旗手,盖棺论定的高度评价。

纪念碑亭刻有先生对故乡的眷念语录和毛泽东对先生的赞词,“先生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先生的一生,以文艺为战斗武器,著译近一千万字,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

从先生座像上的炯炯双目中,我们看到了“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不朽精神。广场上耸立的三座“牌坊”,绍兴方言叫“行牌”,代表绍兴石牌坊的不同类别。

绍兴的石牌坊有地名牌坊,如“古轩亭口”牌坊;有官宦建立的“官街牌坊”,明、清两朝凡三品以上官员可在家乡所在地、墓道上建造这种牌坊。

多数的牌坊是“旌表牌坊”,有封建统治者据地方督抚奏请旌表贞节、孝道而勒建的,鲁迅先生在《我的贞节观》一文中有精辟的论述。

然后到风情一条街。首先让人充分感受到江南水乡建筑的风味。正如鲁迅笔下的所写的一样——青石头的路面,沿街二旁的木头建筑。

有茶馆,有酒馆,还有供应绍兴传统特色。有八大贡品,明清两代,绍兴有八种物品规定要向皇室进贡的,它们是老酒、珠类、酱瓜、菜干、香糕、越鸡、鳜鱼、腐乳。

因是贡品,都冠以“贡”字,即贡酒、贡茶、贡瓜、贡菜、贡糕、贡鸡、贡鱼、贡方(腐乳是方块形,故称“方”)。

还有销售越瓷、食用油脂和香烛,经售锡制品、乌毡帽、土布店、打铁店、磨豆腐店、金石书画、古玩玉器、旅游产品等等。

看到这些,又让我想起了鲁迅笔下的孔乙几和阿Q;想到这我又对鲁迅这位近代伟人增加了许多敬意!

由于雨大我们走的是中间一条街,不远处就到“镇公所”,看到这“镇公所”是清末鲁镇的最高权利机关。

里面是简单的办公场所——衙门还有跑退的呆的地方;还有牢房!墙壁上有一些图片是介绍清代江南绍兴政治经济的一些情况。

这就是鲁迅小说中提到的,头戴一顶破乌毡帽,褴褛的衣衫,晃悠着长烟杆,油腔滑调地装着各种怪相,还歪斜着眼睛嚷了一句“造反了!

造反了!”阿Q伤心之地。县太爷肥头大耳,一拍惊木板,审判阿Q。而阿Q呢,则猥猥琐琐,一副穷苦人家的邋遢像。

如果不下雨,应该《祝福》中出现的手柱着拐杖,花白头发的老妇人,她衣衫褴褛,目光呆滞,口中念念有词,不停地唤叫着“阿毛啊,阿毛”的祥林嫂,还有假洋鬼子、鲁四老爷等等人物。

今天可能下瀑雨或者天色已晚,我们没见到鲁迅笔下的人物出现在街上。只有引人注目的一组组形象夸张、形态各异的街头雕像。

在河埠头是《祝福》中的祥林嫂被抢亲。这是绍兴旧社会婚姻制度中的陋习,祥林嫂的再嫁是被抢去的,实际上是她婆婆把她卖掉的。

“咸亨酒店”门口,是《孔乙己》中孔乙己分罗汉豆给孩子们,脍炙人口的“多乎哉?不多也”源出于此。

街廊里有一组《阿Q正传》中的阿Q调戏小尼姑的雕塑,“和尚动得,我动不得?”逼得小尼姑骂出:“这断子绝孙的阿Q。”

表现阿Q“精神胜利法”的一组雕塑小品“我们先前——比你阔的多啦!你算是什么东西!”则在。

“假洋鬼子打阿Q这组雕塑小品则在”。最有意思的是赵府门口“阿Q造反”这组,阿Q手擎烟管,高嚷“造反了!造反了!”吓得赵太爷改呼他“老阿Q”了。

此外,还有照壁前的“阿Q斗小D”;《风波》中的“七斤没有了辫子”,九斤老太骂他们“一代不如一代”则在七斤家门口的土场上。

这里还有一个当铺:鲁迅在《自序》中写到:“我有四年多,曾经经常,——几乎是每天,出入于质铺(当铺)和药店里,年纪可是忘却了,总之是药店的柜台正和我一样高,质铺是比我高一倍。我从一倍高的柜台外送上衣服或首饰去,在侮蔑里我接受了钱,……”

当铺在旧社会,虽有穷人和一时有困难家庭质物典钱以解眉燃之急的一面,但它又是盘剥穷人,高利放贷的一面,如质物往往好的当差的,

典钱是值十典三,就是说值100元的物品只能典30元,而利息是年息1分,12个月为期,过期不去赎回就没收。

开出的收据叫“当票”,上面写的字一般是看不懂的,目的是“浑水摸鱼”。绍兴俗语有“没过的当票,过时的黄历”这种说法,说明已分文不值了。

当铺的柜台是很高的,柜面有栏栅围着,只开几个口子,(指柜台)就是这个样子。营业员叫“朝奉”,站在柜台里面,居高临下,在检查质物定出典钱数后,虽可讨价还价,但朝奉往往是一口咬定的。

店当中坐着帐房,凭朝奉开出的“当票”付钱。朝奉按质物类别防如后壁的分档橱里,如金银首饰珍珠玛瑙之类,则放入“细软盒内”,质物都按当票标号挂上号纤,以免混淆,如果你好奇,也可参与一下~哦。

还有个静修庵:这是静修庵《阿Q正传》写到阿Q在穷途末路饿肚皮的时候来此后园偷萝卜,也写到假洋鬼子和赵秀才,挂着“柿油党”的“银桃子”来此闹革命,捣毁了“龙牌”,偷去了“宣德炉”,阿Q来迟了一步,什么也革不到。

根据佛经,庵堂是尼姑修行之地,所以静修庵里住的是老尼姑和小尼姑。

一般庵堂山门供的是大肚弥勒和护法韦驮,设有四大金刚,大殿里供的是三宝如来,左文殊右普贤,一骑青狮,一骑白象,后殿多供南海观世音,左有善才右有龙女,手执净瓶,脚踏螯鱼,后进则是禅房斋堂。庵堂多比较清净,女尼们晨钟暮鼓,诵经念佛。

土谷祠:这就是阿Q的“公馆“—楼身之所。土谷祠就是土地庙,绍兴俗语有”城里城隍庙,城外土地庙”的说法,

其实城里旧时每“坊”都有土地庙,叫“当坊土地”,“坊”是居民基层组织,一个“坊”相当于现在的社区,现在绍兴城内还有以“坊”为地名的,如“作揖坊”、“月池坊”、“武动坊”等。

阿Q的原型是住在马梧坊土地庙内的“谢阿桂”,就是现在新建南路上的土谷祠。

鲁镇的土谷祠既代表《阿Q正传》中阿Q的土谷祠,也代表《祝福》中祥林嫂捐门槛的土地,所以门槛上有祥林嫂捐的字样,而庙堂供土地公公、土地婆婆还比较正规,而阿Q住在厢房里,就是破旧竹塌,一领草席,一条破被而已。

按佛经的说法,城隍神是一县或一郡的主神,绍兴城内过去有会稽城隍庙和山阴城隍庙,还有龙山西麓的绍兴府城隍庙,而土地庙是管一坊的主神,人死后要到土地庙去烧“庙头低”,大致上是去办注销户口的手续吧。土地庙一般只有一个庙祝管理香火,祥林嫂就是向庙祝要求捐门槛的。

来到鲁府台门,隔壁是鲁家花园。

整个鲁镇景区展现的既是清末民初旧时江南水乡的容貌,又是着眼于展示鲁迅作品中《祝福》,《阿Q正传》《狂人日记》、《故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药》、《风波》

等所描述的古绍兴风情和主题思想,融经典绍兴水乡风情和主题公园形式于一体,创建绍兴首个文化主题景区。

鲁镇台门是按鲁迅小说《祝福》中鲁镇鲁四老爷旧貌布展的,有台门斗,天井甬道,大厅,花厅,书房,内宅,侧厢房,是清末乡绅府第的模样。

祝福大典、祥林嫂两次来鲁府作佣,讲阿毛被狼叼去的故事,柳妈劝祥林嫂捐门槛,最后被赶出成为乞丐等情节,都在这里再现。

而《故乡》中的看社戏,偷罗汉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私塾教育”,《药》中的夏瑜英勇就义《离婚》中的“捅大灶”、

“吃讲茶”以及绍兴“四时八节”的习俗都在这里逼真地展现,这里是人物塑像汇集的地方,起“人像馆”的作用。

是鲁镇最主要的展示去,也是观摩鲁迅作品领受形象化教育之处。假洋鬼子的钱府,鲁迅小说《阿Q正传》中这个终日手执“哭丧棒”,满嘴三不像的洋话,开口闭口称当时的大总统黎元洪为“洪哥”的假洋鬼子,

原是钱家的一名秀才,去了日本一趟,学了一些洋腔,把钱府翻修得不中不洋,在充满古绍兴味的鲁镇中显得阴阳怪气。

其实这个人物,正是满脑子旧封建,夹杂洋奴味,擅长害人吃人的妖魔怪式的人物,现在修建好的这个钱府,从门口壁雕开始,

以《狂人日记》中狂人说的吃人的话,布置可一个吃人的环境,一些怪兽奇禽,都是鲁迅作品《半夏小集》、《死火》等中提到的寓意深刻的东西,使我们在游乐中认清旧时代封建礼仪吃人的真面目。

大名鼎鼎的咸亨酒店果然就摆在最显眼处。创建于清光绪甲午年,是酒乡绍兴最负盛名的百年老店,咸亨酒店因在《孔乙己》等多部鲁迅的作品提及而著名。

先生笔下的咸亨酒店深入人心,倘在夏季的傍晚,乘凉的时候,我们一大桌的兄弟姐妹们畅谈,“温一碗醇香的黄酒,来一碟入味的茴香豆”,

仿佛看到了孔乙己穿着长衫站着喝酒的情形,他用尖细的手指在柜台上排出一文一文的铜钱;想像到了吕纬甫在酒楼上讲述两朵剪绒花故事时怅惘的神情。

酒店内的“孔乙己”塑像也成为游客争相合影的“明星”。

酒店中尝一尝他嗜食的茴香豆的滋味,沾几粒放在嘴里,还有享受各种绍兴特产的小吃,想也是文人雅客们最乐此不疲的一件快事了,也算是对鲁迅的一种最崇敬的悼念吧。

酒醉饭饱后夜色已深,但是在鲁镇白天和黑夜仿佛是没有界限的,白天有暗夜的气象,而黑夜又有白天隐约的影子,一如鲁迅作品带给我的气息。

双面戏台这里是鲁镇中轴线上的中心点,大型活动都在这里进行或作为起点,如迎神赛会活动几从这里开始。

这里的双面戏台,值得大家仔细欣赏一下。一般戏台总是正面是舞台,后面是化妆室,而这个戏台两面都是演出的舞台,

演员的表演范围开阔了,而观众则前后左右都可观看,视野扩大了,容量增加了。

这种戏台在绍兴并不多见。至于戏台的装饰采用的是“鸡笼顶”,画栋雕梁.这里有副巧嵌戏台的台联,

“一捧雪,二度梅,三堂会审,四进士,五台山前搬和尚;六月霜,七星庙,八仙过海,九莲灯,十王寺里换人头.”

此联不仅巧嵌十出戏剧台,同时将1—10的数字依次入对,读来妙趣横生。

还有一副俚语组成的俗对,通俗而风趣,语带讥讽倒亦不失劝人为善。

“职业原无贵贱,只有安心扶正,就是肩挑手提做零工,不算低下,品格应分高下,若是仍意胡来,哪怕任官为宦当皇帝,照样肮脏。”

这时双面戏台上已开演了越剧,

接着猪八戒表演现代戏,

我最爱听的小时候百听不百厌的绍兴莲花落《翠姐姐回娘家》,

讲述的是绍兴平水一带,旧时有个规矩,新媳妇要三年以后才好回娘家

在这条规矩之下,许多年轻女子的心灵受禁锢,从而引发了一出出令人啼笑皆非的家庭悲喜剧。

通过翠姐姐回娘家遭遇,反映了绍兴旧时农村妇女的生活,呼唤健康的家庭伦理道德的回归,寄托了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故事情节生动、生活气息浓郁、表现风格清晰、乡土特色鲜明。

鲁镇,是鲁迅先生的精神家园,也是人们解读鲁迅先生的一把钥匙。

在鲁镇仿佛打开了鲁迅先生的宝库。

轻轻地,踩着青石板的诗韵,让我们快乐家族的兄弟姐妹一起同行,走进先生梦一般的意境。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