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宁夏:戴绒花 做香囊 吃粽子……"粽"情相约端午节

宁夏:戴绒花 做香囊 吃粽子……"粽"情相约端午节

时间:2020-09-10 17:58:28

相关推荐

宁夏:戴绒花 做香囊 吃粽子……"粽"情相约端午节

西夏区:关爱老小一个都不能少

留下美好记忆。银川晚报记者 李阳阳 摄

“巧手编五彩,五彩迎端午”活动、“迎端午促和谐留印记伴成长”趣味活动、“千里闻艾香艺术巷包米粽”活动、“情暖端午促和谐”主题献爱心活动……端午节临近,为弘扬传统文化,西夏区各社区纷纷开展端午节活动。在包粽子环节之外,各社区又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开展了各具特色的活动,使活动有粽香,更有深情厚谊。

在西夏区文昌路街道同安苑社区,30多名妇女、未成年人齐聚一堂,在志愿者的指导下,用具有美好寓意的五彩绳编出一条条花式各样的手链。编好了手链,大家互道端午节祝福。不仅如此,当天志愿者们还以图片、视频以及讲故事的形式,让参加活动的未成年人走近了爱国主义诗人屈原以及他的作品。

文昌路街道翟靖巷社区则在佳节来临之际,为残疾人送去了温暖。该社区组织党员志愿者与社区6户残疾人结下互助的对子。不仅如此,社区工作人员还把煮好的爱心粽送到辖区困难家庭、空巢老人、残疾人等家中。无独有偶,文昌路街道艺术巷社区的100多户孤寡老人、空巢老人、低保家庭等也吃上了社区送来的爱心粽。

西花园路街道花半里社区的50多位小朋友们则在趣味活动中收获了不少快乐,他们一起在主题长卷上画下充满童趣的画作,在未成年人成长印记墙上留下自己的彩色手印,还参加了套蔬菜水果等趣味活动。西花园路街道橡民社区则颇费心思地请来了老、中、青三代居民,大家一起包粽子,还将一起参与线上朗诵会,细品爱国主义诗作,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并通过小区的广播站,把这份情怀传递给更多的人。(银川晚报 记者 李阳阳)

贺兰县:粽子香中话邻里 党群同心庆佳节

缝制香囊。记者闫莹摄

团结社区包粽子献爱心

“在一起包粽子你说多好,我要再多包几个,让更多的人尝尝咱们亲手包的粽子!”团结社区志愿者刘女士说道。

近日,团结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浓浓粽香话端午·党群共述邻里情”端午节主题活动,包括刘女士在内的热心居民、社区志愿者、社区共建单位成员早早来到现场,在洗手消毒后便开始忙着泡糯米、煮粽叶。大家一边唠着家常,一边拿粽叶、舀糯米、放红枣,熟练地包着粽子。

经过一上午的忙碌,志愿者们将包好的粽子送入了冒着蒸汽的锅中,不久后,社区内就弥漫起一阵阵糯米的香味。

随后,团结社区工作人员、“乐+”志愿者们将300个已经煮好的粽子挨家挨户送到困难群众手中,也为他们带去来自社区、邻居的问候和祝福。“希望这一份带着浓浓邻里情意的粽子,让他们感受到端午佳节的氛围和社区党组织的关心。”团结社区党总支书记徐艳荣说道。

利民社区制香囊润心田

利民社区党委也联合相关部门,举办了端午节民俗文化系列活动,共同庆祝佳节。活动中,包粽子是少不了的。党员、群众们纷纷露出看家本领,各种形状的粽子在巧手翻飞中诞生。

当天,利民社区还精心准备了DIY香囊材料,专业人员介绍了香囊的效用以及香囊的制作方法后,大家就开始将小珠子、挂饰用一根根彩绳串联起来,不一会儿,一批造型可爱、饱满精致的小香囊就做好了。

一颗颗小小的粽子连接起社区邻里之间沟通的桥梁,一个个五彩的香包祈愿他们幸福安康。活动结束后,利民社区同共建单位志愿者、党员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将当天蒸制的800个粽子和50个香包分别送到空巢老人、贫困户、残疾人、老党员家中,让他们感受到党的关怀。

同时,利民社区还开展了诗歌朗诵活动,让社区党员、居民充分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银川晚报 记者 闫莹)

兴庆区:社区活动丰富多彩

为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让社区居民深入了解传统节日,传承文化习俗,连日来,兴庆区各社区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端午节活动。

在新华街双城门社区,居民们围在一起,捋粽叶、填糯米、压紧、封口、扎捆,不一会儿,一个个香味四溢的粽子在手中形成了;在大新镇聚丰苑社区,除了包粽子,工作人员还呼吁居民要文明使用公筷公勺,并将公筷送给辖区居民代表、共建单位负责人;在文化街游乐社区,开展了颂“屈原名句”、讲“屈原故事”端午廉政文化分享、端午知识竞答会,将文化生活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有效结合,寓教于乐,使辖区居民在比赛中感受到节日的快乐、体味美好生活。

而丽景街春城社区则联合物业公司举办了“品味端午、传递爱心”趣味活动,设立了包粽子、保龄球、套圈、夹珠子比赛等,现场,68岁的王奶奶3分钟包了6个粽子得了第一名。她说,自己从小就跟着母亲学会了包粽子,希望自己也可以教会更多年轻人;胜利街天盛社区开展了文艺汇演,舞蹈、相声、唱歌等表演让台下的居民看得津津有味。社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活动加深了社区与居民、居民与居民之间的联系,让社区这个大家庭变得更加和谐;银古路春园社区开展了以“粽叶飘香迎端午、幸福和谐邻里情”为主题的端午节活动,大家把包好的粽子分发给社区高龄老人,让浓浓的温情伴随着粽香飘至千家万户。(银川晚报 记者 肖梦琪)

金凤区:粽子也能做香囊

端午节临近,金凤区各社区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左邻右舍一起包粽子、陪独居老人拉家常、带着孩子们做香囊、志愿者一起参与文明实践活动、志愿者家门口义诊……和睦的邻里关系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得以进一步拉近,浓浓的端午情在和谐的氛围中不断传递。

6月22日,黄河东路街道金家巷社区开展的“弘扬端午文化传我粽意深情”端午节活动吸引不少市民驻足观看。伴随着孩子们“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的端午经典诗词朗朗诵读声,活动拉开序幕。活动现场,大家一起动手制作端午特色五彩香囊和五彩绳,通过制作香囊、编制端午五彩绳,在宣扬中华传统节日文化蕴意的同时,让邻里关系更显亲密。

在宝湖社区,大家欢聚一堂包粽子、拉家常。在紫园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包粽子、唱爱国歌曲、爱心义诊、送爱心粽子慰问活动拉近左邻右舍的感情。

6月23日,阅海万家G2区的小广场上传来此起彼伏的呐喊声,上海西路街道唐徕社区举办了“艾香端午邻里和粽享传统一家亲”主题活动,最受欢迎的则属旱地龙舟赛。在DIY粽子的活动中,小朋友发挥想象力,DIY自己心中的粽子。

北京中路街道安居苑社区在辖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举办了主题为“中华民族一家亲,粽香传情促团结”的端午节活动,有歌舞、走秀、配乐诗朗诵,活动中还穿插了整改创建文明城市知识、端午节民俗知识有奖问答。

在满城北街街道平伏桥村,在包粽子比赛的同时,平伏桥村“为民服务岗”还开展了“爱心理发情暖老人心”邻里互助志愿服务活动,邀请辖区4名公益爱心理发师为老人们进行义务理发,爱心理发师们一边理发一边和老人唠家常,欢声笑语,其乐融融。(银川晚报 记者 詹思佳)

宁夏石嘴山市

这里的包粽子比赛 包出浓浓端午味……

6月23日上午9时许,大武口区长城街道办事处金山社区门前的小广场上人头攒动,热闹非常。“红队,加油!”“蓝队,加油!”此起彼伏的助威声响彻小区,摇动飞舞的小红旗映红脸庞。

只见广场上分列着两排桌子,桌上摆放着几盆红枣、江米和粽叶,桌前各有6名“队员”,正在大家的呐喊助威中飞快的包粽子。他们一手拿粽叶,一手捞起泡在盆中的江米和红枣,一裹,一绕,一绑,几乎眨眼的功夫就包好了一个粽子。(石嘴山市新闻传媒中心 记者:朱玉浩 王平 文/图/视频)

戴绒花 配香囊 吃粽子 文化传承过端午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有很多,吃粽子、赛龙舟、挂艾叶、配香囊……然而,随着时光流逝,许多习俗已不为大多数人所知。6月22日,大武口区朝阳街道办事处长胜社区携手元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带领辖区居民感受传统之美,文化传承过端午。

“大家看我的示范,把绒线绕食指5圈,两端拧紧。然后把线圈取下来,将其中一端穿过线圈……”在长胜社区活动室里,元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负责人崔诗芮身着传统汉服,手持粉色绒线,为社区居民示范如何制作绒花。几十位居民手中拿着各色绒线,按照讲解步骤学得格外认真。

端午节戴绒花这个习俗在我国部分地区曾一度盛行。“绒花谐音‘荣华’,寓意着吉祥幸福,佩戴绒花是希望能招来好运。过去每逢端午节,不管男女老少都喜欢佩戴绒花,讨个好彩头。”崔诗芮介绍说,“绒花制作是一门传统技艺,制作其实并不难。但现在会制作的人并不多,我希望借此机会教会大家,把这项传统技艺传承下去。”

除了做绒花,还有做香囊。“端午节的所有习俗中,最富有静态美和温馨气息的莫过于制作和佩戴香囊。小小的香囊里面装上艾草、陈皮、丁香等香料,外面用五色丝线缠绕,精巧可爱,清香四溢。香囊是端午节赠送给家人、朋友的传统礼物。”崔诗芮说道。

居民们对学习传统文化充满了热情,不一会工夫,一朵朵绒花、一个个香囊“亮相”,引来啧啧赞叹。68岁的李月英老人爱不释手地看着手中的绒花,高兴地说:“在传统节日里学习传统技艺,太有意义了!”“在端午节前把大伙邀请到社区过节,就是希望大家在感受传统节日魅力的同时,像一家人一样一起热闹热闹。”社区副主任董红芳笑呵呵地说。(石嘴山日报 记者 朱玉浩)

宁夏吴忠市

“粽”情相约端午节

端午节是我国的重要传统节日,也是我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在端午节来临之际,吴忠市开展形式多样、精彩纷呈的活动,丰富节日文化内涵,展现传统节日新气象,培育和增强广大市民的家国情怀和爱国主义精神,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

从6月16日开始,在吴忠市利通区裕西、利宁等社区,以“端午粽飘香 和谐邻里情”为主题的端午节庆祝活动相继展开。折粽叶、装糯米、放蜜枣、绑绳子……大家包粽子的动作娴熟,整个活动现场欢声笑语、其乐融融,居民们尽情享受包粽子带来的乐趣。随后,志愿者们带着香气四溢的“暖心”粽子,为空巢老人、困难党员和行动不便的居民送去节日的问候与祝福。

吴忠市利通区胜利镇秦渠社区、民生社区等党支部组织开展了“品味粽香 诵读经典 传承文明”主题党日活动。活动中,党员们通过诵读《共筑七彩中国梦》《诗韵悠长》等文章及《离骚》《九歌》等国学经典,让社区党员充分感受传统节日的文化魅力。

新华社区举办了以“端午粽香浓 睦邻一家亲”为主题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社区工作人员向参与此次活动的党员群众科普端午节挂艾草、戴香包等传统习俗的由来,使大家深深体会到了传统节日所蕴含的文化魅力。

金星花园社区举办“绿粽飘香 敬老互助 传承文明”庆端午趣味运动会。丰富多彩的趣味运动项目,拉近了干群关系,融洽了邻里。活动中,社区还穿插了创建文明城市有奖知识问答,营造了良好的创城宣传氛围。

从6月19日开始,红寺堡区结合创城工作,全面发动,积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倡行文明公约,践行行为规范,争做文明使者。从6月17日开始,青铜峡市借助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开展形式多样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向市民普及端午节的民风习俗,让大家共同感受传统佳节的魅力。从6月20日开始,盐池县多个社区开展“爱心端午”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志愿者为空巢老人、敬老院老人、留守儿童、困难家庭等送去节日的慰问和祝福。

在营造浓厚节日氛围的同时,吴忠市各地还组织市民参观非遗项目,体验非遗魅力,近距离触碰传统文化。利通区在上桥镇牛家坊村举办“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暨我们的节日·端午节”系列活动,通过非遗项目展示、非遗项目及文艺节目展演、非遗项目现场体验、包粽子比赛等丰富多彩的内容,让广大群众“零距离”感受非遗的魅力。6月13日,同心县举办了“文物赋彩·全面小康,非遗传承·健康生活”非遗展示宣传活动。活动邀请剪纸、炕围画、刺绣、踢毽子、下方等非遗传承人,现场开展技艺制作展示,并邀请群众互动体验。(吴忠日报 记者 张丽坤 谷刚)

宁夏固原市

其乐融融迎端午

一家人聚在一起其乐融融

看着孙子学得一板一眼,姚淑贤乐开了花

姚淑贤的刺绣作品

“今年的粽子咱们多包一些,让邻居朋友也尝尝。”

“妈,你看我这个香包缝得好还是我妹缝得好?”……6月23日,距离端午节还有两天的时间,但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官厅镇沈家河民俗文化园吴建国家的小院就已经热闹起来了,大人、孩子三十几口人聚在一起,张罗着过端午的事。

52岁的吴建国,作为家中长子,大小事自然都比别人操的心多。“我们兄妹六个,平时不管多忙,只要逢年过节都会聚到我家,陪陪父母,吃个团圆饭。”

今年也不例外。为了过端午,除了二妹上班没来,其余五兄妹都带着孩子提前过来了,“端午节注重传统,吃的、戴的都得提前准备,其实我一个人就都做了,到时候过来吃顿饭,热闹热闹就行了,可娃娃们非要提前过来帮忙。”吴建国母亲、现年72岁的姚淑贤,嘴上抱怨着,脸上却满是笑意。

端午节的各种吃食中,做甜醅子耗时最长。为了保证端午当天的新鲜和口感,姚淑贤决定今天开始做。

“甜醅子的原料主要是燕麦。”说话间,她将事先准备好的半袋燕麦提到了院子核桃树下,用簸箕开始筛检。看到奶奶簸得起劲儿,两个孙子也围拢过来,将小手伸进簸箕里“帮忙”。

“燕麦筛检好后,就要洒点水,用手掌抹去浮尘。”姚淑贤一边讲一边做,站在一旁的女儿、儿媳妇认真“领会”着,“学会了,你们平时想吃了就可以随时做。”

收拾干净后,燕麦就需要在锅里入水煮近1个小时。趁着煮的空档,姚淑贤拿上“家当”坐在了院中,开始赶制端午节佩戴的香包。

穿针、引线、裁剪、缝合,不一会儿,一个双色心形香包就成型了,“我妈不仅针线活儿好,刺绣手艺更是一绝。”坐在母亲身旁学做香包的大女儿吴彩霞话语里满是骄傲。

原来,姚淑贤受母亲、姐姐的影响,从小就对刺绣产生了浓厚兴趣,跟着她们学做花鞋、针线扎子、枕头,绣门帘、香包等,“那时候女娃娃都不让上学,学的都是针线和茶饭。”正是幼年的这段经历,让姚淑贤练就了一手刺绣的技艺——平绣、垫绣、锁绣、挑花、蕾花等多种技法,不识字的她虽然讲不出个名堂来,但只要给个样式,她总能绣出来。

“绣之前得先画出图样。”正因为经常坚持,让姚淑贤在制作绣品的过程中绘画技艺逐渐增长,四年前,她正式开始画农民画。

“人年龄大了,经常会想起从前的事。看着现在社会生活这么好,就想把自己曾经下苦的场面画出来,让娃娃们知道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姚淑贤绘画起步晚但发展快。四年多来,她的作品已经在当地文艺界小有名气,多次参加区市各类非遗文化艺术展。

姚淑贤的一口好嗓音,也让她把眉户剧唱进了自治区六十大庆“宁夏固原沈家河文化艺术展”。

吴建国的多才多艺就直接受母亲的影响,虽未考进大学,但能唱会弹,能写会画。

他会的这项乐器一般人还真玩不来,叫“四页瓦”,顾名思义就是四片独立的竹板。这在常人眼中连正规乐器都算不上的普通之物,却能经他手摆弄撞击,发出强弱不一、节奏不同的悦耳之声。

“它是配合板胡、二胡进行演奏的,主要在眉户剧中使用。”吴建国一家人逢年过节聚在一起,都会唱上一台眉户剧,今年端午节也不例外,在女人们忙里忙外的同时,吴建国正和父亲琢磨着今年该唱哪段好。

“现在唱眉户剧的人越来越少了,我就随时唱着希望在我们家族能传承下去,不能让这项技艺失传。”吴建国的父亲吴有林说。

采访间隙,邻居李利蓉和黄玉玲两位大妈领着孙子,捏着针线来串门子了,她俩都是村里刺绣、剪纸的能手,一进门,就和姚淑贤坐在一起,互相“展示”着还未完工的香包。

闲聊间,一小时很快过去,姚淑贤放下手里的针线,快步走进厨房关了火,将煮好的燕麦捞在盆里。“等晾凉,放上甜醅曲子,搅拌均匀,捂着放上一个对时就做好了。”听着简单,但实际操作起来却不容易,仅晾凉的过程,就很难把握。太凉了,曲子发不好,太热了就酸了,要想让做出来的甜醅绵软可口,酸里带甜,就全凭操作者经验的把控,不是经常做那是根本练不出来的。

端午节最重要的当然还是粽子。

姚淑贤的小女儿吴红霞早早就在网上订了箬竹叶,“现在虽然有很多成品,但还是喜欢吃母亲亲手包的。以前没有箬竹叶,粽子没啥包,母亲就直接蒸成粳糕,口感上还是觉得用竹叶包住会更清香。”

买来的箬竹叶需事先在开水里煮两个小时,糯米需浸泡四个小时,才能和红枣、葡萄干、蜜枣、豆沙等一起包。

吴红霞麻利地做着这些准备工作,因为院子里玩耍的孩子们已经迫不及待地嚷嚷着要吃粽子。

除了这些端午节的特色吃食,吴建国媳妇王淑珍还在厨房里忙着搅凉粉、捞凉面,她擦着额头的汗,笑着说:“今年端午来得迟,赶着天气热,吃些凉粉、凉面降降暑。”

端午未到,情义已至。

吴建国一家孝老爱亲,其乐融融的场景让小院充满了温情和暖意。(固原日报记者 王平花\文 李飞龙\图)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