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会说话的父母 让孩子从学渣变“学霸”:活用“贴标签激励法”

会说话的父母 让孩子从学渣变“学霸”:活用“贴标签激励法”

时间:2023-11-09 09:46:36

相关推荐

会说话的父母 让孩子从学渣变“学霸”:活用“贴标签激励法”

文章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近来在知乎上看到这样一个提问。网友大东很为自己的自卑性格困扰。“我不知道我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得很自卑,我不愿意相信我所取得的成绩是实力的证明,我总觉得我是靠运气的浑水摸鱼。”显然,造成大东如此怀疑自我必定事出有因。

“我的父母对我很严格,即便我取得高分,他们也很少表扬。‘你这都是靠运气,一次两次还行,时间长了就看出差距了!’‘他啊,无非是点小聪明,经不起推敲的!’不管在人前还是在人后,父母总喜欢给我贴上靠运气的标签。”

显然大东的自卑性格和父母的差评标签大有关系。而大东的父母在平常生活中也并不少见,习惯了打击式教育方式的父母,从来不会有话好好说,随手就给孩子贴上一张差评标签更是常事。一、什么是“贴标签”?

在心理学上,有这样一个定义,它被称为“标签效应”(Labeling theory),它强调的是当个体被他人用某些定义或者词汇加以描述、概括后,个体的自我评价自己行为表达会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由此可见,我们所说的贴标签就是一个定义、描述个体的动作。

这种行为在生活中时常发生,尤其在家庭教育中较为常见,父母给孩子贴标签从来都是信手拈来。不过贴标签的效果却常人们所忽略。美国的心理学家贝克尔提出,个体一旦被贴上标签,就有很大概率成为标签所形容的那样的人。

二战时期,心理学家由此进行了心理实验。研究人员故意挑选一些自由散漫,不守规矩的士兵,要求他们频繁地给家人写信,描述自己在部队十分优秀,严格遵守军纪。没想到一段时间后,这群士兵的表现有了很大改变,越来越像心中描述的样子。

心理学家认为,人们容易形成一种叫做感知定式的思维模式,无意间用固有的认知去评判他人,由此人们看到了自己认为的景象,而这些景象却并非真实。这个过程中固有认知评价得到强化。看得出来标签效应是一种中性的词汇,它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完全在于父母们如何使用它。

二、“贴标签”对孩子的成长有什么利弊?

√ 贴标签所带来的好处:

鼓励的标签让孩子更加积极

父母的评价对于孩子而言非常重要,当父母给予孩子正面评价时,父母会发现孩子变得积极得多。鼓励性的言语总是能够激发出孩子身上更多的行动力和行动热情。父母们一句鼓励的话语有可能就成了孩子成功的助推器。不过很多家长却不愿意鼓励或者不会鼓励,显然这就失去了生活中助力孩子成长的契机。

表扬的标签让孩子获得正向评价

中国式父母习惯了谦虚或者假装少许,表扬孩子的情况少之又少。而当父母愿意表扬孩子时,父母会发现孩子会因此自信很多,对于自我评价也更加的正面。中国式父母表扬孩子的语句也较为单调“你最棒”几乎成了大多数父母的表扬固定句式,适当地换换内容,孩子会更喜欢。

√ 不良标签带来的坏处:

刻意贬低的标签让孩子很自卑

父母对孩子的爱不可置否,但是刻意贬低孩子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带有情绪地否定孩子,让孩子的自我评价受到破坏。贬低孩子的标签让孩子产生自我怀疑、自我否定。父母的贬低就像一把刀,专门挑孩子内心最脆弱的部位扎。

缺乏了解的标签让孩子常被误解

父母虽然与孩子亲密,但是却也仍然有对孩子误解的时候。缺乏了解真相的耐心很有可能误解了孩子的想法和行为,这时候的标签通常是父母的自以为是,孩子的无可奈何。父母虽然与孩子每天都见面,但是真正了解孩子的家长却不多,这是父母们不可回避的教育窘境。多点了解会让亲子关系更亲密,贴的标签也更中肯。

嘲讽侮辱的标签让孩子自尊心受伤,“你是猪脑子吗?”“你就是这么不听话”这些标签式评价不仅是差评,还会让孩子的自尊心受伤。孩子的心思敏感而细腻,父母的嘲讽、侮辱会在孩子的心上划出伤疤。嘲讽孩子的父母是最愚蠢的,明明很爱孩子却把孩子推得离自己越来越远。辱骂的标签对于孩子来说实在是太过残忍。

三、正确使用“贴标签”,是给孩子最大的鼓励

给标签加点具体内容

有内容的标签让孩子更加容易接纳,再好听的标签也会因为泛泛之谈而让孩子觉得习以为常,有内容的标签才会让孩子获得成就感。“孩子你很棒”远不如“孩子你把作业写完了很棒”更加能够后引起孩子的注意。有了具体的内容,孩子会觉得父母确实很用心地关注自己,孩子内心更有成就感。

多贴激励标签

激励的标签让孩子正向的行为得到强化。正向激励标签就需要父母有话好好说,相信孩子的能力,愿意多点耐心和认可的鼓励孩子,会让孩子更有可能作出成绩。激励的作用虽然是在精神上的,但是却是可以促使行动力大为提升的秘诀。

拒绝标签过度正面化

差评标签让孩子厌恶,而过度的正面标签有可能会让孩子的成长受限。孩子的未来有很多可能,别因为父母说“这孩子是弹钢琴的料”就让孩子放弃对篮球的喜爱。正面标签也要适合而止,不对孩子设限,让孩子自由成长很有必要,过犹不及的道理父母理应懂得。

《遇见未知的自己》一书中提到,标签会让个体短时间内得到认同,有助于自我定位,但是过分执着于此,反倒让人迷失,错过了未知的自我。所以,贴标签也要有讲究,适合孩子的才最恰当,把握好尺度才最有效。

互动话题:大家对于贴标签的教育方式有哪些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交流!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