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豆瓣3.4票房雪崩!但《上海堡垒》才要不了中国科幻的命

豆瓣3.4票房雪崩!但《上海堡垒》才要不了中国科幻的命

时间:2019-11-04 10:23:53

相关推荐

豆瓣3.4票房雪崩!但《上海堡垒》才要不了中国科幻的命

《上海堡垒》正在遭遇一场口碑爆雷影响下的票房雪崩。

影片豆瓣从首日的3.7下滑到3.4,猫眼也仅为6.3分,继首日票房7000万之后,在第二天排片的大幅下滑下,截至8月10日17时,投资3亿的影片票房依旧尚未破亿。

豆瓣短评第一位写的是:华语科幻电影或始于《流浪地球》,止于《上海堡垒》。

这个惨烈的故事或许说明了两个道理:第一,付出并不总是能得到回报,第二,世界上最怕的就是比较。

时光倒流至——作家江南的小说《上海堡垒》在《九州幻想》上连载。

再回到五年前,滕华涛拿着还未完成的《上海堡垒》剧本找到鹿晗,希望他出演主角江洋。当时,很少有人相信中国科幻电影能成,但此时人气巅峰的鹿晗却意外地一口答应出演。

就启动剧本创作的《上海堡垒》,是内地最早一批科幻电影项目。此后的9月,游族文化获得小说《三体》改编权;,导演郭帆带着另一部科幻片在中国科幻电影的一片荒芜之地中启动,那部电影叫《流浪地球》。

春节档,《流浪地球》首先上映,拿下了46.55亿票房。先于它启动的《上海堡垒》直到暑期档才上映。无形中迈出了科幻电影元年的第二步。

让时间回到现在,电影路演现场,热情的粉丝们大声对着鹿晗呼喊:江洋我爱你。后来太激动了,喊成“Sunyang我爱你”,鹿晗狂拍椅子扶手,笑称粉丝“走错厅了”。

现场气氛一片欢乐,但这部耗尽主创心力的国产科幻大制作却在这个盛夏掉进了冰窟窿里。

《流浪地球》之前,中国观众质疑中国没有科幻电影;《流浪地球》之后,所有登场的国产科幻片都必然被拿来和前者比较,它成为了中国科幻的一座山峰,后来者必须翻过去,翻不过去,就会面临观众如潮的质疑。

中国科幻电影行进中的崎岖艰辛,的确与观众无关。

但中国科幻电影的新篇章,会因为一部《上海堡垒》就关上吗?

我的答案,可能与绝大部分影评人都不同。

天时地利人和,《上海堡垒》是如何遭遇一场雪崩的?

从在一片怀疑声中登场到口碑坍塌带动票房滑坡,《上海堡垒》几乎只用了24小时。

这一次,国产科幻没有“真香警告”。

现在很多影评人将这场失败视作一场必然,恨不得在电影口碑坍塌之后再踩上两脚,但对于国产科幻片来说,最偶然的并有着不可估量的加成因素的其实是档期。

电影,首先是输在天时。

电影犯下最大的错误,不是任何一个技术错误,而是让《上海堡垒》在《流浪地球》之后上映。

因为此时,中国科幻电影元年的说法已经甚嚣尘上。中国电影观众对科幻电影快速崛起的期待仿佛一股洪流,它既可能推动《上海堡垒》走向《流浪地球》式的成功,也可能快速引导评分一路向下,从而席卷掉电影的所有努力。

可惜的是,电影从开始剧本创作,仅剧本打磨就花了三年时间。开始美术指导勘景搭景,9月21日正式开机,12月20日宣布杀青。

正式拍摄时间只有三个月,剩下一年半,都在进行后期特效制作。

这期间《流浪地球》已经上映。

正所谓时势造英雄,好内容也需要一个好时机来破茧成蝶。在国产科幻电影的贫瘠荒土上,固然《流浪地球》品质不俗,但“矮个中拔高儿”所带来的红利也不可估量。

结果就是,《流浪地球》给国产科幻片立下了一个太高的基准线。

到了《上海堡垒》,电影必须比《流浪地球》好看,才能创造惊喜,如果打不过,在许多观众眼里就直接low爆,即使它已经打到了国产科幻电影一个相当高的水准,依然抵挡不住首映口碑质疑引发的狂风暴雨,而质疑一旦成潮,很容易裹挟一切,再难挽回。

滕导自己在采访中说,《上海堡垒》是站在《流浪地球》的巨人肩膀上,尝试了科幻的另一条路。

可另一条路又并不好走,在这条路上,电影又输了“地利”。

原著,就是电影的地利。

原著粉都很清楚,江南的《上海堡垒》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科幻小说,而是一个“披着科幻外衣的爱情故事”。原作的主线是男主人公江洋的爱情和人生的成长故事,据说原本是江南写来纪念自己的爱情。

但从剧本创作初期滕华涛就笃定,《上海堡垒》必须是一部科幻战争类型片。

这当然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因为在当下的中国电影市场,显然绝对不可能容纳一部科幻爱情片,这必须是类型片市场高度成熟以后才能够出现的类型。

可结果就是做出了一锅夹生饭。

原著的重点本来是在爱情,科幻只是背景,当电影把科幻部分做大,作为以“首部科幻战争片”自居的作品,它的科幻和战争描写显得并不够扎实。

尤其是缺乏“带着地球去流浪”那样的原创概念。

简单来说,电影的科幻元素,全都是观众见识过的,外星人侵入是《独立日》的风格,作战工具是《环太平洋》的风格,人物穿着是国产科幻剧的风格,上海的城市背景《变形金刚》出现过,地标建筑在《流浪地球》已经冰封过一次了,都不新鲜。

而像面馆偶遇、训练场谈心之类的爱情桥段,又显得太偶像剧了,放在科幻片中显得很违和。

到最后,在已经看过许多科幻片经典的中国观众眼里,《上海堡垒》既算不上合格的科幻片,也不是一部非常精彩的爱情片。

到了最后,电影还是输在了人和。

如果《流浪地球》没有那么炸,《上海堡垒》可能也不会遭遇如此残酷的比较。

《上海堡垒》最致命的,其实是缺乏对科幻世界观的塑造,没有细节支撑的世界观有些虚浮,无法让观众在心中构架起一个真正的科幻时空,从而产生共鸣。这本来是一个高要求,但有了《流浪地球》对末日感的营造珠玉在前,观众几乎不可能原谅。

其实仅就特效部分来说,电影根本没那么糟。

四场大战,三类不同的“捕食者”,外星母舰、上海大炮,城市“陆沉”,这些场面写起来容易,拍起来的难度极大。电影用了1600个特效镜头,不仅特效量大,众多动态特效还很难。

用滕华涛的话说:“小说一行半,后期一年半。”

从最终效果看,电影特效中的上天、下地、入水,各有精彩。

小说中处于1500米高空、像一口“倒扣的锅”的泡防御界面,安置在黄浦江底、战斗时会升至江面攻打空中的上海大炮,在电影中的亮相十分惊艳,开炮的场景更是震撼。

防御体系中最震撼也最悲情的“陆沉计划”启动,陆家嘴、静安寺、武康大楼逐渐塌陷,视觉效果也对得起观众。

可是已经见识过《流浪地球》的观众,对于电影的努力也许就一句话:特效有多好,没看出来。超英赶美了吗?

最遗憾的还是腾导这一次故事的确不算讲的很好。

要不断制造高潮,牢牢抓住观众,结果忽略了对故事背景的描述,没看过原著的可能一头雾水,看过原著的会说两个外星文明怎么就剩一个了?两头不讨好。

花了大量时间讲述了江洋暗恋林澜的心路历程。但鹿晗和舒淇之间的CP感又不足。

情感共鸣的打造是《流浪地球》口碑最重要的支撑,是带着地球回家一举拉近了科幻与观众的心理距离。

说到底,《流浪地球》大获成功,是因为它打在了观众的心坎上,而《上海堡垒》显然缺乏这种共鸣。

而当输掉天时地利人和的《上海堡垒》口碑爆雷,质疑如同洪水泛滥一发不可收拾。口碑带动票房下滑、票房下滑带动排片下滑、排片不利票房口碑更难以反转,一切都陷入逆流。

甚至有人开始下断言:一部《上海堡垒》关上了科幻电影之门。

《上海堡垒》和《流浪地球》其实属于科幻电影的不同分支,一个是科幻战争片,一个是科幻灾难片,就好像同样是跑步,一个短跑选手和长跑选手根本不应该放在一个赛道上比较,但中国观众还没这个概念。

这是科幻类型片尚未形成细分市场的情况下必然会经历的过程。

《上海堡垒》是先行者,它没得选。

电影输了,为什么不是鹿晗的锅?

但电影输了,质疑和嘲讽当然就迅速涌现了鹿晗。

流量明星+科幻片就是如此,在为电影扛起名气和人气的同时,也会遭遇路人网友更严苛的批评和嘲讽。

今年年初还有传言,《上海堡垒》总生产成本3亿元人民币中,他的片酬占了1.2亿元,事实是剧组大部分资金都用在了特效上。

月初《上海堡垒》路演时,鹿晗粉丝哄抢门票,票价被抬到几百甚至上千元。一波接一波的负面新闻,主角都是鹿晗。

但其实又和鹿晗无关。流量小生就是他被质疑的理由。

但腾导并不是为了流量选择的鹿晗。

,因为一张照片,滕华涛看中了形象气质上与《上海堡垒》主角江洋相符的鹿晗:少年气足,又带着一股北京小爷的倔。

他拿着一个还不完整的剧本找到当时还是韩国EXO组合人气成员的鹿晗,结果鹿晗很快就点头了。

但片方的选择是有瑕疵的,为什么好莱坞科幻片的主角很少是小生,多半是实力派中生?因为科幻电影的受众就是以男性居多,偶像派小生很容易遭遇娘炮质疑。这种质疑很容易被传递到了《上海堡垒》这里。

但如果看过电影就该晓得,事实上鹿晗的演技并没拖后腿,甚至表现得多数青年演员更成熟。

电影最大的质疑点:他和舒淇的CP感问题,锅也不在他身上。

电影中江洋与林澜两个人之间的感情,始终保持在暗恋阶段。

欲语还休,引而不发。看似清浅,却与责任、牺牲更紧地捆绑在一起,编导的本意,大概是要由此形成一种更遗憾更宽厚的爱。

这段爱情戏最精彩的其实是彩蛋。

问题是很多观众根本没看到彩蛋,已经被这段平淡的爱情失去了兴趣,这甚至不是导演的锅,而是从小说到电影本身的遗憾:平淡如水在小说中可以很迷人,但电影观众要的感情戏要么甜要么燃。

更何况当看到那个鹿晗手里的诺基亚型手机,观众首先想到的可能是逻辑问题,而不是投入到这段末世爱情里。

剧组当然想到过这个问题,但剧组的理解是:“军用系统是有一个系统的,手机未来的十几二十年可能不会有太大变化,因为第一它强调的是保密性,第二它不能是个智能手机,如果是智能手机就有被攻破的可能性。”

很可惜,这些剧组的理解在电影中没有表现出来。

就连江洋最后活着也被影评人吐槽不真实,都为了胜利“向我开炮”了,怎么可能活?

但小说结局江洋就是活着的,江南写道,“战争结束后的第一个春天,江洋走在半边坍塌的南京西路上,看着这座刚刚从地下升起的城市,感慨万千。“

这一切本不是鹿晗的锅,但当电影遭遇了一场中国科幻电影与流量明星的错配,在电影当时的环境下,必须要有一位流量明星为前途不明的国产科幻打底。

但电影一旦失败,打底就变成了垫底。

开拍时,鹿晗是《上海堡垒》第一个定下的演员。

而当时国内流行的说法依然是:中国科幻就是雷,我们不愿意碰这个雷。没有人相信中国科幻能行,鹿晗相信。别的流量小生都不冒险,鹿晗愿意冒险。

那么中国科幻试错失败的代价,就由他来承受,命运这回事,仿佛公平又合理。

《上海堡垒》关不上中国科幻电影的门

一夜之间,似乎《上海堡垒》不仅失败了,还需要为中国科幻电影元年负责,影评人的金句是:《流浪地球》打开的中国科幻的一道门,被《上海堡垒》啪一下关上了。

质疑的人,有几个是真正了解过《上海堡垒》制作过程中的辛酸?又有几个人是真正关心着中国科幻的发展现状?

任何人都可以批评,但无视无数挣扎在泥沼里的科幻创作者,无视整个市场产业链的缺失现状,将一切失败简单归纳为人傻钱多,这是对中国科幻负责,还是陷入了一场中国高考式的——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上海堡垒》的遭遇真的是流量小生之过?因为鹿晗?

事实却是电影不过是暴露了中国科幻电影共同面临的现实困难:缺乏经验,缺乏积累,缺乏成熟的电影工业机制——很大程度上,《流浪地球》的成功是偶然,《上海堡垒》才是现实。

现在的情况变成了墙倒众人推。

电影排片率达到了33.2%,次日跌到一半,想要翻身已经很难。

但我依然不认为这是部烂片。

讲不好科幻故事、特效完成度不足、世界观不完善是国产科幻片的三大难题,年初我们有了《流浪地球》,影迷们挺直腰杆喊:国产科幻电影元年来了。

但其实没那么容易。

为什么吴京与导演郭帆相继为《上海堡垒》点赞、发声?

因为独木难成林。

好的科幻片,除了要在技术上提升,要讲好一个基本的故事,在类型方面做实,这一切都需要积累,需要从失败中找到成功,而不可能是一直成功。

《上海堡垒》的导演是真人科幻领域零经验的导演,《流浪地球》也是,不论是故事的创作和世界观的搭建,再到拍摄,还是后期的视效,郭帆和滕华涛在做的本质上是同一件事:为中国科幻电影踩坑,结果一个成了,一个败了。

难道只有胜利者才值得被赞美?

但他们其实都是中国科幻的拓荒者。

时势造英雄,天时地利人和成就了《流浪地球》的逆袭,人们希望市场上出现更多同《流浪地球》般的“逆袭英雄”,由更多的英雄一起创造出一个属于中国科幻的大势。

但胜利是用什么换来的?

《上海堡垒》中,捕食者入侵基地,为了保卫人类最后的文明,林澜作下陆沉的决定。

当近半座城市随着炮声轰鸣崩塌陷落,画面磅礴又悲壮,这是华语电影第一次做“沉没城市”的设计。

也是因为陆沉,上海大炮赢得了足够的能量,人类转败为胜。

可这世间,有多少人理解败中求胜的道理?

《上海堡垒》不完美,可能还输的很惨。但它的意义在于给科幻电影工业带来了的宝贵经验,给这个类型的完善带来了可能性。

如果上来一部就一棒子打死,还有后来者敢上来吗?

有评论说,如果科幻电影拍成《上海堡垒》这样,那还是果断拒绝吧,因为这是弯路错路。

可如果没有《上海堡垒》这样实打实的奋战、挫败、失利,怎么知道什么是弯路错路?

时间永远向前,影像雕刻时光,任何一种类型片要成熟,都必须被时间雕刻。

豆瓣3.4,票房雪崩了,都是事实,但《上海堡垒》关不上中国科幻电影的门,正好相反,中国科幻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中国科幻电影还需要经历很多的《上海堡垒》,才能抵达《流浪地球》,超越《流浪地球》。

那么这场壮烈的败北,又怎么能怪鹿晗呢?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