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双相情感障碍的历史之一 被认知的过程 还有后续.

双相情感障碍的历史之一 被认知的过程 还有后续.

时间:2021-06-18 14:16:51

相关推荐

双相情感障碍的历史之一 被认知的过程 还有后续.

这次就带大家一起简单了解一下BP被认知的过程其实Bipolar Disorder这种病,从疾病名称就能粗粗了解。我们想想高中的时候,或者考四级的时候,老师是怎么教我们背单词的。前缀的bi-代表两个,一对,比如我们大家都十分熟悉的双性恋bisexual。而polar的意思则是极地,比如大家都熟悉的萌物北极熊polar bear。所以bipolar是啥呢,那就是两极性的。Bipolar Disorder,就是两极性的情绪失调BP另有一个名称叫做manic depression,就更加的清晰明了,狂躁+抑郁,两种极端的情绪在同一位患者身上同时出现。所以在对BP进行中文翻译的也十分干脆的给了一个“躁郁症”。但是manic depression也好,躁郁症也好,都是在对于BP的认知还不甚清晰的情况下命名的,实际上BP也分不同的类型,每一种类型所呈现出来的症状也是不同的。单纯的冠以躁郁之名,可能会误导患者甚至是初初接触精神病学的医学生,所以现在更严谨的用BP来称呼这种精神疾病了我知道单纯讲医学理论什么的大家可能不爱看,所以这次我们来讲一讲历史小八卦就算没有学医的人,可能也听说过一个古希腊的医生的名字,希波克拉底,毕竟希波克拉底誓词也算得上是比较有那么些名气吧,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希波克拉底誓词在伦理方面对西方医学界起到了极大的约束作用。尽管许多内容在现代看来已经不合时宜,但是对于医者而言,希波克拉底誓词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他们行医的道德准则。我自己还曾经背过希腊语版的,并且以此糊弄过一个装逼装得很恶心的相亲对象,说我会讲希腊语,然后对方大概是觉得遇到了更会装逼的,于是吓跑了【。顺便安利这个视频,古希腊语的希波克拉底誓词,简直美翻了国内的盆友需要翻墙Hippocratic Oath扯远了……作为古希腊的学者,希波克拉底自然是成长于各种古希腊的学说之下,其中就包括了大家都十分熟悉的古典四元素,即火,水,土,风。扎根于四元素理论,希波克拉底提出了著名的体液说(humorism)。这里的体液(humor)和现代医学的体液(body fluid)不是一个概念。希波克拉底的体液,其实是组成身体的液体。根据希波克拉底体液说,人的身体是由四种液体所构成,这四种液体是血液(风),黄胆汁(火),黑胆汁(土),粘液(水),只有这四种液体达到了平衡,人的身体才能够健康。如果失衡了,人就会生病。有木有觉得看着很眼熟?没错,和中医的阴阳五行很像嘛~只不过中医的元素更多一点~希波克拉底体液说认为,人生病了,就是其中的某种体液太多了,只要把这种体液放出体外,人就能痊愈。于是神奇的“放血治病大法”就诞生了。当时的欧洲人认为只要放血,就能把多余的体液排出体外,病就会好了。然后放血的部位不一样,放出来的体液就不一样【。放血大法催生了如今的手术刀——柳叶刀,而如今最重要的医学期刊之一就是《柳叶刀》杂志……又扯远了……

古希腊医者们在观测到抑郁症状时,认为这种疾病是因为体内的黑胆汁太多了造成的,如今英文当中melancholy,就是从黑胆汁的古希腊语melaina chole来的。而观测到狂躁症状的时候,则认为病因是体内的黄胆汁太多。后来有医者经过多年对患者的观察,开始提出,有些患者的抑郁症状,是以狂躁症状为起点的,这些人体内多余的黑胆汁,很可能是由黄胆汁被烧黑了变化而来的【。这大概是最早的,最朴素的,关于BP的认知……不知道为什么,每次说到这一段,我都很想吃焦糖布丁。黄色的布丁表面撒上一层白砂糖,然后用喷枪把砂糖焗成棕黄色……到了文艺复兴之后,英国的精神科医生开始观察到,当抑郁症状在某些患者身上出现之后,狂躁症状会紧随其后的在他们身上出现,而狂躁症状褪去之后,抑郁症状又回来了。这一观察让他们意识到,或许应该考虑,这两种症状其实属于同一种疾病的可能性又过了100多年,法国有两位精神科医生针对当时所观察到的患者的症状,提出了la folie à double forme(因为没有找到官方的翻译,这里姑且以为双面精神错乱),以及la folie circulaire(同前,这里姑且译为循环精神错乱)【注1】。顺便一提,提出后者的那位医生当时任职于巴黎的hôpital Salpetrière,这医院现在仍然良好运转中,弗洛伊德当初留学法国的时候也就是在这个医院实习~这两位法国精神科医生的都提出了两种截然相反的症状应考虑为同一精神疾病的不同阶段,并且两个人都观察到了在一种症状消失之后,有的患者会经历一段心境正常的阶段,然后另一种症状才会在患者身上出现其实到了这一步,基本上已经算得上对于BP有了比较科学的认知,如果进一步观察研究,或许就有可能真正的归类这种疾病了。但是,没办法,法国人嘛,重点总是跑偏,所以这两个医生在得知对方的观察结果之后,就把重点放在了撕逼上面,非要学界承认自己才是第一个归类这种精神疾病的人……【来自Stella_仓鼠 根据DSM-IV(这是精神疾病的一个诊断分类手册,详细的我会在后面的文章里介绍)la folie à double forme,英文写作dual-form insanity,现在的诊断标准里一般把这种归入“双相障碍”。(漂肉老湿的补充:这个现在已经被当做BP的曾用名了)la folie circulaire,英文写作circular insanity,现在的诊断标准里一般把这种单列为“环形心境” (漂肉老湿的补充:这个在另一个诊断分类手册里面被列入待归类的BP)然后是漂肉老湿的补充原文里没有使用这两个翻译,是因为考虑到这两个称呼是出现在克雷佩林分类之前,保持原有的翻译用来体现一下当时精神病学界的混乱感吧【。而且因为现在对于精神疾病的分类已经非常详细,如果用现在的官方翻译,去讲100多年前的事,也可能会产生一些误导,所以索性就用我自己想出来的译名啦!】

和热衷于撕逼的法国人相比,德国人就更乐意默默埋头研究,所以在两位法国精神科医生各自提出关于BP的认知之后将近半个世纪,和弗洛伊德同龄的德国精神病学家埃米尔·克雷佩林(Emil Kraepelin)首次对BP进行了科学的分类及阐述,并将之命名为Manic-depressive insanity但凡学习精神病学的人,都绕不过克雷佩林这个名字,正是因为他所建立的精神病学分类系统,让精神病学结束了古老的混乱时代,从而真正成为被现代医学认可的分支,而精神病学领域最经典的大部头之一《Psychiatrie : ein Lehrbuch für Studierende und Ärzte》就是他的著作,对于选择了精神病学作为自己研究方向的人来说,对于克雷佩林,那是要跪下叫祖师爷的。我读博期间就一直把他的照片(顺便一提,他颜值也是挺高的)放在我的钱包里当护身符求他保佑我顺利毕业,去海德堡看到他的墓碑的时候要不是要在同行的学妹面前装逼我就要跪下了【。然后我果然就顺利毕业了~【其实我还在北野天满宫挂了绘马,然后钱包里还有太宰府天满宫的御守【没人关心这个好么!关于克雷佩林,可介绍的太多了,有兴趣的话大家可以自己查资料~我们回头讲BP克雷佩林对精神疾病进行了科学的分类,并且正式的把BP归类为一种心境障碍类疾病,对于BP的研究和治疗而言,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里程碑。另外值得一提的就是,克雷佩林关于BP患者的观察和记录也是十分细致,很多在当时还没有被准确分类的BP患者,他们的症状都被克雷佩林十分准确和真实地记录了下来。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克雷佩林记录了几乎所有类型的BP患者,如今的精神科医生几乎是不可能遇到未被他记录过的类型的患者。这些记录也对BP在许多年后进一步的细致分类有非常大的帮助但很遗憾的是,在克雷佩林的年代,因为医学技术发展所限,当时的医生和学者们并未找到有效的治疗手段来帮助患者。虽然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的提出,让大城市里面有钱有闲的人们得以进行一定程度的心理治疗,但是克雷佩林所关注的精神病患者,完全无法从弗洛伊德理论引领的治疗手段中获益

直到二战之后几年,一位澳大利亚的精神科医生约翰·凯德(John Cade)才首次为精神疾病找到了真正有效的治疗手段,这也被认为是现代精神药理学的起点。正是因为以弗洛伊德理论为基础的治疗方式无法在一些精神疾病的患者身上产生治疗效果,凯德医生判断,有些精神疾病,并非是当时大家普遍认知的心理性的疾病,而是生理性的疾病。而既然是生理性的疾病,那就一定可以从患者的生理变化中找到治疗的突破口虽然希波克拉底体液说很古老,放血大法也很扯,但是“四种体液平衡才能健康”这一理论,其实并非没有道理。现代医学理论中,体液平衡,根本上来讲,就是与希波克拉底体液说的平衡理论一脉相承的。体液的动态平衡,对于保持人体的健康至关重要,而这个平衡被破坏,人就会生病,甚至会挂掉。最常见的就是拉肚子。至今仍然有许多儿童因为腹泻而死亡,就是因为腹泻导致了体内电解质平衡的紊乱,从而对生命造成了威胁凯德医生自然也是想到了体内化学物质失衡这一点。他当时的想法是,如果体内化学物质失衡,导致了精神疾病,那么这种失衡,可能会在尿液中体现,患者的尿液可能会比健康人的尿液带有更大的毒性。为了验证这一点,他把尿液注入到豚鼠体内,果然被注射了患者尿液的豚鼠死得更快一些。凯德医生于是又想,会不会是因为精神疾病患者的尿液中,尿酸含量比较高呢?为了验证尿酸的毒性,他决定把尿酸注入豚鼠体内。但是问题来了,尿酸在水中的溶解度很低,很难配制出比较高浓度的溶液。他于是继续想,啊,那就找一种溶解性比较高的尿酸盐来代替尿酸好了。经过一系列的研究比较,他发现尿酸锂是溶解度最高的,于是就制作了尿酸锂溶液,注入豚鼠体内。结果,咦,怎么豚鼠死得没那么快了?所以凯德医生就想,莫非是溶液中的锂离子起到了保护作用咩?为了了解锂离子的作用,他又把碳酸锂溶液注入了豚鼠体内,然后意外发现,豚鼠们虽然意识清醒,但是变得非常的温顺,对于一些会撩拨它们火气的刺激,也反应温和。终于,凯德医生得出了结论,锂离子有镇定作用,然后就发表了论文豚鼠们,RIP,相信你们都投胎做人了

大家都知道,开发一种药验是远远不够的,凯德医生在论文中也提到说,自己的发现也只是在豚鼠身上有效,至于应用于精神疾病的治疗,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那时候的精神科医生们对于没办法治病这回事简直要抓狂了,见有人提出了可能的治疗手段,也顾不了那么多了,早一点证实碳酸锂在人身上也有用,就能早一天治疗患者。所以很快,凯德医生先用自己做实验,确定自己不会被碳酸锂搞死之后,就组织患者进行了临床实验然后凯德医生哭了:尼玛真的有用啊!!!很多被当时的精神病医院认为是超级怪物的狂躁症患者,在使用了碳酸锂之后,情绪变得稳定了许多,至少吃过药就安全无害了嗯,看到这里,你是不是想说,这简直就是撞大运啊!!没错,锂盐对于精神疾病的治疗作用,的确是如此偶然发现的……不过呢,管他是怎么发现的,能治病就是好的!需要注意的是,当时凯德医生不仅仅把锂盐用在了狂躁症患者身上,同时也让抑郁症患者以及精神分裂症患者服用了锂盐,并且忠实记录说锂盐在他们的身上并没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尤其是抑郁症患者,服用了锂盐之后,根本没有改善。这两组对比实验的结果很大程度上避免了锂盐被滥用。毕竟当时精神病学界对于可以治疗精神疾病的药物实在是有相当强烈的渴望,但凡有一种药物被证实有用,说不定就会被用到所有的精神疾病的治疗上面。这是凯德医生作为医者的严谨,亦是医者的仁心然而凯德医生的发现,在最开始的那几年,并未能得到精神科医生们足够的重视。有一个很大的原因是那时候二战刚结束没多久,一直引领精神病学研究的德国学者们,有不少都是犹太人,所以大家懂的,从而导致研究工作停滞,德国学派因此式微,美国和英国的学者们则成为了精神病学界的领头人。当时的英美学者摒弃了德国学者们一直坚持的要对精神病患者的家庭情况、家庭病史进行详细的了解,要与患者进行交谈,全面了解患者的情况,要根据患者以及亲属提供的各个细节进行分析,从而进行诊断,这一可贵的传统。当时精神病学界的主流就是,既然没办法依靠当时可靠的检测手段对精神疾病进行精确诊断,那么看起来有点吓人的精神病患者就全部认为是精神分裂,扔到精神病院待着吧。有一个非常有趣的例子就是,根据美国的病例记录,二战之后的很多年间,美国完全找不到BP的病例,但是有一大堆精神分裂症患者= =凯德医生通过严谨的对比实验,证实锂盐对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作用有限,所以,没能艹起热度来,锂盐也并未成为第一个正式的抗精神病药物,尽管更早的被用于治疗……

光有动物实好在几年之后,一位丹麦精神科医生Morgans Schou(因为国内的教材都没带出来,实在查不到这位的官方翻译,就不写译名了)注意到了凯德医生的研究成果,并且和同事一起进行了非常精细的临床实验。他们的研究确定了用于BP治疗的时候,锂盐的推荐用量【毕竟不能随便吃啊~但是更加重要的是,在对于锂盐的治疗作用进行深入研究的时候,他们发现,锂盐不仅对于狂躁的症状有非常显著的作用,还能够有效的阻止BP的复发这让他们十分兴奋的指出,锂盐的治疗作用,指明了从病理生理学的角度研究BP的可能性,也就是说,存在这样一种可能性,让学者们可以从机能的角度去研究并且解释BP的本质,从病理的角度去了解BP的发病机制【简单来说就是这病是怎么来的,从而找到从根本上治疗BP的办法。当然了,这些可能性,现在,仍然停留在……可能性的阶段,还需要更多的,或许是好几代人的努力,才能够从病理生理学的角度,完整的认知BP锂盐的运用,同时也促成了BP本身的分类。因为在治疗过程中,许多精神科医生都观察到,有的BP病人,服用锂盐之后,效果就非常好,而有的病人对于锂盐的反应就没有那么积极。医生们一开始也是很困惑,很多人会考虑误诊的可能性,但是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相当重要的,对于患者的长年观察,大量的病例记录,医生们开始认识到,BP也应当根据不同的症状,分为不同的类型,不同类型的BP,自然也会有不同的治疗方法关于BP分类,我们在这篇文章里暂时不讨论

在锂盐成为狂躁症以及BP治疗的重要手段之后,瑞士的精神科医生们也发现了盐酸丙咪嗪(imipramine hydrochloride)对于抑郁症的治疗作用。但是,在他们把盐酸丙咪嗪用于处于抑郁状态的BP患者的时候,他们注意到,有些患者服用药物之后,尽管抑郁症状消失了,可是病情却不能算是好转,因为抑郁症状消失只不过是因为被狂躁症状代替了而已,更糟糕的是,使用盐酸丙咪嗪之后,抑郁症状和狂躁症状在一些患者身上轮替出现的频率变得更高了。进一步的观察表明,对于曾经拥有过狂躁症状的抑郁患者,如果使用了丙米嗪,那么有很大的可能性会引起狂躁症状的复发。不曾拥有过狂躁症状的抑郁患者,使用丙米嗪之后,出现狂躁症状的可能性会低很多。曾经有段时间,有些精神科医生在无法确定患者究竟是BP还是抑郁症的时候,甚至会用丙米嗪来“测试”,如果对丙米嗪反应良好,那就是抑郁,如果出现了狂躁症状,那就是BP……尽管瑞士的精神科医生们初衷是治疗抑郁症,但是他们的发现也彻底的将BP和抑郁症分割开来既然化学物质的使用可以对BP和抑郁症产生治疗作用,那就说明,BP和抑郁症的形成,有其生化基础。虽然现在这个生化基础是什么仍然还在研究中,但是通过患者对同一于化学物质的不同反应,可以得出结论,BP和抑郁症的生化基础是不一样的丙米嗪的运用,不仅让抑郁症的治疗实现了突破,也为从事心境障碍类疾病研究的研究人员拨开了迷雾。从此抑郁的归抑郁,BP的归BP,研究人员有了更明确的方向。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现代心境障碍类疾病的治疗和研究,正是从丙米嗪开始的至此为止,BP终于被认知为一种精神疾病,围绕BP的现代医学研究,也正式开始了。从古希腊,到丙米嗪,2000多年的时间里,关于BP的认知,其实推进得非常慢,克雷佩林,凯德医生,Schou医生,他们的贡献,虽然都是里程碑式的,但是距离人类真正了解BP,并且真正找到有效的治疗手段,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当然了,不能因为对BP未能真正的全面的了解,就放弃了对BP的治疗,无论是直面患者的精神科医生,还是专职于研究的学者,都在穷尽自己的能力,降低BP对患者的伤害在之后的文章里,我会介绍如今BP治疗的情况,以及一些必要的介护措施,供患者及亲属参考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