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求是”论坛第二季:“疫情防控常态化下老龄问题多学科研究” 举办

“求是”论坛第二季:“疫情防控常态化下老龄问题多学科研究” 举办

时间:2021-06-15 03:25:21

相关推荐

“求是”论坛第二季:“疫情防控常态化下老龄问题多学科研究” 举办

内容摘要:8月1日,“求是”论坛第二季:“疫情防控常态化下老龄问题多学科研究”通过网络直播的方式举办。此次论坛由北京市老年学学会、中国人民大学“老龄社会的政策实践与养老产业综合研究平台”、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主办,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北京老龄居养老产业促进中心协办,并得到北京市老龄协会支持。

关键词:

作者简介: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张译心)8月1日,“求是”论坛第二季:“疫情防控常态化下老龄问题多学科研究”通过网络直播的方式举办。此次论坛由北京市老年学学会、中国人民大学“老龄社会的政策实践与养老产业综合研究平台”、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主办,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北京老龄居养老产业促进中心协办,并得到北京市老龄协会支持。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党委委员、北京市老龄办常务副主任、北京市老龄协会会长王小娥,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严金明等领导出席并致辞。来自美国麻省大学波士顿分校、中国人民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廊坊师范学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北京大学等机构的多位青年学者先后进行发言,来自中央财经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多位专家先后进行点评。来自北京市和其它省市高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和学生、从事老龄产业的管理者和服务者等共计42.8万人次参与了本次论坛。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宋健主持。

在领导致辞环节中,王小娥主任首先对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她提出是一个特殊的年份,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给北京市、全国甚至全球都带来了较大的经济和生命财产损失。疫情期间北京市对养老机构进行封闭式管理,加大了养老机构的运营成本,居家养老服务也受到了较大的冲击。老年人的文化娱乐活动以及生活方式也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当前北京市的疫情得到了有效的扼制,总体形势持续向稳向好。她希望北京市老年学学会继续做好现代新型智库,为党委政府提供老龄工作的决策参考,助力首都北京老龄事业的发展。并希望更多的青年才俊加入到老龄问题研究中,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提供智力支持。

严金明代表主办单位之一对各位参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对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充分发挥高端智库的平台作用,整合老龄经济学、社会人口学、老年学、老年医学等多学科的智力资源,持续开展课题研究,服务国家战略和首都经济社会的发展,连续多年举办智库养老北京高峰研讨会,聚焦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这一时代命题,发布最新研究成果,形成了良好的品牌效应。人大国发院还成立了老年产业研究中心,聚焦银发经济和健康养老产业发展,承担多项重大决策咨询课题。老年人作为易感人群在这次疫情中受到更为严重的冲击,老年人的社会经济生活、心理健康、慢病管理、社会参与以及家庭代际关系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他期望此次论坛的青年才俊从社会学、心理学、医学角度对上述问题进行思考,贡献智慧。

华北电力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华北电力大学老龄科学与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刘妮娜的发言题目是《中国本土时间银行定位与发展路径分析》。她介绍了时间银行的实践摸索、政策历程、西方时间银行类型,认为中国本土时间银行的定位体现在对应中国特色社会-互助话语,从互助养老到多元互助,整合互助行为、互助组织和互助共同体,由社会依赖政府向企业经营社会思维转变四个方面。通过对98家时间银行的统计分析,她认为中国本土时间银行问题在于:发展定位不清;资金来源不稳定;时间货币兑换困难;服务供求对接失衡;志愿者团队存续困难;居民参与意愿不高。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老年学研究所副教授、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青年委员会主任谢立黎的发言题目是《疫情防控常态化下老年人参与社区治理研究》。她认为社会学、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工作等不同学科的理论分别从宏观和微观层面为老年人参与社区治理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多元主义理论、优势视角理论和社会资本理论是老年人参与社区治理的理论依据。老年人社区参与的内外部环境正在发生变化,表现为相关政策持续优化、外部环境资源不断改善、老年人口素质逐渐提高。

谢立黎利用北京市老龄社会治理现状调查数据,重点分析了不同特征老年人参与社区治理活动的参与需求和参与现状,发现老年人参与社区治理活动的意愿较高但实际参与社区活动的比例相对较低,呈现“高意愿、低参与”特征。同时,老年人参与社区治理活动存在需求与供给的错位,发挥老年人在社区治理中的作用,仍有很大的潜力可挖掘。她提出社区组织可通过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和保障措施、开展与活动内容相关的岗前技能培训等途径为更多老年人提供平等的参与机会。根据老年人看重的社区机构能力优先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创新活动内容、提高活动参与的灵活性等,减轻制度性障碍对老年人活动参与的制约。疫情防控常态化下老年人在社区治理可以作为防疫科普的宣传者、社区参与的调动者、居民需求的代言者、社区矛盾的协调者、疫情风险的监督者和特困老人服务的提供者。

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与心理学院副教授、副院长丁志宏对上述嘉宾的发言进行了点评。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老年学研究所副教授唐丹的发言题目是《疫情中的老年人心理健康》。她认为虽然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老年人感染机率大和病重可能性大,从医学角度老年人是高危人群。但从心理健康的角度来看,老年人并非受冲击最大的群体,老年人在不同年龄组中抑郁水平最低、幸福感最高。对于这样一个“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结果,可能的解释包括社会情绪选择理论、老年人的阅历、疫情对生活的影响等。

由于疫情当中对老年人心理健康影响最大的一个要素可能是社会网络,唐丹重点讨论疫情当中社会网络的变化对老年人的影响。她认为在疫情当中很多老年人的社会网络都在萎缩,相当一部分老年人产生了社会隔离,这种社会隔离发生在各种老年人群当中。而且,老年人还会受到数字鸿沟的影响。

廊坊师范学院心理系副教授、系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所所长冀云的发言题目是《老年忽视的城乡差异》。在解释老年忽视等概念的基础上,使用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数据和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CLASS)数据分析自我忽视和家人忽视。冀云的研究发现老年人中自我忽视呈现农村老人高于城镇老人、女性老人高于男性老人、高龄老人高于低龄老人、独居老人高于与家人住以及居住在养老机构中的老人的特点;家人忽视呈现农村老人高于城镇老人、男性老人高于女性老人、农村75-84岁年龄组老人家人忽视水平高于其他年龄组、城镇老年人家人忽视随年龄增高而降低、独居老人高于与家人同住的老人的特点。回归分析发现经济因素、心理因素、生理因素和社会网络因素和老年人的自我忽视与家人忽视密切相关。关于自我忽视和家人忽视的后果,冀云认为自我忽视会对健康造成损害,通常会导致脱水、营养不良、身体功能下降,增加跌倒和骨折的风险,是老年人过早死亡的危险因素;自我忽视会增加后续老年虐待的危险性,老年自我忽视增加了后续照顾者的忽视;家人忽视会增加老年人遭受社会上不安全事件(上当受骗、被抢劫、被盗、被打骂/恐吓)的风险,对老年人造成巨大的伤害。她提出应对老年忽视可以从预防性政策、保护性工作和关怀性工作三个角度进行应对。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教授王大华对两位嘉宾的发言内容进行了点评。她认为,唐丹在疫情中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调研数据做了深入分析,特别是她强调了在疫情中的取样有特殊性。老年被试是在使用智能手机方面具有一定优势的老人,可以推测这样的老人其心理健康水平能保持较好,离不开良好的社会支持网络。唐丹的研究检验了社交网络在生理功能和心理健康关系中的中介作用和调节作用,研究很精致,结论富有理论深度和实践指导意义。冀云的选题比较新颖。研究结果得到两种忽视的影响因素存在一些共性,比如独居和高龄老人更容易遭受自我和家人忽视。而不同之处也很明显,例如女性更容易出现自我忽视,而男性更容易遭受家人忽视。另外,机构中的老人相对较少出现自我忽视。这些本土化的研究结果都极具启发性,对提升不同居住环境中老人的照料质量有很好的指导意义。王大华还提出,家人忽视和自我忽视是否还有亚类型?例如,自我忽视能否进一步区分为主动忽视和被动忽视。有一些忽视的原因可能是老年人对生活的主动放弃,而另一些自我忽视则可能是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不得已而为之。期待冀云对老人忽视背后的心理动机性因素做进一步探究。王大华认为两位研究者都一致强调社会支持对老年人身心健康的重要性,唐丹强调社交网络的大小,冀云强调的是社交网络的功能。同时,两位研究者都提出研究结果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这提示我们研究老年人心理健康时,必须分层考虑其生活状态和影响因素。我们只有把老年人群进行清晰分层,研究结果才可能有效地服务于老年身心健康的维护。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老年医学科副主任孙颖发言题目是《疫情下老年人慢病管理》。北京大学护理学院副教授、学科办主任、老年护理教研室副主任万巧琴发言题目是《疫情中的老年护理》。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常务副院长谢苗荣教授对嘉宾的发言内容进行了点评。

会议的最后一个环节是讨论与提问,各位发言嘉宾对各位网友的提问进行了精彩的回复与交流。“疫情防控常态化下老龄问题多学科研究”论坛圆满落幕。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