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让生命接力 全社会参与提高器官志愿捐献率

让生命接力 全社会参与提高器官志愿捐献率

时间:2023-06-16 03:01:25

相关推荐

让生命接力 全社会参与提高器官志愿捐献率

编者按:随着国家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体系的不断完善及规范,我国器官捐献及移植事业发展非常迅速,公民志愿器官捐献、器官移植数量已位居世界前列,也因此完成了无数场生命接力。尽管如此,目前,我国器官捐献与移植事业健康有序发展仍面临困扰,其中可供移植器官短缺是最突出的难题。如何提高公民志愿器官捐献率,是当下值得深思的问题。

近日,由国家卫健委指导、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发起的第四次中国器官捐献主题活动上,嘉宾们就如何缓解器官捐献与移植事业发展难题、有效推动器官捐献公益事业,各抒己见。值得注意的是,在我国器官捐献公益事业大力推动下,公众对器官捐献的认知和参与程度明显提升,器官捐献意愿逐渐增强。专家表示,提高器官捐献率,需要社会个体都参与进来,并呼吁,全社会动员起来,共同推动公民志愿器官捐献理念宣传,加入到器官捐献者、志愿者队伍中来,让更多身处绝境的人获益。

黄洁夫:三难题叠加制约器官移植事业发展

□记者 黄可欣 北京报道

中国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理事长黄洁夫,在近日举行的第四个“中国器官捐献”主题活动日中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专访时表示,近几年我国公民志愿器官捐献数量每年都在稳定增长,支撑了我国器官移植事业的发展,但我国移植事业发展仍存在三大瓶颈,如果能得到解决,我国有望在未来两到三年迈向世界器官移植第一大国,成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亮点。黄洁夫指出,器官短缺、器官移植的费用可及性和器官移植医疗服务的能力(医院与医生)不足,是目前妨碍器官移植事业发展的三个主要难题。

中国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理事长 黄洁夫

黄洁夫介绍,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器官捐献与移植工作在我国一直高效顺利进行,在国际上影响很好,获得国际移植界相关专家高度评价。“除了我国的肾、肝、心脏、肺等器官移植工作正常进行以外,我们按照高选择性和高防护性的要求,在疫情期间为6例终末期新冠肺炎肺纤维化病人进行了肺移植。”黄洁夫告诉记者,新冠肺炎病人所有费用由国家承担,120万元左右的器官移植费用也包括在内。

据悉,器官移植是挽救终末期器官衰竭患者的重要医疗手段。目前,每年因终末期器官衰竭而等待器官移植的患者约30万人,每年器官移植数量仅约2万例,仍存较大缺口。自1月1日以来,公民逝世后志愿器官捐献成为器官移植使用的唯一合法渠道。黄洁夫介绍,我国实现了2775例公民身后器官捐献,此后每年平均增长速度为20%左右,到是6300多例,再加上每年公民活体器官捐献,每年可做两万多例移植手术,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器官移植第二大国,移植技术水平已在世界处于前列,但离人民群众对移植医疗服务的需求还有很大差距。

“器官移植发展瓶颈涉及三个问题。”黄洁夫表示,第一个是器官来源问题。“没有器官来源就没有器官移植,需要做移植和实际得到移植的人数差距很大,全世界都面临这个难题。”

第二是经济问题。“器官移植可谓临床医学的宝塔尖,所需的设备、耗材、药品都是高科技且价格不菲。”黄洁夫表示,目前我国正在进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各地情况存在差异,器官移植的免疫药物已经纳入医保,但移植手术的费用在许多省市仍然没有进入医保目录,没有覆盖,不少患者缺乏经济支撑。

第三是移植医疗能力不足,可做器官移植手术的医院与医生数量不够。目前全国共有173家医院可以实施器官移植手术,但实际需要300多家医院。器官移植是“高精尖”手术,医生的培养需要一个过程,由于我国才实现公民身后自愿捐献,才能系统地培养医生与增加移植资质医院,现在可做心肺移植的医生和医院数量还存在很大缺口。

在黄洁夫看来,这三个问题叠加,导致器官移植供需矛盾突出。,在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计算机系统(COTRS)中登记的等待实施器官移植手术的病人有6万人左右,但当年实际实施的器官移植手术数量是2万例左右,也就是大约每3个需要做器官移植的病人中,只有1个人能做手术。如果能解决经费和能力问题,每年则应该实现更多一些的手术。

“我相信,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深化,服务能力增强,估计我国在未来几年之内能达到每年五六万台器官移植手术。”黄洁夫同时也表示,未来可实施器官移植的医院、医生数量将逐步提升,排除经济影响因素,器官来源可能更短缺。所以希望有更多公众了解器官捐献和移植事业,加入到器官捐献者、志愿者队伍中来,共同推进这项延续生命的大爱事业。

“器官捐献是生命的接力,是生命挽歌的升华。”黄洁夫说,今年的“中国器官捐献”主题活动日将“生命是一首歌”定为主题,就是向全社会讴歌这一爱心的奉献。“一个生命逝去,但是因为爱心和理念的升华,变成几个人新的生命在阳光下延续。”

赵洪涛:推动器官移植公益项目助力精准健康扶贫

□记者 黄可欣 北京报道

在日前举办的第四个“中国器官捐献”主题活动日上,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赵洪涛表示,为推动精准健康扶贫,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下称“基金会”)发起“生命接力”公益救助行动计划。“我们今年会陆续开展多种形式的公益救助项目,帮助贫困患者。”

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赵洪涛

赵洪涛介绍,该公益救助行动除面向器官移植受者外,还将包括对器官捐献者家庭的救助。“很多贫困的器官移植患者做不起手术,需要社会救助,我们会从肾移植、心脏移植、肺移植的救助等方面,设立一系列救助项目,配合民政部门与国家红十字会共同推动救助工作的开展。”例如在主题活动日启动的“生命接力”公益救助行动中的心脏移植医疗公益救助项目,就是旨在帮助心衰终末期贫困患者走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困境。

赵洪涛介绍,“生命接力”最先完成的是重症肝包虫病的救助项目。项目救助了32位南疆四地州的深度贫困患者。“这个项目的实施给基金会所有员工带来非常大的触动,让我们认识到项目的救助意义,真的能够挽回鲜活的生命。”赵洪涛介绍,肝包虫病在牧区人畜共患,但只要医治,愈后效果非常好。“当我们去做患者回访的时候,他们都动情流泪,由衷感谢,因为他觉得这是党和国家给他们最大的帮扶,挽救了他的生命和家庭。”

“这一项目坚定了基金会员工推动公益项目的决心。”赵洪涛说,今年基金会将陆续开展多种形式的公益救助项目。除重症肝包虫病肝移植外,还包括针对尘肺职业病相关的肺移植、肺呼吸衰竭引起的肺移植、小儿肝移植等其他器官移植的项目。

“器官捐献是一种生命的延续,我们想让更多的人能获得新生。”在赵洪涛看来,器官捐献宣传与献血、骨髓捐献宣传一样,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赵洪涛表示,基金会目前正在推动器官捐献志愿登记,让更多人认识器官捐献、认可器官捐献的理念。

“为了推广器官捐献志愿者登记网,我们不断拓展新的传播方式。”赵洪涛介绍,“施予受”器官捐献志愿者登记网就在支付宝客户端实现了器官捐献便捷登记,去年与许多医院、高校网站达成合作,今年还与抖音展开合作,公众在抖音上就可以做志愿登记。“未来基金会还会拓展其他途径,在不同领域跨界宣传器官捐献的工作。”

根据“施予受”器官捐献志愿者登记网显示的数据,截至6月15日器官捐献志愿登记已近134万人次。赵洪涛告诉记者,,“施予受”网站仅有4万人次登记,可以说近几年得到快速发展,但是相对中国14亿左右人口来说,这一人数还是非常低的,社会对器官志愿捐献的认知仍然不够。

“在我国进行器官捐献志愿登记,只是一种个人意愿与理念认同的表达。”赵洪涛表示,真正完成器官捐献,不仅需要符合一定的医学条件,经过严格的判定程序和第三方见证环节,还必须经过家人的书面同意才能完成。“器官捐献工作要全社会来参与,形成合力,大爱的奉献精神才会发扬光大,才能让更多人获益。”

陈静瑜: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提高我国器官志愿捐献率

□记者 李会平 北京报道

“随着我国公民身后器官志愿捐献的逐年增加,我国器官移植水平进入了国际先进行列,器官移植技术让更多器官衰竭患者生命得以延续。”在近日举行的“中国器官捐献”主题活动日现场,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副院长陈静瑜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专访时表示,目前我国公民身后志愿器官捐赠率依旧很低,希望更多社会力量参与支持器官捐献。

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副院长 陈静瑜

自以来,我国器官捐献和器官移植技术已与国际接轨,成为世界第二大器官捐献国。“随着器官志愿捐献的增加,肺移植手术技术发展非常快,我国每年肺移植总量在400到500例左右,肺移植技术已处于国际先进地位。”陈静瑜介绍,前不久,一个两岁儿童捐献的供体,给了另一个两岁儿童的受者,成功完成了中国最低年龄儿童双肺移植手术,这一类手术在全球比较罕见。此外,在肺移植手术中经常用大的肺供体,比如说1米75以上的供体,劈裂成两个小的肺叶,给两个矮小的受者做双侧肺叶移植。所以,随着我国器官捐献的逐年增加,器官移植技术水平也进入了国际先进行列。

陈静瑜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以高选择性和高防护性为基本原则,我国完成了全球首例新冠肺炎患者肺移植救治工作,并陆续开展了6例危重症患者肺移植手术。新冠肺炎患者肺移植救治的成功经验得到了国际肺移植组织的认可,并在世界推广和应用。在我国肺移植技术的鼓舞下,意大利米兰成功完成了首例新冠肺炎患者的肺移植救治。

“正因为我国肺移植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才有了给新冠肺炎肺纤维化病人做肺移植手术的底气。”陈静瑜称,在没有国际先例的情况下,给新冠肺炎危重症病人做肺移植,大家心里没底,但如果就此放弃,他们的生命就面临快速终止。

一边是死亡,一边是重生的希望。“本着生命至上的信念,我们尝试开展肺移植救治工作。2月29日,我和我的团队成功完成了全球第一例新冠肺炎患者肺移植手术,且病人存活了下来;3月10日,我们又成功为73岁的老人做了双肺移植。”陈静瑜介绍,在前两例成功经验基础上,在国家卫健委安排下,我们组建肺移植团队,奔赴湖北武汉全力救治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截至目前,在武汉接受肺移植手术的两位患者已在康复中。

陈静瑜表示,我国新冠肺炎肺移植救治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关键是拥有广大同胞的爱心器官捐献。他表示,目前每天都有爱心器官捐献的供者,在此背景下,按照国家器官移植分配原则,才有条件为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选择比较好的供肺,并进行全力救治。

“但纵观器官志愿捐献与器官移植现状,目前,我国器官移植缺口仍非常大,每年因终末期器官衰竭而等待器官移植的患者约30万人,但每年公民逝世后的爱心捐献只有5-6千人,无数病患在苦苦等待爱心捐献,使他们获得新生。”陈静瑜表示,虽然我国器官捐献的绝对值已达到全球第二,但相对值依旧很低,只有百万分之四到五的捐赠率,但在欧洲、美国的捐献率已达百万分之三十到四十。“器官捐献是一项值得提倡的事业,希望全社会支持器官志愿捐献。”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