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汉语国际(北京)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座位的讲究(案例分析)

汉语国际(北京)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座位的讲究(案例分析)

时间:2019-01-07 21:50:45

相关推荐

汉语国际(北京)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座位的讲究(案例分析)

座位的讲究

书上的内容练习完之后,我补充了一些中国人吃饭的礼仪-座位问题和餐具的使用问题、关于座位,我主要介绍了“以右为尊”的规则。

我从意大利的就餐习惯入手,在黑板上画了一张圆桌,学生们摇摇头,说这是中国的、然后我又画了一张长方形的桌子,他们点点头,说这是意大利的。学生告诉我,在意大利,吃饭的时候最重要的人坐在长方形桌子的一头,两边的位子是一样的,不分主次。我告诉他们在中国最重要的人坐在中间,其他人以右为尊、然后我请大家一起为圆桌旁座位的重要性标顺序,标完以后,我问他们为什么是这样的顺序,大家齐声说“以右为尊”

关于餐具,学生们问我为什么不能把筷子插在米饭中间。我向他们解释了原因-中国人祭祀、祭祖时会那样做,所以吃饭时把筷子插在米饭中间对别人是很不礼貌的,筷子不用的时候要放到筷托上,餐具这一部分其实我课前没准备,只是介绍用餐礼仪的时候。我说我们要了解的第一个礼仪是关于座位的,郡么也应该有“第二个”吧。所以随机加了一个、因为没有准备,具体餐具要介绍些什么也是想到哪儿就说到哪儿,感觉效果并不好。逻辑性也不强。学生倒是爱思考,提出了关于筷子的问题,现在想想,还不如索性请学生提出感兴趣的问题,由我给予解释,这样既有针对性,学生也练习了口语。

【分析】

每节课讲多少内容?教学目标是什么?这是每位教师备课时必须考虑的问题。一般来说,教师会依照教材,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确定教学目标和进度。在依据教材备课、讲课的同时,很多教师会给学生补充一些教材以外的知识。这样做,一方面是考虑到学生的水平可以接受,用补充知识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另一方面是考虑到补充内容一般跟教材内容相关,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综合课等课程一般学习语言知识,所以教师补充的多是文化知识。但是,该补充哪类知识?补充多少合适?教师该如何选择?这些问题往往会让新手教师手足无措。

需要指出的是,本案例中的教师在商务汉语课上讲解中国的餐桌礼仪是很有必要的,她的讲解方式也值得肯定。文化的讲解可以采取对比的方式,这位教师先让学生说了意大利餐桌入座的礼仪,然后通过对比来介绍中国的礼仪,这样做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两国就餐礼仪的差异。

我们知道,餐桌礼仪除了座次,还有饮食等很多“规矩”需要学生了解。这位教师也深知这一点,所以在讲课的时候才会说座次顺序是“第一个礼仪”。那么。既然补充的是餐桌礼仪,“第二个”讲不讲?有没有“第三个”? 新手教师很容易在备课、讲课时遇到这种疑问,有时候还会把自己推到一个尴尬的位置。有的教师因为备课不充分,讲课时甚至会“信口拈来”, 结果越讲越多。自己也“收不住”了。最后的结果是讲了太多偏离教材的知识。学生一下子不能完全接受。这样做不仅浪费了时间。也难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有学者曾提出,文化导入要注意阶段性和适度性。这对教师的备课提出了指导性的原则。具体来说。教师需要:1. 全面了解。备课时要充分了解补充知识的体系。做到心中有数。

比如本案例中的教师就应该了解餐桌礼仪都包括什么,像座位的顺序、餐具的摆放、吃饭的习惯(比如上菜的顺序)、喝酒的礼仪,等等。2. 分清主次。根据教材选择补充的内容。讲课时要放弃与课本关联不大的内容。否则会让语言课变成纯粹的文化课。如果课文是跟客户开会、去饭店等内容,补充座次方面的文化介绍很有必要;如果课文是吃中国菜,教师则可适当补充一些常见的菜名。总之,在综合课或其他技能课上,文化的导入和介绍是辅助性的,不可喧宾夺主,本末倒置。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