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天价保健品专盯高龄人群 老人理财受骗为何有苦说不出?

天价保健品专盯高龄人群 老人理财受骗为何有苦说不出?

时间:2020-08-20 13:42:04

相关推荐

天价保健品专盯高龄人群 老人理财受骗为何有苦说不出?

8月31日讯,一家银行门前,几名年轻人见到进出银行的老人,便将一张小纸条塞到他们手中:“免费送您金丝楠木手串,您可以去领。”对于这样的“把戏”,63岁的李福地并不感冒。他的老街坊曾领了一串免费的手串,而在那里买了几万元的“收藏品”。

据统计,北京市常住人口2151.6万人,户籍人口为1333.4万。户籍人口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301.0万人,占22.6%;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04.3万人,占户籍人口的15.3%。

今年5月,北京律维银龄研究与服务中心对10000名老年人发起调查,涵盖16个行政区县,涉及老年人对养老模式、理财、保健品以及对于法律援助的需求。上周才结束的这项调查表明,超过6成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模式,收藏品投资、高额借款、高息理财则成为老年人理财被骗的重灾区。

超六成老人倾向居家养老

早晨7点多,送孙子去上学后石阿姨直接拐进了早市,买菜为孙子准备午饭,以及为儿子儿媳准备晚饭。68岁的石阿姨与儿子住在一起,在石阿姨的眼中,这种养老方式更多是为了更好地照孩子。“我们现在身体还凑合,谈不上养老,主要还是在奉献。在目前这种状态下,也能感受到亲情、快乐、归属感和安全感。”

与石阿姨类似,在10000名被调查老人中,与子女共同居住的老年人共计4530人,占样本总量的45.3%。

另外,对于养老模式的选择意向的调查,在万名老人中有6603人选择居家养老,其中4790人选择居家子女养老,1813人选择居家护工帮助养老,占样本总量的66%。有2486人选择社区养老,占样本总量的24.86%,有990人选择养老机构养老,占样本总量的0.99%。

养老院三怕:价高排队服务差

石阿姨还没有想好下一步的养老模式,或许居家养老,或许去养老院养老。“到时候主要看孩子们的状态,如果精力允许,又愿意跟我们在一起,我们就可以继续住一起。如果孩子们为了工作,我们就只好去养老院养老。”石阿姨说,但是好多养老院排队时间过长,而一些养老院的收费则让她很难接受。

在此次调查中,对于养老机构的现状也进行了调查,样本数据显示,有2390人担心价格太高,占样本总量的23.9%,有2087人担心床位不足,占样本总量的20.87%,有3180人担心服务不周到,占样本总量的31.8%,有1969人表示不担心,占样本总量的19.69%,其他情形1人。

可见,老年人对于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较缺乏信心,这也是除去支付能力限制和传统文化影响外,第三个造成我国养老机构入住率低的原因。

北京律维银龄研究与服务中心主任卢明生认为,无论是老年人的物质生活需求还是精神慰藉的满足,抑或产生纠纷后,其首先想到以及主要依靠的还是家庭成员尤其是子女。在整个养老过程中社会服务的作用被虚化。

近七成老人用过保健品

78岁的陆璋退休后曾返聘继续工作了几年时间,再次离开工作岗位后,她迷上了保健养生。几天前,陆章拎了一袋“骨黄金”回到家,保健功能一栏中写着“补充钙及多种维生素”。

女儿接过这些制作粗糙的塑料盒,对着陆章说:“您今天买到如果是钙片,那就算不错了。”在女儿看来,这些厂名和原料都语焉不详的奇怪保健品,很可能对老人的身体有害无益。

在10000名老人中,使用过或正在使用保健品的有6801人,占样本总量的68.01%,未用过保健品的有3199人,占样本总量的31.99%。其中,在使用保健品的老年人中,保健品由子女购买的有2531人,保健品由自己购买的有2711人,保健品由亲友赠送的有1762人。

其次,从保健品的购买渠道看。通过商场购买的有2304人,通过媒体广告购买的有1751人,通过公司推销购买的有1733人,通过网上购买的有726人。

数据可以看出,在商场购买保健品仍是老年人较为喜欢的购买方式,他们希望能够通过商品咨询、导购服务等帮助,在较为自由和真实的购物环境下选购保健品。

讲座式营销招老人喜欢

对于现在许多保健品企业采用会议、服务、体验等营销形式,使得与之配合的直销也成为老年人选择较多的购买方式之一。

在卢明生看来,究其原因在于企业抓住了老年群体渴望得到陪伴,害怕寂寞的心理特点,通过将老人聚集起来,以讲座或娱乐活动的方式向老年人推销保健品能够更大程度上获得老人的青睐。另外,广告对老年人选购保健品影响也不可小觑。

从老年人对待保健品的态度来看,在万名老人中,有1375人认为确有必要,有1853人认为物有所值,有2746人认为价格太高,有1806人认为存在夸大或者虚假宣传,有2395人认为不需要。

卢明生表示,保健品营销方式的多样性,老年人的购买渠道同样现多元,但由于监管不力,各类以欺骗形式诱导老年人高价购买保健品的行为仍大量存在。

稳健型与激进型并存

几张年化收益率20%以上的理财产品塞到了路过的老年人手中,销售人员口若悬河地描述着未来高收益的蓝图,一旁的老年人不断频频点头。

在理财回报率上,在万名老人中有6013人选择稳健适当增值即可,有3855人选择回报越高越好,其他情形的有132人。“由此可见老年人的理财态度更加谨慎,安全稳妥是首要追求。另一方面,老年人投资理财过程中上当受骗的比例比较高。”

样本数据调查统计,在购买过投资收藏品的694人中有178人遭受过欺骗,比例为25.65%,在购买过公司高息借款的384人中有110人遭受过欺骗,比例为28.65%,在购买过公司高额投资回报的268人中有74人遭受过欺骗,比例为27.61%,在购买过信托机构理财的417人中有100人遭受过欺骗,比例为23.98%。

其中,受骗情形集中在投资收藏品、公司高息借款、信托机构理财和公司高额投资回报者四种投资理财方式。

卢明生认为,老年人在理财过程中同样可能遭遇欺骗和经济损失。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老年人对收藏品的鉴别能力不高,对公司经营认知的缺失,而同时又缺乏专门的投资理财指导服务。这一情况与保健品消费存在较大的相似性,监管不力与老年人自身相关知识的欠缺,信息获取渠道的局限等原因造成。

维权渠道不畅成本也高

75岁的张荣曾在一家收藏品公司花掉近30万元,进行收藏品投资,但是买到的价值不菲的收藏品,在鉴定中却被视为“几乎不值什么钱的假货”。

不敢与儿女说,又投诉无门,也让她在苦恼中度日。

本次样本调查发现,在万名老年人中,有2202人选择向子女求助,有1745人选择向亲朋好友求助,有1625人选择向政府机构或居(村)委会求助,有1068人选择向律师求助,有1809人选择报警求助,有431人选择向法律援助机构求助,有449人选择向媒体求助,有1015人选择向消费者协会求助,有724人选择自己解决,有339人选择吃亏是福算了,其他情形15人。

在卢明生眼中,老年人面对纠纷或侵权问题更多的选择向其子女或者亲朋好友求助,或者选择直接报警,法律援助机构在其中的作用并不突出。“并且对于选择何种法律机构或政府部门求助,老年人似乎也没有清楚的认知。由此反映出的老年人维权渠道的不顺畅,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老年人的维权成本,变相放任各类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行为的发生。”

卢明生说,法律援助对于那些因经济困难而无力支付各项诉讼费用的公民,无偿提供各种法律上的帮助,老年人群体由于年龄及自身受教育程度的限制,普遍存在着法律知识欠缺,维权能力较弱的特点,权益受到侵害后往往难以依靠一己之力解决。“立法的完善、机构的合理设置以及资金投入的保障是加强现阶段老年人法律援助服务功能的根本途径。”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赵喜斌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