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潍坊市现代化高品质城市建设专题(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提升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

潍坊市现代化高品质城市建设专题(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提升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

时间:2024-02-19 21:03:34

相关推荐

潍坊市现代化高品质城市建设专题(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提升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

为贯彻落实市委十二届八次全会精神,进一步提升现代化高品质城市建设各行动方案质量,确保系统性、科学性、可行性、操作性,现就各行动方案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建议。

请广大市民踊跃参与,为高品质城市建设贡献智慧、建言献策。

请广大市民踊跃参与,为高品质城市建设贡献智慧、建言献策。

潍坊市现代化高品质城市建设专题(四)

“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提升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系列行动方案

(-)

(征求意见稿)

潍坊市现代化高品质城市建设

“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提升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课题组

9月

目 录

1.优质教育行动方案

2.健康潍坊行动方案

3.大爱民政行动方案

4.惠民体育行动方案

优质教育行动方案

(—)

(征求意见稿)

党的十九大报告确立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战略定位,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作重要讲话时强调要把教育作为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先手棋”,在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明确提出“到2035年,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迈入教育强国行列”,比到2050年“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总目标提前了。建设现代化高品质城市,也必须坚持把教育作为“先手棋”,摆在优先发展的突出位置。

中心市区是教育资源的密集区。现有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681所,在校生46.56万人,教职工3.67万人(见附件1)。

中心市区教育也应该是先行示范区。市、区两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发展,—,累计投入49.35亿元,新建中小学26所、改扩建中小学25所,新增学位59719个;投入8.7亿元,新建、改扩建幼儿园138所,新增学位27360个。目前各中小学、幼儿园多处于饱和运转,基本满足了市区居民的入学、入园需求。但随着“二孩”政策实施、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外来输入人口增加,入园、入学人口呈现爆发性增长,给中心市区教育带来了巨大压力和严峻挑战(出生人口及外来人口子女就学统计情况见附件2、3)。同时,高品质发展的城市定位,也对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教育公共服务品质等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将坚持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通过实施中小学(幼儿园)建设提速、高校结构优化提升、教育惠民便民提质三大工程,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努力打造均衡优质、包容开放、充满活力的半岛宜学城、教育品牌市,办出人民更加满意的高质量教育,成为吸引青年人才来潍坊创业就业的“磁铁石”、城市高品质发展的“助推器”。

一、实施中小学(幼儿园)建设提速工程

1.存在问题:

(1)学前教育学位不足。根据近年来出生人口统计预测,—,中心市区需提供学前教育学位共计95013个,目前中心市区幼儿园容纳总量为76574个,仍缺学前教育学位18439个(见附件4)。

(2)义务教育学校学位不足。扣除外来务工和城市化进程等导致人口增长的不确定性因素,仅根据现有学籍人数、人口出生数预测,未来学龄人口将呈现快速增加,—,小学起始年级分别新增学位5437、8546、13721、25369、30100个(见附件5),初中起始年级分别新增学位5328、7356、8703、9688、11460个(见附件6)。到,预计新增义务教育学位需求4.9万个。

(3)高中学位不足。目前,奎文、潍城、高新、经济四区普通高中教育由市级承担,坊子、寒亭由各自承担,但中等职业教育均由市级承担。四区之内有潍坊一中、潍坊中学、潍坊七中三所公办普通高中,现有在校生分别为4700人、3600人、4200人,均超过省定3000人的标准。近年来随着初中毕业生的不断增加,上普通高中难已成为市民关注的“焦点”问题,今后几年矛盾会更加突出。据测算,—2028年四区初中毕业生将分别达到9508、11554、11839、13100、14083、13800、14167、15983、18283、19150人,呈大幅度增长趋势。国家提出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并要求“职普比例大体相当”,按60%的初中学生升入普通高中计算,—2028年四区普通高中学位缺口分别为1600、2830、3000、3760、4350、4180、4400、5490、6870、7390个(见附件7)。按照《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鲁教基发〔〕1号)“普通高中办学规模应不超过3000人”标准测算,未来三年奎文、潍城、高新、经济四区内需尽快规划建设2—3所普通高中。

今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9号)明确提出“强化省级政府统筹,落实市、县举办普通高中的责任”。目前,奎文、潍城、高新、经济四区共有普通高中(高中部)12所(处),其中民办7所(处)(见附件8)。四区现有3所公办高中已超标满负荷运转,市区民办高中处数占比较高,达58.33%,与县市相比,民办比例显著过高,每年都有相关舆情反映。青岛市为满足市民上普通高中要求,市财政投资40多亿元新建六中、九中、十五中、十九中、三十九中等5所现代化寄宿制普通高中;还投资近30亿元建成“公办民助”青岛中学、金家岭学校等新机制中学。我市应在积极吸引社会投资前提下,通过直接投入、PPP等方式加大财政投入,加快普通高中学校建设。

2.任务目标:立足教育现代化,按照规模适度、班额标准的目标,坚持规划先行、扎实推进,到,市区中小学、幼儿园实现布局合理、学位充足,校园精致、优美,保障幼有所育、学有所教,以高品质办学条件助力立德树人水平提升。

(1)加快幼儿园建设。《山东省幼儿园办学条件标准》(鲁教基发〔〕4号)中明确,办园规模不宜超过12个班,每班人数一般为:小班(3周岁至4周岁)25人,中班(4周岁至5周岁)30人,大班(5周岁至6周岁)35人。参照上述标准,如按每所幼儿园9个班、平均每班30人的标准测算,3年内市区至少需新建幼儿园69所,扣除今年完工的14所,还需建设标准化普惠性幼儿园55所、增加学前学位1.84万个,适龄幼儿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99%、公办率达到55%、普惠率达到85%,广覆盖、保基本、促公平、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

(2)加快义务教育学校建设。到,将新建学校23所、改扩建学校9所,其中十二年一贯制学校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6所、小学14所、初中1所,新增学位5.47万个,预计总投资50.29亿元,确保人人有学位、校校无大班、区域内优质均衡(见附件9)。建设一贯制国际学校,满足城市开放发展的需要。

(3)加快高中学校建设。尽快启动北辰现代化教育示范区建设,高水平建设北辰中学、特教中心和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学校,力争8月北辰中学建成投用。在潍城区站南广场片区军埠口项目区、潍城区经济区内各规划建设一所3000人规模普通高中和综合高中。继续支持民办学校举办(扩大)高中部。

3.工作措施:

(1)加强规划的刚性执行。完善各区制定的《中小学幼儿园教育设施专项规划(-2035)》,突出人口预测、班额标准、规模适度、服务半径、小区幼儿园中小学配套等核心要素要求,明确中小学、幼儿园的位置和四至界限。将居住区配建幼儿园全部纳入“规划条件”,坚决落实配套建设“四同步”制度(同步规划设计、同步建设施工、同步竣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在具备条件的居住区(片区)开发中参照配套建设幼儿园的办法配套建设义务教育学校。各区将年度计划列入政府工作报告,向社会作出承诺,接受人大监督,纳入对区政府履职尽责督导评价。

(2)保障学校建设新增用地。将教育用地作为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的保障重点,对符合土地利用城乡建设相关规划、列入教育部门年度建设计划的学校用地优先予以保障。盘活存量土地优先用于学校建设;保障原教育用地依法及时划拨,缓解市区学校建设用地紧张现状。

(3)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一是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将公办幼儿园、中小学建设资金根据隶属关系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二是利用棚户区改造政策,将符合条件的学校、幼儿园项目作为棚户区改造的配套基础设施,同步纳入棚户区改造规划和工程实施范围;三是利用PPP模式进行融资建设学校。

(4)加大师资队伍配备。按照山东省中小学及幼儿园编制核定标准,及时核定新建公办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编制,落实新建学校编制增加计划。针对高中选课走班带来的师资短缺现状,加大统筹力度。实施人才强教工程,加大高层次人才、部属师范院校和其他“双一流”高校毕业生引进力度。落实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增量,加大绩效工资改革力度,实现“优教优酬”,激发教师队伍活力。

(5)建立抓落实的工作机制。明确市区两级政府教育职责,坚持学前教育、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机制,奎文、潍城、高新、经济四区中等及以上教育由市级统筹负责。督促区级党委、政府履行教育发展职责,明确任务。建立部门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科学高效破解学校建设过程急需的钱、地、人等问题,纳入对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点评,以及对相关市直部门年度考核。

4.责任单位:各区政府及管委会、市委编办、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二、实施高校结构优化提升工程

1.存在问题:我市高等教育结构不合理,对创新型城市建设缺乏支撑力,对高层次人才聚集缺少吸引力。目前,潍坊辖区内虽然有高校19所,但是5所本科高校中没有一所综合性研究型大学;14所高职(技师)院校全为专科层次。

2.任务目标:提升驻潍高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层次,实现应用技能型本科院校扩增、现有本科院校提升,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助推创新型、学习型城市建设。

3.工作措施:

(1)推进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建设。确保研究院9月底建成投入使用,五年内打造国际前沿学科,十年内成为全球知名的农业研究院。在此基础上引进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等资源,积极建设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校区。

(2)提高本科院校办学水平。支持潍坊医学院创建“医科大学”;支持潍坊学院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优势专业创建国家“一流学科”;支持潍坊理工学院与新松机器人股份公司共建新松机器人学院,做强人工智能学科。

(3)创办应用型本科高职院校。通过混合制加快山东海洋技术大学建设、支持潍柴集团创办潍柴大学、推进泛海集团办学等措施,建成2­—3所本科层次应用技术大学,进一步提升我市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城市品牌含金量、影响力。

4.责任单位:高新区管委会、滨海区管委会、峡山区管委会、经济区管委会、潍坊医学院、潍坊学院、潍坊理工学院、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卫健委、市投资合作促进局

三、实施教育惠民便民提质工程

1.存在问题:在弹性上学、午间小饭桌、课后延时服务等方面市民仍有较大需求;泛在学习的终身教育资源分散,与社区教育联系不紧密;依托互联网扩大教育服务的空间依然很大。

2.任务目标:针对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痛点、堵点等问题,着力提升弹性上学、延时服务、午间小饭桌、社区终身教育、智慧教育、家庭教育等惠民便民项目品质,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3.工作措施:

(1)做优延时服务等品牌。建立稳定的经费投入渠道,探索“政府购买服务”“财政补贴”等经费保障机制,确保延时服务课程开发、师资配备、购买服务、场所修缮等方面的资金支持。优化延时服务供给,实施“课程化”服务,健全延时服务课程体系,着力建设完善数独、棋牌等益智拓展课程,经典诵读、红色电影鉴赏等德育课程,网球、太极拳等体育课程,茂腔、昆曲、书法等艺术课程,科学制作、3D打印等劳动实践课程,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打造素质教育第二课堂。同时,向上延伸做好弹性上学,指导中小学科学确定弹性上放学时间,针对早到或晚走的学生提供精准服务,做到“早到可进校、进校有事做、做事有指导、晚走有管护”。借鉴日本经验探索统一供餐制,逐步将午间小饭桌纳入公共服务,新建义务教育学校原则上配建学生食堂、午休宿舍。

(2)强化社区教育服务。加强社区教育服务体系与资源建设,为市民在转岗就业、技能提升、身心健康等方面提供培训与指导。到,构建区级社区教育学院、街道社区教育中心、社区教育学校三级社区教育网络体系;组织引导高职高专院校参与扶持社区教育,优化教育资源供给;整合相关培训资源,探索建设社区网络学院,建立起支持泛在化学习的资源体系,为社区教育发展提供多元化路径。

(3)创新智慧教育惠民形式。坚持“教育+互联网”发展理念,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汇聚教育资源、优化服务流程,为市民教育事项办理和终身学习提供便捷、优质的服务。目前,我市已建立全国首个“幸福路—中国家长移动学校”APP平台,下一步,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依托“幸福路”家庭教育平台,加强家庭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与课程的系统开发,形成更加丰富完善的线上家庭教育平台资源库,满足家长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打造成影响全国的城市家庭教育品牌;依托现有未来教育体验中心进行改造升级,各区集中建设1所人工智能教育学习体验公共中心,让学生在家门口就能学习体验人工智能时代教育发展的新动向、新模式;打通相关部门和各区域间的数据壁垒,创新教育惠民服务流程,在新生入学、转办学籍等方面,全面推行“一次办好”,实现义务教育招生报名“信息多跑路、群众零跑腿”。

4.责任单位:各区政府及管委会、市委老干部局、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体育局、市大数据局

“健康潍坊行动”方案

(—)

(征求意见稿)

为提升中心城区医疗健康服务水平,推动“健康潍坊”建设,根据“健康中国行动”和市委、市政府加快建设现代化高品质城市部署要求,就实施“健康潍坊行动”提出如下方案。

一、明确总体要求

(一)总体思路。全面贯彻落实“健康中国”战略,以“建设群众满意的卫生健康事业”为目标,以均衡、优质、高端为方向,坚持补短板、升能级,完善功能,提升品质,打造山东半岛医疗健康高地。

(二)基本原则

1.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强化政府对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投入和责任,加强宏观调控和统筹管理;有效动员社会资源,鼓励社会办医,重点发展专科民营医院,提供特需服务,满足居民多层次、多样化健康需求。

2.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逐步把医学模式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到“以健康为中心”上来,加快发展预防保健、健康管理、智慧医疗等新业态;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特色,加快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发展。

3.盘活存量,提质增效。进一步优化存量资源的结构和布局,补短板、促协作,推进优化整合;着眼于转型发展,更加注重科研、人才、制度、环境等软件建设,吸引、集聚高端优质资源,提升服务能级。

(三)主要目标。到,率先建立覆盖全体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医疗服务水平和质量大幅提升,构建与居民健康需求相匹配,体系完整、分工明确、功能互补、密切协作、优质便捷的医疗健康服务体系。

①医疗服务能力显著增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在房屋建设、设备配置、人员配备、服务功能和运行管理5个方面实现标准化。

②医疗服务体系更加优化。分级诊疗制度基本建立,居民步行15分钟以内就能够到达最近的社区卫生机构“看上病”。

③健康服务模式有效转变。大力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现签约服务制度全覆盖;“二甲”以上医院全部建成“互联网医院”。

④健康素养水平明显提升。中医药广泛普及;以健康为中心的服务模式逐步建立,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由19%提高到23%以上。

二、实施四项计划

(一)着力解决资源分布不均和优质资源缺乏问题,实施“医疗能力提升计划”

1.任务目标:优化调整医疗资源结构和布局,形成“十五分钟就医圈”;对标国内外先进水平,创建一批国内领先的重点专科;10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达到标准化要求。

2.主要工作:

(1)编制《潍坊市中心城区医疗卫生机构空间布局规划》,合理规划机构功能、数量和规模,推动中心城区形成资源丰富、服务优质、体现潍坊医疗水平的标志性地区。新增医院20家、改扩建15家;新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4处、改扩建25处。

(2)发展一批国家、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国家级1-2个专业类医疗中心;省级1个综合类、3个专业类医疗中心;争创1个省级专科专病医院。

(3)建成一批重点医院项目。,潍坊市中医院东院区启用;启动潍坊市人民医院原病房大楼装修,规划医院急诊大楼。,潍坊市妇女儿童健康中心建成。到,新建潍坊康复医院、国药集团(潍坊)肾脏病医院等3-5所高档次专科医院;支持阳光融和医院建设5个专科分院(脑科、心血管病、妇儿、康复和肿瘤)。

(4)科学布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每个街道办事处范围或每3-10万居民建设1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社区卫生中心覆盖不到的地方,每0.5-0.8万服务人口建设1处社区卫生服务站。

(5)优化医保、财政等扶持政策,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全覆盖。

3.责任单位:市卫健委、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住建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科技局、市医保局、市人社局,各区(开发区)政府(管委会)。

(二)着力加强重点疾病防控,实施“疾病防控能力增强计划”

1.任务目标:推进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完善重点疾病综合防控措施,提升卫生应急能力。

2.主要工作:

(1)实施预防接种门诊“智慧化”改建工程。用2年时间,将中心城区39处接种门诊全部建成为智慧化门诊(奎文6处、潍城10处、坊子8处、寒亭10处、高新5处)。

(2)加强市疾控中心人才梯队建设,有计划地培养引进高层次人才,满足工作需要。

(3)配全卫生应急装备。在潍坊市人民医院建设负压隔离病房,条件成熟后再建设专门的传染病医院,应对急性传染病。进一步加强市人民医院、市疾控中心应急物资储备库建设,充实应急物资,配全监测设备和防护装备。

(4)潍坊市精神卫生中心扩建。筹建新住院大楼,计划增加床位500张。

(5)实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程。落实《潍坊市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潍政办字〔〕27号)要求,突出三项措施:建立视力健康档案信息管理平台,将青少年近视数据纳入电子健康档案管理;成立视力防控技术指导中心,依托潍坊医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加强技术指导;成立眼科联盟,组建视力健康筛查团队,抽调专人开展视力筛查。

(6)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我市为首批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国家试点城市,将实施“三个一”工程:打造一个平台,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心理服务网络平台;培育一支队伍,每年培养社会心理咨询师200名;完善一套制度,建立健全社会心理咨询机构运行、监管、评价机制。

(7)实施“H型高血压与脑卒中防控”惠民项目。引进深圳奥萨医药和北京卡尤迪生物科技技术,在坊子、高新的65岁以上老年人中先行实施。

3.责任单位:市委政法委、市委编办,市卫健委、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教育局,各区(开发区)政府(管委会)。

(三)着力解决中医药不强问题,实施“中医药振兴计划”

1.任务目标:实施“中医人才千人培养工程”和“中药材生产倍增计划”;培育一批“名医、名科、名院、名药、名所、名厂”。

2.主要工作:

(1)加强社区卫生机构“国医堂、中医馆”规范化建设,实现上档升级。

(2)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中医药人才队伍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加快实施“中医人才千人培养工程”和“名老中医师带徒”项目,满足中医药人才需求。

(3)弘扬中医药文化,举办“中医药周”,实施“中医药健康文化促进行动”。

(4)扎实开展“全民艾健康”行动,大力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

(5)加快产业发展,规划建设中药材种植、生产加工、康养旅游、仓储物流等产业园区;建设国家中药材种质基地,开展民族医药研发、种质资源保护。支持在潍坊火车站周边建设中国中药谷,打造产业发展综合平台。

3.责任单位:市卫健委、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医保局、市市场监管局、市教育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文旅局,各区(开发区)政府(管委会)。

(四)着力解决信息化水平不高问题,实施“‘智慧医疗’推进计划”

1.任务目标:到,率先实施电子健康卡“一卡通”;建设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全市互联网医疗中心和一批“互联网医院”;探索智慧健康管理新模式,形成覆盖全人口和生命全周期的“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生态。

2.主要工作:

(1),建设电子健康卡应用平台,解决医院就诊卡不统一、重复办卡问题。

(2)到,完善基层医疗机构信息系统,解决系统不统一、不标准问题;加快建设市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实现医疗机构信息互通和业务协同。加快医院信息化建设,“二甲”以上医疗机构全部建成“互联网医院”。

(3)到,基本建成集健康大数据、远程医学、互联网医院运营和监管、电子健康卡应用管理等为一体的全市互联网医疗中心。

(4)开展“‘预健未来’—智慧健康管理试点”。与清华大学体育与健康研究中心合作,引进智能设备开展健康监测,适时预警疾病,通过非药物干预降低发病率。计划选择部分重点人群先行试点。

3.责任单位:市卫健委、市大数据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医保局,各区(开发区)政府(管委会)。

三、强化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健康潍坊行动”推进委员会,印发《行动方案》,细化“四项计划”的目标、指标、任务和职责分工,加强各区、开发区和各相关部门协作。各区、开发区结合实际建立领导推进工作机制,研究制定具体工作方案,逐项抓好任务落实。各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研究具体政策措施,推动落实重点任务。

(二)动员各方参与。凝聚全社会力量,形成强大合力。鼓励个人和家庭积极参与“健康潍坊行动”,落实个人健康责任,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各单位特别是学校、社区(村)要充分挖掘和利用自身资源,积极开展“健康细胞”工程建设。鼓励企业研发生产符合健康需求的产品,增加健康产品供给。鼓励社会捐资,依托社会力量依法成立“健康潍坊行动”基金会,形成资金来源多元化的保障机制。鼓励金融机构创新健康类产品和服务。卫生健康相关行业学会、协会和群团组织以及其他社会组织要充分发挥作用,指导组织健康促进和健康科普工作。

(三)健全支撑体系。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人才培养,提高疾病防治和应急处置能力。加强财政支持,强化资金统筹,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基本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使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加强科技支撑,完善相关政策,保障各项任务落实。强化信息支撑,推动部门和区域间共享健康相关信息。

(四)注重宣传引导。采取多种形式,强化舆论宣传,及时发布政策解读,回应社会关切。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和潍坊电视台《健康潍坊》栏目、市卫健委“健康潍坊”公众号等平台作用,大力宣传实施“健康潍坊行动”的重要意义、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开展群众性健康宣教活动,编制群众喜闻乐见的解读材料和文艺作品,引导全社会参与,增强社会的普遍认知,人人共建共享。

“大爱民政”行动方案

(—)

(征求意见稿)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民生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结合潍坊实际,从社区建设和养老服务入手,着力打造智慧、便民、优质的民政服务品牌,助力生态、活力、开放、精致的现代化高品质城市建设。

一、社区公共服务提升专项行动

(一)任务目标

坚持以居民需求为导向,利用三年时间,在中心城区建成168处标准化社区居民服务中心(具体名单见附件1),完善功能,优化服务,不断提升居民幸福感和满意度。

(二)主要工作

1.加强社区服务设施建设

按照每百户居民拥有综合服务设施面积不低于30平方米的标准,以新建、改造、购买、项目配套和整合共享等形式,加强社区服务设施建设。建设提升67处,建设提升47处,建设提升54处。标准化社区居民服务中心具备社区党建、基本公共服务、社区餐饮、社区教育、医疗保健、文体娱乐、心理咨询、纠纷调解、老年人日间照料、法律服务、专业社会工作服务等功能。

责任部门: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住建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教育局、市卫健委、市文旅局、市司法局等相关部门,各区人民政府、市属开发区管委会。

2.增强社区治理能力

一是增强居民自治能力。按照居民提事、网格议事、会议定事、联动办事和居民评事“五事”工作法引导居民自己的事情自己提、自己议、自己办、自己评,进一步增强社区居民参与能力,提高社区治理水平。二是增强协同共治能力。建立“社区共治联盟”,充分发挥多方主体的协同作用,吸收辖区内居民代表、驻区单位、商户、社会组织等相关利益方,协商解决社区公共设施规划、老旧小区改造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实现共建共商共治共享。三是增强社区法治能力。推行社区矛盾化解公开听证法,依托社区信访听证室、拉呱室,推行公开听证法化解矛盾纠纷,提升社区矛盾纠纷化解能力,做到小纠纷、小矛盾化解不出社区。

责任部门:市民政局、市委政法委、市司法局等相关部门,各区人民政府、市属开发区管委会。

3.提升社区服务水平

一是提升基本公共服务。以信息化为支撑,结合“一次办好”,逐步推进社区“一窗受理,全科服务”,做好与社区居民利益密切相关的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卫生计生、教育事业、社会服务、住房保障、文化体育、公共安全、公共法律服务、调解仲裁等公共服务事项。二是提升便民利民服务。重点围绕居民生活服务需求,完善社区居民生活服务圈,做到居民基本生活服务不出社区。办好社区食堂,为居民尤其是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助餐服务;办好社区居民影院,为居民提供文体娱乐服务;办好日间照料中心,为社区老年人提供日常托老服务;办好社区幼儿园,为幼儿提供托幼服务;办好“四点半学校”,为社区青少年提供课余辅导、特色课程培训等服务。

责任部门:市民政局、市大数据局、市教育局、市文旅局、市市场监管局等相关部门,各区人民政府、市属开发区管委会。

二、养老服务品质提升专项行动

截至底,潍坊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202万,占总人口的22.1%,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已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急需提高养老服务品质,解决深度老龄化带来的问题。

(一)任务目标

,建成智慧养老大数据平台,规划形成“10分钟养老服务圈”。,智慧养老服务覆盖全市老年人。到,全面建成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供给结构更加合理,智慧养老能力大幅提升,服务质量明显改善,群众满意度显著提高。

(二)主要工作

1.提升智慧养老服务品质

智慧养老依托大数据平台综合调度全市养老服务各项工作,是提升居家、社区、机构和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品质的重要支撑。我市争创为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市。建设智慧养老服务大数据平台是试点主要任务之一。一是智慧养老大数据平台覆盖市、区(县市)、街道(镇)、社区(村)、家庭,实行市级规划设计、区级指挥调度、街道服务对接、社区终端服务四层管理机制,实现“五级覆盖,四层管理”。二是大数据平台纵向对接省民政厅“两台一网”,整合县市区养老服务信息平台;横向对接人社、卫健、医保等市直部门,实现数据共享。将全市60岁以上202万老年人和全市养老机构、日间照料设施、养老服务组织等信息全部纳入数据库管理。三是通过平台构建一座“没有围墙的养老院”,一头连着全市广大老年人,一头连着众多服务机构和服务组织,老年人足不出户,通过“一键呼叫”,就能基本解决服务需求。

责任单位:市民政局、市大数据局、市工信局、市人社局、市卫健委、市医保局,各区人民政府、市属开发区管委会。

2.提升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品质

居家社区养老是养老服务的主要模式,我们将重点从硬件改造、软件提升、加快融合发展三个方面入手,提升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品质。一是开展老年人适老化改造,重点做好居住区缘石坡道、轮椅坡道、公共出入口、走道、楼梯等设施和部位的无障碍改造,改善居家养老条件。二是提升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供给能力。逐步建立起独居、空巢、留守、失能和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等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设立“养老服务顾问”等方式,提供“助餐、助浴、助洁、助行、助医、助急”等日常探视、居家照料、事务代办服务。助餐主要是为老年人提供集中用餐、上门送餐或者做餐;助浴主要是为老年人提供上门助浴和外出助浴;助洁主要是为老年人提供整洁居室等服务;助行主要是为老年人提供交通便利服务;助医主要是协助监护人陪送老年人就医或上门提供康护服务;助急主要是为老年人提供危及生命安全的紧急救援服务。三是加快居家、社区、机构养老融合发展。鼓励具备条件的养老机构连锁化、规模化兴办和托管运营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探索“物业服务+养老服务”模式,上门为居家老年人提供服务。

责任单位: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住建局、市卫健委、市市场监管局,各区人民政府、市属开发区管委会。

3.提升机构养老服务品质

针对中心城区机构养老需求旺盛、综合性高端养老机构缺乏的现实问题,通过“提升一批、新建一批”来提升服务品质。一是提升现有养老机构服务质量。以“清隐患、防风险,补短板、促达标,转机制、提质量”为主要任务,继续开展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对城区现有的31家养老机构进行改造提升,打造一批品质高、服务好的中高端养老机构。二是新建一批养老服务综合体。通过双招双引政策扶持等,加强养老服务与房地产、康复、医疗、教育、旅游等业态融合发展,拉长产业链条,支持社会力量投资建设功能完善的养老服务集聚区,形成低端有保障、中端有市场、高端有选择的多层次养老服务格局。在城区重点规划建设8个项目,建筑面积44.6万平方米,总投资61.8亿元。(详细情况见附件2)

责任单位:市民政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住建局、市教育局、市卫健委、市文旅局,各区人民政府、市属开发区管委会。

4.提升医养结合服务品质

以创建全国医养结合示范省先行区为契机,采取“三推进”措施,构建“以医融养、以养融医、医养合作、医养一体、家庭签约”五种医养服务模式。一是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居家老人提供“五保障四优先四重点”居家康养服务。到底覆盖70%以上的常住老年人群,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到65%以上。二是推进医疗机构“嵌入式发展”。在城区街道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养老延伸服务,打造10处医养服务示范机构。三是推进医养综合体规划建设。市人民医院、市精神卫生中心、市中医院3家市级三甲医院分别规划建设1处医养结合综合体。引导二级及以下综合医院开展延伸服务,为老年人提供规范康复、护理服务,打造5处示范机构。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设置老年病科的比例达到50%以上。

责任单位:市卫健委、市民政局、市医保局,各区人民政府、市属开发区管委会。

三、保障措施

(一)合力推进。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针对工作需要协同解决的问题,组织市民政、财政、住建、规划、卫健等相关部门召开联席会议,强化部门协同,形成工作合力,加快工作推进。

责任单位:市民政局、市住建局、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卫健委,各区人民政府、市属开发区管委会。

(二)政策扶持。根据省、市规定,建成一处标准化社区居民服务中心,分别给予10-25万元的一次性建设补助,连续三年分别给予3-6万元的运营补助。各级留成的福彩公益金55%以上用于支持发展养老服务业。政府配建配置和登记管理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实行“零租金”,无偿交付专业养老服务组织托管运营。调整优化现有建设运营补助政策,由“补砖头”、“补床头”向“补人头”转变,重点向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倾斜,切实发挥好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

责任单位: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各区人民政府、市属开发区管委会。

(三)人才培养。持续开展社区和养老服务人员培训,每年培训社区工作人员4000人次以上、养老服务人员3800人次以上;通过养老机构实训,每年培训本土养老服务人才1000人次以上,打造一批全能“金牌”养老护理员;发挥好潍坊医学院、潍坊护理职业学院专业培训功能,积极培养专业化、本土化的人才队伍。

责任单位:市民政局、市教育局、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各区人民政府、市属开发区管委会。

附件:1.潍坊市中心城区标准化社区居民服务中心建设统计表

2.潍坊市中心城区养老综合体建设重点项目统计表

3.大爱民政行动方案重点任务推进表

惠民体育行动方案

(—)

(征求意见稿)

为充分发挥体育工作在服务保障民生、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加快推进现代化高品质城市建设步伐,现结合实际,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总体思路

瞄准全国先进,对标省内一流,高起点定位、高层次谋划,强优势、补短板,大力实施体育设施提升行动、体育精品赛事引领行动、体育惠民措施落地行动,着力解决中心城区缺乏大型场馆、体育健身设施单一老化、体育赛事活动引领示范作用不强、体育惠民措施落实不到位等问题,加快建设时尚运动之城。

二、发展现状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潍坊体育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总体水平进一步提高。中心城区体育健身设施日益完善,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3平方米;群众体育活动丰富多彩,年开展各类活动300场以上;群众健身意识明显增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38%以上,体质水平有效提升;体育便民、惠民措施得到落实,群众的体育获得感、幸福感逐步满足;培养输送了以奥运冠军林伟宁、邢慧娜、奚爱华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运动员。体育在提高市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丰富群众文体生活、增强城市品质和活力等方面发挥的作用愈加明显。

但与先进市相比,与群众的期盼和需求相比,还存在一些问题短板。一是中心城区缺乏大型体育场馆。自1999年至今的时间里,我市中心城区仅建设了一座4.5万座的奥体中心体育场和6000座的潍坊学院体育馆(由潍坊学院使用)。目前全省16个市仅潍坊没有全民健身中心。这严重制约了全市体育事业发展,与我市在全省的位次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建设现代化高品质城市的目标相比是极不相称。二是未将体育设施建设纳入城市总体规划,群众健身设施规划不到位,新建居民区健身设施建设未全面落实。三是现有设施老化严重。近年来安装的健身器材,主要是一代健身路径,内容单一,篮球场、足球场等球类场地以及多功能场地数量较少,智能化水平不高。四是品味高、品质好、品牌精的赛事活动少,对城市的提升带动作用不明显。五是体育便民、惠民还存在“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有些措施落实不到位,与群众的需求和期盼相比还有差距。

三、主要措施

(一)大力实施体育设施提升行动

1.主要目标

中心城区体育场馆设施建设大幅提升,建成潍坊市全民健身中心、万声全民健身中心、智慧体育平台、国际足球学校、一批智能体育设施、一批球类场地、100公里以上健身步道和6个以上国家级训练基地,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5平方米以上。

2.主要工作

(1)建设高标准、现代化、功能完备、设施一流的全民健身中心。积极鼓励、引入社会力量,采取市场化运作等方式,加快推进中心城区全民健身中心建设。一是建设潍坊市全民健身中心。潍坊市全民健身中心总投资约12亿元,总面积约15万平方米。项目包含三个馆:可举办各种体育赛事和大型文化活动的8000座以上的体育馆;可开展各种球类运动,具备综合健身、儿童运动健身和康复医疗功能的综合馆;建有50米国际标准泳道和跳台跳水的游泳馆。二是建成高新区万声全民健身中心。项目位于高新区潍县中路与福寿街路口东200米路北,项目投资3.3亿元,涵盖5000平米室外全民健身广场和室内17000平米的综合运动空间,致力打造集体育活动、文化休闲、健身娱乐、健康管理、客户互动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体育休闲运动中心。

(2)建设一批多功能、智能化体育设施。在新建郊野公园、城市公园、口袋公园、河岸两侧、社区广场等公共场所,建设智能健身设施15处以上、球类场地25处以上、多功能运动场地15处以上、健身步道100公里以上,打造一批高标准、多功能、智能化健身场地,提升完善“中心城区10分钟健身圈”。积极推动落实新建居民区公共体育设施配套建设要求,力争新建居民区都按标准建设健身场地设施,满足小区居民健身需求。

(3)建设智慧体育大数据平台。以便民服务为宗旨,以智能导航为切入,通过对全市体育运动场馆、健身俱乐部、赛事活动、健身指导等数据的梳理汇总,着力打造集体育导航、赛事服务、体育咨询为一体的智慧体育大数据平台,实现群众从场地预定、赛事报名、活动参与、健身指导等多方面的网络“一站式”服务。体育导航包含场馆导航、创业导航、体育组织、体育商城、健康导航五项服务内容;赛事服务包含赛事直播、赛事回放、赛事报名、赛事成绩查询四项服务内容;体育资讯包含赛事活动、潍坊专栏、体育新闻三项内容。健全信息报送、发布机制,建立市级媒体工作群和全民健身活动月发布制度,着力构建全方位、立体、智能化的体育信息综合服务平台。

(4)建设潍坊国际足球学校。与意大利足协合作,投资两亿元,建设包括3处符合国际足联最高标准的足球场地、2处符合国际比赛标准的五人制足球场地、符合国际最高标准的体育运动康复中心、足球文化交流中心及博物馆等设施。项目落成后,以潍坊为中心,将其打造成环渤海地区乃至全国范围内具有较高品牌影响力的全体系青少年足球学校,直接为中国国家足球队青年梯队服务,成为中国与世界足球交流合作、共同发展进步的桥梁和纽带。

(5)建设奥体中心足球主题公园。依托奥体中心体育场现有场地资源,到建成4处天然草坪足球场(11人制)、1处人工草坪足球场(11人制)和6处笼式足球场(5—7人制),规范管理,提升服务水平,将奥体公园打造成为省内具有影响力的足球主题公园。

(6)创建省级以上高水平体育基地。加大创建力度,争取到,中心城区省级以上高水平体育基地达到20个以上,其中国家级训练基地达到6个以上;省级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达到12个以上;省级以上体育示范基地达到3个以上。在市区建设一处潍坊市少儿体育学校分校,开展少儿体育选材、业余训练等活动,为市以上运动队培养输送体育后备人才。

3.责任单位

市体育局、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城市管理局、市大数据局、各区政府及管委会

(二)大力实施体育精品赛事引领行动

1.主要目标

突出高端品牌赛事引领,持续增加中心城区体育赛事活动的数量和质量,赛事规模、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对品质城市建设促进作用明显。

2.主要工作

(1)提升“鲁能·潍坊杯”国际青年足球邀请赛、CFA中国之队·潍坊国际青年女足锦标赛两大国际足球品牌赛事。以国际化眼光和视野,提升办赛标准和办赛质量,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提高CFA中国之队·潍坊国际青年女足锦标赛、“鲁能·潍坊杯”国际青年足球邀请赛两大国际足球品牌赛事专业化运作水平,着力在队伍邀请、赛事组织、赛事服务、赛事宣传等方面实现新突破,依托两大赛事宣传潍坊、推介潍坊,不断扩大潍坊的国际影响力、知名度,让世界进一步知晓潍坊、了解潍坊、走进潍坊。

(2)打造“全民动起来,潍坊更精彩”全民健身活动品牌。中心城区每年开展各类活动1000场以上,努力实现全民健身天天有活动、月月有精彩、全年不断线,持续增强城市活力。创新办好全民健身月、全民健身日、千人瑜珈表演、万人太极展演、全民健步走、“红色骑迹、千里骑行”、三大球联赛、全民健身运动会、潍坊市龙舟大赛等系列群众体育活动;培育壮大健身气功、太极拳、广场舞等传统优势项目和全国围棋甲级联赛、马拉松赛等品牌赛事活动。大力实施“一区一品牌”计划,支持奎文区办好徒步大赛,潍城区办好毽球故乡行活动,坊子区办好FBA坊子区篮球联赛,寒亭区办好特色风筝赛,高新区冠名CBA、围甲“潍坊高新专场”;依托体育协会和健身俱乐部风社会力量,着力打造“一协会一品牌”,努力形成“百花齐放”的良好局面。

(3)精心打造潍坊“足球月”活动。围绕打造“世界知名、国内领先、全省一流”足球名市目标,创新举办潍坊“足球月”活动,把发展足球运动作为建设体育强市的重要抓手,以举办国际足球品牌赛事、广泛开展群众参与的足球活动、建设完善足球场地设施、发展繁荣青少年足球为主要内容,每年开展足球赛事、论坛、公益培训、讲座等各类足球活动100场以上,涵盖全人群,实现全民互动。通过举办“足球月”活动,弘扬足球精神,点燃城市梦想,释放城市活力,打造潍坊足球名片。

(4)争办更多省级以上高端赛事活动。发挥自身资源优势,积极争取上级业务部门支持,加大国际、国内高端赛事申办力度,确保中心城区年举办省级以上大型赛事10项以上。

3.责任单位

市体育局、市财政局、市教育局、各区政府及管委会,山东鲁能泰山足球学校

(三)大力实施体育惠民措施落地行动

1.任务目标

体育便民、惠民措施有效落实,服务群众的意识进一步增强,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体育需求不断得到满足。

2.主要工作

(1)加强科学健身指导。充分发挥市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作用,改革提升社会体育指导服务工作,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实施社会体育指导员领军计划,加大培养力度,力争到中心城区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达到6000人以上;建立社会体育指导员网格化服务站,确保每个社区、每个健身站点都配备社会体育指导员;开设全民健身大讲堂,把服务送到群众身边,指导群众科学健身、正确健身。高标准开展国民体质监测,三年内完成1万人的监测目标;建立体质监测档案库,针对个人体质特点开具科学的“运动处方”;开展体质监测体医结合行动,配备更新监测设施,落实专业监测队伍和志愿者队伍,力争体医结合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2)开展全人群体育服务。落实中小学生体质达标计划,创新举办潍坊市中小学生十项联赛,提升潍坊市中小学超体重学生健康夏令营活动、中小学生普及游泳运动培训工作,扩大培训规模和覆盖率,每年完成6000人的培训任务。扎实开展体育“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部队”活动,实现中心城区经常性参加体育锻炼人数达到45%以上,让体育成为时尚生活的选择。开展“服务进站、健身养老”优质服务项目提升活动,丰富老年人体育活动,提升老年人体育服务水平。

(3)落实体育惠民举措。加大奥体公园体育场等公共体育场馆免费向社会开放力度,公开开放时间;加大学校体育设施对社会开放力度,在保证校园安全的前提下,鼓励中心城区公办学校体育场馆定期向公众开放;鼓励体育健身俱乐部在特定时段免费或低收费对公众开放。

3.责任单位

市体育局、市财政局、市教育局、市卫健委、市委市直机关工委、团市委、各区政府及管委会

四、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将体育工作放在提升城市品质和活力的重要位置,在市委、市政府主导下,逐步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体育事业发展格局。成立市体育局现代化高品质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相关同志任副组长,统筹领导协调现代化高品质城市建设工作开展。

(二)坚持规划引领。加强与自然资源和规划、市政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将体育场馆设施建设、智能健身步道建设、球类场地建设等纳入城市发展总体规划,给予用地保障。编制落实《潍坊市全民健身设施五年规划建设意见》《体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升中心城区全民健身设施建设的数量和质量,满足群众需求,补齐民生短板。

(三)完善政策供给。充分发挥现有政策优势,研究出台《潍坊市体育社团扶持办法》《潍坊市群众性体育竞赛活动管理办法》,放开搞活体育市场,引导支持社会力量投资体育产业。抓好制度创新,制定基层政府、企事业单位自主建设体育健身设施、体育公园等补助办法。出台《潍坊市公共健身设施管理办法》,规范公共健身设施的规划建设、使用维护、淘汰更新、监督检查、法律责任等事项,提高我市公共健身设施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管理水平。

附件:惠民体育行动方案重点任务推进表

“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提升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行动方案

意见建议反馈邮箱

1.优质教育行动方案

市教育局电子邮箱:wfsjyjqlf@

2.健康潍坊行动方案。

市卫健委电子邮箱:wfwszc@

3.大爱民政行动方案

市民政局电子邮箱:smzjzqk@

惠民体育行动方案

市体育局电子邮箱:wftyz@

1.优质教育行动方案。联系单位:市教育局;联系人:秦立富;联系电话:13686367043;电子邮箱:wfsjyjqlf@。

2.健康潍坊行动方案。联系单位:市卫健委;联系人:郭小刚;联系电话:13563612581;电子邮箱:wfwszc@。

3.大爱民政行动方案。联系单位:市民政局;联系人:李琳;联系电话:15165652919;电子邮箱:smzjzqk@。

4.惠民体育行动方案。联系单位:市体育局;联系人:张建辉;联系电话:13606479275;电子邮箱:wftyz@。

潍坊市现代化高品质城市建设专题(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提升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系列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