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爱康国宾三诉美年大健康 体检行业争霸赛再掀波澜

爱康国宾三诉美年大健康 体检行业争霸赛再掀波澜

时间:2023-09-08 23:18:06

相关推荐

爱康国宾三诉美年大健康 体检行业争霸赛再掀波澜

5月23日至5月29日期间,医药行业资本市场方面的信息热度较高。爱康国宾今年第三次起诉美年大健康,5月23日爱康国宾举行发布会宣布再度起诉美年大健康侵犯其软件知识产权,引起舆论沸腾,体检行业双雄“整合”还是“垄断”市场的猜测声音不断出现。此外,新闻媒体持续关注上市公司业绩报告,财经媒体评论海正药业披露的研发费用十分“蹊跷”,公司仿制药尚未拿到相关批准文件就将研发费用资本化,此举是掩盖业绩下滑的“化妆术”。此外,本周百佳惠苏禾、德生堂、百草堂、康爱多等65家连锁药店联合互联网企业阿里健康,共同宣布成立“中国医药O2O先锋联盟”。

【行业热门话题解读】

1.爱康国宾三诉美年大健康 体检行业争霸赛再掀波澜

5月23日,美年大健康复牌,同时爱康国宾再次举办发布会,向媒体公布再度起诉美年大健康侵犯其软件知识产权。自爱康国宾宣布私有化以来,这已是第三次与美年大健康公堂相见。

财经媒体对事件给予了较高的关注,《第一财经日报》、《投资时报》等媒体均刊登文章对事件进行了报道。体检行业硝烟再起,大健康行业竞争之烈可从此次事件窥见一斑。《第一财经日报》的文章分析称爱康国宾以来先后以“侵犯商业秘密”、“反垄断”等名义,企图通过损害美年大健康的品牌形象致其股价下跌,从而影响其资本实力,阻止其对爱康国宾的收购。《证券日报》的文章《爱康国宾董事长呛声美年健康:不会为钱卖公司》则详细报道了美年大健康对事件的回应:“公司将坚决应诉,对爱康国宾多次恶意诽谤、抹黑公司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依法提起商业诋毁诉讼。”由本次媒体关注的焦点可以看出,体检行业目前两巨头合并对行业是“整合”还是“垄断”的争议较大,《第一财经日报》的文章认为在中国的千亿体检市场中,95%的份额归实际属于各级公立医院,剩下的5%才由各类民营体检机构瓜分,民营体检机构在整个体检市场中仍未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自美年大健康借壳江苏三友上市,并购慈铭体检之后,体检行业从三足鼎立到双雄争霸。爱康国宾自宣布私有化以来,面对美年大健康的收购意图,分别以“垄断行业”、“员工出卖商业机密”等为理由起诉美年大健康,同时企图占领道德高点引导舆论走向。然而爱康国宾对舆论引导的实际效果有限。首先,爱康国宾多次起诉的动机和目的被猜测是为了“抹黑”美年大健康的品牌形象;其次,美年大健康多次积极主动发声,通过接受媒体采访回应爱康国宾的质疑,舆论场中双方舆情声量相当,爱康国宾的新闻曝光程度与美年大健康基本相同,爱康国宾并未在舆情声量上占据优势地位;第三,爱康国宾对抗美年大家康的举动仅达到了“杀敌一千,自伤八百”的舆论效果,自身道德形象并未完全获得认可,舆论更倾向于认为这仅仅是两者的资本斗争。

2.海正药业业绩报告发布 研发费用徒增遭“化妆术”质疑

近日,海正药业发布业绩报告。据媒体的报道,海正药业发布的财报显示,海正药业实现营业收入87.67亿元,同比下降13.17%,实现净利润1356.67万元,同比下降95.59%。但该公司末开发支出账面余额为3.34亿元,较期初大幅增加452%。

媒体对海正药业的研发投入进行了质疑。《中国经营报》5月28日发布的文章指出,海正药业仿制药研发没有拿到临床批件就开始费用资本化。文章采访了其他药企负责人,指出一般情况下仿制药研发费用是拿到临床批件才可以资本化,在申报期就开始资本化在会计处理上明显不严谨。早在4月18日,《证券市场周刊》就已经刊文质疑海正药业大幅增加开支用于创新药及生物药的临床等研发投入,认为如果海正药业作为上市公司仍像之前一样不将研发投入资本化,当年新增的2.74亿元开发支出将全部被确认为费用,公司净利润将变为大幅亏损。因此海正药业的研发投入被媒体评论认为是为了掩盖业绩下滑的“化妆术”。除此之外,海正药业的信息披露态度也遭到媒体质疑,指出海正药业富阳基地公用工程、行政管理及培训中心、生物药公用工程项目等工程的进展未披露。

从事件的发展情况看,《证券市场周刊》最早发布文章报道并质疑了海正药业的年报情况。5月9日,海正药业收到上交所的质询函,5月18日和19日,《广州日报》、界面网等媒体报道了海正药业收到上交所质询函,随后《中国经营报》刊登文章进一步分析海正药业业绩。上市公司的业绩情况、信息披露态度方面的负面舆情发酵。与此同时,媒体还结合海正药业两起重大负面事件--特治星产品断货以及列入美国FDA药品进口警示名单对企业的经营情况进行分析,累积的负面影响随着此次业绩报告引发的质疑一并爆发,公司声誉严重受损。上市公司在对公司产生重大影响并有可能引发股价波动的事件中过于沉默和被动,失去掌握舆论导向的主动权,有可能挫伤投资人、股民的信心,引发公众对公司发展战略的质疑,从而给公司未来的经营动态埋下不良的舆情隐患。

3.医药O2O联盟有望破解线下对接问题受舆论肯定

5月25日,百佳惠苏禾、德生堂、百草堂、康爱多等65家连锁药店联合互联网企业阿里健康,共同宣布成立“中国医药O2O先锋联盟”。据媒体报道,该联盟覆盖到全国近百个城市的万余家零售药房门店,旨在借助移动互联网和数据技术,打通上下游医疗医药服务产业。

就在一周前,医药O2O平台“药给力”资金断裂引起舆论关注医药O2O发展现状,本周阿里健康联合其他机构成立医药O2O联盟再次促使医药电商成为舆论关注焦点。从医药O2O的发展现状、医药O2O的行业意义以及国家政策环境等角度,社会各界进行了探讨。首先,医药O2O的意义引发行业思考。北京大学新媒体营销传播研究中心研究员马旗戟指出医药O2O不仅是送药,更是对消费者(患者)全生命流程的健康管理服务,而药店有机会作为与消费者(患者)最贴近的一环,成为健康管理服务的主要提供者。其次,一些行业人士认为医药O2O医药发展已到达的政策环境“临界点”。中国医药O2O先锋联盟首届轮值主席龙岩则从行业角度解释认为,随着中国医药改革的不断深入,从推进医药分开、禁止医院限制处方外流,到药品流通行业的“两票制”,政策环境的临界点呼之欲出。第三,行业联手发展的趋势受到肯定。在医药O2O发展遭遇瓶颈之时,医药流通领域、终端用药环节的“互联网+”之路,医药O2O 的线下对接问题屡遭质疑。《北京商报》刊登的文章《65家连锁药店成立医药O2O联盟》评论认为互联网企业联合六十余家药店,有助于实现医药O2O的线下对接问题。

对中国医药O2O联盟成立的肯定性评价占据主流。在舆论眼中,医药O2O肩负着助力分级诊疗、促进医药分家的重任。由于下半年之后,舆论对医药O2O的态度普遍比较消极,负面事件频繁见诸报端,此次医药O2O联盟的成立,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舆论对医药O2O重拾信心。

(责编:王晓华、朱明刚)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