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黄帝内经》五十经典经文:身上有这10大特征 说明身体特别健康

《黄帝内经》五十经典经文:身上有这10大特征 说明身体特别健康

时间:2024-02-03 21:53:21

相关推荐

《黄帝内经》五十经典经文:身上有这10大特征 说明身体特别健康

释文:心脏蕴藏着人体的神,肺脏蕴藏着人体的气,肝脏蕴藏着人体的血,脾脏蕴藏着人体的肉(形),肾脏蕴藏着人体的志。五脏各有不同的分工,而形成了有机的人体。但人体只有精神畅快,气血才能流通正常,并与内部的骨髓相联系,才能使五脏和全身的功能正常协调,从而形成一个身心平衡的健康人体。五脏是人体的中心,五脏与身体各部分之间以及五脏之间的联系,都是由经脉运行气血,使身体各部分之间发生联系,协调全身的功能。如果气血的运行发生障碍,各种各样的疾病就要产生了。所以,必须保持经脉的畅通无阻。

3

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脏不受邪矣。

释文:意志调和,就会精神集中、思维敏捷,魂魄正常活动而不散乱,没有懊悔、愤怒等过度的情绪刺激,五脏的功能正常而免受邪气的侵袭。

4

凡未诊病者,必问尝贵后贱,虽不中邪,病从内生,名曰脱营。尝富后贫,名曰失精,五气留连,病有所并。

释文:在诊断疾病之前必须先询问病人有关的生活情况。如果病人以前地位高贵而后来失势变得卑贱了,这种病人往往有屈辱感,情绪抑郁,即使没有遭受外界邪气的侵袭,疾病也会从身体内部产生,这种病叫做“脱营”;如果病人以前富有而后来贫困了,这种病人往往在饮食和情绪上受到影响而产生疾病,这种疾病叫做“失精”。这些疾病都是由于情绪不舒畅,五脏之气郁结而形成的。

5

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

释文:所以明智之人的养生方法,必定是顺应四季的时令,以适应气候的寒暑变化;不过于喜怒,并能良好地适应周围的环境;节制阴阳的偏胜偏衰,并调和刚柔,使之相济。像这样,就能使病邪无从侵袭,从而延长生命,不易衰老。

6

心者,五脏六腑之主也,忧愁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

释文:心是五脏六腑的主宰,所以,悲伤、哀怨、愁苦、忧伤的情绪会牵动心神,心神不安就会使五脏六腑都受影响。

7

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矣。

释文:卫气在白天行于阳分,人处于清醒状态,夜间卫气入于阴分,人就能入睡。如果卫气不能入于阴分,而经常停留在阳分,就会使卫气在人体的阳分处于盛满状态。相应的阳跷脉就偏盛,卫气不能入于阴分,就会形成阴气虚,阴虚不能敛阳,所以就不能安睡。

8

喜则气和志达,荣卫通利,故气缓矣。

释文:人的心情高兴时,营卫之气运行通畅,但过度喜悦可以使心气涣散,所以说喜则气缓。

9

人生十岁,五脏始定,血气已通,其气在下,故好走。

释文:人生长到十岁的时候,五脏发育到一定的健全程度,血气的运行完全均匀,人体生长发育的根源是肾脏的精气,精气从下部而上行,所以喜爱跑动。

10

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

释文:人体脏腑的功能各不相同,它们之间的关系,如果拿一个君主制的朝廷君臣职能做比喻的话,那么心脏就好像地位最高的“君主”,它具有主导和统率全身各脏腑功能活动,并且使它们相互协调,人们的聪明智慧,都是从心脏产生出来的。

11

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

释文:到了四十九岁左右,任脉空虚,冲脉的气血衰弱,天癸竭尽,经闭不行,机体衰老,便没有生育能力了。

12

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阳气上走于目而为睛。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别气者,心主之气也。

释文:周身的十二经脉以及与之相通的三百六十五络脉,其所有的血气都是上达于头面部而分别入于各个孔窍之中的。其阳气的精微上注于眼目,而使眼能够看见东西;其旁行的经气从两侧上注于耳,而使耳能够听。

13

夫邪之生也,或生于阴,或生于阳。其生于阳者,得之风雨寒暑;其生于阴者,得之饮食居处,阴阳喜怒。

释文:邪气侵犯人体而产生病变,有的先发生在阴经而后才影响到阳经,有的则先发生在阳经而后才影响到阴经。先发生在阳经的病变,多数是由于遭受了风雨寒暑等外邪的侵袭而引起的;先发生于阴经的病变,则多数是由于饮食失调,生活起居没有规律,*过度以及情绪波动剧烈等内因所导致的。

14

是以圣人为无为之事,乐恬淡之能,从欲快志于虚无之守,故寿命无穷,与天地终,此圣人之治身也。

释文:所以明达事理的人,懂得调和阴阳的重要性,不做对养生不利的事,而能顺乎自然,以安闲清静为最大快乐,使自己的精神意志始终保持无忧无虑的境界,因而可以长寿。这就是聪明人的养生方法。

15

怵惕思虑则伤神,神伤则恐惧,流淫而不止。悲哀动中者,竭绝而失生;喜乐者,神惮散而不藏;愁忧者,气闭塞而不行;盛怒者,迷惑而不治;恐惧者,神荡而不收。

释文:所以怵惧、惊惕、思考、焦虑太过,就会损伤神气。神气被伤,就会经常出现恐惧的情绪,并使五脏的精气流散不止。因悲哀过度而伤及内脏的,就会使人神气衰竭消亡而丧失生命;喜乐过度的,神所就会消耗涣散而不得藏蓄。忧愁过度的,就会使上焦的气机闭塞而不得畅行;大怒的,就会使神气迷乱惶惑而不能正常运行;恐惧过度的,就会使神气流荡耗散而不能收敛。

16

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

释文:人体中的阳气,还可因为大怒而运行紊乱。阳气过分上逆,使形体正常的协调关系遭到破坏,血液就会随着阳气上逆而郁淤头部,从而使人发生昏厥,成为“薄厥”病。

17

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飧泄,故气上矣。

释文: 大怒会使肝气上逆,血液也随气向上逆行,病情严重的,可以引起呕血,如果肝气影响到脾胃的消化功能,还可以导致消化不良、大便泄泻的飧泄病。所以说怒则气上。

18

五脏各以其时受病,非其时各传以与之。人与天地相参,故五脏各以治时。感于寒则受病,微则为咳,甚者为泄为痛。乘秋则肺先受邪,乘春则肝先受之。

释文:至于五脏的咳嗽,是由于五脏各自在所主管的季节受邪气侵袭,发病而产生咳嗽。因此,如果不是在肺脏所主管的秋季发生咳嗽,则是其他脏腑受邪气侵袭而转移到肺,引起咳嗽。人体与自然界息息相关,人体的五脏和季节有一定的对应关系。所以,五脏在各自主管的季节中受寒邪侵袭,就会产生疾病。轻的容易造成咳嗽,重的会造成腹泻和腹痛。一般在秋天肺脏先受邪气侵袭而引起咳嗽;在春天肝脏先受邪气侵袭,然后再影响到肺,产生咳嗽。

19

故人卧血归于肝。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

释文:人在睡觉的时候,对血液的需要量减少,因而就有部分血液贮藏到肝脏;而当人体从事各种活动时,血液便又及时地运行到所需部位。所以眼睛得到血的营养,才能看见东西;脚得到血的营养,才能走路;手掌得到血的营养,才能握住东西;手指得到血的营养,才能灵巧使用。

20

怒则气上逆,胸中蓄积,血气逆留,髋皮充肌,血脉不行,转而为热,热则消肌肤,故为消瘅。

释文:发怒会使气上逆而蓄积在胸中,气血运行失常而留滞,使皮肤、肌肉充胀,血脉运行不畅,郁积而生热,热又耗津液而使肌肤消瘦,所以形成消渴病。

21

喜怒不节则伤脏,脏伤则病起于阴也。

释文:喜怒等情绪不加以节制会伤害内脏,五脏属阴,所以内伤五脏而导致的疾病起于阴。

22

夫肝者,中之将也,取决于胆,咽为之使。此人者,数谋虑不决,故胆虚气上溢而口为主苦,治之以胆募俞。

释文:人的肝脏好比是将军,主管出谋划策;胆好比是公正的法官,主管判断。肝胆的经脉都经过咽部,所以咽部就像是肝胆的信使。患胆瘅的病人,常常是多虑而少决断,造成胆的功能失常,胆汁上溢而出现口苦。治疗时应针刺胆经的募穴、俞穴。

23

有所坠堕,恶血留内,若有所大怒,气上而不下,积于胁下则伤肝。

释文:从高处坠落跌伤,就会使瘀血留滞于内。若此时又有大怒的情绪刺激,就会导致气上逆而不下,血亦随之上行,郁结于胸胁之下,而使肝脏受伤。

24

胆胀者,胁下痛胀,口中苦,善太息。

释文:胆胀病,胁下胀满疼痛,口苦,常作深呼吸而叹气。

25

木郁之发,太虚埃昏,云物以扰,大风乃至,屋发折木,木有变。故民病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鬲咽不通,食饮不下。

释文:木气过分抑制土,土气被郁已极而复气发作起来,会导致山石雷变,天昏地暗。这样的气候条件,人就容易患心腹胀满、肠鸣等疾病。

26

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

释文:在冬季应避免各种不良情绪的干扰和刺激,让心情始终处于淡泊宁静的状态,遇事做到含而不露,秘而不宣,使心神安静自如,让自己的内心世界充满乐观喜悦的情绪。

27

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

释文:肝脏是耐受疲劳的根本,它能贮藏血液,并且可以根据人体活动的需要而调节血量,肝血充足,人就不容易疲劳,由于“魂”必须藏在血液中,因此,也可以说肝脏是藏魂的地方。

28

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

释文:按一般生理过程来讲,女子以七年为一个发育阶段。女子到了七岁左右,肾脏的精气开始旺盛,表现为牙齿更换,毛发渐盛;到了十四岁左右,对生殖功能有促进作用的物质——“天癸”,成熟并发挥作用,使任脉通畅,冲脉气血旺盛,表现为月经按时来潮,开始有了生育能力。

29

恐则精却,却则上焦闭,闭则气还,还则下焦胀,故气不行矣。

释文:过度恐惧会损伤肾脏,肾脏所贮藏的精气也会被损伤。肾的功能受损伤则人体上部闭塞不通,下部的气无法上行,停留于下,使人体下部胀满,所以气无法运行。

30

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脏盛,乃能泻。

释文:肾主水,其主要功能之一是藏精,精气除来源于与生俱来的“先天之精”外,还需其他脏腑“后天之精”的充养,所以五脏的精气充盛,肾脏的精气才能盈满溢泻。

31

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

释文:肾气通耳窍,肾的功能正常,双耳才能听见各种声音。

32

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阴中之少阴,通于冬气。

释文:肾脏是密封和潜藏的根本,就好像冬眠的虫子一样,它藏蓄着人体的真阴和真阳,同时,它也是藏贮人体生殖之精的地方,头发靠血的滋养,而阴精可以化生为血液,肾能藏精,所以说肾脏的精华反映在头发上,肾的功能是充实和滋养骨骼,肾气充足的时候,头发就有光泽,骨骼也坚韧,由于它的部位在膈肌以下的腹腔,属于阴,又有闭藏的功能特点,所以称它为“阴中之少阴”,与四时中阴气最盛而阳气闭藏的冬季相通应。

33

脾为谏议之官,知周出焉。

释文:脾脏就像谏议之官,辅助君主,一切周密的计划,都是从此产生出来的。

34

思则心有所存,神有所归,正气留而不行,故气结矣。

释文:人如果思虑太多,精神过度集中于某一事物,就会使体内的正气停留在局部而不能正常运行,所以说思则气结。

35

气通于脾,雨气通于肾。六经为川,肠胃为海,九窍为水注之气。以天地为之阴阳,阳之汗,以天地之雨名之;阳之气,以天地之疾风名之。暴气象雷,逆气象阳。故治不法天之纪,不用地之理,则灾害至矣。

释文:山谷之气,能藏蓄和生长植物,具有土的性质,因而与脾脏相通;雨气有水的性质,因而与肾脏相通。人体中的三阴、三阳六经经脉运行气血,犹如地上的河流;肠胃能盛贮饮食水谷,犹如大海,善于容纳百川之水;耳、目、口、鼻和前阴、后阴上下九窍,犹如水气流通的道路。若以天地阴阳来类比人体,则人身阳气所化之汗,犹如天之降雨;人体中的阳气,好像天地间的疾风,流动不止。人怒气暴发,如同天之雷霆;人身中的阳气容易上冲,如同自然界中的阳气向上蒸腾。因此,调养身体,如果不仿效天地间的规律,不懂得天有八节不同的节气,地有五域不同的地理,那么,疾病就要发生了。

36

夫五味入口,藏于胃,脾为之行其精气,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

释文:正常情况下,饮食入胃,经过初步消化,再由脾输布到全身。如果脾脏有热,失去正常功能,则津液停留,向上泛溢,就会使人产生口中发甜的症状。这是因为饮食过于肥美所诱发的疾病。得这种病的人,大都喜欢吃肥甘厚味的食物。厚味使人生内热,甘味使人胸腹满闷。因此食气上溢出现口甜,日久化为消渴。

37

两精相搏谓之神,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

释文:阴阳两精相互结合而形成的生命活力,就叫做神;伴随着神气往来存在的精神活动,叫做魂;依傍着精气的出入流动而产生的神气功能,叫做魄。所以能够使人主动地去认识客观事物的主观意识,叫做心;心里有所记忆并进一步形成欲念的过程,叫做意;意念已经存留并决心贯彻的过程,叫做志;为了实现志向而反复考虑应该做些什么的过程,叫做思;因思考而预见后果的过程,叫做虑;因深谋远虑而有所抉择以巧妙地处理事务的过程,叫做智。

38

人以水谷为本,故人绝水谷则死,脉无胃气亦死。所谓无胃气者,但得真脏脉不得胃气也。

释文:人的生命以饮食水谷为根本,所以当断绝饮食水谷时,人就要死亡。水谷精微,是由脾胃产生而布散到全身的,并且可以从脉象上反映出来。所以,如果脉象中没有和缓的胃气,人也要死亡。

39

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释文:饮食过量,就要损伤肠胃,这是脾胃病的常见病因。

40

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

释文:水谷进入人体,经过脾胃运化,产生水谷精微传注于肺,经过肺的宣发作用,把水谷精微布散到全身,从而使五脏六腑皆得到营养。

41

清静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

释文:懂得养生的人,做到形神清静,善于保持阳气充足调畅固密,所以肌肉皮肤坚固紧密,而能抗拒邪气的侵扰,纵然有巨大的风邪以及毒性很强的其他致病因素,也不会受到伤害。

42

肺者,脏之长也,为心之盖也,有所失亡,所求不得,则发肺鸣,鸣则肺热叶焦。故曰:五脏因肺热叶焦,发为痿躄,此之谓也。

释文:肺脏在五脏之中位置最高,覆盖在心脏之上,它是各脏之长,如果精神受到刺激,或欲望不能满足,就会使肺气不通畅,而发生病变,热邪造成肺叶焦枯,无法将津液输送到全身,便产生五体痿,因此说五脏都是由于肺热叶焦,而产生痿躄的,就是这个道理。

43

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此所受气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

释文:中焦也是出自胃的上口,在上焦之下,脾胃消化吸收的水谷精微,化生为营气和津液等营养物质通过经脉而会聚于肺,并依赖肺的呼吸,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之后方化而为血。

44

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毛脉合精,行气于府。府精神明,留于四脏,气归于权衡。

释文:遍布全身的较小经脉中的精气,逐级归流进入到较大的经脉中去,全身的经脉均和肺通连。所以,全身的精气最后总归入肺,肺脏再把精气输送布散到全身体表(皮毛)。体表的精气再进入经脉中,返流入人的经脉中……经脉中的精气就这样正常运行而不紊乱,并周流人心、肝、脾、肾,从而使脉中的精气趋于平衡,使五脏六腑的功能正常协调。

45

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香臭矣。

释文:鼻是气体出入的通道。鼻的通气和嗅觉作用,必须依赖肺气的作用,肺气和畅,呼吸调匀,嗅觉才能正常。

46

悲则心系急,肺布叶举,而上焦不通,营卫不散,热气在中,故气消矣。

释文:过度悲哀使心联系其他组织的脉络痉挛拘急,还会影响到肺,使肺叶张大抬高,呼吸异常,以致胸腔胀满,气的运行不通畅,营卫之气不能布散到全身,停留在胸中,时间长久转化成热,而损耗气,所以说悲则气消。

47

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

释文:远古时代,对养生之道有高度修养的人,经常教导人们说:对于一年四季中都可能影响人们身体健康的气候变化,要注意适时回避;思想上要保持清静安闲,不要心存杂念。这样,体外没有邪气干扰,体内无情绪波动,人体和外界环境协调统一,体内的真气调和而没有损伤,精神充足而不外散,病邪还能从何处来侵犯人体呢?所以,那时的人们都能够志意安闲而少有嗜欲,心情安逸而不受外界事物的干扰,身体虽然在劳动却不觉得疲倦,人体正气调顺,因为少欲,所以每个人的要求都能得到满足,每个人的愿望都可以实现。

48

正气内存,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释文:在人体正气强盛的情况下,邪气不易侵入机体,也就不会发生疾病。而邪气之所以能够侵犯人体,一定是因为正气已经虚弱了。

49

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所以能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释文:所以,不良的嗜好就不能吸引他们的视听,淫念邪说就不能动摇他们的意志。无论是愚笨的抑或是聪明的,无论是德才兼备的抑或是才能低下的,他们的共同之处,就是能做到不受外界事物的干扰,因而符合养生之道的要求。他们之所以能活到一百岁而仍然不显得衰老,就是因为这些人全面掌握了养生之道,使天真之气得到保护而不受到危害的缘故。

50

知之则强,不知则老,故同出而名异耳。智者察同,愚者察异,愚者不足,智者有余,有余则耳目聪明,身体轻强,老者复壮,壮者益治。

释文:聪明的人,注意的是人与天地阴阳之气的一致性,因而在健康无病的时候,就能够注意养生保健;而愚蠢的人,只有在出现了强壮与衰弱的不同结果时,才知道注意。所以愚蠢的人常正气不足,体力衰弱;而聪明的人,正气旺盛,耳目聪明,精力充沛,身体轻快强健。即使是年龄已经衰老,也还能焕发青春,保持强壮;而本来就是强壮的人,就会更加强健了。

《黄帝内经》是医学圣典,中医是成熟的科学,世界需要大医精诚的中医师。

《黄帝内经》是医学圣典,中医是成熟的科学,世界需要大医精诚的中医师。唐朝孙思邈所著之《备急千金要方》第一卷,论述医德的一篇极重要文献,为习医者所必读。《大医精诚》论述了有关医德的两个问题:第一是精,亦即要求医者要有精湛的医术,认为医道是“至精至微之事”,习医之人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第二是诚,亦即要求医者要有高尚的品德修养,以“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感同身受的心,策发“大慈恻隐之心”,进而发愿立誓“普救含灵之苦”,且不得“自逞俊快,邀射名誉”、“恃己所长,经略财物”。

概要:介绍了《黄帝内经》的阴阳五行合参理论。

一、《黄帝内经》的五行理论

1.五行生成物质世界

《黄帝内经》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木、火、土、金、水五种属性的基本物质生成的。这五种属性,又可理解为事物的五种功能、作用。五行的运动变化,构成了整个物质世界。

2.五种分类标准

张其成:五行在《黄帝内经》当中主要是指五性,就是五种品性,五种性质,五种属性。这五种属性,同时就确立了五种分类标准。所以《黄帝内经》里面有大量的五行论述,比如说,把人分成五脏,五脏,就是按着五行来的。有五气、五味、五方、五时、五化、五音,还有天干地支也分成五类等等,都是受到了五行作为一种功能属性的支配的产物。

3.无所不包的五大系统

《黄帝内经》的五行,是由东、南、中、西、北五方开始的,再由五方到寒、暑、燥、湿、风五气,由五气到酸、苦、甘、辛、咸五味,由五味到肝、心、脾、肺、肾五脏,形成了一个由天地到人体,天人合一的五行模型。

这就是将自然界的万事万物,以及人体的各脏腑器官进行五行归类。按各种事物的不同属性,作五行相配,清晰地向世人展示了一个无所不包的五大系统。并且,这五大系统由于其相互联系,相互协调平衡,而被表述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4.五味对应五脏

五果:李、杏、枣、桃、栗。

五肉:狗、羊、牛、鸡、猪

这意味着,我们平时食用的各类食品均可划分五味,都与我们的五脏密切相关。肝与酸属五行之木;心与苦属五行之火;脾与甜属五行之土;肺与辛属五行之金;肾与咸属五行之水。

天给人吸食五气,地给人饮食五味。五气入鼻,藏于心肺,它使人的五色修明,声音响亮。五味入口,藏于肠胃,能养五气,气和而生。津液相生,精神也就充沛。人通过呼吸饮食不断从大自然中摄取养料,使生命得以维系和延续。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人本身就是大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

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中央生湿,湿生土,土生甘,甘生脾;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肾。大概真理的表述都是最简单的,而最简单的表述往往又是最大气的。《黄帝内经》正是这样。

5.阴阳五行合参

五行,是一个惊人的天才构思。《黄帝内经》进一步将五行与阴阳合参,将五行思想与阴阳思辨融合,显示了我们祖先的大智慧,释放出非凡的理性之光。阴阳五行理论,从系统结构的角度观察世界,观察人体,有助于辩证地认识自然与人,认识人体局部与局部,局部与整体之间的有机联系,以及人体与生活环境的和谐统一。这是《黄帝内经》的生命模型。

6.影响

《黄帝内经》的五行理论,不仅对以后的中医学,乃至对整个中国文化,都产生了极为重大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说,以阴阳五行思辨为核心的《黄帝内经》铸就了中华民族的生命意识和心理构造。特别显著的是,辅助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心理特征的形成和巩固,这就是中庸之道。

另外,丰富了民族语言:肝胆相照、心心相印、肺腑之言、侠肝义胆……

7.五行生克:

①五行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相生,就是相互促进,相互滋生的意思。表述的是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

②五行相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相克,就是相互抑制,相互制约的意思。这是事物间的相互作用的表现。

二、临床实践

1.清代吴鞠通医案

一老者,六十四岁。曾在夏天伤于湿气,引发病疾。吴鞠通根据阴阳五行原理,多次调整方子,将其治愈。

张其成:可以说《黄帝内经》就是一种五行的医学,或者说是阴阳五行的医学。它不仅把人的五脏六腑配到了五行当中,而且把气味、器官、颜色、形状等等,也都配到了五行当中,用来说明人体是一个整体的这么一个结构。

同时,它也用来说明人的病理变化。五行如果正常,五脏之间如果正常,人就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状态。如果反常,就是病理状态。这主要是用五行的生克来说明,五行相生和五行相克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不是病理现象。如果这种正常的相生相克,超出了正常的范围,太过或者不及,就是人的病理现象。

2.明代汪石山医案

症状:一位十九岁的少年,面白体弱,因为思虑过度,梦遗----吐血----轻微咳嗽----发热出疹子----阴囊痛痒-----风寒咳嗽,咳得两肋疼痛

五行分析:

梦遗:心属火而藏神,肾属水而藏志,二者上下相通。患者思虑过度造成心神不宁而发梦,志不宁而梦遗。

吐血:根据五行原理,在正常的生理情况下,肾水上升制约心火,二者协调运动。汪石山指出,这位少年患者因为梦遗的原故,使得肾水不升而心火独亢。与此同时,它引动了肝火,这叫同类相应。如此一来,二火同时上炎,使血从上窍溢出,造成少年吐血。

阴囊痛痒:此外,肝脉环绕生殖器,因此肝火侵扰阴囊,令其痛痒肿胀。

风寒咳嗽:火克金,所以肺金虚而干咳。金虚不能克制木,木火旺而伤脾。所以脾虚则恶心食减。《内经》说,壮火食气,脾肺之气被壮火所侵害。所以困倦不想动作,容易受风寒。

两肋疼痛:此外,人的两肋是阴阳往来的通道,通道为火所阻,气运行不通畅所以产生疼痛。

张其成:五行可以用来说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医运用五行学说,归纳出经过四诊所得到的信息,并且对病症进行推断,主要是依据《黄帝内经》的“有诸内,必形诸外”的原则。

三、总结阴阳五行合参理论:

我们看到《周易》只论阴阳,而较少涉及五行。《尚书》则只有五行而不论阴阳。《黄帝内经》将阴阳五行融为一体,从阴阳五行合参的文化视角,对人类的生命形态作了天才的认解。《黄帝内经》的这一创举,是我国古代哲学的一次重大飞跃,是人类理性思维的一个重要成果。阴阳五行合参理论,无论从哲学的深度来说,从科学的系统性,完整性来说,从医学的理论性和可操作性来说,都达到了令世人惊叹的水平。

四、现代科学面对《黄帝内经》

1.现代科学:

客观存在有三种方式:一是物质;二是能量;三是信息。

2.《黄帝内经》

①物质:人的五脏六腑等;

②能量:气血的运行流转,阴阳二气的升降,五行的相生、相克;

③信息:人体内各器官的病变或阴阳变化,必定反映在体表,通过诊脉,观察脉象的沉浮,通过脸部的气色变化,而得知体内病变或健康等等;

五、巴盘屯

1.罕见的长寿现象

一个小小的,只有四百九十多人的小村落,竟然生活着七位百岁老人,而90至99岁者有12人,80多岁者众多。

2.五行和谐的生存环境

背靠青山,盘阳河流过村前,土地肥沃,气候宜人

3.清淡平和的生活

韦妈美金,104岁,壮族,生于光绪,即公元1898年。在菜园摘南瓜叶,与好友聊家常,回忆往事。

身上有这10大特征的人,说明你身体特别健康!看你符合几个?

1.双目有神。

双眼的目光炯炯有神,一丝呆滞的感觉都没有,说明精力充沛、气血充足、精神旺盛,而且五脏六腑的功能也非常良好。

《黄帝内经》还有“精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眼,血之精为络,其窠气之精为白眼,肌肉之精为约束”一说。

古人将眼睛的不同部位分属五脏,整个眼窝是精气的表现,其中肾表现在瞳孔,肝表现在黑眼球,心表现在眼睛的血络上,肺表现在白眼球,脾约束整个眼睑。由此可见,眼睛的状况跟五脏六腑的精气息息相关。

2.脸色红润。

面色红黄隐隐,明润含蓄。古人说“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因此面色是气血盛衰的“晴雨表”。脏腑功能良好,气血充足则脸色红润,气血亏虚则面容没有光泽。

3.声音洪亮。

肺主气,肺气足,那么声音就会非常洪亮;肺气虚,那么声音就会显得低弱无力,所以声音的高低取决于肺气是否充足。

4.呼吸匀畅。

《难经》指出:“呼出心与肺,吸入肝与肾”,可见呼吸与人的心、肺、肝、肾关系极为密切。只有呼吸不急不缓、从容不迫,才能证明脏腑功能的良好。

5.牙齿坚固。

口腔卫生,基本上没有龋齿和其他口腔疾病。中医认为,“肾主骨”,“齿为骨之余”,牙齿是骨的一部分,与骨同源,所以牙齿也依赖肾中精气来充养。

肾精充足,则牙齿坚固、齐全;精髓不足,则牙齿松动,甚至脱落。

6.头发润泽。

中医认为,“肾者,其华在发”,“发为血之余”。头发的生长与脱落、润泽与枯槁,不仅依赖于肾中精气之充养,还有赖于血液的濡养。

健康的人,精血充盈,头发润泽;反之,精血亏虚时,头发易变白而脱落。

7.腰腿灵便。

腰为肾之府,肾虚则腰乏力。膝为筋之府,肝主筋,肝血不足,筋脉失于濡养,则四肢屈伸不利。灵活的腰腿和从容的步伐是肾精充足,肝血旺盛的表现。

建议大家保持每周3次以上的运动,每次半小时,使肌肉、骨骼和四肢灵活自如。

8.体形适宜。

即保持体形匀称,不胖不瘦。标准体重=身高(厘米)-100(女性减105)(公斤)。

中医认为,胖人多气虚,多痰湿;瘦人多阴虚,多火旺。过瘦或过胖都是病态的反映,很容易患上糖尿病、咳嗽、中风等病。

9.记忆力好。

“脑为元神之府”,“脑为髓之海”,“肾主骨生髓”。

脑是精髓和神明高度汇聚之处,人的记忆全部依赖于大脑的功能,肾中精气充盈,则髓海得养,表现为记忆力强、理解力好。

10.情绪稳定。

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反映着机体的精神状态。七情能正常表达则身体健康,七情过度表达则直接伤及五脏:

因此,对于日常产生的各种情绪,能正确对待,善于调节,才是健康的表现。

人到中年,身体开始走下坡路,慢慢开始注重养生,但是一不小心就容易走了弯路,6位院士集体发声,振聋发聩,为了健康一定要好好看看。

误区一:多吃补药能长寿、防癌?有人被骗得人财两空

郝希山院士。

郝希山院士曾痛批:补药具有直接抗癌的作用都是骗人的。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参、鹿茸、灵芝等高档滋补品走进了寻常百姓家,一些老人将它们视为延年益寿的法宝,大量食用。事实上,多吃补药长寿甚至抗癌, 至今没有临床依据。

并且,早在第十八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活动中,两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孙燕和天津市肿瘤研究所所长郝希山就痛批:“补药具有直接抗癌的作用都是骗人的”,“坚决反对用营养品来防癌”。

孙燕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主任医师孙燕指出,市场上很多所谓的“抗癌中药”或“防癌食品”是未经实验和临床证实的。“不止一次,我们非常痛心地看到病人被骗得人财两空,到了晚期甚至终末期才来找我们,而我们又非神仙,后果令人痛惜。”

对策:补药不如它

给大家推荐3个比吃补药都好的小方子,不伤肝、无副作用,但最重要的是:坚持。

第一

梳头

慈禧太后每天起床后第一件事是让太监为她边梳发边按摩,使她到了花甲之年仍满头秀发,老而不衰。

以指腹代梳梳头是最佳的头部按摩法。操作时,双手指腹分别从发际线两侧,从前往脑后轻梳,边梳边适度按压,至头皮微微发热即可。每天早中晚可各做1次,每次双手各梳100下左右。长期坚持指腹梳头,有预防脑溢血、稀发增密之效,从而延缓衰老。

第二

走路

走路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定为“世界上最好的运动”,不少国家的心脏协会和专家都鼎力推荐。

世界卫生组织曾指出,走路是世界最佳运动之一,既简单易行,强身效果又好,不论男女老少,什么时候开始这项运动都不晚。

研究显示,每天步行超过30分钟的人,不管体内脂肪含量有多高,他们的长寿几率都比其他人高4倍。

第三

泡脚

泡脚能刺激我们的足部,可促进全身气血顺畅,经脉调和,从而达到防病保健的目的。

最好用木盆或搪瓷盆,水温40℃左右是最好,泡脚水最好盖过脚踝,在膝盖上搭一条毛巾盖住腿,效果会更好。

误区二:钙补得越多越好?当心引起高钙血症、肾结石,甚至心脏病

补钙的观念在我国可谓深入人心,很多老年人觉得钙补得越多,吸收得越多,骨骼也就越强壮,于是大把大把地吃钙片。

1.过量补钙容易引起高钙血症、肾结石等并发症

来自北京世纪坛医院药剂科的谢猛和顾红燕提醒,补钙要注意适度,并非钙补得越多越好。我国营养协会推荐,体重在50~70公斤的老年人每日需钙量约为1000毫克,除了在饮食中获得外,额外补充的钙量为300~700毫克。过量补钙会影响到人体对铁和锌的吸收,还容易引起高钙血症、肾结石等并发症。

对于60岁以上老年人,每天推荐摄入1000毫克的钙,过量补钙,不仅不会强壮骨骼,还可能危害健康。

2.长期补钙可能增加心脏病风险

德国海尔堡癌症研究中心的研究者对23,980个人进行了十多年的跟踪随访。他们把服用钙补充剂的人的心脏突发的病例数和未服用者进行了比较。得出了一个惊人的结论:没服用任何补充剂的15959人里面,有851例心脏病突发。而服用钙补充剂的人中,有过一次心脏病突发的概率多了86%。

3.大部分人不需要服用钙补充剂

“一位英国卫生部的发言人说。”健康均衡的饮食可提供足够的营养,包括他们所需的钙,好的钙源包括牛奶,乳制品,强化乳品的替代物,比如豆浆,绿叶蔬菜。”

对策:免费钙片快服用

有补钙的观念是好的,但不一定要吃钙片,有一些免费的补钙小方法,吃对了一辈子不缺钙哦,还不担心会长结石。

第一 晒太阳

晒太阳可以帮助人体获得维生素D,而维生素D可以帮助人体吸收钙。

天气好的时候,建议每天上午9-10点钟或下午3-4点钟到户外晒晒太阳,每次15-30分钟就可以了,提醒一下,隔着玻璃晒没用。

第二 做运动

运动对骨密度的影响程度高达5%-25%。运动可以增加骨密度、骨质量,预防骨质疏松。

建议每天运动半小时到一小时,可根据自己的身体承受能力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比如打太极拳、快走、慢跑等。

第三 喝牛奶

牛奶和各种奶制品堪称天然钙库,不但钙含量高,而且吸收好。

如果是比较胖、血脂高的中老年朋友,可以选择低脂的牛奶或者奶制品。

误区三:晨练越早越好?特别容易突发心脑血管疾病

王陇德院士。

原卫生部副部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陇德认为,晨练并不利于他们的健康,特别在寒冷时节。

清晨锻炼可以说是“健康杀手”,很容易诱发血管痉挛,进而引发脑中风等。“从人体而言,一夜不进水米,血液黏稠度高,清晨时血压也处于一天当中的峰值,这个时候锻炼特别容易突发心脑血管疾病。”

美国一份研究表明,脑中风集中在8时至12时,日均达139例子,占全天总数的37%,而晚8时至12时,脑中风的发生率仅5%。“我自己现在每晚10时做运动,一般1个半小时。效果好得很!”王陇德指出,每天下午的4~5时是最佳锻炼时间,其次为晚间(饭后2~3小时)。

此外,雾天空气中含很多有害物,不适合晨练。

对策:傍晚锻炼最佳

人体体力一般在傍晚达到高峰,因此,傍晚锻炼效果较好。刚开始可在晚上进行一些舒缓不流汗的运动,如拉伸为主的瑜伽、散步、太极等。到达一定程度后可选跳舞、做操、做功、练剑、打太极拳、散步、快走、慢跑、游泳等,此外,晚上锻炼与睡觉的时间间隔应在2小时左右,至少不低于1小时。

当然,如果确实有晨练的习惯,也可以,但是不要太早,等太阳出来后,大约9点到10点再去活动才是最明智的。因为太阳出来前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较高,即便是森林空气质量也较差。

误区四:老了不需要体检?错,每年一次的体检很必要

钟南山院士。

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提醒,每年一次的体检很必要。

很多病刚开始是无症状的,如很多慢性阻塞性肺病,刚开始都不知道的,到发作时已经晚了。肾、肺、心脏损耗30%-50%以上才表现出症状,到那时再看病已经晚了,过了最佳治疗期,为了能健康长寿点,体检很有必要。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医学部主任詹启敏曾在首届健康中国高峰论坛上甚至提出,我国有关部门对于将体检费用纳入医保的事宜。詹启敏表示,对于什么类型的体检,用什么样的体检手段,安排多少额度或比例的报销费用,每个国家可以根据不同的体制、需求和经济实力做出各自的安排。但总的来说,通过体检等早期诊断的方式方法,对于很多肿瘤的早期发现和治疗,有很大帮助。

对策:一年必须检一次

不要觉得体检是在浪费钱,有病治病,没病也放心。50岁后的体检关键点都给您总结好了,体检的时候可别漏查。

50+岁 关注肠道和骨密度

从50岁开始,结肠、骨密度检查应该成为扩展关注的对象。

【女性】

50岁以后女性有一半会发生骨质疏松

卵巢癌50岁后高发

心脏病50岁以上女性第一死因

脑卒中25%的脑卒中发生在65岁之前

建议加检:

骨密度检查(每3年一次)

结肠癌筛查(每5年一次)

卵巢检查(每3年一次)

心脏检查(每年一次)

盆腔检查(每年一次)

宫颈检查(每年一次)

乳腺检查(每年一次)

血糖检查(每3年一次,高危者每年检查)

【男性】

心脏病60岁以上男性第一死因

脑卒中55岁后卒中风险每增加一倍

前列腺癌50岁以上高发,发生率达1/38

建议加检:

前列腺检查(每3年一次)

结肠癌筛查(每3年一次)

睾丸检查(每3年一次)

60+岁 全面关注身体健康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从60岁开始,除了之前关注的项目,身体不适的地方应该引起我们更多关注。

【女性】

骨质疏松60岁以后女性有一半因骨质疏松发生骨折

结直肠癌大多发生在60岁后

心脏病60岁以上女性第一死因

脑卒中75%的脑卒中发生在65岁后

建议加检:

骨密度检查(每3年一次)

结肠癌筛查(每3年一次)

结肠镜检查(每5年一次)

心脏检查(每年一次)

盆腔检查(每年一次)

乳腺检查(每年一次)

65岁后没有必要做子宫颈图片检查

70岁后没有必要做乳房X光检查

【男性】

前列腺癌发生率达1/15

结肠癌44%发生在60~70岁

脑卒中75%发生在65岁后

建议加检:

心脏检查(每年一次)

前列腺检查(每年一次)

结肠癌筛查(每3年一次)

此外,60岁以上无论男女,每年都应当进行眼部检查、耳部听力损伤测试。如出现感染应马上去医院。

误区五:治疗高血压,只吃降压药就够了?

石学敏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天津中医药大学教授石学敏指出,不少人认为治疗高血压就是要吃降压药,这是一个误区。“长期吃降压药是科学控压方法,应该坚持,但并不能起到治疗效果——心、脑、肾靶器官损伤仍在。”

对策:吃掉“高血压”有诀窍

通过控制饮食就可以降血压,如果太迷信药物然后饮食放开了吃,你吃再多的药,你可能达不到效果,所以饮食才是基础。

第一 食盐最多一小瓶盖

饮食降血压的第一点就是要少吃盐。食盐中的“钠”能引起水钠潴留,导致外周血管阻力增大,引起血压升高。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正常人群每日食盐量为6-8克,也就是一小啤酒瓶盖。高血压患者应控制在4克以下。

第二 一天不超过三勺油

第二步是控制吃油,不管是油的类型还是油的数量都要控制。油脂摄入过多就会引发心血管的病变,最后很多高血压患者都因为心血管出了问题。

建议您每天食用油摄入量不要超过25克,即一天不超过三勺油,高血压患者更应减少。

第三 注重补钾

高血压患者要补钾,这么重要的一点被很多人忽视。钾可以有降低血压的作用,保护心血管的作用。

日常最安全的补钾方法就是食补,平时要多喝红茶、紫菜汤,多吃香蕉、蘑菇、菠菜、松子、黄豆制品等食物。

如今“砖家”太多,大家一定要擦亮眼睛了,千万别被蒙蔽,院士讲话,13亿中国人受益,照着做,等于给自己的健康上了把锁。这么好的事,值得所有关心的人都看看!

伏羲哲学的核心概念是“阴阳”。

“阴阳”最初是天文术语,是天文学对日月交替、天体运行的简称。翻译成日常语言,“阴阳”就是“白天和夜晚”。伏羲把“阴阳”提升为哲学概念,是把“混沌”从时间上一分为二,然后通过“太极”对其进行认识和探索,从而掌握“世界”运行的规律。“阴阳”只是把“混沌”一分为二,并没有指出世界的本原是什么。因此,伏羲哲学成为后世炎黄、道家和儒家的出发点。

伏羲通过区分完成对风姓世界观的哲学化发展。伏羲通过“阴”和“阳”把“混沌(世界)”一分为二;在《八卦》中,伏羲又把通过“乾”和“坤”把“姓”一分为二。

《乾》字由“幹”和“乞”组成:“乞”字古文是指与地相连的云气;“幹”是沟通天地的桥梁。“乾”是指与“地”相连的“天”。《坤》字由“土”和“申”组成:“土”是指“地”;“申”字古文是闪电象形,代表天地相通。“坤”是指与“天”相连的“地”。

在风姓世界观中,“人”因“风”而生,“天”决定“地”;在《八卦》中,《乾》决定《坤》。伏羲时代,母系氏族社会开始向父系氏族社会转型。所以,“乾道成男,坤道成女。”《八卦》是对风姓世界观的继承和发展。

“八卦”的基本精神是“易”,即变化。“易”的第一层含义是:父系取代母系是“变化”的基本规律;第二层含义是:“乾坤”是人类社会的的基本关系。伏羲承认,“易”是世界的基本特征。掌握《乾》和《坤》的基本关系——由“阴阳”决定,一切问题都可以解决,具体做法是“占”。

占卜者要认可《乾》和《坤》的基本关系。然后,请抽签。卦签是指长短有统一规定的艾草:一个通长的卦签叫阳爻;一个阳爻分成两段组成一个阴爻。把几次抽签得到的卦爻,按顺序组成卦符。三个阳爻组成的卦符叫“乾”,是“上上签”,预示一切顺利;三个阴爻组成的卦符叫“坤”,是“下下签”,预示凶兆,欲从事的事情应暂时停止。

如果抽出的卦爻组成的卦符既不是“乾”,也不是“坤”,与事先对此卦符作出的解释进行比照,便可知道所测事件的吉凶。《八卦》中,《乾》和《坤》以外的6卦就是对这些情况的解释(在64卦中,6卦发展成62卦)。通过《八卦》,伏羲哲学得到了空前绝后的普及。占卜者不需要认识字,能分出卦签长短,就可以了解和接受伏羲哲学的基本思想。

区分是伏羲哲学的基本特征。通过区分,伏羲实现了对风姓世界观的哲学化发展。所谓“哲学化发展”,就是从世界观的高度,整体发展以前的世界观,形成新的世界观。与风姓世界观固有的“天人和一”的模糊性相比,伏羲哲学“阴阳”世界观更加清晰。

"通理黄中”

"通理黄中”典出《坤》卦之《文言》:“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于四支,发于事业,美之至也。” 大体意思是讲:君子品德美好,合于坤卦中正理念,这是内在美的寄托,由内在美外化出来,四肢充满光泽,是健康的表现,因为健康而能建功立业,实现即定目标,这就是美仑美奂的极至。

“含容无界”其意蕴来自《坤》卦之《象》:“君子以厚德载物”。《易经》认为,大地是无限广阔的,它承载了千千万万的事物。君子应该效法大地这种品德。(大地承载万物,养育万物而不伤害万物)

《坤》卦的核心旨趣就在于“厚德载物”四个字,这就是六石述卦诗题目的根据。而从卦德来讲,则突出一个“顺”字。这就是《说卦》“坤为牛”的法象之本。照理,《坤》卦的卦爻辞应一开始就叙说“牛”,才能突显其“牛品”与“牛情”及“牛意”,为什么卦辞却先讲“马”呢?六石以为,马代表乾卦为阳,牛代表坤卦为阴。《易经》卦序排列,先乾后坤。作卦辞者,显马而隐牛,意在强调“顺意”,牛虽不显而风骨在也。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