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那一年 我在“中英街”上细细地瞧香港——写在香港回归20周年之际

那一年 我在“中英街”上细细地瞧香港——写在香港回归20周年之际

时间:2019-09-13 16:06:54

相关推荐

那一年 我在“中英街”上细细地瞧香港——写在香港回归20周年之际

写在前面的话—

今年7月1日,是我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20周年的喜庆日子。前的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收回香港,成为轰动全球的重大历史事件。

当时的我,端坐在电视机前,倒上一杯酒,摆一盘油爆花生米儿,一边轻啜,一边观看,心情是极其轻爽的。如今,不由翻开相册,回忆起几年前曾借工作之便,去深圳“中英街”上瞧香港的一段难忘经历 .....

在深圳工作的日子里,偶然得知住处距中英街不远,便大喜过望地向当地朋友提出请求:能否在方便的情况下,安排一次中英街之行?

于是,次日早上便成行了。

在深圳盐田区的沙头角有一条小街,因为街的一边属于深圳,另一边则属于香港,因此实行“一街两制”。中英街,也就被人们称为“深圳特区中的特区”。

中英街原名“鸬鹚径”, 是一条干涸的河道。19世纪末,英殖民者强行租借九龙半岛地区,沿小河设立了碑界,东侧为华界沙头角,西侧为英界沙头角。于是,长年以来这条干涸的河道在两边居民的往来中逐渐形成了一条街道,即现在的“中英街”。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英街一直是国人关注的焦点,也是来深圳特区的旅游者们必去之地,更是人们心目中的购物天堂。

这个巨大的“1997”标识很有艺术性,瞧:1和7字组成了一个“心”字。意喻一个中国,内地和香港一条心。

进入中英街,游客要办理“特许通行证”,每张证件需缴纳人民币50元,出来时收回证件。

游人凭身份证在这家正规的机构办入境证,这儿的工作人员收费后,到深圳公安局办理一张“前往边防禁区特许通行证”后,才能进入“中英街”海关。

就在这家公司外面,有许多当地人。见有外地游客下车,便围过来,操着“广普”问你:“先生,要不要去那边玩玩啦?我可以为你办理通行证啦,人均20块啦,好好便宜啦!”

司机说:“别信这些话,他们收钱后就消失了!”

于是,我们便冷眼相对这些人,令其很无趣地离开。

也有不少人穿插在游客之中,手拎各色袋子,与内地游客搭讪,表情很神秘。

终于让我的相机给“抓”到了。瞧——原来这些拎袋子的人,是在给内地游客推销香港烟和化妆品。

一个多小时之后,导游将一张写有我姓名和出生地的通行证递了过来。我仔细端详着这张印刷质量一般,却收费不菲的小小卡片,感慨多多。

办好了证件,你还不能径直走进中英街,得坐上中巴给你拉进去。然后,你还得到一个哨楼窗口,交出你的证件,并记得返回时来取。

当然,如果你忘记返程时取证件,也不要紧,最多不出关就是了。待到晚上清关时,让公安当成流浪汉给......

呵呵呵!

这块立于出入口处的石碑及旁边的界碑告诉人们:这里就是中英街

发现一个现象:许多的当地人大包小袋,人人拉着诸多货物排队出关。

便纳闷:现在国内商品可谓是淋郎满目,只要你有“银子”,何愁买不到东西?可这儿却是刚改革开放时的模样?这是为何呢?

我将这疑惑讲给同伴们听,众人拾柴火焰高,大伙儿探讨的结果是——这是当地人利用中英街上的免税,采取蚂蚁搬家的方式往外运送物品,赚取差价。

众人由衷称赞:当地人,真聪明!

眼前就是这条长约270多米,宽不足5米的小街,大名顶顶的“一街两制”。据统计,小街曾创造过日游客量达3万人以上的纪录,其拥塞程度可想而知。

然而随着香港回归,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繁荣发展,“中英街”便如同一个老去了的贵妇人,渐渐失去了国人的关注。再后来,更因为这里假货充斥,或低价高卖,乃至强买强卖等等劣风盛行,客流量日渐减少。

现在,到“中英街”的大多数内地游客,都是怀着寻觅历史、见识“一街两制”旧貌的心理而来。

比如,现在的我和同伴们。

进入中英街,抬头就能瞧见街内这栋大楼上的标语——“一国两制,百年历史见证”。它很好地反映了这段让人感慨万千的历史。

阳光下的界碑让人浮想联翩。

昔日最忙、最威风的人,如今甚是寂寞无聊。瞧这武警兄弟,端坐着,面向前方,我却从他的眼睛里读出了无聊和泛味儿——是呵,现在富裕起来的内地人,只要不是杀人越货者,谁会跑到那边的香港去呢?

首先就会由于语言不通,而无法交流嘛!

昔日大榕树下水泄不通的购物人潮已退去,只落了个“门前冷落鞍马稀”!

中英街,以界碑为界,一边深圳管辖,一边香港管辖。街道左右是一些小店,卖一些皮包、皮鞋、化妆品之类的东西。

请注意:街左边的店铺都是香港人所开,右边都是深圳人所开。这几个商店边坐着的男女,便是香港人啦。

在旅游车上时,导游就提醒:尽量不要在这里购买贵重物品,因为假货很多,发现上当却又极难退货。因为中英街的规定,每个游客1个月只能进入中英街1次。所以,一旦有了商品买卖上的纠纷,很难调解。

听听,真是江湖险恶呀!哇嘎嘎嘎……

来到了正街,一眼就看到两边满满的店铺,按照左边是香港的店,右边是深圳的店铺的说法,我对左边的商店投以更大的热心。希望能发现一些好东东带回去,尤其是化妆品,现代好男人的标志之一:就是瞧他出门时,是否记得给太太买东西。

不过逛了几家以后,居然发现这里卖的居然比内地还贵,一瓶OLAY眼霜,内地商场也不过才卖60元左右,而这里居然卖到90多元。

这儿的街道,看到的都是和国内一样。只是在英界一边,由于是个体经营,店面多为单间,很少是双间的。而且低矮、狭窄,白天都要开着灯。广告和店招用语都是繁体字。

相比之下,中方一侧的商店都是高大亮堂,经营面积大而宽敞。但就是游人稀少。

呵呵呵

瞧见这三个大字没有:“泰日台”。其实,这就是在告诉内地游客:这儿买的全是来自泰国、日本和台湾三地的物美价廉的好货物。

错不了,快掏“银子”吧。

发现香港一边的商店,以卖金银器、手工艺品、视听器材、照相机、手表等轻工商品为最多,港币和人民币同时流通。

也有许多药品和人参之类的东东,这些我在越南也有多见过。家里摆放着好多盒,没人喜欢用。

图片右方的中方一侧,则多数是卖服装、首饰和药品,拒收港币。至于为何不要香港的钱,不得而知。

想询问一下原由,但瞧营业员个个拉着长脸,便没敢上前。

行走在中英街,抬头舒畅可见到石碑。这些石碑,无言而沉重地提醒人们,现在你正走在中英街上。

瞧——100元人民币能买四件假名牌衬衣。于是,我拍出百元“银子”,武声大气地哟喝香港的店家来它四件。回家后让太太好一阵笑话:扬州小商品市场上,这样的便宜货,一百元也能买上好几件呢。

闻听,我巨汗!

这雕像很传神儿,将当时的大陆解放军在香港与英军武装对持的情况,真实地表述出来

——双方隔着一块界碑,怒目相向。

路边是一排铁栅栏,栅栏外是一条小河道。河道另一边就是香港的居民区了,那些房子和深圳这边差不多。

发现一个现象:中英街上,香港管辖一侧的商铺和档口,每隔20来米,就有一条小巷,可通往香港。不要以为无人看管,只要你走进去,香港警务处沙头角警署就会请你去“作客”。

瞧瞧——这也是!

这种牌子让人心头很不爽——我在前面说过的,现在除非是杀人越货的坏蛋,正经内地人现在谁还会往香港跑呵!

就在这儿,我向一个值勤的武警战士询问:“请问,现在还有从这儿跑到香港的内地人吗?”

闻听,那武警兄弟警惕地注视我,反问:“你想干哈玩艺儿?”哟,遇上个东北兵。

我笑答:“晕死,我能想干什么呢?又不会跑到那边去。只想问问!”

武警这下放松了,回答:“现在哪还有内地人往那边跑呵,到是对面那往这边跑的多,拦不住!”

我又问:“那干吗还不拆除了这些破警告牌子,瞅着就让人不爽!”

那武警说:“谁说不是呢,你只是瞧一眼便走了。我们可是天天瞅着它,老不高兴了!听上级指示呗!”

“警示钟”,设立在中英街历史博物馆广场,是中英街新的一景。警示钟记叙了中英街割占、抗争、变迁、发展和回归一百年来的历史。

钟身上刻着“勿忘历史,警钟长鸣”八字,提醒人们牢记中英街屈辱的历史,告诫后人必须铭记深刻历史教训:国家落后就要挨打。

位于沙头角镇内环城路中英街一号界碑的东侧,有一座博物馆,收藏有千余件近现代历史文物、民俗文物以及千余幅珍贵的照片资料。

馆内向人们讲述了"新界"被英国强行割占的屈辱史和抗战时期中英街人民英勇无畏的抗争史,以及解放后中英街蓬勃发展的变迁史。

展览还从改革开放、精神文明建设、香港回归祖国等角度展现了蓬勃发展的中英街新貌。中英街历史博物馆为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这些现早已在市面上瞧不见的手机,当年那可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呢,没有万把块钱,别想买到!只有县太爷一级大人物才可能拥有一部。

瞧瞧图片说明吧——

这俩位老人均已经作古,但他(她)为保留下来一份重要的、鲜活的历史。

香港回归那晚,我坐在电视机前认真观看仪式整个全过程。清晰地记得,当时的我,真格是心花怒放、心旷神怡、心绪万千呵!

瞧瞧这首小诗罢——

这是当年的影象——这一边是巡逻的香港警察;那一边是站立的武警战士。旁边则是身着那个年代最常见的中山装游客。

这张图片最著名,中国大陆刚解放时,英国人还占据着香港,我方军人隔着界碑与英军人员对峙。对方牛高马大,我方军人挎驳克枪,估计也就是个连长之类的小军官。

双方的表情很传神——彼此不服,正在相互叫板呢!

这张图,则是表示香港警察在回归之夜,正在摘掉帽子上的英军标识。

该军刀,据说是当时香港交接仪式上,三军仪仗队领队使用过的。故称之为“天下第一刀”。

博物馆顶层是观景台,可鸟瞰大鹏湾和香港新界自然风光。

瞧呵,对面就是香港特区啦,远处有一面在绿色大山中飘荡的红旗——旗上的标识物叫什么来着?

对了,紫荆花。

下面就是香港——到也是楼房林立的。

这栋红色的大楼不知是干吗的,瞧着象是工厂——

鸟瞰大鹏湾和香港新界自然风光。注意到没有——海面上有一条黄绿相间的飘浮物,呈现出带子状伸向远方的群山之中,这就是内地与香港的界线。

瞧出来了吗,这井盖上印着什么字儿?

中英街上双方商店硬件有着很大的差距,不过倒是左手便是香港地面,游人众多;右边是中方商店,几乎无人。

其实,游人们的心情也可以理解,并不是大家伙儿不爱国,主要是到香港那边开眼界,买卖东东。

这棵古榕树位于中英街第四号界碑旁,已有一百年历史。树干苍劲,枝繁叶茂,由于树根长在深圳一方,叶枝覆盖香港一方,因而构成一幅奇妙的景观。被喻为“根在祖国,叶覆香港”,成为许多文人墨客进行采风和文艺创作的题材。

这棵古榕树与第四号界碑形影相依,构成了中英街上一道自然与人文相互映衬的特殊风景,同时也见证了中英街的百年沧桑和屈辱历史。

我们在香港界逛商店,所有店家挤满人群,殷勤地招待客人,有的还倒荼递水,热情的确实令人感动。

服务员不厌其烦的拿商品给你看,并且还给你介绍各种商品的属性和质量标准,尽管你最后没买,也无怨言。

公与私的最大区别,在“中英街”上得到了充分体现。俺只是小老百姓,论中英街上的买卖,服务质量,谁优谁劣,一目了然。

而在中界这边,情况就不同了,空荡荡的商场里,缺少人气。服务员最多给你拿二次商品,想再看,服务员的耳朵就开始失灵啦——不再理你,更谈不上给你介绍商品情况。

一公里多的街道,逛了一遍用两个多小时就走回头了。一国两制,还得要亲身感受一下才有味儿。

出去的人还是那样多,大部份是当地人——

过安检了——

在这儿我发现,其实人家武警兄弟们查的也不是很细——大家都是中国人,没谁会照着同胞下死手!

出了中英街,再回首——“沙头角”三个字,在明媚的阳光下,金光闪闪,显得很大、很醒目。

我知道,这不过是我此时的心灵感觉。确实,在这里,我找到了身为中国人的自豪感。

任何美好的愿望,都是要用钢枪来维护的。

写在最后的话——

到中英街上游玩,必须遵守香港方面的诸多规定。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在中英街,你最多只能带出来两大瓶1公斤装的奶粉,超过者犯法,是要坐牢滴!

只是,几年过去了,不知这操蛋规定还执行不?

这几年,发生在香港的那些令国人不齿的事件,让人象吃了苍蝇一样不爽。乍就觉得回收了香港,不象是爹娘找回了丢失多年的亲骨肉。到象是迎娶了一位没落皇帝的高傲女儿——自已到变成了看别人眼色,低头行事的“驸马爷”啦?

郁闷!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