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 山西发展成就巡礼——社会保障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 山西发展成就巡礼——社会保障

时间:2020-01-10 10:36:58

相关推荐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 山西发展成就巡礼——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1607万人

◎城镇职工医保参保690.2万人◎城乡居民医保参保2573万人

◎生育保险参保484.3万人

◎工伤保险参保603万人

◎失业保险参保431万人

截至8月底

◎社保卡持卡人数3318万人

◎电子社保卡签发140万张

◎“民生山西”APP注册用户378万人

截至8月30日

◎我省1381家定点医院接入跨省异地直接结算

◎我省参保患者已在全国2430家定点医院实现直接结算

◎全省累计跨省直接结算15.8万人次费用总额43亿元

社保业务“掌上办”“指尖办”

不仅可以用卡买药,还可以领退休金、报销医保、缴社保费、登记信息、查询待遇……近年来,小小的社保卡功能越来越强大,而电子社保卡的开通,让所有这些应用都可以在手机上实现,群众社保业务办理更加方便快捷。

,我省第一张社保卡在太原发出。历经近规范起步、稳步发展、积极推进,社保卡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各项社保卡制度已经确立,社保卡应用深入人心。截至8月底,全省社保卡持卡人数已达3318万人,覆盖全省89.9%的人口。目前,持卡量仍在以每月几万张的速度递增,正向“人人持卡”目标迈进。

如今,社保卡已经由最初的结算工具,逐步发展到集身份凭证、信息记录、自助查询、缴费及待遇领取、金融支付等多重功能于一身。社保卡所承载的业务也由单一的医保结算,拓展到养老、工伤、失业、生育等各项社会保险领域、就业服务领域、劳动关系和人事人才领域等102项应用。底,我省将全面实现通过社保卡发放养老保险待遇,并同步推进社保卡在人事考试领域应用。在人社业务应用以外,部分地区进一步将社保卡用于其他公共服务和智慧城市建设,如居民健康服务、津补贴发放、市政服务等功能,社保卡跨业务、跨地区、跨部门的应用,为百姓带来更加便捷的公共服务体验。

1月8日,省人社厅签发了我省首张电子社保卡。电子社保卡是实体社保卡的线上形态,电子卡与实体卡一一对应、唯一映射。电子社保卡让社保业务真正实现了“掌上办”“指尖办”。截至8月底,我省电子社保卡签发140万张,“民生山西”App注册用户378万人,428万人通过“民生山西”App完成了养老保险待遇领取资格认证。(高建华)

全民技能提升促进就业

在山西机械高级技工学校参加完为期15天的临县电工技能免费培训班,临县农村小伙儿杜民林和张利,被晋西集团太原晋西春雷铜业有限公司录用,每月工资5000元左右。两人高兴地说,全民技能提升工程培训帮他们圆了在省城稳定就业的梦想。

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社会保障的基础。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省就业制度经历了由计划管理、统包统配向市场导向的根本性变革,市场在劳动力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充分发挥,规范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基本形成,就业渠道明显拓宽,就业总量稳步增长,就业结构持续优化,创业环境有效改善,职业技能培训成果显著,劳动者素质全面提升,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体系逐步建立,就业工作从推动就业总量持续增长进入到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的新阶段。

尤其是近年来,我省把稳就业摆在突出位置,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大就业创业扶持力度,紧紧兜牢高校毕业生、去产能职工、农村劳动力、退役军人、城镇困难人员等重点人群就业底线,按照“人人持证、技能社会”的要求,大力开展每年百万人的全民技能提升工程,培育发展“吕梁山护工”“天镇保姆”等特色劳务品牌,山西百姓的“饭碗”端得越来越稳,日子越过越踏实。

至今,全省累计城镇新增就业391.5万人次,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95万人次,创业带动就业90.9万人次,妥善分流安置去产能职工6.3万人。至末,全省从业人员达1910.9万人,三产从业人数比例达34:23:43,城镇登记失业率长期保持在4.2%以下的较低水平,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为推动山西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高建华)

织牢困难群众基本保障网

近年来,我省搭建起“8+1”社会救助体系新格局,不断健全完善了最低生活保障、新型临时救助、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解决了“支出型贫困”群体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拓展了社会救助的内容和形式,综合救助能力明显增强。

我省建立了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衔接的制度框架,深化了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的双向进入通道,脱贫攻坚低保兜底保障网全面建立。与此同时,不断规范救助保障管理工作,健全完善低保认定办法,开展信息比对,提高救助对象识别的准确性,做到精准救助,应保尽保。在街道乡镇普遍建立“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机制,方便困难群众办事。

目前,我省已连续8年提高城乡低保保障标准,5次提高农村五保供养省级补助标准,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实现基本生活标准与当地低保标准、照料护理标准与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护理补贴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联动。全省城市低保平均保障标准达到6612元/年/人,农村低保平均保障标准达到4760元/年/人。

全面建立残疾人两项补贴政策,21.9万生活困难残疾人、31.2万重度残疾人受益。建立了孤儿基本生活保障制度,机构养育孤儿和社会散居孤儿基本生活费标准达到每人每月1500元和1000元。残疾孤儿手术康复、教育、就业、住房保障政策有效实施,儿童福利机构、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设施明显改善。

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制度全面建立,帮助8260名无人监护的农村留守儿童落实受委托监护责任人,为1007名无户籍农村留守儿童登记落户,让415名失学辍学的农村留守儿童返校复学。此外,我省还出台加强和改进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的意见,以来累计救助45万余人。(杨文)

养老政策推动养老服务事业

千百年来,老有所养、老有所依一直是关系社会稳定家庭幸福的大事。让千千万万老年人生活安心、舒心、顺心,始终是中国老龄事业的发展目标。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党和政府把老年人福祉记挂在心。特别是近年来,我省将养老服务业作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持续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加强养老设施建设,公办养老机构兜底网基本建立,民办养老机构发展势头良好,为养老服务提供了良好的硬件支持;出台养老领域省级地方标准14项,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业发展,在城市社区广泛开展日间照料、康复护理、助餐助行等服务,在农村建立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建设农村日间照料中心,建成市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9个、城市社区居家照料中心(含老年餐桌)776个、农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6181个,有力推动了养老服务事业发展。

医疗机构不能养老、养老机构不能看病,医养“两张皮”长期以来制约着老年健康事业的发展。经过努力,我省基本建立了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为应对人口老龄化提供了重要支撑。截至目前,全省有各类养老服务机构989个,各类养老服务床位19.16万张;全省87%的三级综合医院、59%的二级综合医院开设老年病科,62%的养老机构能够提供医疗服务。建立了经济困难的老年人高龄津贴制度、失能老年人护理补贴制度,11.26万老年人领取高龄津贴,2.59万失能老年人享受护理补贴,老年人安全感、幸福感日益增强。

我省的老年人正从一件件暖心实事中感受到无尽的关心关怀,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的梦想正在一步步实现。(李炼)

劳动关系更加和谐稳定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70年,也是我省劳动关系不断变革、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70年。1995年劳动法实施后,我省确立了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市场经济主体地位,促进企业在劳动关系上建立起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以来,我省先后颁布实施《山西省职工劳动权益保障条例》《山西省劳动合同条例》等地方性法规,保障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的法规体系逐步健全。

随着经济社会转型加快,劳动关系双方作为不同利益群体的利益诉求进一步多元化,我省全面加强劳动合同用工管理,持续推进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规范劳务派遣审批,强化对劳务派遣机构监管。依法公正处理劳动人事争议,扎实推进调解仲裁机构实体化建设。全面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落实治欠保支制度措施,实现农民工工资“三个清零”,在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考核中,我省位列A级。加大劳动纠纷案件援助工作力度,在11个市28个区县设立山西省劳动保障维权服务站,免费提供法律服务,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省总工会每年组织开展“集体协商月活动”。通过工资集体协商,有效搭建企业和职工沟通、协商平台,增进了企业和职工双方的沟通、理解与信任,强化了广大职工的“共同体”意识,理顺了职工思想和情绪,有效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稳定了企业技术骨干,广大职工群众在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产品质量提升和转型发展中充分发挥了主力军作用,同时促进了企业和经济社会的和谐稳定。截至底,全省工资专项集体合同共覆盖企业9.39万户,覆盖职工517万人。(杨文)

老百姓真切的获得感

寻常百姓用得起“救命药”

老孙的病一检查出来就是癌症晚期,老孙爱人郝拴仙感觉天都要塌了。

老孙是汾西矿务局退休职工,郝拴仙赋闲在家,老两口住在太谷老家村里,靠老孙每月2000余元的退休工资,日子过得还不错。老孙病重那一段,她和独生儿子天天背着老孙掉眼泪,儿子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几个月瘦了近10公斤。“妈,咱就是卖了房子也要给我爸看病。”母子俩抱着一线希望把老孙转院到省肿瘤医院。

直肠癌晚期已经肝转移,手术也没法做,省肿瘤医院消化二科主治大夫在治疗方案里为老孙配上了贝伐珠单抗。

贝伐珠单抗是一种抗癌靶向药。以前,这种药一支6000余元,一次3支,一个月2次,一个月得4万元左右,而且全部需要患者自费。虽然是救命药,但绝大多数的晚期癌症患者用不起,有的患者尝试用一两次,往往等不到见效就因为价格昂贵停用了。

开始,我省按照国家统一部署,经过医保谈判,贝伐珠单抗价格降到一支1980元,而且列入了医保报销目录,经医保备案审批后使用,60%左右的费用可以报销。如今,在我省,像贝伐珠单抗这样曾经的“天价救命药”目前有40余种,它们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癌症患者的治疗方案中,为患者赢取生命的希望。

老孙用了5次贝伐珠单抗,效果很明显,检查发现,原来肝部病灶都没有了,随后老孙顺利进行了手术。9月20日,记者在省肿瘤医院消化二科病区见到了刚陪老孙做完化疗的郝拴仙。她噙着泪,笑着告诉记者:“感谢党的医保好政策,感谢大夫、护士们尽心尽力救治,感谢亲朋好友伸出援手。”

记者从省医保局获悉,从抗癌药谈判药品纳入医保报销以来,截至6月底,贝伐珠单抗等31种抗癌药谈判品种,共惠及35731人次,医保报销1.3亿余元。(高建华)

京晋就医直接结算第一例

3月31日,省公安厅直属第一公安局退休人员章芝芸成为我省在京跨省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的第一人。9月20日,提起当年往事,章芝芸老伴王金仍感动在心、记忆犹新。

章芝芸老两口退休后随儿子迁居北京。3月22日,章芝芸突发脑出血,被急救车送至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紧急实施手术救治。章芝芸医保在山西,北京天坛医院还未开通跨省直接结算。省医保中心异地就医科科长吴全明协调老人所在单位,与医保专管员孟瑛同赴北京。晋京两地医保部门协同作战,医院全力支持,晋京完成了首例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

老人手术很成功,治疗费用16万余元,通过跨省直接结算只支付了自费部分5万余元。“后来她又住了两次院,出院就结算了,特别方便。”王金告诉记者,“党的惠民政策很接地气,跨省直接结算为退休生活在异地的老人们办了大好事。”

全国400个统筹区间密织一张大网,跨省直接结算才能顺畅。如今,历经全省广大医保工作者持续艰辛努力“铺路织网”,我省跨省直接结算的“高速网路”越来越通畅,不用高额预先垫付,省却跑腿报销奔波之苦,越来越多的参保患者享受到了全国跨省、省内跨市就医直接结算的便捷。

目前,全国覆盖省-市-县-乡四级异地定点医院的直接结算网络已构建完成。截至8月30日,我省接入跨省异地直接结算的定点医院有1381家,我省参保患者跨省就医住院直接结算地域稳步扩大,已在全国271个统筹区的2430家定点医院实现跨省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全省已累计实现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15.8万人次,费用总额43亿元。(高建华)

月领养老金 生活有保障

“农民也能领到养老金,生活就有保障了!”9月18日一大早,家住保德县扶贫小区的王积恩老人“下班”回家。“我这人闲不住,从老家搬出来就在隔壁工厂找了份看门的营生,其实家里钱够用,每月国家都要给我们养老金哩。”

五年前,王积恩和老伴从窑洼乡道座山村搬了出来,在县扶贫小区住上了楼房,就近找到了工作。除了平日里的劳动所得,他们每年还可以领到2000多元养老金。“我们一过60岁就领到了养老金,别看一个月才93元,一年积累起来也不少,不仅够我们老两口吃大米白面,还能买肉蛋蔬菜。”王积恩老人告诉记者,离开祖祖辈辈耕作的土地后,这笔钱让他们不必为了养老而发愁,也减轻了孩子们的负担。

“种了一辈子地,现在进城也闲不下来,其实吃喝有养老金就够了。听说养老金还要涨,再涨点我们的光景就更好了。”今年67岁的老伴张庆梅负责小区里的卫生和车辆停放,她把每笔养老金存下来,说是要给孙子上大学用。“现在这社会就是好,农民有了养老金,我们就没有后顾之忧了,养老金对于我们农民来说可是管用了。”

为让城乡居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真正消除后顾之忧,我省持续深化社会保障制度,养老保险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待遇水平稳步提高,基金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公共服务水平有效提升,实现了从城镇职工享有向人人享有的历史性转变。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构建起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立起全省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对被征地农民实行基本养老保险补贴。据了解,截至今年上半年,我省参加基本养老保险2451万人,其中城镇职工844万人、城乡居民达到1607万人。(杨文俊)

康复救助唤醒无声世界

“非常感谢国家的好政策,拯救了我们的两个孩子,也救了我们一家。”近日,来自太原市清徐县的穆琳轩、李少艳夫妇来到省聋儿康复教育研究中心,握着老师们的手,感激地说。

穆琳轩、李少艳夫妇家住太原市清徐县孟封镇闫家营村,婚后生育了穆如祥、穆如意这对双胞胎兄弟。在孩子一岁半的时候,因为孩子一直不说话,到医院检查,被诊断为极重度神经性耳聋。回想起当初,李少艳激动地说:“刚知道孩子耳聋时,我感觉就像从美好的天堂一下子跌入了地狱,每日以泪洗面。后来经过多方打听,了解到国家有抢救性康复项目,可以帮助像我们这样的家庭。这让我们看到了希望。通过申请,孩子得到了康复救助,幸运地进行了国家免费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同时还享受到免费的康复训练。孩子听到了最美妙的声音,是政府把他们从不幸中解救了出来。”

经过省聋儿康复教育研究中心3年科学系统的康复训练,孩子的语言能力有了极大提高,两个孩子从一个音、一个词、一句话到讲故事、主动交流;从鹦鹉学舌的语言,到和旁人对答如流;从一字一顿地说话,到熟练掌握绕口令……从原来全聋全哑到现在能听到美妙的歌声、说出动听的语言,和正常孩子一样拥有充满欢声笑语的童年,看着孩子健康成长,穆琳轩、李少艳夫妇感到幸福满满。

现在两个孩子已经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穆琳轩、李少艳每年都要多次到省聋儿康复教育研究中心看望老师们,有机会还要做志愿者。他们说:“看着孩子每天背着书包上学,这是我们从前不敢想象的。现在,我们一家对生活充满了希望。相信孩子长大以后也会怀着一颗爱心、一颗感恩的心,来回报帮助过我们的人,回报整个社会。”(李炼)

“退休金年年涨太舒心了”

“老年人的日子真是越过越好了!”家住太原双东社区的退休老人孔宪邦告诉记者,今年7月,他拿到了前半年养老金上调补发的钱,“企业退休金年年涨,日子过得很舒心”。

据介绍,我省已连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月人均基本养老金从的1868元提高到的3185元。此外,我省还连续4年同步提高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今年起向65岁以上参保居民增发高龄基础养老金,向超过最低缴费年限的参保居民增发年限基础养老金。

“不仅养老金年年涨,手里的钱越来越宽裕。”孔宪邦说,“现在,面向我们老年人的福利也越来越多。”他掰着指头一一给记者列举:“老年人出门免费坐公交,每年社区有免费体检,街道有‘老年餐桌’,各大旅游景点免费参观,到了医院还能优先挂号、取药……”说起这些,孔宪邦的脸上洋溢着满满的喜悦。

近年来,我省不断加大投入,完善政策,面向老年人实施了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在医、食、住、行、娱等方面,积极为老年人提供各种形式的经济补贴、优先优惠和便利服务,增进了老年人的生活福祉。

最让孔宪邦高兴的是,社区还办起了老年大学,教学内容有太极拳等多个科目。“以前刚退休时,我就很想学书法,可社会上都是给娃娃们上课的培训班,人家嫌我年纪大不肯收。”孔宪邦说,去年他听说社区办起了老年大学,就率先报名参加了书法培训班,今年又报名学习声乐和太极拳。“我们每个班里大概有几十个学员,大家年龄相差不多,老师讲得很认真很全面。我不仅学到了系统的基础知识,还结识了不少老伙计,大家一起上课、一起聊天,生活一下丰富多彩起来,感觉自己都年轻了许多。”(杨文)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