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求新求变!这所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关键在于……

求新求变!这所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关键在于……

时间:2020-12-12 02:37:32

相关推荐

求新求变!这所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关键在于……

本文原标题:《应用转型人才培养如何求新求变》。

井冈山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肖宜安认为,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目前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中最需要强化的两个环节。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近年来该校各专业在教学改革中不断创新,并收获成果。

4月,为建构与学校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本科教育体系,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人才,井冈山大学(以下简称“井大”)启动了新一轮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版)修订工作。根据要求,“进一步明晰培养目标”是此次修订中力求实现突破的一个方面,并明确了该校本科人才培养总目标是培养科学基础、实践能力、人文素养相互融合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培养“基层骨干、地方中坚”。

如何定义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井大党委常委、副校长肖宜安教授在与麦可思研究的对话中谈到,具备专业实践能力、解决复杂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自我发展能力,是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的特点。并且他认为,目前高校此类人才培养中,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最需要强化的两个环节。

为了使学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近年来井大重点围绕优化专业结构与布局,强化专业建设特色;按照OBE教育理念、专业类教学质量和认证标准,全面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完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实践教学方式方法和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根据国家、省一流课程建设要求,加强各类课程建设;加强对学生的课外学习指导,鼓励教师指导学生参与科学研究,承担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活动等五个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在此过程中,学校各学院、各专业也在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中不断创新,收获了教学成果。

接下来本文将分享三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教学研究与改革案例,分别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具体专业能力训练三个层面,体现出该校在应用转型背景下人才培养方面的探索与创新,希望能为其他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创建以实践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

作为地方院校,井大将“振兴革命老区,服务地方发展”作为学校的办学宗旨。肖宜安教授表示,长期以来学校坚持通过各类政府规划、政策文件、重要报告,了解国家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通过对合作育人的行业企业调研,行业发布的白皮书,了解行业企业发展状况及未来需求。同时学校还借助对在校生学习满意度的调查、对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调查,以及对学校办学实际状况的分析等主要途径,精准定位地方发展及用人单位人才需求,以求有的放矢地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以学校环境类专业为例,该专业紧紧围绕社会对环保人才的需求,对接教育部“新工科”和“双万计划”建设,立足专业办学现状,利用区域资源优势,深度融合“产、教、研、学”,以实践教学改革为突破口,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经过多年探索与实践,环境类专业已形成了以实践能力培养为导向的特色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了基于能力本位的“平台+模块+项目”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创建了以职业需求能力为导向的“3+3”课程群,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注重“校企育人”,让教师成为激发学生实践应用的行业导师,教学评价中强调“过程与结果并重”和“反馈与持续改进并行”。

通过改革人才培养体系、变革实践教学模式、夯实实践教学资源、创新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建立全程式实践育人评价与质量保障机制等举措,有效解决了地方高校环境类专业教学中专业定位不明确,人才培养与地方产业人才需求脱节,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实践教学资源不足,以及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营造不够等问题。

井冈山大学环境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

构建立体式的实践教学体系

按照深化产教融合、强化协同育人要求,井大致力于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不断完善。例如在实践课程设置方面,根据专业技能学习要求,该校增设了专业实训课程;根据专业实践能力要求,在计算机类、电子信息类、化学化工类、生命科学类、新闻类等多个专业开设了部分校企合作课程。在实践教学支撑平台建设方面,计算机类专业、电子信息类专业等部分专业与企业共建共享了部分教学实验室和实训室。在改革实践教学方式方法方面,要求部分实践课程与企业合作完成,由校企双方提供师资,实行双教师和双导师制。在改革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方面,重视学习过程评价,重视合作单位评价,重视学生自我评价。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井大优势专业之一,入选江西省一流(特色)专业建设名单,并获得省财政专项支持。该专业依据学校“厚基础、重素养、强能力”的人才培养理念和“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的OBE育人理念,历经十年的建设实施,持续强化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创造性地构建了“一轴二维三轮四径五驱六能”的人才培养模式。其中,“立体式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正是其教学研究与改革成果的重要创新点。

据学校介绍,这一体系共分为课堂实训教学、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专业实习实训三个层次,由实训课程、见习实习实训、科研创新、社会实践、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构成(见图2),以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培养为着眼点和落脚点,注重对区域文化的研究和创新,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培养。为保障实践教学质量,该专业还建立了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见图3),以对教学成果加以固化,把专业素质和从业技能训练、创新能力培养贯穿于大学学习的全过程。

汉语言文学专业立体化闭环式实践教学体

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教学质量保障运行体

倡导联合训练 强化专业核心能力

如果说强化实习实践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动手能力,那么,对于应用型人才培养而言,让学生掌握的专业实践能力与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相匹配无疑更加重要。

在井大各学院(部)开展的教学改革与创新中,人文学院文科专业学生的创作能力训练实践就希望解决文科学生专业能力与就业市场上所需求的优秀创作能力不完全匹配,学生普遍缺乏创作训练主动性和积极性,以及创作能力训练的方式比较简单等问题。

经过十余年的探索,人文学院着力于提出一种系统的、全新的创作能力训练模式。运用课内实训、社团代训、校地合训、以赛促训4种手段,借助实验室、社团机构、报纸杂志、自媒体、文创企事业单位5块平台,培养学生文字写作能力、音视频制作能力。学院7个本科专业均可参与其中。

学生除了课堂上接受创作训练之外,还可以通过校内社团组织的活动进行创作训练,以及通过文联、作协、报社、广播电视台等校外合作单位的校外训练导师进行专门训练。同时学院还以实践类学分、第二课堂学分等方式激励学生创作作品并参加各种比赛。可以说,这种融通专业技能,倡导联合训练的模式,培养了学生综合创作能力,并且还结合学分制改革,如设置实践类学分和第二课堂学分等,推动建立创作能力训练常态化、长效化的机制。以竞赛激励创作的方法也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参与度与积极性。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