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文科状元无缘清华北大 江苏省26年历次高考改革为何争议不断?

文科状元无缘清华北大 江苏省26年历次高考改革为何争议不断?

时间:2022-04-05 09:24:54

相关推荐

文科状元无缘清华北大 江苏省26年历次高考改革为何争议不断?

近日,全国各地高校陆续公布录取分数线,高考状元成为社会媒介的焦点。尤其江苏省文科状元白湘菱无缘清华北大的消息备受关注,也再度引发人们对江苏“3+2”高考模式的热议,细数江苏省近26年的历次高考改革为何又争议不断?

江苏省文科状元无缘清华北大,原因何在?

在高考中,白湘菱以430分的高分夺得江苏省文科状元,然而,其两门选测科目历史和政治分别获得B+和A,因不符合清华、北大的录取要求而被拒绝。更残酷的是,众多985、211名校包括浙大、复旦、上交等都去不了。最终其申请了香港大学,并通过了面试。

从起,江苏省就实行“3+2”高考模式,今年也是最后一年。“3+2”是指“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其中“3”指语数外3门,总分480分(语文、数学总分为160分,英语总分为120分,语文和数学总分多出的40分为附加题)。“学业水平测试”则为政、史、地、物、化、生、技(含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7 门。这7门中,又分为选修测试科目2 门和必修测试科目5 门。选修测试科目随高考一起进行,又被称为“小高考”,各科满分 120 分,根据考生成绩分布按 A+、A、B+、B、C、D 六个等级评定(A+级为前5%的考生,A级为前5%-20%,B+为前20%-30%)。

高校录取时,对不同的选测科目有等级要求,如若等级不达标,即便总分过线,也不能报考。例如全国C9联盟高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对江苏高考的招生政策中,全部都要求选修科目等级在A以上。这一测试等级要求,也正是白湘菱此番遭遇的“拦路虎”。

此前也有类似“高分”考生面临同样“低等”情况。例如南京文科第一名因为政治等级为B+,无缘北清等名校。,徐州文科第一名405分,全省第五,因历史B+最终选择了上海财经大学。,南京理科第一名429分,因化学B+,最后通过江苏省的试点高考综合评价录取改革,拿到了试点9所A类高校之一中国科学院大学的录取通知。

江苏省“3+2”高考模式在当年制定的指导思想,是要有利于中学推进课程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减轻学生学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其初衷没有错,为了减轻学生负担,选测科目不计分,只计等级,“减负”的同时,还兼顾了防止偏科的问题,被认为是素质教育的推进方案。但客观上也出现了教育专家所言“一个录取门槛变为两个录取门槛”的现象。这对于语数外突出但选考科目相对薄弱(或发挥失常)的考生而言,确实难以说是合理。同样,也不乏有些考生选修是双A+,但因为语数外不太行而无法进入更好的学校。有专家认为,江苏“3+2”高考模式受到前苏联模式影响,陷入了全面发展的逻辑,而非个性化发展。这样的逻辑与人的天性和个性是相违背的。要求考生所有方面都杰出才算杰出,实际上一个人不可能做到。说是“减负”,但无形中给学生造成了更大的心理压力和学业压力。

高考是国家进行选拔人才的考试,通过这场考试,选拔出成绩优异的人才,然后进行一定的分流教学。“一分之差”不能被录取,这在往年的高考中都会发生,这一分之差,代表了高考制度的“公平”。而如今又多了“一个级别之差”,把考生挡在高校大门之外,这两道门槛强调全科综合发展,却忽略掉了学生的兴趣与个性化,这无不是裹着素质教育的“外衣”,实际上还是应试教育的“内核”。

江苏省26年历次高考改革,以“3+1+2”模式收尾

近些年全国各地都在陆续推进高考综合改革,高考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直以来,我们希望高考从“分数公平”走向素质公平,实行真正意义的自主招生,摆脱分数以及某些单科的门槛限制,让学生的个性、兴趣得到发展。但是,由于受社会对于教育公信力质疑的困扰,教育改革很难朝多元录取推进。江苏省是教育改革的先锋地,在近26年的历次高考改革中都是针对科目进行组合调整,这也正是人们一直质疑的焦点。

1994年-1999年,江苏省高考实行“3+2”模式,意味着语数外必考,文科须选择历史、政治,理科须选择物理、化学。1998年,教育部推出“3+X”,“X”指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或综合科目中的一门或几门。允许高等学校结合自身招生需求选择“X”,考生根据自己所填报志愿,参加对应专业所确定科目的考试。作为试点省份之一,江苏省于2000年开始试行“3+小综合”,也就是除了语数外之外,文科选择政、史、地综合卷,理科选择物、化、生综合卷。2年过后,江苏省将小综合模式改为了“大综合”,将政、史、地、物、化、生归为一张大综合卷,这也是江苏省高考第一次不分文理科。从“小综合”到“大综合”,其初衷是全科发展,但在实践中,由于一次考6门,给学生和学校带来了过重负担。因此这个“大综合”仅施行了一年。“改良”后变为“3+1+1”,“1+1”的概念就是从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地理、历史中任选2门,从而让学生实现文理跨科选择。

5年过后,江苏省新登台的高考即自实施至今的“3+2”模式。“3+2”模式的问题,已经充分说明只进行科目组合、科目等级方式的改革、调整,并不能解决基础教育存在的应试倾向问题,反而会引发一些新问题。4月,江苏省人民政府印发《江苏省深化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对外宣布启动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并于整体实施。根据该方案内容,江苏高考即“3+1+2”选考模式,总分恢复750分。其中,“3”是指语数外三科,采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每门150分,“1”指在物理和历史任选一门,每门满分100分;“2”指在化学、生物、政治、地理中任选两门,每门100分。且这些选考科目由江苏省自行命题,物理、历史科目成绩以原始分计入总分;其余科目以等级分计入总分。

除江苏省外,全国还有14个省市正在探索高考综合改革。5月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8省份公布高考综合改革方案。对于此次高考改革目标,在方案中明确提出是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健全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的高校考试招生体制机制。新高考改革方案无疑体现了更多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学生有选择权,高校也有限制权。而且促进了文理交融,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生和高校之间的相互选择提供条件和动力,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了更多机会。

从江苏省的高考改革之路可以看到,新高考改革的脚步从未停下,改革中必然会听到各种声音与遇到各种问题,但是我们相信教育的初心未变,一切有利于孩子未来发展与成长的改革都是有益的。随着科技、技术的革新发展,未来对于人才的需求更倾向于具有前瞻性、创造性、引领性的科技人才。对于高考这种选拔性制度来说,比拼的也不单单是“分数”,更多的也将朝着综合素质考量。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