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死亡的本质是什么?用佛教修行角度再看生命问题

死亡的本质是什么?用佛教修行角度再看生命问题

时间:2023-05-25 06:31:59

相关推荐

死亡的本质是什么?用佛教修行角度再看生命问题

生与死的问题,是亘古的生命问题。关于生与死,尤其是死亡,人们历来有不同的认知。死亡是否是生命的终结是人类一直探索的问题。今天,我们跟随慈诚罗珠堪布来了解藏传佛教是如何看待死亡的。

第一,死亡学的历史

西方的死亡学是1912 年一个美国学者提出来的,到今天有100年的历史。佛教的密宗《时轮金刚》是释迦牟尼佛80岁即将圆寂的时候讲的,里面关于人的死亡过程描述得十分清楚。《西藏度亡经》里讲的死亡学是所有佛经里面对于死亡描述的最清楚的,也就是最完整的。《西藏度亡经》到今天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是莲花生大师进藏以后,根据他的教言整理形成的一本书。《西藏度亡经》讲的人的生命的过程是比较客观的,描述死亡的地方非常深入。

第二,死亡的本质

死亡是一个生命的周期性的刷新。人的生命有一个周期性的运动,就是从一个起点到另外一个终点,这个终点又是另一个起点,它是一个周期性的活动,也是一个生命的刷新。死亡并不是说所有的生命结束,在这个宇宙间,没有任何一种力量比生命更强。

死亡的时候把人的眼、耳、鼻、舌、身还有我们的思维这些活动暂时归零,暂时回归到最原始的状态。最原始的状态就是人的最基本、最底层的意识。西方心理学讲的,人的潜意识当中的各种力量来自于佛教里面讲的基层的意识,这基层的意识在佛教叫做“阿赖耶”,翻译成“藏识”。在基层的意识上收藏、储存了各种各样人类的意识的能力、能量,所以叫做“藏识”。在汉传佛教的经文当中,用藏识这两个字来形容最基本的意识。眼、耳、鼻、舌、身回归到藏识,暂时还没有出来之前这个阶段叫做死亡。我们的眼、耳、鼻、舌、身等及其他的意识从起点产生,最后又回归到这个起点,这个终点也是起点,这叫作死亡。

死亡的本质就是生命的周期性的一个特殊的活动,并不是所有的生命都结束。

第三,死亡的过程

一个人正常死亡的时候,第一个要停止的是他的眼、耳、鼻、舌、身的感官,这些感官停止工作,最后五种感官都归零(人活着的时候五种感官都在工作);但是意识还可以思考问题,比如说痛苦等感受;但是再过一段时间后,意识还是会停止工作,最后归零。感官、意识都归零了以后,就进入了阿赖耶识的藏识的层面,就是我们人类意识的最深度的一个层次,平时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就根本上无法回到这个层面。生命的活力,所有的力量储存在最基层的意识上,叫做藏识。

佛教把死亡叫做修行,这是心灵的一种训练方式,叫做死亡的过程。死亡就是一个生命的刷新,一个生命的周期性的运动。

第四,死亡的意义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死亡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但对于一个有训练的人来说,死亡是非常有意义的,很多经过训练的人,他不仅不害怕死亡,而且他觉得死亡是一个提升自己生命级别的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

在死亡的过程当中,有一段时间,我们的意识完全归零,因为阿赖耶识的藏识间断了,剩下来的就是我们佛家讲的如来佛,也是我们禅宗讲的本来面目,即佛性。当所有的意识的活动都停止了以后,就自然而然地现出了他的本来面目,唯一剩下的就是佛性,我们立即就证悟了。但是没有经过训练的人根本就感觉不到这个过程,有训练的人就可以感觉得到,这个时候他就可以证悟了。这就是死亡的意义。

佛教在讲禅,在禅定的情况下可以悟道。通过禅定的方法,训练的方法,把人的感官的、意识的活动幅度降低,降到一定的层次。禅是一个人为的训练,通过这种行为把人的思维活动停止下来。人通过禅定,训练到一定的层次的时候,非常容易感受到佛性,从而明心见性。

通过禅定,可以开发人的一些功能,比如说经常修禅的人,可以获得佛教意义当中的一个天眼,让普通的眼睛可以看到很远地方的东西,或者是像显微镜一样,把一些物体的原子、分子这样的东西看得清清楚楚。通过禅定的力量改变肉眼的结构,在人的附近重新产生了一个新的物质的结构,这个结构就有天眼的功能。这是禅的力量,实际也是开发了一种内在的功能,这就是禅的功能。如果训练的人有这样的功能,这是死亡的意义。

第五,如何面对死亡

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面对死亡。很多人心里很害怕,非常的悲观,因为从来就没有思考过生命的最后一段。我们面对死亡是肯定的,如何面对就很重要。

一,要正确地认识死亡。正确认识死亡之后我们就不会这么恐惧、害怕。死亡就是生命的一个周期性的过程而已,并不是说人的一切都结束了,死了以后还有一些机会提升我们生命的级别。

二,死亡的时候要放下所有对这个世界的贪念、眷念。比如说财产的分配。属于自己的财产全部都捐献出去,不要眷恋,不要留恋。

三,要想得通。面对死亡,要想得通,因为这是人的生命的自然规律,人的合、离就是这样的。如果想得通了,就不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痛苦,一路走得很好。如果想不通,这些东西就会变成一种阻碍,生命也没有办法提升。

四,有引发力。佛教里把储存精神力量的能力叫“引发力”。面对死亡时候也应该想着这个引发力。在佛教里引发力有特殊的用法,比如说我们知道自己快要进入死亡的状态的时候就必须要有这样的引发力:我等一下一定会进入一个深度的睡眠,然后我会从这个当中醒过来,我也会看到周边的一切。这个时候我一定要知道我已经死了,一定不能害怕,死了以后我一定要找一个比较好一点的地方去投生。必须要想到这些,这个就叫引发力。

修行人面对死亡的态度:

上等的修行人,非常喜欢死亡。

中等的修行人不会拒绝、害怕死亡。

下等的修行人在面对死亡的时候,不会有后悔心。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