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八年级下册物理月考试卷解析 没有考的同学快来看看喔!

八年级下册物理月考试卷解析 没有考的同学快来看看喔!

时间:2022-07-23 12:41:44

相关推荐

八年级下册物理月考试卷解析 没有考的同学快来看看喔!

选择题1、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测量方法正确的是(C)

解析:考察刻度尺的使用,刻度尺的摆放要求:①被测物体与刻度尺平行,B不符合要求;②被测物体与刻度尺有刻度的一面紧贴,A不符合要求;③被测物体一端与零刻度线(没有零刻度线可以与其他刻度)对齐,D不符合要求。

2、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B )

A.灰尘漫天飞扬 B.香味四处飘散

C.列车飞驰而过 D.“神九”绕地运动

解析:机械运动属于宏观运动,肉眼可见,显著特点,物体发生相对位置的改变,而香味的飘散是微观上的分子的运动,不属于机械运动。

3、下列各种装置和设备中,属于把光能转化为电能的是( C )

A.火力发电厂B.长江三峡水电站

C.太阳能电池D.秦山核电站

解析:火力发电厂主要消耗燃料燃烧的内能,获得电能;水电站主要消耗了水中蕴含的机械能,获得电能;太阳能发电主要消耗了光能;核电站消耗了核能,获得电能。

4、将一支铅笔放在书上,用手慢慢的推动书,使书带着笔沿桌面缓慢移动。我们认为“笔是静止的”,选择的参照物是( B )

A.地面B.书C.桌面D.桌面上静止的橡皮

解析:由题意可知,当用手推书时,书上的笔相对于地面、桌面和橡皮的位置都发生了改变,故以这些物体为参照物,笔是运动的,所以A、C、D项不符合题意;笔相对于书的位置不变,则以书为参照物,笔是静止的,故B项说法符合题意。

5.甲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是3m/s,乙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为3m/s,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D )

A.甲每秒通过的路程为3m

B.乙每秒通过的路程可能为3m

C.甲、乙在一定的时间段内,通过的路程可能相等

D.甲、乙的速度值都是3m/s,他们运动的快慢是一样的

解析:甲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则速度不会发生变化,每秒通过的路程是3m,A正确;乙做的是是变速直线运动,所以每秒通过的路程仅仅可能是3m,而不是一定,所以B没有错误;由于乙的速度是变化的所以,在一定时间段内,甲乙的路程仅仅是可能相等的,C选项也没有错误;甲在整个过程中快慢不变,而乙做的变速直线运动,快慢是不断变化的。

6、一辆小车以108Km/h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在相邻平行轨道上迎面开来一辆长100m的货车,速度是72Km/h,小汽车里靠窗口的乘客看到货车从眼前经过的时间是( C )

A.10s B .15sC.2s D.6s

解析:小车的速度是108Km/h即30m/s,货车速度72Km/h即20m/s,辆车相向而行,如果以小汽车为参照物,货车的速度v=30+20=50m/s,路程s=100m,根据t=s/v=100/50=2s。

7、甲、乙两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假如把他们的运动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处理,他们同时从起跑线起跑,经过一段时间后他们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列分别作出的在这段时间内两人运动路程s、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图象,正确的是( B )

解析: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他们的路程随时间均匀增加,s-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他们的速度v保持不变,v-t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

由图知在相等时间t内,甲的路程S甲小于乙的路程S乙,即S甲<S乙,由v=st知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在s-t图像中甲乙都是倾斜的直线,不过甲的倾斜程度比乙更小,A错,B正确;在v-t图像中,甲乙都是平直的图像,且乙的图像要高于甲的图像,CD均错误。

8、沿同一条直线向东运动的物体A、B,其运动相对同一参考点O的距离s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D )

①两物体由同一位置O点开始运动,但物体A比B迟3s才开始运动;②t=0时刻,A在O点,B在距离O点5m处;③从第3s开始,vA>vB,5s末A、B相遇;④5s内A、B的平均速度相等。

A.只有①④正确

B.只有③④正确

C.只有①③正确

D.只有②③正确

解析:由s-t图像可知两个物体不是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的,B是从距离O点5m处出发的,①错误;由图可知t=0时刻,SA=0,SB=5m,②正确; 图中的斜率表示速度,从第3s开始,A开始运动,且A的斜率大于B的斜率,在5s末,A、B距O点的距离相同,即A、B相遇,③正确; 5s内,A运动的路程是10m,时间是2s,B运动的路程是5m,时间是5s,根据v=st可知A、B的平均速度不相等④错误。只有②③正确。

第II卷非选择题

填空题9、你平时走路的步幅约为50 cm ,上体育课时你跑100m所需时间约为16 s .(填上合适的物理量单位).图中机械停表的示数是 31.9 s

解析:利用生活常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走路的步幅约为50 cm,百米成绩为16s;

机械停表的读数:1)分针在0~1之间的小刻度附近,则分针读数为0,秒针读数接近30s;2)读秒针读数31.9s;3)分针秒针读数相加的31.9s。

10、职业足球运动员进行体能测试的方法是进行12min跑,这与田径比赛中的百米赛跑虽然同样是比较快慢,但两者的方法不同.前者是在时间 一定的情况下,比较 路程 的长短;后者是在 路程 一定的情况下,比较 时间 的长短.

解析: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三种方法:①时间相同,比较路程,路程远的快;②路程相同,比较时间,时间短的快;③时间路程都不相同,比较单位时间内的路程,即计算速度。

11、双休日,小聪一家自驾车外出郊游,在汽车行驶的过程中,小聪看到汽车上有一个显示速度和路程的表盘,示数如图甲所示,则汽车此时行驶的速度为 80 Km/h ;汽车匀速行驶了一段时间后,表盘示数如图(乙)所示,那么这段路程为 40 Km/h,时间为 0.5 h.

解析:图中给出的是速度表,故可直接进行读数,得到汽车的速度;由两图中的里程数可以求得物体行驶的距离s=276-236=40Km,由速度公式可求得时间t=s/v=40/80=0.5h。

12、福州地铁1号线的建成,将有效减缓城市南北向主干线的交通拥挤。

(1)1号线全长29.2km,列车全程运行约0.7h,则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41.71 km/h(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2)当列车进站时,以站台为参照物,列车是 运动 的。

解析:已知列车运行的路程和时间,根据v=s/t计算出平均速度v=29.2/0.7=41.71Km/h

当列车驶进站时,若以站台为参照物,列车相对于站台来说位置发生变化,所以说列车是运动的。

三、实验探究题

13、如图所示是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的实验.

(1)气泡上升过程中,若说气泡是运动的,是以 塞子/玻璃管 为参照物的.

(2)若测得气泡从玻璃管的底端运动到顶端的路程为56 cm,所用的时间为7 s,则这个过程中气泡的平均速度为 0.08 m/s .

(3)为了判断气泡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需要测量气泡运动的路程和 时间 ,需要用到的测量工具是 刻度尺 和 秒表 。

(4)为了便于测量,应使气泡在玻璃管内运动的较 慢 .(选填“快”或“慢”)

解析:(1) 以塞子/玻璃管为参照物,气泡相对于塞子/玻璃管的位置在不断的变化,所以,气泡是运动的.

(2)由题意知,路程S为0.56 m,时间t为7 s.利用速度计算公式可以求得气泡的速度:v= st= 0.56m/7s=0.08m/s.

(3)要测量运动物体通过的路程和对应的时间.所用工具为刻度尺,秒表。

(4)由于物体是动态的,由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可知,物体运动的越慢,越易于测量.故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慢.

14、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这种运动只在没有空气的空间才能发生,在有空气的空间,如果空气阻力相对物体的重力比较小,可以忽略,物体的下落也可以近似地看作自由落体运动.为了探究自由落体运动时间与哪些因素有关,同学小王有如下猜想:猜想一:物体下落的时间与物体的材料有关;猜想二:物体下落的时间与物体的质量有关;猜想三:物体下落的时间与物体的下落的高度有关.为验证猜想的正确性,几位同学用三个金属球做了一系列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比较实验序号为 1 、 2 和 3 的实验数据;分析可知物体下落的时间与物体的材料 无关 (选填“有关”或“无关”)。

(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比较试验序号为 1 和 6 的实验数据,分析可知,物体下落的时间与物体的质量 无关 (选填“有关”或“无关”)。

(3)为了验证猜想三,应比较试验序号为 2 和 4 的实验数据,分析可知,物体下落的时间与物体下落的高度 有关 (选填“有关”或“无关”)。

解析:主要考察控制变量法的应用:物理学或生物学中对于多因素(多变量)的问题,常常采用控制因素(变量)的方法,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而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从而研究这个因素对事物影响,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简单来说,就是研究某一个因素时,其他的因素必须保持不变。

猜想一是物体下落的时间与物体的材料有关,所以应该控制物体的质量和高度相同,改变材料,由表格可知实验1、2、3符合题意,分析表格中的1、2、3数据可知,物体下落的快慢与材料无关;

猜想二是物体下落的时间与物体的质量有关,所以应该控制物体的材料和下落高度相同,改变质量,由表格可知实验1和6符合题意. 分析表格中的1和6数据可知,物体下落的快慢与质量无关;

猜想三是物体下落的时间与物体下落的高度有关,所以应该控制物体的材料和质量相同,改变下落高度,由表格可知实验2和4符合题意. 分析表格中的2和4数据可知,物体下落的快慢与下落高度有关。

15、宜昌快速公交“BRT”已建成。该项目北起夷陵客运站,南至宜昌东站,全长约24km.如图所示是宜昌首批“BRT”公交样车,根据测算,它全程平均速度约为30km/h。车辆配备了智能化的车辆调度和信息服务中心,通过GPS全球定位功能全程跟踪记录并实时传递每台运营车辆的各种信息。

(1)“BRT”从起点夷陵客运站至终点宜昌东站需要多长时间?

(2)若“BRT”在某一地段运行时,先以60km/h的速度运行60s,停车12s,再以50km/h的速度运行36s,求“BRT”在这一地段的平均速度。

解析:首先结合题意分析找到BRT”从起点夷陵客运站至终点宜昌东站的路程和速度,用公式t=s/v即可解决(1);

然后回忆平均速度的含义分析(2),找出行驶的总路程和总时间,利用公式v=st求出平均速度。

解:(1)由速度公式v=s/t可知,

t=s/v=24/30 =0.8h;

(2)由v=s/t可知,车的路程:

s=s1+s2=v1t1+v2t2=60km/h×(60/3600)h+50km/h×(36/3600)h=1.5km,

时间t=t1+t2+t3=60s+36s+12s=108s=108/3600h=0.03h

平均速度:

v=s/t=1.5Km/0.03h=50Km/h

答:(1)“BRT”从起点夷陵客运站至终点宜昌东站需要0.8h;

(2)“BRT”在这一地段的平均速度是50km/h。

16、一列火车在A城市和B城市之间往返的时刻表如下:

(1)求此火车从A城市到B城市的平均速度;

(2)若此火车全长200m,以这样的速度通过一隧道用时150s,求隧道的长。

解析:

(1)总路程s=216Km,从A城市出发的时间为11:20,到达B城市的时间是14:20,则总时间t=3h,根据v=s/t=216Km/3h=72Km/h=20m/s

(2)假设隧道长L,则火车通过隧道的路程s=s车+L,t=150s,v=20m/s,根据s=vt列方程,s车+L=vt

解方程得L=2800m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