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典型徽派古村落——西递

典型徽派古村落——西递

时间:2018-06-25 14:28:33

相关推荐

典型徽派古村落——西递

西递在宏村的正南方向,两村之间不到20公里,车程大约半小时。从宏村到西递的路上,可以看到好几个类似宏村那样的古村落,同样是游人如织。由于有些风景如画的路段道路比较狭窄,或处在转弯处,不时会有“禁止停车摄影”的提示牌出现在视线中。这是山川秀美地区的“甜蜜的烦恼”。

西递村东西长700多米,南北宽超过300米,因村边有水西流,又因古时在此设有驿站,故而得名“西递”。西递村兴起于11世纪,14至19世纪达到鼎盛时期。由于地处偏远,较少受到战乱和社会动荡的破坏和影响,西递村的原始形态保存完好,基本保持了历史发展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现保存有明、清古民居124幢,祠堂3幢。2000年,西递与宏村一起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与在宏村时一样,在西递村入口处,司机让我们这几个游客跟上一位举黄色导游旗的当地导游。因为没看到司机和那位导游接洽,我怀疑我们有“蹭团”的嫌疑。入口的右侧是一个很大的池塘,荷叶盈池,叫做“明经湖”。按西递胡氏宗谱的说法,西递第一代胡姓传人胡昌翼本姓李,是唐昭宗李晔的幼子,因避战乱,随近侍郎胡三逃至皖南;为障人眼目,遂改姓胡。后来,胡昌翼创立明经学,立明经书院,成为一代儒宗。

西递胡姓因此称“明经胡”,村口的这个池塘也随之被称为明经湖。

入口左侧有一小庭院,雕花门楼上的门额为“七贤祠”。这座祠堂原来奉祀的是宋元时期明经胡氏胡怀谷等七位经学名家,后来毁圮,现仅存门厅部分。

庭院西角有一座始建于清道光年间的走马楼,相传是西递大商人胡冠三为迎接宰相亲家曹振镛专门修建的。走马楼是眺望周围景色的好地方,因此又称“凌云阁”。

出七贤祠,沿青黑色花岗岩石板铺就的街路向东,可见一座四柱三门五楼石牌坊。这就是西递原有13座牌坊中仅存的“胡文光刺史牌坊”,俗称“西递牌楼”。

这座牌坊建于明万历六年(1578年),通体采用当地特产的“黟县青”大理石雕筑。牌坊正面坊额为“胶州刺史”;背面为“荆蕃首相”。

这8个字概括了胡文光显赫履历的两个闪光点:一是任山东胶州刺史;二是任荆王府长史。

西递村东西狭长,主要景点都分布在全村的主干道“正街”的两侧或两侧的小巷里。

旷古斋在正街的南侧,是一座由庭院、花园和多单元房子组成的私家宅院。

厅堂正面板墙上方悬有隶书匾额“旷古斋”,匾额下中堂画两边有两副对联,

其中一副是“孝悌传家根本,诗书经世文章。在这副对联中,故意把“孝悌”写为“孝弟”,强调了兄弟和睦的重要性;故意把“章”字中的“早”字的竖写出头,暗喻早日出人头地。西递村的街道与宏村没有太大的区别,同样是窄巷高墙;如果说有区别的话,那就是西递村的街路很少有流水相伴。

“瑞玉庭”在与正街相交的“横路街”上,由商人胡时虎建于清咸丰初年。和其他商人的宅邸一样,瑞玉庭主厅里也有对联多副。

其中“快乐每从辛苦得,便宜多自吃亏来”一副中,“辛”字多了一横,“亏”字多了一点,寓意“多一份耕耘,多一份收获”和“有舍才有得”,耐人寻味。

“桃李园”位于横路街中段,也建于清咸丰初年,是西递现存较完整的私塾旧址。与商人和官宦的宅邸不同,桃李园不以奢华气派见长,而以小巧雅致取胜。前厅中的对联“迎送远近通达道,进退迟速游逍遥”不仅意蕴深厚,而且14个字都为走之旁,也显示了主人的雅趣。

穿过一门额为“桃花源里人家”的石库门,是桃李园的后厅。

厅中悬“寿”字中堂画,两边的对联“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应该是副“标准大众联”。

厅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两侧由12块花门组成的板壁上的漆雕书法作品《醉翁亭记》。这组书法作品的作者黄元治,是清初黟县知名书法家,曾任贵州平远府、江西建昌府通判和云南征江府知府,为官清廉,人称“青菜太守”。

“西园”与桃李园斜对门,是一座园林式的庭院民居,建于清道光四年(1824年),是西递胡氏二十五世祖、曾任河南开封知府的胡文照的故居。西园大体呈长方形,东西长,南北短。进入园内,北侧是一字排开的三幢二层住宅,南侧是一个长方形庭院。庭院被漏窗、门洞分隔成前、中、后三部分,使原本不大的庭院营造出庭院深深、景观多重、全园景色不能一览无余的效果。

前院鱼池边石台上摆放着镌有“西递”二字的石碑,这是早年西递的古村碑。

前院和中院之间隔墙门洞上嵌有篆书“西园”门额,北侧墙面上辟有正方形砖雕漏窗。

中院所对的住宅大门两侧墙上各嵌有一个石雕漏窗,左边为“松石图”,右边为“竹梅图”,雕工精湛,高雅别致。西园这种比较看重庭院设计的布局在西递这样的乡间并不多见,从中能够看出在外为官的园主人在思想和观念上与传统的些许偏移。

出西园不远,即是“东园”。东园为胡文照的父亲胡尚焘于清雍正二年(1724年)所建,包括凉厅、正厅、前厅三进。凉厅既是主人的书房,也是主人举办私塾的场所。

凉厅左右两个厢房门,在装饰上采取不对称形式,左边为“五蝠捧寿”图案,右边为冰炸纹图案,意在企盼“五福临门”和教育子孙“不经一番寒彻苦,哪得梅花扑鼻香”。

“惇仁堂”在“前边溪”西岸,东园稍东,是徽商泰斗、明经胡氏二十四世祖胡贯三之父胡应海晚年居住的地方。主厅太师壁上方悬挂的“惇仁堂”匾额为清嘉庆年间高官汪承霈手迹。汪承霈善诗文、能书画,历任左都御史、兵部尚书、顺天府尹。在西递创办黟县第一所女子学校“崇德女子学堂”的黄杏仙也曾经在这里居住过。

出惇仁堂,跨过前边溪,再向东,是胡氏宗祠“敬爱堂”。敬爱堂”始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年至16),后毁于火灾。清乾隆年间(1736年至1795年)重建时,因胡氏子孙繁衍旺盛,遂扩建为宗祠。

进入悬有“胡氏宗祠”匾额的门楼,即是一个“四水归一”的大天井,中门樱花枋上高悬“敬爱堂”楷书匾额,左右两庑板壁上分书“节”、“孝”和“忠”、“廉”大字。

前厅正中并列悬挂两幅画像,左为明经胡义祖胡三,右为明经胡始祖胡昌翼。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以左为尊,把义祖的画像挂在始祖画像的左边,足见西递胡氏后人对义祖胡三的敬重。画像上方悬挂的匾额“百代蒸尝”,取自《红楼梦》第三十五回“百代仰蒸尝之盛”之语,意为世世代代不忘祖宗恩典。

画像两侧分书大字“明”、“经”,时刻提醒胡氏族人不忘本族源流。

后厅悬挂着有一个斗大的“孝”字,传为南宋大理学家朱熹所书。关于这个字的“人面猴头”之说,应为后世巧舌之人的穿凿附会。

“履福堂”在敬爱堂以北一条叫“司城第”的小弄内,始建于清康熙年间(1662年至17),为清道光年间收藏家胡积堂的故居。

正厅里有一位自称是胡氏后人的年轻人,现场以刀为笔在竹简上刻字,刀法娴熟,挥洒自如,镌文秀美,令人赞叹。

后厅枋上挂着一个材质不明的扇面,上书“清风徐来”。这个扇面在牵引绳的牵动下可以大幅度扇动,产生风流,应该是现代电动吊扇的鼻祖。

履福堂东去不远,是胡贯三的长子胡尚熷的故居“膺福堂”。膺福堂建于清康熙三年(1664年),其主人胡尚熷曾官居户部尚书,是西递出身官职最高者。

堂侧摆有一乘刚刚可容一人的简陋小轿。据说胡尚熷当年每次坐着八抬大轿回家,都要在村口换上小轿方才进村,一为村里街道狭窄,八抬大轿施展不开;二为放低身段,以示亲民,同时尊重家里的长辈。

从膺福堂回转,再过前边溪,是导游介绍的最后一个景点“大夫第”。可能是发现时间所剩无几的缘故,导游并没有带大家进到大夫第里,而是在外面重点介绍了那个“绣楼”。所谓的绣楼,严格来说,应该是清康熙朝朝列大夫、开封知府胡文煦家的观景台。

观景台为楼阁式,底层拱门上方所嵌篆书门额“作退一步想”为胡文煦自书。与主人的“退一步”相呼应,观景台的墙基的的确确比正屋退后了二尺有余。二层飞檐翘角,造型别致;檐下悬有“山市”和“桃花源里人家”两块匾额。

有了在宏村集合迟到的教训,离司机定好的集合时间还有20分钟,我就草草结束游览,赶回了集合地点。

在宏村和西递的游览总体感觉还不错,如果自由游览的时间再充足些似乎更好,因为两个村子的游览不到11点就结束了,声称的一日游,其实只是半日游。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