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来自《和你在一起》的人间真情 征服了圣塞巴斯蒂安电影节

来自《和你在一起》的人间真情 征服了圣塞巴斯蒂安电影节

时间:2021-08-08 07:49:13

相关推荐

来自《和你在一起》的人间真情 征服了圣塞巴斯蒂安电影节

来自圣·塞巴斯蒂安的掌声

2002年9月末的一天,世界六大A级电影节之一的圣·塞巴斯蒂安电影节上,传来长达二三十分钟的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观众全体起立,向中国影片《和你在一起》及其导演陈凯歌表达由衷的敬意,热烈的场面超过了当年柏林电影节上《霸王别姬》的获奖情景,让一向沉稳的凯歌导演当场落泪。

本次圣·塞巴斯蒂安电影节上,《和你在一起》在众多参赛影片中脱颖而出,获得最佳导演和最佳男演员两项大奖。

据报道,由于竞争激烈,每部获奖影片本该最多只获得一个奖项。然而最终评委们还是架不住对片中父亲角色的由衷喜爱,将最佳男演员的影帝称号,颁给了父亲的扮演者刘佩琦。

美国《时代周刊》发表了影评家理查德.柯林斯的文章,盛赞《和你在一起》是一部“包含光明色彩的严肃电影”;著名影评人史蒂文·霍顿则在《纽约时报》上称赞该片“营造了史诗的感觉”。

此外,影片《和你在一起》还先后获得金鸡奖最佳男配角奖、最佳音乐奖,以及百花奖最佳男配角奖、中国电影华表奖最佳男演员奖等多项大奖。

那么,这部反映一段平凡学琴故事的影片,是如何引发国内外电影界一致好评,触发观众泪点、征服观众内心的呢?

父子情深与父子尴尬

十多年前,外出打工途中的刘成,在火车站捡到了一个弃婴,襁褓边只放了一把小提琴。十多年后,身为厨师的刘成,带着初具琴艺的养子小春,从江南小镇来到北京,踏上艰难的学琴之路,试图寻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让儿子成功,是刘成最大的心愿。

刘成是那么珍爱自己的养子,为了儿子,他可以终生不娶,一个人拉扯孩子艰难度日;为了儿子的学琴成功和出人头地,地位卑微的刘成,奔忙于北京街头,绝不放过任何一个能让孩子提升的机会,用尽了一个小人物的智慧和能量,卑微而谄媚的周旋于可能给小春带来帮助的各色人物之间,忍受着别人的白眼和冷遇。

刘成是精明的、世故的,甚至是有些势利的,然而这一切无不是出于一个父亲对儿子的爱,出于对儿子功成名就的期盼。从这个角度看,刘成无疑是一个合格的好父亲。

然而,世界上几乎所有地区的人们,父子关系都会有一种说不出的尴尬和距离感,正像一首日本歌曲描述的那样:“家兄酷似老父亲,一对沉默寡言人……”

对于含蓄内敛、不善表达情感的中国人来说,情况尤其如此。父子间往往既缺乏相互的亲情表达,也缺乏相互的沟通交流。

片中刘成与小春父子,面临同样的困惑和尴尬。父子之间的交流,是木纳的、事务型的,罕有动人的真情流露和直面沟通。

学琴期间,刘成像许多中国式家长一样,以爱的名义,越过小春的感受,在缺乏沟通协商的情况下,擅自作出令孩子无法接受的决定。

当他敏锐的察觉到名望极高的余教授,让小春获得成功的可能性更高时,不惜强行让小春中断与江老师的学习而改投余教授。

功利的、缺乏人情味和礼仪风度的换师行为,引发了父子间的矛盾。无法接受父亲擅自安排的小春,用卖琴拒学来表达心中的不满与反抗。父子间的矛盾由此爆发。

当小春终于被余教授接纳学艺,刘成打算离开北京时,已经知道自己身世的小春,突然伤心的冒出一句:“你是不是不要我了?”

父子之间明明是那么的依恋,那么的相依为命,话语中却是那么的隔阂,一切亲情和感恩都埋在了可叹的隔膜之中,令人满心蹉叹,倍感心酸。

表达与沟通的困惑,似乎总是伴随着我们多数人的家庭关系,成为我们传统文化中令人迷茫的一环。

亲人之间,人们总是习惯于默默的关注和付出,爱的表达与沟通往往被忽略,被隐藏。许多人终其一生,都没能抓住机会在亲人面前表达爱的真情,留下了终生的遗憾。

普通人的冷漠与真情

一个作品,把人物塑造成一个个热心肠的活雷锋,是容易做到的,然而这不是艺术,也不反映生活和人性的本真。

现实生活中,几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江湖和冷漠,而多数人会在心灵深处,坚守一份善良和真诚,构成了现实中的人间真情。

一贯桀骜自负的江老师,对于小春父子的学琴请求,初始的态度是冷漠的、拒绝的。他深知以小春的家世和背景,若想在一个功利而复杂的世俗环境中,实现音乐的梦想是多么困难。

德高望重,不苟言笑,似乎颇有些城府的余教授,听了登门拜访的刘成对小春弃婴身世的讲述后,态度是冷淡的,将信将疑的,一段口述的“苦情”故事并不足以让教授动容。

而在艳俗的三陪女莉莉眼里,一开始的小春只不过是一个偶然邂逅,可以呼来换去,拉琴解闷的邻家小屁孩。随时可以用几个小钱打发了事。

三个历经世事的人物各有各的江湖和人情世故,准循着他们自己的生活逻辑和价值判断。一开始对小春父子不约而同的选择了冷漠视之的态度。

然而随着剧情的展开,随着对小春父子的不断熟悉了解,小春父子含辛茹苦、励志学琴的坚韧精神,小春优异的音乐感悟能力,以及小春父子待人的真诚、质朴,却在不知不觉中感染、温润着他们每一个人。

最终接纳了小春学艺的江老师,其实对音乐是那么的执着和热爱,他对生命的悲悯,以及他“用心感受音乐”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无不深深激励、熏陶着稚嫩的小春,让小春的琴艺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不露声色、独具慧眼的余教授最终放下了一贯的矜持,主动将小春纳入自己的麾下。对小春在学业上耐心细致的启发辅导,在生活上无微不至的照顾,无不体现出一个功成名就的音乐导师对人才的爱惜,宽广而温热善良的情怀。

见惯了尔虞我诈的三陪女莉莉,有感于情窦初开的小春对自己青涩而纯真的仰慕,由衷的感叹:“从来没有人对我那么好!”在小春父子面临困境时挺身而出,为了小春的学业做各种奔忙,表现出难能可贵的侠义和真诚。

江老师、余教授先后退还了小春的学费,因为他们为小春所做的一切,绝不是为了钱……

不经意之间,这些在我们生活之中似曾相识的普通人,放下了初始的冷漠,展现出他们内心深处的善良与温情,散发出令人心动的人性之光。

他们对待小春父子态度的冷热交织,恰恰反映出一种生活的原生态,一种真实人性与人间百态的写照。唯其如此,折射出的人性温暖才愈发迸发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令人感叹不已。

一个普通的学琴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一场人间自有真情在的协奏曲,温润熨贴着每一个观众的心。

飞扬的琴声,音乐与爱的升华

音乐本身就是一种情感艺术,音乐演奏必须充满激情。无论是江老师的“用心感受音乐”,还是余教授的“你的音乐里要倾注感情”,都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包括音乐在内的任何艺术形式都是为了打动和征服人心的。而最打动人心的源泉,是人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真挚的爱 。可以说,没有爱和情感对心灵的滋润和浇灌,音乐就无从谈起。

余教授为小春选定的参赛曲目《柴可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恰恰充满了激越飞扬的旋律和感恩的情怀。

余教授当着小春的面揭开他身世的谜底,也恰恰是为了深入启迪小春对音乐与情感的把握和理解。

小春的比赛竞争对手,出于对小春的妒忌,将余教授为小春暗自赎琴的行为私下里告知了小春,并做了恶意的解读。当那把被冲动卖掉的小提琴突然失而复得的出现在小春面前时,国际比赛对于小春来说已变得不再重要。

小春直到这时才真正理解了父亲。原来父亲刘成多年的含辛茹苦,无私的养育之恩才是他今生最重要的精神财富。对父亲的感恩和依恋之情像潮水般奔涌而来。

放弃参赛的小春不顾一切的奔向火车站,去追赶远去的父亲。他必须完成一次心灵的释放和洗礼。他不是被人抛弃的野孩子,他有一个那么爱他的养父,一个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一个给了他幸福人生、为了他付出半辈辛苦的人,一个比他的音乐与成功重要得多的人!

此时的小春,放弃了一次成功机会,选择了对亲情的追赶和心灵的救赎。

小春最终在人潮汹涌的火车站大厅追赶上刘成,泪水如泉水般喷涌而出。

千言万语化作了一首激情飞扬的小提琴曲,代表了小春澎拜的心声;对养父的感恩、愧疚与心疼,全部化作了飞泻的泪水与飞扬的琴声。

动人心魄的小提琴旋律如奔涌的激流,震撼无比,在比赛现场与在车站大厅之间不断的切换。小春没有参加比赛,却胜似参加了比赛。一首柴可夫斯基的D大调,被小春诠释的如泣如诉!

小春终于用超凡的琴声,完成了一次心灵的救赎和琴艺的升华;用自己的音乐淋漓尽致的表达了对养父多年养育的感恩,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一份远远超出比赛意义的答卷,获得了真正意义上的人生大奖。

当小春父子深情拥抱的那一刻,观众已忍不住泪水夺眶而出,亲情的宣泄是如此的震撼人心。

此时的观众和小春父子终于明白,最重要的其实不是取得心心念念的国际比赛大奖,最重要的其实只是:

“和你在一起”!

是的,人间真情的隽永价值远胜于一次追求名利的音乐比赛。

影片终于用感人的艺术手法弥补了现实生活中令人困惑的情感缺憾,诠释了音乐与爱的真谛,展现出浓郁的人间真情之美,也给现实生活中的我们,留下深切的回味和难忘的思考。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