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任正非:我已做好此生再也见不到女儿的准备!孟晚舟:“除了胜利 我们别无他选。”

任正非:我已做好此生再也见不到女儿的准备!孟晚舟:“除了胜利 我们别无他选。”

时间:2023-06-14 11:53:16

相关推荐

任正非:我已做好此生再也见不到女儿的准备!孟晚舟:“除了胜利 我们别无他选。”

孟晚舟没有如愿获释。

加拿大法院裁定:孟晚舟符合双重犯罪标准。这一判决,意味着孟晚舟在长达544天“软禁”后,仍然无法恢复自由。

判决结果出来的当天,很多新闻媒体都十分关注,聚拢在法院门口,对孟晚舟做了一次简短的采访,在采访中问道:“您对今天的结果感到失望吗?”孟晚舟想了想,笑着说:“这么些年,忙忙碌碌从来没有时间静下心来做一点自己喜欢的事,这五百多天让我想明白了很多,没有失望,只有遗憾,不能陪在老父身边。”

00:54

与此同时,远隔重洋的任正非也接受了一次特殊的采访,这是特地为他们父女连线的一次采访,在采访中问道:“您对今天的结果有什么想说的?”任正非想了想,平静的说:“这一辈子,专注于事业,一心想把华为打造成一个在世界能说得上话的企业,和女儿待在一起的时间太少,我很想她”,说着说着任正非突然哽咽了。“那您后悔吗?”任正非说:“没有后悔,只是对不起女儿,她是替我受罪,她......”任正非突然说不下去了。

00:20

而就在去年任正非接受媒体时表示,"华为不会牺牲人民的利益去换取孟晚舟的自由",他也曾在内部会上说:“我已做好此生再也见不到女儿的准备!”

看到任正非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我一开始想到的不是华为、不是美国、不是5G,我想到的是一个76岁高龄老人对女儿满满的爱。

这种爱只有作为一个父亲的人才能感受得到,这种爱只有作为一个父亲的人才能够真正理解。

囚禁期间,时逢任正非75岁的生日,孟晚舟思念父亲,发了一条充满爱意的朋友圈信息。

(孟晚舟发的朋友圈)

(孟晚舟写给父亲的信)

从信的内容可以看出,任正非和孟晚舟父女之间那种温馨幸福的爱意,信中每一个词诠释着孟晚舟对父亲深深的爱恋,那是一个女儿想父亲了,想对父亲在撒娇了。

她也知道她的父亲心里除了家人,还装着几十万职工,最主要的是还装着生养他的祖国!任正非曾经对员工说过:“我们每打赢一仗,就会让我们的父老乡亲多一碗饭,也可能多捐一点钱给希望工程,让更多的孩子们多读一点书。”

一路走来,华为承担了太多,领头羊任正非承担的更多,但崛起之路,不论是普通人、华为、亦或是中国都注定要承担这一路的风风雨雨。

在孟晚舟案宣判结果相关报道的评论区,热度第一的网友评论为:记住今夜的一切,吾辈要自强。

华为在心声社区发了一张内涵颇深的图。

回头看,崎岖坎坷

向前看,永不言弃

配图上,一架二战中的伊尔2攻击机,被打得像筛子一样,浑身弹孔累累,但依然坚持飞行,终于安全返回。

让我想起一句名言,大意是“阻碍弱者前进路上的花岗岩,会成为强者脚下的垫脚石。“

我们国家当年一穷二白不都照样挺过来么,还搞出了自己的核武器,新中国成立以来就从没怕过谁威胁。

除了义无反顾,我们别无选择。“冰冷的脚镣锁在孟女士的左脚上,但锁不住她优雅的迈步,锁不住华为发展的脚步,也锁不住大国崛起的健步”。

就像任正非说的:

“他们以为抓了孟晚舟我们就垮了,可是抓了也不垮,即使有一天我不存在了,也改变不了华为前进的步伐。”

虽然任正非对未能陪伴孩子成长感到抱歉,但人们却惊奇地发现:他的两个女儿才能出众,踏实低调又努力,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身上都明显有其父的影子……

虽然大女儿效力华为数年,但是任正非却数次对外放话:家人子女不会接班,已任首席财务官、被选为副董事长的女儿孟晚舟也不在他考虑之列。

对于三个子女的人生发展路线,任正非从未有过”包办“念头。

他曾在接受BBC专访时说:“我不能完全从父亲的角度去决定儿女发展的轨迹。每一个孩子都要有个性,我也要看到他们自由、坚强飞翔,找到自己的路。作为父母,不可能要求他们永远呆在我身边。我认为个人成长对他们更重要。”

任正非不止一次在采访中提到

希望儿女自由飞翔

记得杨绛先生说过,“好的教育”首先是启发人的学习兴趣,学习的自觉性,培养人的上进心,引导人们好学,和不断完善自己。要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受教育,让他们潜移默化。这方面榜样的作用很重要,言传不如身教。

诚然如此。很多情况下,孩子其实就是其父母的折射。关于孩子的教育,孟晚舟也十分重视,她曾在重庆德普外国语学校的主题演讲《未来将会选择什么样的年轻人》,以母亲的视角,通过对未来世界的展望,畅谈教育如何应对即将到来的未来。

(演讲来源于:重庆德普外国语学校)

24:36

以下为孟晚舟女士演讲全文:

朝气蓬勃的同学们,望子成龙的家长们,细致入微的老师们,到场的领导们,大家上午好。

很高兴有这样的机会来这里讲讲我的感受,因为我也是孩子的家长,太理解对于一个家长,尤其是对于一个母亲,对于中国,孩子的成长对我们意味着什么。所以今天,我希望把我的感悟分享给大家,对大家有一些帮助。

我的人生选择: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我1992年从大学毕业,我的父母就给我说,你已经成人了,你自己的选择需要你自己做。我做了第一个选择,申请去美国读书,我爸爸说可以,你就申请吧。

一切都很顺利,拿到学校的文件,最后一关去领事馆面试,那个时候我的英语水平不好,当时签证官问了我两个问题,他听完我说的结结巴巴的英语之后,用很流利的中文对我说,我不相信你是到国外去留学的,因为你的英语水平不好,我更相信你是为了移民。我的第一个选择就失败了。

我的第二个选择,是加入华为。

现在看来,这个选择还不错,华为给我提供了足够广阔的工作平台,以及足够开放的工作环境,乃至有着丰富经验的同事,来自各地的不同文化,让我在过去的二十几年里,一直都在努力地学习和成长。

有时候选择比努力更重要。正确的选择,加上我们一点点天赋,我们就有可能得到人生的精彩。

凯文凯利在《必然》这本书里,详细地预言了,未来30年世界将出现什么样的重大变化。

这本书,对我的触动很深,前前后后,我读了好几遍,不仅仅是想了解未来世界将怎样变化,更重要的是,作为母亲,我们的责任不是为了仅仅让孩子吃饱穿暖,不受到伤害,我们有责任帮助孩子选择一条广阔的人生道路。

等我的孩子大学毕业,他应该拥有什么样的能力才能在这个社会中具有极强的竞争力?

1992年,就是我毕业的那年,中国的高校毕业生大约70万人;,已经超过700万人。

随着中国二胎政策的放开,我们的竞争会更加的激烈,如今的就业压力远远超过了我的那个年代,如何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最大化地实现人生的价值,就是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的主题。

世界的变化与我们的选择

书中详细说明了12个趋势,在这里我就不赘述了,主要选择跟孩子相关的3个话题进行分享。

未来的世界一定是极具不确定性的,但是我们也看到了一个确定的趋势,那就是我们的世界是不断变化的。

人工智能

我讲一下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必将使这个社会产生颠覆性的变化。以来,世界顶尖的公司,雅虎、英特尔、领英、推特,都在加大人工智能的投入,收购了一些拥有人工智能技术的公司。

世界的知化,机器的知化,将会发生在任何一个领域,这些发生都超乎我们的想象。

到了2026年,谷歌的主营业务,很可能不再是搜索,而是人工智能。这就是谷歌真正令人敬畏之处。

苹果也是一样,手机业务并不是其真正的价值所在,手机上所承载的数据,以及这些海量数据的应用,才是其难以替代和复制的价值创造的制高点。全球手机市场近80%的利润归属于苹果,正是因为这个原因。

在我看来,人工智能唯一无法完全替代的领域就是人类的智慧。

所以,之前跟我读初三的儿子交流,他大学应该读什么专业,什么专业适合他的性格特征,我对他说,永远不要选择与机器竞争的职业,你根本不是它的对手。

工业革命,人类做不了的事情由机器承担;信息革命,人类做得了的事情,也将由机器承担。

而我们在选择职业的时候,我们要考虑还有什么样的工作机器承担不了,这是我们看到第二个趋势。

我们的选择

再者就是执念。

在我们有限的人生中,我们没有足够的时间,把每个机会都尝试一遍,甚至连对每种选择的潜在影响,都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分析,去做思考,去做比较。

未来的十年,大数据应用将得到极大的发挥,通过大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在最短的时间里,做出较佳的选择。

但是,这种较佳选择,只是基于过往行为判断的“较佳选择”,并不能意味着“结果就会最优”。因为最好的结果必须依赖于我们的执著,在乎于我们每个人的投入度和专注度。

这个道理很简单,一个班级的学生,同听一个老师的讲课,同样地作业,为什么有的同学能够持续优秀,有的同学却忽上忽下?

要么学生在这个坚持度上出了一点点问题,要么就是这个课程吸引不了他,这是我自己带孩子的感受,我就要跟孩子去讨论,到底是什么问题影响你在课堂上的投入度,你没有办法像班上的同学一样去认真的听课。

我先生特别友善,凡事都好商量,但是在孩子的“学习”、“锻炼”和“吃饭”这三件事上,绝无商量余地。

我记得几年前有一次送儿子去游泳,天气很冷,他不想去游。孩子哭着求我先生说,能不能放一天假,今天真的不想游,明天把今天的补上行不行。

我老公说不行,哪个谁要敢替他求情,谁就下去游。当时,我在旁边看着直掉眼泪,也不敢替儿子求情,我知道“贵在坚持”是他的底线。

如今,儿子在美国参加了学校的游泳队、水球队,代表学校到处打比赛。有一次我去参加家长会,看到儿子在游泳池非常开心的时候,我问他还记得当时的那件事不,他说记得,我一定忘不了,我有一个特别坏的爸爸,但是没有这个特别坏的爸爸,就没有我的今天。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记忆力的强弱、学习能力的高低,可能我们没法选择。但是,我们可以选择“毅力”。

没有什么困难过不去的,只要我们坚持,所以我想在未来的日子里,不管世界怎么变化,只要毅力在,我们就走在了成功的道路上。

思辨

第三个我想说思辨。

当我们不清楚某个问题的时候,下意识地选择是上网查询;当我们开始动笔写点东西的时候,也会在网络上先晃荡一下。

网络已经成为我们最直接、最贴身的老师,好像什么样的问题,都能在网络上找到答案。

我们突然发现知识很容易获取,未来学习知识已经变得不再重要,因为你随时随地都能获取知识。

与获取答案相比,思辨和提问的能力将显得尤为重要。

在西方人文科学中十分注重思考的价值和思考习惯的养成,我们看到很多的教育,尤其中学之后的教育很多都是圆桌式的讨论课程,他们抛弃了课堂上的死板的阅读方式。

我以前读书就是要求读完之后交一个中心思想上来,大多数都是一样的。

但现在这种情况正在发生改变。

现在的孩子,不再完全去认同你老师说的一个观点,而是通过自己去阅读,自己去分析、思考,结合他自己一点点很浅很浅的人生经历去挑战老师,在作文课上不会再有一致性的观点和视角,我们看到文字表现出来的形式更代表我们思想的火花,证据的支持去展现我自己的思考,迎接挑战。

同学和老师都不会在乎你的论点是否正确,而是关注你是否以严密的逻辑、详实的数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去年,还在读小学的女儿,要写一篇作文《你最崇敬的人》。同学们,你们想一想,这样的作文题目,交到你们的手上,会写谁?

以我的经验,多半都会写自己的父母,或者爷爷奶奶,因为立场绝不会出错,而且你所陈述的事实,没人能够挑战。

我女儿自己上网搜了一通后,选择了“爱因斯坦”,完全跳出了我的预期。

我看着她自己建观点、搜信息、攒成一篇短文时,我彻底感受到了新生力量的可畏。

人文科学的积累,是在帮我们构建成熟的思想、开阔的视野,独立分析和独立判断的能力。

这其实是西方教育的明显优势所在,也是为什么那么多孩子都想到国外去留学的原因之一,包括曾经青春年少的我。

我家儿子在美国已经读了两年了,自己选课,从来不让我们插手,后来我去看了,他选择了一些摄影,陶瓷这些。

有一年我通过平板给他改成了数、理、化课程之后他很生气,正式提出严重抗议后,我就不敢再私自帮他选课。

放任自流两年后,我发现,他好像都学的是些莫名其妙的课,但SSAT的考试成绩一直都很好。

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一些看起来毫无意义的课程当中它有内在的逻辑的,只是我们不懂而已,不像数学语文那么有目标性,可是这些辅助课程的学习帮助他对主课的理解,所以我也希望德普的课程设计在我们主课之外,有一些看上去貌似无用的课程,我相信这个会让孩子留下难以忘怀的经历。

未来什么最重要?

英文

教师节的那天,儿子跟我说,他最感恩的人是他的英文启蒙老师。

我们还一直以为,在儿子心中,他最感激的人应该是我们,是从不计较回报,从不在乎辛劳的父母。

可他却感谢的是英文老师,他说是英语老师从ABC的把他教上去,用了3年时间他才听懂了老师的课程。

工业革命之前,汽车还没有被发明出来,人们的见识取决于他们能走多远的路。

所以,再聪明、再努力的人,穷其一生,往往只知道一些村里的人和事。

如今,信息革命正如火如荼,英语,就是你能打开世界大门的一把钥匙。

完整的世界观

我经常跟我同事说人生最宝贵的财富就是经历,无论是痛苦的经历,还是幸福的经历。

甚至我们看到没有经历过挫折的孩子,他的人生是会有一个天花板的,怎么走都走不上去,所以经历是很重要的。

我们的英语技能,独立的生活能力,如何去管理好自己,控制好自己,这些都是孩子要学会的技能。

无论明天你在哪个国家读书,无论你将来选择什么样的事业,完整的世界观都是最重要的东西。

除了胜利,我们别无他选

刚才,德普也说到他们将重新去定义我们未来的教育,纯粹以知识积累为目的的教育方式已经没有办法去满足我们智能时代的需求,这个前面我已经讲过了道理,考试分数也不能反映我们对知识的掌握,知识是可以获取的,更没有办法量化我们的逻辑思维,意志,情感。

我们看到孩子在成长过程当中学什么,会什么真的不那么重要,更重要的你有什么样的意志力,你有什么样的品德。

没有机会并不可悲,可悲的是机会来临时,我们还没有做好准备。

世界是平的,如何在这个平的世界里建立自己独特的价值,建立核心的竞争力,是我们每个人都要去思考的问题。

过去,资本雇佣人才;未来,一定是人才雇佣资本。让自己成为未来世界的稀缺人才,你便拥有了管理这个世界的主动权。

最后我想借中国女排获得冠军的时候说的话作为今天的结束语,“除了胜利,我们别无他选。”

“除了胜利,我们别无他选。”谨以此句,献给孟晚舟女士。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