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李东华:老家|多彩贵州百姓大舞台“我的祖国·献礼新中国70周年”征文

李东华:老家|多彩贵州百姓大舞台“我的祖国·献礼新中国70周年”征文

时间:2020-02-28 20:33:05

相关推荐

李东华:老家|多彩贵州百姓大舞台“我的祖国·献礼新中国70周年”征文

抽空回了趟老家,家乡的变化着实惊人。

随着贵州县县通高速,我的老家也跟着沾光。从贵遵复线“十里画廊”站出站,去老家的路也改造成12米宽的旅游大道,坐在小车上,一袋烟功夫,就到了老家清河街上。

老街的变化,也让人很惊讶。

正是“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的时刻,登上万寿桥,让人耳目一新。万寿桥的两头,也建起木柱门廊,门头上赫然书写着“万寿桥”3个大字。桥两边的石柱、石栏,也换成白色大理石雕花廊柱、围栏,清新、喜庆。清龙河静静从万寿桥下流过,杨柳依依,水波不惊,给人一种古朴清幽之感。

万寿桥是老家颇有名气的一座石拱桥。据《开阳县志》记载:此桥始建于清雍正六年(1728年)。相传,此桥建好时正值万历皇帝50寿诞,万寿桥由此得名。桥为三孔石拱桥,加两端引桥,全长53.33米,高12.7米,宽6.9米,是开阳县跨度最大的古代石拱桥。桥身桥墩均用人工打凿的条石砌成,曾经是开阳至贵阳的重要通道。

跨过老桥,进入老街。老街在新农村建设、乡村振兴大潮中,已彻底变了模样。原来的马路街,现在也改成步行街,街面上铺了整齐方正的青石板,人走在上面,“咚咚”作响;街面两边,用桌面大的木花栏等距离栽了一株株三角梅,绿树红花,姿态万千;紧邻街面,是两米来宽的人行道,铺面整齐,商品琳琅满目;临街两面鳞次栉比的建筑物,全部进行了立面改造,装饰成板栗色墙面、廊柱、雕花门窗,古色古香。曾经脏、乱、差,只有一两家小五金、一两家小餐馆,“雨天一脚泥、晴天一身灰”的街道,已被另一副模样所替代。

老家历史文化深厚。古为耻里(后改让里)之一部和乖西副司,1949年后一直是区公所、乡政府所在地,其西南面的马头寨,是贵州水东宋氏遗址,有700多年历史。马头,是古时行政区划称谓。明初是水东宋氏亲辖的十二个中级土司的官名,后来才逐步演变为布依族聚居区管理单位和地名。据宋氏族谱记载,周世宗显德四年(957年),河北真定(正定)人宋景阳率师征黑阳等(今贵阳),底定广右,进兵黔南,遂下蛮州(今开阳),从此,宋氏实力逐渐增强,形成了雄长一方的世袭土司,史称水东宋氏。元、明时期,宋氏在马头寨设立底窝总管府,成为管理一方事务的最高行政机关。近年来,开阳为打造“水东文化、民族文化”等名片,深挖水东文化,在距老街约500米的龙滩坝,建起一万余平方米的水东文化广场和水东文化博物馆,让厚重的历史文化重焕生机。

旅游开发,更是让老家发展步入快车道。清龙河绕山越谷一路流来,流出了水头寨、马头寨、平寨、凤凰寨等“一湾十八寨”,这些布依村寨掩藏在青山绿水中,远远望去,像一幅幅风景画映入眼帘。因此,这一湾十八寨被命名为“十里画廊”。

十里画廊风景区有着“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贵州十大魅力景区”“贵阳市最佳乡村旅游避暑休闲度假区”的美名,可谓“人在画中游,景在画中藏”。乡村旅游的兴起、火爆,使老家旅游公路连通东西南北,水泥串寨路连通村村寨寨,卵石小径连通家家户户;农家乐如雨后春笋般兴起,每到周末,游人如织,老家人的脱贫致富又多了一条路子。

老家不断变化着。曾经漫山的玉米地,变成了一坡坡绿荫匝地的果园、茶园;曾经蛙声如潮的底窝大田坝,变成了各种瓜果飘香的农耕文化体验园;曾经弯弯曲曲的河道,变成了十公里长的骑行绿道……这一切的一切,让我凝结的乡愁更浓,思念更深。每一次回到老家,都有一种不愿再离开的感觉……

多彩贵州百姓大舞台“我的祖国——献礼新中国70周年征文”启事(点击查看)

文/李东华

文字编辑/陆青剑

视觉编辑/彭芳蓉

编审/李缨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