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王姓男马宝宝起名 王姓马宝宝起名大全

王姓男马宝宝起名 王姓马宝宝起名大全

时间:2024-02-24 13:40:34

相关推荐

王姓男马宝宝起名 王姓马宝宝起名大全

一天,有人开玩笑地问大臣暨季江:“徐皇妃的滋味如何?”暨季江毫不隐讳地回答:“柏直狗虽老犹能猎,萧溧阳马虽老犹骏,徐娘虽老犹尚多情。”他的话把南梁萧元帝的妃子徐昭佩推上了风口浪尖!

说起梁元帝萧绎和皇妃徐昭佩,他们两个人简直就是相爱相杀!

徐昭佩,她出身显赫,祖父是南齐太尉徐琨,父亲是南梁将军。因为她在宴会上一场舞蹈,当时还是湘东王的萧绎看上了她。父亲为了讨好萧绎,就把14岁的徐昭佩嫁给了他。

萧绎是梁武帝萧衍的第七个儿子,因为他从小患有眼疾,如果治不好的话,很有可能就会全盲了,所以梁武帝选择了保守治疗,结果萧绎活了下来,可是也只剩下一只眼睛了。

因此,嫁给萧绎,徐昭佩的心中是比较遗憾的,不过想到他的身份,这桩婚事也就算勉勉强强吧!

二人成婚后,也过了一段美好的日子,可是好景不长,就在生下一儿一女之后。萧绎就忙着和文人谈诗论道去了,他常常都不去徐昭佩的房间了。这对还在年轻的徐昭佩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大的打击。

她虽然算不上大美人,可是经过化妆之后,也能算得上美娇娘,如果会被丈夫嫌弃至此。不过,她可不是一个会轻易认输的人,她打算主动出击,重新唤回萧绎的心。

既然,萧绎喜欢和一群文人谈诗论道,那么徐昭佩就让自己融入到这个文人圈子中。她在闺阁时,也曾经饱读诗书,所以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她的诗作很快就在文人圈子中崭露头角,大家都对她很佩服。

而且因为她的出场,更是激发了大家的创作热情。此时,徐昭佩发现萧绎也会将他的目光落到她的身上,只是昙花一现,萧绎还是没有改变他冷漠的态度。

萧绎的态度,让徐昭佩很失望,她真的努力了,可还是做不到,也许萧绎就是天生比较冷淡的人,徐昭佩也让自己慢慢去适应他的性格了。

可是后来,萧绎顺利登基之后,他居然开始大肆册封后宫,甚至还将皇后之位给了其他妃子,对他的原配徐昭佩却仅仅只给了一个妃子的位置。

这对徐昭佩来说,就是一个极大的羞辱,贬妻为妾,还是在她没有犯任何错误的时候,她对于这件事真的难以忍受。

为了反击,等到萧绎来到她的寝宫时,徐昭佩故意就只画了半脸的妆容,她对萧绎说:“大王只有一只眼睛,那么半脸的妆容也就足够了!”萧绎被他气走了。

萧绎可以不爱她,可是凭什么要羞辱她呢?既然萧绎要这么做,她也不想在他为他独守空房了。

南梁时期,寺庙盛行,徐昭佩出宫就可以有很多时间可以接触到和尚。有一天,在瑶光寺,她与一个智远的和尚看对了眼,当天,徐昭佩就住在了寺庙中。一夜妙不可言,徐昭佩常常都去寺庙找智远。

纸包住火,这就很快就被传得风言风语,智远虽然享受,却也担心东窗事发,他会受到灭顶之灾,所以他想了想,趁着一个夜晚就悄悄跑路了。

徐昭佩没有了智远,她还可以找别人。不知道,是不是为了刺激萧绎,她居然看上了萧绎身边的护卫暨季江。

再一次宫宴后,徐昭佩半躺在床榻上,她派人将暨季江带来。看着徐皇妃,季江在半推半就中,与她成就了好事。

有了这一次的经验,季江最初害怕的心思全部都抛之脑后了,每次,只要徐昭佩一召唤,他就马不停蹄的赶到她的寝宫。

徐昭佩和他的事情,她也不忌讳,甚至都会留季江在她宫里用膳,她还亲自将饭菜喂到季江的嘴巴里。季江得到了萧元帝才能享有的待遇,他的内心别提多满足了。

季江和徐昭佩的事情,成为了宫里秘而不宣的传闻,但是大家都知道了。有些大臣就故意笑着问季江:“徐皇妃的滋味如何?”

季江也是真不怕死,他就毫不忌讳的说:“柏直狗虽老犹能猎,萧溧阳马虽老犹骏,徐娘虽老犹尚多情。”

大致的意思就是,徐昭佩虽然年纪有点大,她此时大概也有40来岁了,不过因为善于保养,所以她还是看起来风韵犹存。

因为季江的话,所以“徐娘半老,风韵犹存”便这样流传开来。徐昭佩从来都没有想过,有一天,她的名字会以这样的方式被后人记住。

对于徐昭佩的私生活,梁元帝萧绎怎么可能不知道呢?可是他愣是也没有管。

季江可以随意说出他和徐昭佩的私情,足见他的人品也不好,果不其然,就在西魏的军队攻打到南梁之后,他抛弃徐昭佩,就自己逃命去了。

徐昭佩早就习惯了离别,可是她的后宫可不能寂寞,所以她很快又在普贤尼寺搭上了美男子贺徽。贺徽算是一个文青,他的出现唤醒了徐昭佩少年时代对诗词的兴趣,他们两个人一边吟诗作赋,一边床上运动。

看到徐昭佩的入幕之宾不断,梁绎居然破天荒的又来找徐昭佩。

公元549年,萧绎对徐昭佩说:“我们要是再有一个像方等的儿子,那我就再也没有什么可以顾虑的了?”

徐昭佩没有同意,她却只是在萧绎的面前哭了。她不愿意,萧绎也没碰她,他们二人就这样僵持了一会,萧绎就走了。

萧绎带着愤怒离去,他打算收拾徐昭佩了,他的爱妃王氏突然流产了,他把这件事怪在徐昭佩头上,逼她自尽。

徐昭佩早知道会有这样的结局,所以她甘愿赴死。可是萧绎却不解恨,在她死后,将她的尸体送回娘家,还说要“休妻”。

#每天读点历史# 别关注那些八卦啦,对骂呀,还是老老实实静下心来读点历史吧!

什么叫“王与马共天下”?

王就是当时东晋时期琅邪郡大世族王导,而马则是指司马懿曾孙,被称为琅邪王的司马睿。

司马睿认为王导帮助再造晋室,功劳极大,而且王导又是联系南北世族的关键人物,对他极其重视。在登基大典上,拉着王导与他同坐御床,共受百官朝拜。

这是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事。在东晋朝中,司马氏有其位,而王氏家族有其权,所以说会出现王家与司马氏“平起平坐”的地步。

从前,有个青年的媳妇死了,晚上子时他带着锨镐,拿个大白布口袋,来到新坟。他把尸身背回去,用拨魂杖拖地叫她的名字,围着她正转三圈,倒转三圈。突然死人开口了。

这个青年名叫马山,他身高六尺,五大憨粗的身板儿。因好打抱不平和经常周济邻里,在村里挺有人缘儿。

这年四月二十八,下板城娘娘庙唱大戏,看戏的人山人海。马山偶遇当地流氓李万山调戏千金小姐胡秀英,他上前三拳两脚就把李万山和恶奴打得落荒而逃。

胡秀英见黑大汉打跑了这伙儿地痞流氓,就急忙上前道谢说:“多谢这位壮士大哥,搭救奴家脱险,免受恶人侮辱。”马山急忙还礼。

双方互相问过姓名之后,方知马山之父与胡秀英之父竟是老友。二人免不了互相闲叙一番,然后分手道别。

这年腊月的一天晚上,马山晚上多喝了点酒,回家时走错了路,走到恶霸李万山家门口来了。冤家路窄,李万山一见是马山,就把家丁恶奴招呼出来,揪住马山就打。

好虎架不住一群狼,何况马山又醉得东倒西歪。眼看马山要被打死时,忽然刮起一阵狂风,直刮得马山顺风滴溜溜儿的一阵转,也不知被刮到何方了。

时候不大,狂风停了,他也清醒过来。等站稳招头一看:只见眼前灯火通明,是个四合大院,前后五间大瓦房,东西五间大瓦房。

一个老太太出来把他让到客厅上座,她下首坐了,然后给他沏茶倒水。这时,老太太告诉他说:“我本姓王,嫁与胡家,人称胡王氏,此庄乃是胡家庄。”

马山想:“我怎么就没听说过下板城附近有这个村子呢?”他心里正寻思,老太太又说话了:“大侄子,我来让你看一个人,你就知道我是谁了!”她对屋里喊道!“丫头,你看谁来了!”

话音刚落,就从屋里走出一个女子来,只见她身穿白衣,亭亭玉立地站在他跟前,向他深深施了一个万福,然后客客气气地说:“马大哥,一向可好?”马山抬头一看,原来正是胡秀英。

马山正琢磨着她怎么也在这儿时,又听老太太说:“四月二十八那天,多亏你拔刀相助,打跑了恶霸李万山。我该咋报答你的大恩大德呢?”

马山对胡王氏说:“秀英本是我胡大爷亲闺女,和我妹妹有何差别。救她本是情理之事,怎能提到大恩呢?”

后来,通过三人唠家常,马山听胡秀英管老太太一口一个“妈”地叫着,看面目俩人又像母女,马山的心里不由得敲起了小鼓儿,因为他知道胡秀英的母亲早就去世了,莫非今天遇上鬼了?

可胡秀英并没死呀?老太太好像猜出了他的心思,笑了笑说:“大侄子,别害怕,我实话对你说吧。大娘我的确是鬼,你妹妹也是鬼,但我们绝不会害你。刚才你喝醉了酒,遇上李万山要打死你,我们娘儿俩才刮风救了你。顺便把李万山也掐死了,报前仇。”

马山本来胆儿就大,听了这话并不害怕。他站起来说:“大娘和妹妹救了我的命,请受我大礼参拜!”说完他就要跪下磕头。

俩人急忙把他搀起来,摁到椅子上马山又问:“秀英何时过世?又为何轻生?”胡秀英听罢,泣不成声地诉说:庙会之后,李万山贼心不死,屡次托媒不成,就用重金贿赂知县,知县反诬我父赖婚,打我父四十大板,把我断给李万山。我一气之下就上吊死了。

我以为一死就躲过灾难,可谁成想到了阴间又遭劫难。我刚到阴间不久,就让本地判官看中了,要娶我为姨太。明晚半夜子时就要娶亲了!我的命好苦啊!”说着秀英又大哭起来。

马山一听就气炸了肺,拍着桌子说:“在阳间我敢打抱不平,阴间我也敢打!秀英妹妹别害怕,我明天非杀死这个鬼东西不可!”

老太太一听,高兴地说:“你若有这个胆量,我这里倒是有把祖传青锋宝剑,锋利无比,明晚你可用这剑杀死他。杀死后,你记住:他腰里有个拨魂杖,你一定要摘下来。你妹的尸首还没有坏,你可用此杖把他救活。”马山一一记住并答应下来。

第二天晚上,马山拿上青锋剑,早早躲在了门后。到了半夜子时,果然见一个大鬼,身披红袍,胸戴大红花,大摇大摆地走进来。

马山看得真切,知道必是判官无疑,就举起宝剑,对准他后心一剑刺去。只听“妈呀”一声,判官摔倒在地。他急忙走上前去,把拨魂杖搜出来。

这时,胡王氏对他说:“马山,你赶紧离开此处。明晚子时带着锨镐,拿个大白布口袋,到这儿来。秀英的坟在一棵大柳树旁边,新坟新土,坟前有新碑。

你把她尸身背回去,用拨魂杖拖地叫她的名字,围着她正转三圈,倒转三圈,她就还阳了。还阳后,你们可结为夫妻。这本是前世姻缘所定,所以才有你“阳救妻身,阴救妻命’之事。我就在阴间保佑你们平安。”

马山听完这话,心想:“既然是前世姻缘所定,管她是不是还魂女。反正胡秀英是方圆百里闻名的贤淑俊女,得为己妻,也是我的造化。”想到此,他忙辞别胡家母女二人而去。

第二天半夜子时,他带好东西,来到这儿,果然在大柳树旁边有个新坟。他就把坟刨开,揭开棺材盖一看,果然是胡秀英。

他急忙把她装进大白布口袋,背回家去,放在炕上,照胡王氏教的方法做了一遍。时间不长,胡秀英果然渐渐醒了,还开口说话。马山非常高兴,从此和秀英结为夫妻。

——民间故事

19,国学大师黄侃在已婚的情况,骗婚黄绍兰,并使其怀孕。随后又和一个叫彭欣的女学生恋爱、生子。多年后,黄绍兰和彭欣成为了好友,可见到彭欣的儿子后,黄绍兰却立刻被送进了精神病院。

提到民国的国学大师,黄侃一定是不可不提。民国三大疯子,一个是章太炎,一个是刘师培,一个就是黄侃,三个人还是师生关系。这三个人举止狂妄,言语犀利,一向是不走寻常路。

黄侃是守旧派,一直主张文言文,因此他和提倡白话文的胡适也不对付,并且经常拿胡适开涮。每次都把胡适气个够呛。一次在探讨戏剧的表现形式时,胡适说一个鞭子就是马,两个旗子就是车实在是敷衍,就该用真马真车的演。

黄侃则喊道:“适之,适之,你说武松打虎该怎么演呢?”大家哄堂大笑。

而且,黄侃还常常打趣白话文,说如果胡适的妻子去世后,文言文发电报就是“妻丧速归”,如果白话文则是“你太太死了,你赶快回来吖”,电报费凭空多了一倍。

当然,调侃还是小事,他和老师章太炎的认识过程也相当离谱。据说两个人在日本留学的时候住上下楼,一天章太炎在窗前读书正如痴如醉,突然一股尿骚味从天而降。原来黄侃内急,直接就在楼上解决了。

两个嘴毒的人碰到一起,骂的昏天黑地,结果竟越骂越投缘,遂成了师徒,黄侃行了拜师礼。

但在民国疯子里,章太炎和刘师培在私生活上相对是检点一些的,尤其是刘师培还是个惧内的,而黄侃就不得了了,他的贪图美色一向是出了名的,而且一生结婚高达九次之多。

他的第一段婚姻是父母之命。黄侃开蒙比较早,又有天赋,7岁便能出口成章,写了一首好诗。一次他给在外面的父亲写信,其文才被父亲好友看中,认为将来不可小觑,就定下了娃娃亲。

二人到了婚配之日,黄侃就和王采蘅成了婚。这段婚姻毕竟不是自己选的,所以黄侃对这段过往提及的比较少,乃至夫人王氏病逝,都不见他有哀悼之词。

成婚两年后,他到日本求学,夫人就在家侍奉公婆,养育儿女。等到黄侃回国后,开始从事教育工作。也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的思想进步的女学生。

19,黄侃在河南女子师范学堂当老师,认识了蕙质兰心的黄绍兰。为了追求黄绍兰,黄侃煞费苦心,嘘寒问暖,情诗作对,用心良苦。起初黄绍兰对他并不感兴趣。

她从学校毕业去上海开博文女校,短暂的离开了黄侃,而黄侃竟为美色辞职,不顾一切地追到了上海,终于捕获美人芳心。他信誓旦旦的要迎娶黄绍兰为妻,可他家中已有妻室可怎么办呢?

他就堂而皇之的做了个假名,并告诉黄绍兰这是为了两个人好。黄侃说:你知道我有妻子,我如果用真名,犯了重婚罪,你也逃不了干系,我用假名便省去了这些烦恼。

哪怕是才貌俱佳的黄绍兰也难免在青春期有恋爱脑的时候,她竟信了这个鬼话。以至于,后来,黄侃在她生下孩子后,又和苏州籍的女学生彭欣搅和到了一起。黄绍兰因为捏着一张假的结婚证,哭诉无门,欲哭无泪。

章太炎的妻子汤国梨很喜欢黄绍兰,为了开解她就经常带她出去参与社交场合,希望她能早点走出婚姻的阴霾。

不巧的是,在这样的宴会里,她竟遇见了同样被黄侃抛弃的彭欣。

黄侃在武师有个学生叫黄菊英,也是很有才气的女孩。她和黄侃的大女儿是同班同学,常来黄侃家中作客。因为崇拜黄侃,总是请教问题,并通过长时间的相处和交流渐生爱慕之情。黄侃就是立志要给所有女人一个家,他喜欢谁就要立刻娶谁,之前黄绍兰是这样,彭欣这样,黄菊英依然如此。

黄侃宣布自己闪婚,好友都说这样大逆不道,人言可畏,可他根本不怕。

就在黄侃再次春风得意的时候,彭欣和黄绍兰这两个女人因为一个男人而惺惺相惜,相见恨晚,建立了亲密的友谊关系。

彭欣的两个孩子要去上海,她还特意叮嘱儿子去探望一下黄绍兰,把她当成母亲一样尊敬爱戴,可谁知黄绍兰见到彭欣的两个孩子后,精神更加萎靡不振,旧疾复发。

她始终摆脱不了黄侃给她留下的巨大阴影,终于彻底疯掉了。最后自杀身亡。

黄侃的师母汤国梨对他是没有什么好感的,尽管黄侃才华横溢,可在汤国梨眼里,他不过是“有文无行,为人所不耻”,是“无耻之尤的衣冠禽兽”。

但章太炎对自己的这位学生就宽容很多,认为他虽然放荡不羁,但也是一个至情至性之人,而且黄侃对母亲极为孝顺,也不能算是坏人。

章太炎多次劝黄侃著书,但黄侃都推辞并说不到五十不写,结果偏偏他就没活到五十岁,成了没有出版任何著作的国学大师。

黄侃五十岁生日,恩师章太炎送了一副寿联“韦编三绝今知命,黄娟初裁好著书”,就是提醒他该写点东西了。但黄侃认为这寿联不吉利,上下合看,似乎是“绝命书”三个字,于是命人撤去。

谁知,一语成谶。

1935年10月6日,黄侃由于饮酒过度,胃血管破裂,抢救无效,于10月8日去世。

王徽之(王羲之儿子)做官时,上司问他:你到底干啥的?徽之说:我也弄不清楚,但常有人牵着马在我的办公区进出,我怀疑我是养马的……

王徽之,字子猷,琅琊王氏出身,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五子。此人才华横溢,却不喜拘束,成天放浪形骸,四处游荡。不光举止癫狂怪异,还成天蓬头垢脸,衣着乱七八糟,颇有当年的名士风范。

由于门庭显赫,徽之年轻时便步入官场,但他居官无为官之心,对啥事都不上心,常因此受到抨击。但权臣桓温却十分欣赏他的风流气质,常对他网开一面。

桓温去世后,王徽之又被调到桓冲的手下担任弼马温。面对新老板,徽之自我如故,依旧啥都不管。桓冲很不高兴,便故意问他:“王徽之,你知不知道自己干嘛的?”

王徽之故作沉吟,随即答道:“我也闹不清自己是干啥的,但是经常人牵着马在我的办公区进出,我怀疑自己是养马的,不是骑曹,就是个马曹!”

桓冲又问:“那你总共管着多少匹马?”王徽之很不屑地说:“这你得问喂马的,我哪里会知道?”桓冲不甘心,继续问:“我听说最近很多马生了病,有没有病死的马,有多少匹?”

王徽之面不改色的说:“我连活马有多少都搞不清,怎么会去关心死马?”桓冲听得哑口无言,却也无可奈何。

不久,桓冲外出办公,命王徽之随行。走着走着,突然下起了暴风雨。王徽之不想淋雨,又见桓冲正舒舒服服的坐在车子里,立即下马钻进车中,嬉皮笑脸的对桓冲说:“将军独坐一车,好孤单啊,我得陪您聊天解闷啊!”

桓冲知道王徽之是个什么德行,也确实不想让他淋雨,就没有赶他走,还跟他聊起了天。聊得正带劲时,雨停了,王徽之立即终止对话,说了声“打扰”,就钻出去了。只留下桓冲自己在车子里目瞪口呆。

又有一回,王徽之出远门,经过吴中时,听说某家有一座特别漂亮的竹园,表示一定要去看看。园主受宠若惊,特地将院子和房舍打扫得干干净净,在客厅静候贵客。

没想到,王徽之一到就只顾着游览竹园,在其中吟诗唱歌,玩的好不开心,却连个招呼都没跟园主打。玩够了以后,他坐上轿子就要离开,也没让人跟园主通报一声。

如此,园主终于忍无可忍,于是派人锁上大门,就是不肯放他出去。王徽之这才意识到自己失了礼,便到客厅向园主致歉,在他家玩乐了好一阵子方才离开。

后来,王徽之把家搬到了山阴县。有一夜下了大雪,徽之兴致大发,赶紧叫家人烫酒,一边畅饮一边静静地欣赏落雪。忽然间,他思念起了住在剡县的好友戴逵,于是叫上了几个朋友,连夜乘船前去拜访。

在河里漂了一夜,一行人终于找到了戴逵的家。可王徽之连大门都没进,就决定打道回府。朋友们问他这是发什么疯,徽之说:“我昨天兴头起来了,就想过来看看他。如今兴致早没了,还见他干啥!”

后来,王徽之又回建康当了几年黄门侍郎,但因为生病,他又辞去了官职。当时他弟弟王献之(字子敬)也得了重病,先他一步而去。几天后,王徽之问突然问随从:“怎么收不到子敬的消息,他是不是已经走了!”

随从们本想瞒着他,但王徽之根本不听,直接坐上马车,到弟弟家吊丧去了。平时除了写书法,王献之最喜欢的就是弹琴。王徽之就拿过他的琴,想弹上一曲为弟弟送行,但因为情绪太激动,他好半天都调不好琴弦。

终于,王徽之失控了,他把琴摔到地上,随即哀嚎道:“子敬!子敬!为什么你人和琴都没了!”说罢号啕大哭,几度昏厥。一个多月后,王徽之也因背疾发作而亡,终年49岁……

作为王羲之的儿子,王徽之在书法上的成就远不如他的父亲和弟弟。但他落拓不羁的气质,从容自在的风度,还有那种无拘无束的生活态度,都在名士圈中引起了不小的共鸣。现摘录几个王徽之生平中的趣闻,给大家解解闷。

一、王徽之正和王献之聊天时,房子着火了。王徽之吓得连鞋都没穿就跑了,王献之却举止如常,很悠闲地唤来随从,把自己搀了出去。因为此事,人们普遍认为王徽之的气度不如弟弟。

二、王徽之拜访过雍州刺史郗恢时,瞄上了他客厅里的一条毛毯,不由得感叹道:“阿乞(郗恢小名)真好运,竟得了这么好的宝贝!”当时郗恢还在内堂,王徽之赶紧叫随从把毛毯卷起来,拿回自己家去了。

郗恢出来后,发现毛毯不见了,问王徽之看到没有?他却说:“刚有个力大无比的汉子,把你家毯子背起跑了。”郗恢当场傻眼,但最后也没说啥。

三、王徽之曾到朋友家做客。他住不久几天,却非要人家给他种几棵竹子。朋友不高兴,数落道:“你又待不久,这不是给我添麻烦吗!王徽之却吹了好半天的口哨,才指着一棵竹子说:“我一天都离不开它!”

四、王徽之回建康时,听说有个叫桓子野的音乐家,笛子吹得极好。刚好那天桓子野从他的身边路过。王徽之朝当时还没下船,便派人替自己传话:“能不能麻烦您给王公子吹奏一曲?”

一听王徽之想听自己的曲子,已经入朝为官的桓子野受宠若惊,立即拿出马扎上船,为王徽之连奏三支曲子。吹完了,他就上班去了。自始至终,王、桓二人都未交一语。

《上阳赋》很明显写的是东晋时期的故事。“王与马共天下”指的就是琅琊王氏和司马家族之间的关系。

不过电视剧明显将琅琊王氏的强大背景夸张了,比如统领世族200年,但实际东晋的国祚也就100年多一点。还说王氏出了十几位皇后等。

但同时电视剧又将王氏的军事力量写得太过薄弱,史上王敦当时可是东晋最为强大的长江中上游军事势力的统帅。

如果不是中途病发而亡,或许王敦真可能取代司马而王天下。而像电视剧里王蔺那样的手段,简直就是小儿科。

东晋的皇权恢复——晋孝武帝司马曜

最大成就,在谢安主持下打败前秦,保住了东晋的国祚。谢安死后,冲破门阀政治的格局,恢复皇权,权力收回到司马氏手中,可惜非明君,朝政益加黑暗,东晋离死不远。

晋孝武帝 司马曜 372年即位,在位25年 年号宁康(373--375)、太元(376--396)

司马曜(362-396),字昌明,简文帝第三子。372年七月登上皇位,年仅十岁。最初由大司马桓温辅政,宁康元年(373年)桓温去世,由崇德太后临朝摄政。太元元年(376年),太后归政,孝武帝司马矅开始亲政,谢安升中书监、录尚书事,总揽朝政,陈郡谢氏成为东晋的最后一个“当轴士族”。当时的东晋,长江上游由桓氏掌握(桓冲掌控,是桓温之弟),下游则属于谢氏当政(谢玄掌控,是谢安的侄子,谢安大哥谢奕之子)。383年,在谢安等的辅佐下,击败前秦大军,赢得淝水之战的胜利,保全了东晋王朝的国运。384年,桓冲病死,385年谢安去世,两位均是德高望重又顾全大局的政治家。

谢安死后,司马曜利用士族门阀人才断层的空档期,致力于冲破门阀政治的格局,恢复司马氏皇权,遂以其弟司马道子代替谢安执政,并成为东晋开国江左以来最有权力的君主。孝武帝“溺于酒色”,大权慢慢地落入武帝的同母弟琅琊王司马道子之手,又与司马道子争权,形成“主相相持”的局面,皇权从此旁落,社会矛盾逐渐尖锐,朝政益加黑暗。时因酒后戏言,于396年九月孝武帝被张贵人命宫女用被子闷死,时年35岁。其擅长书法和文学,有集二卷,已亡佚;《淳化阁帖》收录其书法作品《谯王帖》。

北府兵:太元二年(377年),谢安推举自己的侄儿谢玄为兖州刺史,镇守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两年后又兼领徐州刺史,,改镇京口(又名北府(今江苏省镇江市))。谢玄在此期间招募刘牢之、何谦、诸葛侃、高衡、刘轨、田洛及孙无终等骁将,整合他们麾下以流民为主的军队,组成了赫赫有名的“北府兵”(因京口又名北府,故而其军得名北府兵)。 北府兵战斗力极强,不仅巩固了陈郡谢氏的势力,更为江左华夏政权的存续提供了坚强的保障。太元八年(383年),北府军在淝水之战中一举击败前秦大军,八十多万氐族军败于八万北府军,从此北府军声威天下,乘势追击,刘牢之率北府军一度追到邺。太元十二年(387年),谢玄(388年去世)被解除了北府军的领导权,司马怡、王恭先后代之,北府军军阀化。晋安帝隆安元年(397年),王恭率北府军起兵反晋,次年刘牢之杀之,代之为北府军领袖。此后北府军主要致力于镇压孙恩、卢循的天师道起义军。元兴元年(402年),北府军奉命征讨在荆州割据的桓玄,刘牢之随即投降桓玄,桓玄称帝后削减刘牢之兵权,刘牢之意图起兵对抗桓玄,然由于投降桓玄早已丧失人心,众叛亲离下自杀。元兴三年(404年),原北府军参军刘裕率余部在京口起兵反抗桓玄,并杀之。此后,北府军成为刘裕的军事支柱。4,刘裕称帝,建立刘宋,北府军成为其皇家军队的主力。

孝武帝当政的最大亮点就是皇权的恢复。自司马睿开国江左、与琅琊王氏“王与马共天下”以后,东晋皇帝“虽有南面之尊,无总御之实,宰辅执政,政出多门,权去公家,遂成习俗” ,这就是所谓的门阀政治。七十年来,琅琊王氏、颍川庾氏、谯国桓氏、陈郡谢氏四大门阀相继粉墨登场,左右朝政,架空皇帝。谢玄之死标志着陈郡谢氏的门阀政治落下帷幕,也意味着孝武帝完成了皇权的收回。#东晋#

1930年10月,白崇禧的副官许辉生看长官寂寞,把未婚妻王氏送来伺候白崇禧。没想到,王氏服侍一年,竟然生了个儿子。

许辉生为什么要送自己的未婚妻王氏去伺候白崇禧?白崇禧的原配妻子去哪里了?她知道后会怎样处理呢?

1925年,32岁的白崇禧与22岁的马偑璋喜结良缘。

马偑璋是新式学堂走出来的新女性,自小聪明、稳重,为人处事有自己的见解。

新婚之夜,白崇禧看着漂亮、娇羞的妻子,想早些休息。

不料,马佩璋深情地凝视着白崇禧说:“再等等,我要你答应我一件事。”

“我会做一个好妻子,将来无论下刀山、过火海,我这辈子都跟定了你,但我有一个请求,这辈子除了我,你不许有别的女人。”

看着如此深情的妻子,白崇禧郑重地点点头。

马偑璋知书达礼,孝敬婆婆,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深受白崇禧喜爱和敬重。

1930年,为了免受战火牵连,白崇禧将马佩璋和两个女儿转移到香港。

1930年末,白崇禧率领部队将滇军赶出广西,为庆祝胜利,在南宁市内的陆氏花 园内大摆宴席,犒劳跟随自己征战沙场的桂军将士们。

数年来,众将士南征北战,现在终于可以修生养息了,大家无不开怀畅饮。有位军官借着酒气说到:“司令,夫人不在身边,您一个人多寂寞呀,要不要兄弟们给您找个女人,乐呵乐呵。”

其他人也附庸道:“是啊,乐呵乐呵。”

白崇禧听后,也没说什么,只是用力摇了摇头。

副官许辉生知道,部队进入南宁以来,没有了战事,白崇禧显得有些寂寞。

尤其是夜晚,夫人不在身边,白崇禧常常在深夜叫起警卫员,陪他下棋,打发时间。

许辉生了解白崇禧的脾气,他从不碰外面的女人。他嫌外面的女人不干净。同时,他担心与身世不清的女人,特别是青 楼的女人有染,会影响自己的名声。

许辉生想,去哪儿找一个知根知底的干净女人呢?于是,他想到了一个人。

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许辉生的未婚妻王氏。

许辉生想王氏年轻貌美、身姿婀娜,是一个传统的旧式女子,和她相处了这么久,从来没有碰过她,是个干净的女人。如果白崇禧喜欢的话,那自己的前程就有保障了。

次日,许辉生跑到王氏家里,悄悄地问王氏:“我有一位长官住在陆氏花 园,身边无人照顾,生活十分不方便,如果请你去帮忙照顾一下,你可否愿意?”

王氏认为是帮助长官料理家务,同时,王氏还考虑到,如果去帮忙的话,说不定还能常常见到许辉生。于是,王氏没多想,便一口答应了。

不久,许辉生把王氏带到陆氏花 园,在见白崇禧前,许辉生担心王氏不从,便将实情告诉了她,希望她能够将长官“服侍好”。

王氏听到许辉生如此说,立刻楞在了那里,许辉生耐心地说:“你若是真心对我好,就去把长官服侍好,等我飞黄腾达了,我们的未来才幸福。”

王氏没再说什么,竟然接受了。

许辉生把王氏带到了白崇禧的后院,“司令,这是我的未婚妻,夫人不在你身边,我把她带来,让她来照顾你。”白崇禧见到年轻的王氏,十分欢喜。

为了掩人耳目,许辉生还特意在指挥所附近租了一栋独院小楼,白崇禧夜夜留宿。

不久后,白崇禧便任命许辉生为边城警备司令官。

白崇禧与王氏在一起没多长时间,王氏便有了身孕,几个月后,王氏为白崇禧生下一个大胖儿子。

不惑之年,有了儿子,让白崇禧高兴不已。

可是,白崇禧没高兴几天,他与王氏的事很快就传到了香港。

马佩璋刚刚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她不相信丈夫会违背当初的诺言,再找别的女人。

可是,流言蜚语越来越多,马佩璋不得不相信。

于是,马佩璋秘密带着两个女儿,连夜赶回了南宁。

妻子突然出现在眼前,白崇禧深感不妙,他只得一脸愧色地迎了出来。

当马佩璋看到丈夫心虚的眼神,知道传言是真的。她又气又委屈,但她是个冷静的女人,知道自己要做什么。

马佩璋控制着情绪,郑重其事地说:“这里的事我都知道了,已经发生的事,我不想再去追究,但是现在你要做出选择,如果你选择她,我马上离开,如果你选择我,立即让那个女人离开,越远越好。”

白崇禧本以为妻子会声嘶力竭地大闹一场,没想到她竟如此冷静。

白崇禧惭愧地说:“一切听凭夫人发落,只是……”

马佩璋说:“你放心,我不会难为她,更不会亏待她,孩子是白家的,我来养。”

当天晚上,马佩璋便来到了独院小楼,向王氏亮明了身份后,王氏有些惊慌。

马佩璋不容王氏说话,温柔地对她说:“我不在的这段时间,多亏你照顾我的丈夫,我十分感激,如今我回来了,便不再劳烦你了。”

“我们会给你一笔钱,足够你下半辈子用,至于这个孩子,外面的人不知道,交给我来抚养,我会视他如己出。”

王氏知道,虽然与白崇禧有夫妻之实,但却是私下的勾当,没名没分,况且,马佩璋将话说得明明白白。

转天,马佩璋给了王氏一大笔钱,并将她送出了城,并与其约定永远不要回来。

此后,马佩璋将孩子接到了身边,取名为白先道,是白家的长子,并对外宣称,这个孩子是她所生。

#头条创作挑战赛#

“徐娘半老,风韵犹存”竟然是一对渣男渣女的故事!本来这句话现在的意思是形容中年妇女保养的好,依然留有年轻时的样子,但故事的出处却不是这么回事,故事主人公是梁武帝的儿子萧绎和他的徐妃。

话说南北朝时期,南朝的梁时代,佛系皇帝萧衍,因为听信侯景的忽悠,发生了“侯景之乱”,萧皇帝也被饿死在自己的宫中。

至此,梁朝的萧氏形成了不同的势力集团,当初那些不肯救父亲的儿子们,纷纷拥兵自立。

在各藩镇中实力最强、拥兵数十万的荆州刺史湘东王萧绎,也想当皇帝。

萧绎的王妃徐昭佩,出身名门--南朝官宦世家东海徐氏,与萧绎堪称门当户对,豪门之间的联姻也是迫于政治的需要,他们的结合只是利益的分配和父母的选择。

两个没有经过恋爱的男女,彼此之间没有什么感情,要是婚后好好培养也可,但萧绎这个人很垃圾。

在男尊女卑的古代,自己又是皇帝的儿子,萧绎见徐氏很要强,一直不喜欢她,甚至两三年才进一次她的房间。

这样的丈夫,任何一个正常的女人都受不了,再说,要是徐氏温存一些也可以,但人家徐女士愣是不买他的账。

另外,萧绎一只眼还有毛病,这样的男人,就是在帅,其实已经帅不起来了!

为了报复丈夫,性情高傲的徐妃想了一个办法,在萧绎来见她的时候,故意只化了“半面妆”--一半边脸化妆,另外半边素颜,你萧绎不是只有一只眼吗?化一半就够了。

嘛意思么?这种伤害性不大,侮辱性极强的行为,让萧绎心生怨恨,要不是上有老爹压着,就萧绎那暴脾气,早就“渣”死你了。

对自己讳忌莫深的生理缺陷,自己的老婆竟然这样对待,讽刺自己是独眼龙。这让人怎么受得了!

萧绎勃然大怒,拂袖而去,从此更加讨厌徐氏,再也没进过徐总的卧室。

有的夫妻就是孽缘,来到这个世界是互相伤害的。

从这方面来看,徐氏就不厚道了,他们之间应该是渣男PK渣女的较量。

徐氏向来我行我素,敢爱敢恨,既然你萧绎不理我,整天与小妾王氏姐妹卿卿我我,那就别怪自己被绿了!

于是徐氏红杏出墙,竟自降身份与萧绎的随从--年轻英俊的暨季江私通。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已经无法挽回了。

情夫暨季江这个人非常不靠谱,这小子竟然作死般地到处炫耀自己和王妃之间的风流韵事,这不是作死的节奏吗!

不但如此,暨季江还特瞧不起许氏,再说这种女人又有谁能瞧得起呢!

暨季江还写了一句歪诗,把许妃跟狗和马放在一起并称:柏直狗虽老犹能猎,萧潥阳马虽老犹骏,徐娘虽老犹尚多情!

心胸狭窄的萧绎怎么能忍受徐氏红杏出墙?

恨得牙根痒痒的萧绎要报复,不过他报复的手段很垃圾,如果一刀杀了,这太便宜徐氏了,于是他采取了另一种极端化的方式--精神摧残法。

他把徐氏偷情的行为写了出来,写得非常详细,简直就是一部南北朝版的《金瓶梅》。

一时间江陵以至整个荆州沸腾了。

被人戴了绿帽子,还到处宣扬,就服你萧绎!

想想,如果现在那个国家的王妃去偷情,王子不但不封锁消息还主动公开老婆和别人偷情的艳照,这爆炸性的新闻还不保持热搜的头版头条?

这绝对是大网红,要是带个货,那销售量每天都会蹭蹭地往上蹿!

萧绎做人太无底线了,这也是一些“富二代”的共性。人至贱则无敌,就是指萧绎这样的人吧。

徐氏的行为让做儿子的萧方感到无地自容,这个因为母亲不受待见而被父亲萧绎不喜欢的儿子变得心灰意冷。

恰在这时,萧绎为了实现皇帝梦,以征讨侯景为名向自己的侄子、湘州刺史萧誉要粮要兵马,萧誉当然不肯给,大家都是刺史,凭什么我听你的?

萧誉不听招呼,萧绎出兵也就有了借口,他立即派世子萧方等率兵讨伐萧誉。

那里的侯景叛乱还没有平复,自己家里先打起来了,这都是梁武帝萧衍教育的失败啊!

萧方虽然是萧绎的嫡长子,可因为母亲的事很不受宠,再说以后能不能继承萧绎的爵位还难说呢,此次他受命征讨萧誉,萧方也是抱定必死的决心,他的心已经碎了!

果不其然,在半路上就遭到萧誉袭击,萧方兵败身亡,尸骨无存。

儿子死了,萧绎毫无半点悲伤,在他心里早就把徐妃和这个儿子视若仇敌了。

没想到的是几天后,萧绎的宠妃王氏也死了,悲痛万分的萧绎迁怒徐妃,逼徐妃投井而死,死后萧绎还不忘羞辱她,把她的尸体还给徐家,称为“出妻”。就是死后休妻,这在注重礼节的古代是极具侮辱性的。

应该说这两个家庭,都没有教育好子女。

但萧绎这样做还觉得不够,接下来他把徐妃的种种风流韵事写进了一本叫《金楼子》的书里,他要让徐妃遗臭万年。

显然,他的目的没有达到,他的这种行为也是令后人不齿的。

虽然这样,但书中“徐娘半老,风韵犹存”的句子却流传了下来。

而这一句话经过历史变迁,竟然有了褒义的意思,形容女性保养的好,人到中年了还风情万种,让人心驰神往。

这也是萧绎没有想到的吧!

萧绎和徐妃的因缘,这是前世种下多大的仇啊!两个人能爱则爱,干嘛非要伤害呢!#生机大会#

学习《唐诗三百首》之四十七:《凉州词》王翰

《凉州词》

题注:凉州词其实是唐朝曲调名,来源于西域(参阅上一篇)。唐朝诗人喜欢用来创作“边塞诗”,王翰的《凉州词》也是两首组诗,传唱千古的是其一。

作者:唐·王翰(687~726年),字子羽,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市)人,唐代诗人。他比王之涣(688)大一岁,比王昌龄(698)大11岁,这三位可能同属太原王氏。

诗文格律:平起首句入韵,平水韵十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仄仄平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仄平平。

括号入声字,仄音。格律完美。

写作背景:先简要介绍一下这位恃才放旷的豪门“富二代”,狂妄到没边的一位诗人。

王翰,出身太原王氏,富贵之家,名门望族。据记载他是:少豪荡,恃才不羁,喜纵酒,枥多名马,家蓄妓乐。翰发言立意,自比王侯,日聚英杰,纵禽击鼓为欢。换现在话说:他喜欢酗酒,家中车库停满高档豪车,家里还养着歌舞乐团,常宴请知名人士搞各种趴体沙龙,喜欢自比王侯,爱充当权威发表意见。

他曾在一次宴会上口出狂言,给天下文人排了个座次,并毫不谦虚的把自己排在第一,如此狂妄,世间罕见。后来他的“狂”名,随着这份榜单传遍唐朝文坛,人尽皆知。

杜甫有一次喝醉了,写了一首狂诗:“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老杜说自己赋写的比扬雄好,诗写的比曹植强。李邕求着自己要见上一面,王翰希望和自己做邻居。扬雄、曹植就不用说了,李邕当时可是文坛泰斗级别的大咖,把王翰也放在这里,也侧面说明他狂妄的名声已是当时“泰斗大咖”级别。

不过王翰狂归狂,也确实有狂的资本。不但有钱还有才。他24岁(710)年就中了最难考的“进士科”,考上后继续饮酒放纵,参加科举对他来说只是证明实力而已,朝廷要给他官做,他还不去。后来前后两任宰相张嘉贞和张说都对他极为看重,并极力举荐,让他最终还是走上仕途,但最高也就到秘书正字、通事舍人、驾部员外郎(从六品)这样的小官。随着赏识他的两任执宰相继被罢,他也随即被贬外放,在道州司马赴任途中销声匿迹,主流认为王翰39岁病故却并无实考,我更愿意相信他是弃官归隐,不告而别,以他的秉性是完全可能这样做的。

驾部员外郎是专门负责往前线输送马匹与粮草等军需物资的副职长官。王翰的边塞诗多是在他任职驾部员外郎,为边关运送物资时有感而发。所以这首诗创作的时间应该是在公元726年之前,此时西北的边患不断,唐军并不占优势。

注解及赏析: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夜光杯:玉石制成的酒杯,泛指华贵而精美的酒杯。欲:将要。

琵琶:琵琶,本作“枇杷”,该乐器“本出于胡中,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枇,引手却曰杷,象其鼓时,因以为名也”。琵琶最初就是在马上演奏的,边塞地区的军中,骑在马上弹琵琶实属平常之举。

这里存在争议:

一种观点,这里琵琶是作战时用来发号施令用的,有集合准备作战的意味。而“催”即理解为催人出征。

另一种观点,马上演奏琵琶是军营宴会中的常规操作,是一种助兴方式。“催”有弹奏的意思,如果是催促,那也只能是催促饮酒,就是劝酒。

鄙人赞同“助兴劝酒”观点,首先琵琶的音量、声调就注定不可能用作军事上的发号施令。其次是从前后文意连贯性来看,“欲饮”酒还没喝上呢,就催着出征上战场,那下一句的“醉卧”怎么解释,没喝酒又如何“醉卧”。

译文:西域盛产的葡萄美酒盛满了夜光玉杯,举杯欲饮时又闻乐声响起,那是有人在马上弹奏琵琶助兴,催人痛饮。

赏析:诗人以驾部员外郎的身份运送物资到边关。在军中受到热情接待,一场酒宴拉开帷幕。开篇描绘酒香四溢的精致酒杯、群情激昂的将士们、连助兴都是原汁原味的“马上琵琶”的盛宴场景,洋溢着兴奋、欢快、豪迈的情调。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沙场:战场。君:你的敬称。

译文:要是醉倒在战场上也请你不要嘲笑啊,自古以来出征的将士又有几人能活着回来?

赏析:酒正酣,兴正浓,想到将士们报效祖国,杀敌建功,更是豪气干云。今日痛饮,不醉不归,就算是醉倒在沙场上又有何妨,将士们卫国戍边,本来就打算马革裹尸,没有准备活着回来。豪放的感情隐隐作痛,视死如归的悲壮丝丝入骨。

感悟:王翰以豪放的笔触,写出视死如归的悲壮,展现的却是残酷的现实“古来征战几人回”。扒开兴奋欢快的外衣,骨子里却是淡淡的忧伤,这才是这首诗传唱千古的感染力之所在。盛唐的边塞诗壮烈豪迈又深情,是一曲不可复制的时代绝响。

后世把“诗狂”之名给了贺知章,只因王翰在诗坛还不是顶级,但他在“狂界”绝对是独一档的存在。这位恃才放旷的“富二代”留存的诗作不多,《全唐诗》也仅收录十几首。但仅凭这首《凉州词》就能让他千古留名。不是他才华不够耀眼,只因盛唐的夜空群星太璀璨。

#在头条看见彼此# #头条创作挑战赛# #诗歌圈#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