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魏易姓虎宝宝起名男孩

魏易姓虎宝宝起名男孩

时间:2020-08-03 21:04:59

相关推荐

魏易姓虎宝宝起名男孩

历史与演义

中2

226—234年,在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克复中原的大旗下,诸葛亮北伐,最终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历史

北伐中原

建兴六年(228年)春,诸葛亮事先扬声走斜谷道取郿,让赵云、邓芝设疑兵吸引曹真重兵,自己率大军攻祁山。陇右的南安、天水和安定三郡反魏附蜀,关中震响。魏明帝西镇长安,命张郃率领步骑五万人前往,大破马谡于街亭。而同时赵云寡不敌众,失利于箕谷。诸葛亮乃拔西县千余家返回汉中。第一次北伐失败。

同年冬,诸葛亮趁魏兵东下,关中虚弱,趁机北伐,出兵散关(今陕西省宝鸡市西南)围陈仓(今陕西省宝鸡市东),为魏将郝昭所拒,诸葛亮劝降不成,而又粮草不继,不得已退还汉中。魏将王双来追,被斩。

建兴七年(229年)春,诸葛亮遣陈式攻武都(今甘肃省成县周边)、阴平(今甘肃省文县周边)二郡。雍州刺史郭淮引兵救之,亮自出至建威(今甘肃省西和县西),郭淮退,遂得二郡。

孙权于这一年称帝,不再名义上附属于曹魏,魏蜀吴三国正式形成。

建兴八年(230年)秋,魏军三路进攻汉中,司马懿走西城(今陕西省安康市西北),张郃走子午谷,曹真走斜谷。诸葛亮驻军于城固(今陕西省城固县东)、赤坂(今陕西省洋县东二十里)。时大雨三十余天,魏军撤退。同年,诸葛亮使魏延、吴懿西入羌中,大破魏后将军费曜(瑶)、雍州刺史郭淮于阳溪(南安郡内,当在今甘肃省武山西南一带)。

建兴九年(231年)二月,诸葛亮率大军攻祁山,始以木牛运。时曹真病重,司马懿都督关中诸将出拒。诸葛亮割麦于上邽(今甘肃省天水县)。司马懿追亮至卤城(今甘肃省天水市与甘谷之间),掘营自守,有“畏蜀如畏虎”之讥。

据《汉晋春秋》记载,同年五月,诸葛亮使魏延、高翔、吴班赴拒,大破司马懿,汉军获甲首三千级,玄铠五千领,角弩三千一百张,于是司马懿退还保营。该史料后被《资治通鉴》引用。

《晋书》则记魏军卸甲轻装,日夜兼程,在汉阳与诸葛亮相遇,司马懿派将军牛金率轻骑做饵,诸葛亮退兵至祁山,屯兵卤城,据南北二山,堵水筑围墙。魏军攻破,大破蜀军,俘获斩首数万。 而陈寿所著《三国志》里,两种说法均无记载。

六月,李严因运粮不济呼诸葛亮还师。张郃追亮退兵至木门,中箭身亡——此为二出祁山。

建兴十二年(234年)二月,诸葛亮率大军出斜谷道,据武功五丈原(今陕西省岐山南),屯田于渭滨,与司马懿对峙於渭南,并约吴国共同发兵。期间诸葛亮既屡屡遣使者下战书,又致巾帼妇人之饰,以激怒司马懿,但司马懿忍辱据守不出,并以“千里请战”的妙计平息将怒。

司马懿曾向蜀汉使者询问诸葛亮的睡眠、饮食和办事多少,不打听军事情况,使者答道:“诸葛公早起晚睡,凡是二十杖以 上的责罚,都亲自披阅;所吃的饭食不到几升。”司马懿告诉人说:“诸葛孔明进食少而事务烦,他还能活多久呢!”

诸葛亮乃分兵屯田,在魏国境内与魏国百姓共同种粮自给自足,打算长期驻扎下去,但诸葛亮却因过于操劳而病重。

病逝五丈原

刘禅派遣尚书仆射李福前来问候,同时询问国家大事。李福来到,诸葛亮谈话完毕,辞别而去,几天之后又回来。诸葛亮说:“我知道您返回来的意图,近来虽然整天谈话,有些事还没有交待,又来听取决定了。你所要问的事蒋琬适合。”李福道歉说:“日前确实不曾询问,如您面年这后,谁可以担负重任,所以就又返回。再请问蒋琬之后,谁可承担重任?”诸葛亮说:“费可以继任。“又问费祎之后怎么样?诸葛亮没有回答。

八月,诸葛亮病故于五丈原(宝鸡境内),享年五十四岁。杨仪等率军还,姜维等遵照诸葛亮遗嘱,秘不发丧,缓缓退军。司马懿率军追击,见蜀汉军帅旗飘扬,孔明羽扇纶巾坐在车里。司马懿怀疑是孔明用计诱敌,赶紧策马收兵,于是便有“死诸葛吓走活仲达”一事。

这六次用兵,出祁山只有两次;第四次是魏军主动进攻,蜀军防守,由于连日大雨,山洪暴发,冲毁栈道,蜀魏并未交战。

诸葛亮病逝五丈原之后,大军返回成都,刘禅追谥诸葛亮为忠武侯。

诸葛亮遗言命令部下将自己葬在汉中定军山,依山势修建坟墓,墓穴仅能容纳下棺材,穿平时的衣服入殓,不必用其他器物殉葬。

诸葛亮归葬定军山勉县的武侯墓。诸葛亮曾经上表指出自己没有多余财产,只有800株桑树和15顷土地,而自己穿的都是朝廷赐封,就算儿子都是自给自足,自己没有一点多余的财产。果然,诸葛亮直至死时也是如此,甚至在临死前,也吩咐了他下葬时只需要挖洞一个,棺木能够放进去便足够,自己则穿着平常的服装即可,不须要其他配葬物。

蜀汉各地多上书请立诸葛亮庙,蜀汉朝堂以此违背礼制不纳,于是百姓在四时的节日于道路上私祭诸葛亮。直至景耀六年(263年),在习隆、向充的建议下,刘禅在沔阳为诸葛亮立庙。

诸葛亮死后30年,司马昭派遣邓艾、钟会伐蜀。他的长子诸葛瞻和长孙诸葛尚一起在绵竹之战中战死沙场,满门忠烈。

没虎可骑[笑哭][笑哭]

中国网资讯中国网资讯中心官方账号

【#男子为躲避过年被逼婚谎称有对象#,妈妈听后狂喜置办新家具:骑虎难下】1月1日,安徽阜阳。安徽一男子为了过年期间不被妈妈催婚便谎称自己已有女朋友,妈妈听后欣喜若狂立马给他置办了新床、新柜子和一个化妆台。看着妈妈在床头摆放的两个娃娃男子一时骑虎难下。男子称读书时到年底就有期末考,如今过年就是新的期末考试,没女朋友回家就相当于不及格,到家后都没安静地方让自己待。第二天上午妈妈得知自己是骗她的后差点没把自己赶出门。网友看后顿时乐得不行

三国时期,曹、刘、孙三家厮杀多年,蕞终却是司马家得了天下。然而东晋的开国皇帝司马睿竟然有诸葛家的血统,没错,就是和诸葛亮有亲戚关系!是不是很匪夷所思?

今天,我们就来细细揭开他们之间这些盘根错节的关系。

先说说诸葛家的出息孩子。诸葛亮和哥哥诸葛瑾我们都比较熟悉,事实上诸葛亮还有个弟弟诸葛诞也小有名气。

这三人,诸葛亮投奔魏国,诸葛瑾效忠吴国,而诸葛诞是属于魏国。有句话说: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不过这个狗不是咱想象中那个狗,应该是说诸葛诞是功勋犬类似的意思吧。

那三兄弟为什么还步调不一致,效忠不同的主公呢?

那就得从他们上一辈说起。他们的父亲诸葛珪年轻的时候,就当上了泰山郡的郡丞,本想大展拳脚,结果却英年早逝。只留下了三个儿子,没办法,他们的叔叔诸葛玄就带着这仨孩子一起生活,后来,形势所迫,他就拖家带口一家人去荆州投奔刘表。

但在此过程中,诸葛瑾和大部队走散,其他人则被刘表安排在隆中这个地方。

当然,后面诸葛亮的故事我们就很熟悉了,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出山,给刘备出谋划策,帮助刘备谋得了三分之一的天下,而他也成为蜀国的丞相。

诸葛瑾呢,后来是跑到了江东,深得孙权的赏识。他这一生谨言慎行,为人敦厚。他的儿子诸葛恪是孙权死后的托孤大臣,也是吴国的决策人之一。

另一个诸葛诞,和俩哥哥比起来就有点惨了。他投奔魏国之后,屡立战功,还成为曹魏四大藩之一。但后来,他却举兵反叛,被司马家清算,兵败身亡。

说完诸葛亮这一辈,再来说说他们的子孙后代。

诸葛亮病死之后,他的儿子诸葛瞻和孙子诸葛尚都战死在绵竹,自此诸葛亮这一支几乎沉寂。

诸葛瑾的儿子诸葛恪作为托孤大臣,一直兢兢业业,但他在一次出兵乏魏的战争中,一位过于冒进,大败而归。后来,被同为辅政大臣的孙俊设计杀害,还被诛杀了三族,自己也被弃尸荒野。

而诸葛诞之所以选择反叛司马家,是因为当时司马家想对篡权的曹魏进行清算,排除异己。而诸葛诞此时已经成了司马家的一块绊脚石,所以诸葛诞只能选择反叛。

不过,他反叛失败,自己身死不说,还被诛杀了三族。

至此,诸葛家族就还有一丝血脉尚存。就是当年诸葛亮迟迟没有儿子,诸葛瑾就把自己的儿子诸葛乔过继给了诸葛亮,这才算逃过了被诛杀的命运。

但这里面还有一点很有意思,就是实际上司马家和诸葛家还有姻亲的关系。诸葛诞的女儿嫁给了司马伷,生下了司马觐,接着生下了司马睿,这就是东晋的开国皇帝。也就是说司马睿的爷爷是诸葛诞的女婿。

这么一算,司马家竟还有诸葛家的血脉,历史真是神 奇!你觉得呢?

关注我@果果历史时光机,和你分享好玩的历史故事~#头条中国史#

历史上的“龙、虎、狗”

《世说新语》中描述诸葛亮三兄弟:“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诸葛亮毋须多说,蜀汉政权中流砥柱,官至丞相,武乡侯;哥哥诸葛瑾深得孙权信重,官拜大将军,宣城侯;堂弟诸葛诞,名满魏国,封征东大将军,高平侯。兄弟三人,各辅一国,各有建树。

民国时期,北洋三杰,是那个时代的风云人物。王士珍神龙见首不见尾,才智过人,置身政治漩涡之外,被称为“北洋之龙”;段祺瑞霸气侧露,敢想敢干,实力派人物,被称为“北洋之虎”;冯国璋务实勤奋,脚踏实地,善于理财,被称为“北洋之狗”。

这里的“狗”并不是贬义词,西汉创始老板刘邦就有“功狗”之说。《六韬》按照“文、武、龙、虎、豹、狗”为顺序来排定人的功业,意思是比龙和虎低一些的评价,绝非贬低,就像现在的评级甲乙丙丁,一二三四,ABCD一样。

除此之外,宋朝的包青天老爷也有“龙、虎、狗”,不过,那是杀人的铡刀,王朝、马汉、张龙、赵虎的装备。

#真知新坐标#

鲁西南乡村记录|藏在名字里的村庄——成武县党集镇张石店村

在鲁西南大地,许多村庄都藏在它们的名字里,名字是村庄的灵魂。那一个个小村的名字,把一个个村庄的历史装点得摇曳生姿,你用寂寞的手指轻轻叩响那些名字,走进村庄,让别人看见你孤单的背影。

成武党集镇南面3.5公里处是一个叫张石店的村庄,东邻田海,西邻孙海,南临苟村集镇刘池塘,北邻田海。总面积1.73千米,其中耕地面积1.29平方千米,房屋337幢,居民326户,人口1119人,村子不大,却有张、孙、平、李、刘、田、胡、陶、宋、温、秦、苗、何、郭、王、崔、魏等姓。

村庄呈东西狭长型,东西4余里,南北2余里,以魏氏家族为中心呈中间高、四周低。有五条主街道,其中东西三条、南北两条;小桥3座,刘池塘引沟穿越村庄东部,新西沟穿越村庄西部,因村庄沟、河相间,所以呈块状分布,一条小河村庄贯穿南北(现几近掩埋)。胡家家后为村庄海拔最低低点,陶氏家族海拔最高点。现有小桥4座,其中刘池塘引沟一座,村庄里3座。村庄四周杨树、槐树、桐树坏绕,夏季清凉、风景怡人,村庄内部鲜有树木,该村最古老的树为清朝时所移植,最粗的树木当属孙存英家门口的欧美杨,树围已达300厘米,直径80余厘米,为该乡镇最粗树木。

该村有商店6处,村级卫生室2处,修理铺一处,个体经商户1家,养殖场5处。该村是优良小麦品种的培植基地,盛产小麦、棉花、玉米、大蒜等农副产品。出产杨树、桐树等树木。

该村交通发达,三条柏油路穿插村庄,距成田公路1千米,距枣曹路4千米,距聊商路3千米。

东鱼河横在村庄最南部,东鱼河一年四季河水不断,夏天是人们洗澡、捕鱼的乐园,冬季则是水上滑冰的好去处,东鱼河北支与主干道在此相汇,此处人烟稀少,水草丰美,气候怡人,每年会吸引很多鸟群驻足,因为环境保护较好,野鸟、野鸭时常出没。河边、大堤草木丰盛,是人们放牧、休闲的好场所。

此村原来叫太平集,明洪武年间立村,一条南北宽宽的通衢,人来人往。一位叫张石的人在村庄的大道旁开了一家旅店,供来往的人歇脚打尖。张石古道热肠,童叟无欺,旅店生意红火。一些逃荒的人无家可归,张石收留了他们,一些付不起店钱的穷人,张石免了他们的店钱。张石的行为让小村变得民风淳朴,张石死后,为章表张石,村民把村庄的名字改为张石店。

一个村庄的名字就这样留传下来了,名字后面的故事让一个平原小村变得生动而感性。

张石店村还有名人魏传经、崔学义等。正是这些名人是小村历史渊源流长,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参考资料《成武村落图谱》《张石店村志》@魅力成武 等,一并致谢!

#头条历史##历史冷知识#诸葛亮出山,对当时百姓而言,是多大的灾难?

刘禅在走投无路时,只好向魏投降。他遣尚书郎李虎送士民薄给邓艾,上面记载有“户二十八万,口九十四万,甲士十万二千,吏四万人。"

《三国志•蜀书后主传》注引王隐《蜀记》也有类似记载:“领户二十八万,男女九十四万,带甲将士十万二千,吏四万人。”

我很难相信这个数字,因为它给人的震惊实在无法形容。刘备入川前,“今益州户口百万,土沃财富甲”,益州有多大呢?民国四年(公元19)的《辞源》有如下解释:

益州:州名,汉置,今四川省地,后汉益州刺史治雒,即今四川省广汉县,后徙治成都。蜀治以后因之,北周废。

由此可知,有户口百万的益州所辖之地,仅只四川成都平原的一部分,而蜀汉政权统治的地盘,除了今天的四川全省外,还包括今云南和贵州省以及广西省的大部分,以及今陕西省的南部地区,面积扩大了10倍有余,在这么,大的区域内,仅只剩下“男女九十四万”,还不及刘备入川前益州这一小块地方的三分之一。

仅仅经过十几年的战争,人口却锐减到如此骇人听闻的程度,难道不发人深思吗?

《资治通鉴》的注者胡三省说得更明确:“三国虎争,人众之损,万有一存,景元四年,与蜀通计民户九十四万三千二百四十三耳,当此之时,谓不过汉文、景时一大郡,非虚语也。”

这血淋淋的事实难道还不能说明诸葛亮的战争经济给百姓带来的灾难是何等的深重吗?

我们知道,四川独特的地理位置在李白的《蜀道难》中有生动的描写:“蜀道难,难于上青....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因而四川自古少兵燹之灾,即使刘备入川前,中原大地虽然刀光剑影,杀得尸横遍地,但益州凭借其地理优势,基本没卷入战火之中。加之都江堰等水利工程,使之不畏自然灾害。

可是这样富饶的天府之国,加上云南、贵州、广西及陕西等地,如今只剩下区区二十八万户、九十四万人了,能不令人震惊吗?

在封建时代,人口的增减是衡量社会安定与否及经济状况的标尺,那么蜀汉的人口都哪里去了?

这里我们必须注意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从蜀汉建立,除了最后灭亡时是“外敌入侵”外,其它的战争都是诸葛亮的主动出击,也就是说,都是发生在蜀汉境外。所以,蜀汉人口锐减的原因只有一个答案:死于战争。

对此,有睿智的学者有过精辟的分析:“他用其智慧帮刘备打出了三分之一的江山,其忠无比,其德无量,然而对于当时的天下苍生来说,则诸葛亮何德之有?他的出山,实质上只不过挽救了一个行将灭亡的野心家,只不过使乱世多了一个有实力参与瓜分天下的军阀,多了几场血战,多了几堆白骨,多了几十年分裂,如此而已,岂有它哉!”

这个数字还从另一个方面反映了蜀汉战争经济给百姓造成的深重灾难。

想想看,区区九十四万人,要养活十万二千将士及四万官吏,老百姓身上负担之重压迫之惨不是很清楚了吗?

我们知道,诸葛亮六出祁山,每次兵力都在十万以上,战线长,路途崎岖,后勤保障和物资供应所需人数,更是远远超过作战部队的人数。

一般的战争规律,像这种长距离作战,后勤人员的人数大约是作战兵力的六倍,诸葛亮的北伐,即使有所谓的“木马流牛”,即使在汉中采取屯田以解决粮食问题,但后勤人员也不会少于作战兵力的2-3倍。

这样一个令人震惊的人口比例,再次证明了蜀汉政权实际上是一个高速运转的战车,而连年的高速运转,使这战车过度的磨损。

所以,蜀汉政权的垮台,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这也说明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描叙的“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只是一个梦想。

诸葛亮以毕生的精力把他非凡的才智像赌注一样投向这个梦想,既是他个人的悲剧,也是历史的悲剧,更是蜀汉政权统治下百姓的悲剧。

#东吴四大都督谁的智慧更胜一筹#周瑜第一、鲁肃第二、陆逊第三、吕蒙最次。

周瑜第一,首先是因为功绩。赤壁之战,曹操赢则孙权死。如果是这样,那之后不会有孙氏,更不会有东吴,也不会有四大都督的排名。赤壁之战的首功属于周瑜,跟刘备集团的关系不大。其次是能力。有周瑜镇守荆州,那刘备就不可能在荆州坐大成势,更不可能进取益州。公元2,周瑜正在操作西征入蜀,却不幸巴丘病逝。所以,但凡周瑜活着,刘备入蜀就是一个未知数。第三是见识。诸葛亮有隆中对,简单说就是据荆、益两州,而后逐鹿中原。张纮有江东攻略,简单说就是据荆、扬两州,而后逐鹿中原。所以隆中对与江东攻略在荆州问题上撞车了。而周瑜呢?周瑜则是把江中攻略再往前推一步,把益州也给占了,然后凭借整条长江施展江东攻略。这个见识,足以秒杀张纮和诸葛亮。关键是周瑜已经从理论走向实践。赤壁打赢曹操、战后西征入蜀,周瑜已经落实到了行动。

鲁肃第二,主要是因为见识。曹操大军压境,孙权是降是战?这个问题不好回答。老江湖张昭不可谓不是忠臣,也不可谓不是能臣,却主张降。唯二两个非战不降的,就是周瑜和鲁肃。周瑜选择直接硬刚。“况操自送死,而可迎之邪”,曹操敢来江东就是赶来送死,我周瑜让他有来无回,然后周瑜带兵去打了。鲁肃则要站高一个维度,打仗是讲军事,但军事之外还有政治。这个政治就是找盟友,有盟友就拉一个盟友、没有盟友就硬造一个盟友。而这个盟友就是刘备集团。所以,鲁肃在赤壁之战前就操作了孙刘联盟;在赤壁之战后,又小心维护孙刘联盟。面对曹操这么一个强敌,孙刘两家必须捆绑作战。无论是隆中对还是江东攻略,都是纸面上的战略。落实到行动上,这两个攻略已经撞车,你还能怎么办?孙刘联盟就是办法。

陆逊第三,主要是因为功绩。陆逊有两大功绩,一是夷陵之战、二是石亭之战。夷陵之战,火烧刘备七百里连营,彻底稳住了东吴的西面防线。石亭之战,打出了三个结果:一个是曹魏不敢轻易大规模进攻东吴;一个是诸葛亮趁机发动了第一次北伐;一个是孙权终于有了称帝的胆量。石亭之战是公元228年,孙权称帝是公元229年。孙权称帝之后,蜀汉和东吴立即签订盟书、建立同盟关系。

吕蒙最次,不是因为他搞了偷袭、害死关羽,而是因为这家伙只讲军事不讲政治。这一点,陆逊也一样。因为陆逊也参与了偷袭荆州的计划。但凡鲁肃活着,孙权集团都干不出这事来。直到孙权称帝,蜀汉和东吴才算正式建立同盟关系。那之前呢?之前是没有明说的同盟。为什么不能明说?因为蜀汉和孙权在地位上不对等。刘备在公元2,即夷陵之战前,已经称帝;而孙权到公元229年,即石亭之战后,才敢称帝。那在公元229年之前呢?孙氏的吴国只是臣服曹魏王朝的一个诸侯国。这种情况,还怎么建立同盟?既然没有明说,那就只能勉力维护。但是吕蒙和陆逊这两个少壮派,却只想打仗立功然后升官,而不顾孙刘之间的这种微妙的同盟关系。偷袭荆州,精确点儿说是偷袭南郡而害死关羽,直接把孙刘同盟打到冰点。这一仗虽然军事上胜了,但政治上非常被动,甚至孙权还要向刘备求和。之后,刘备发动夷陵之战打孙权、曹魏发动濡须口之战打孙权,这都是偷袭荆州所造成的被动局面。孙权虽然两仗都打赢了,但结果竟是向曹魏称臣、向刘备求和。打胜了还要求和,原因就是没有处理好军事和政治的关系。

所以,东吴四大都督,周瑜是神级存在,可惜命太短。如果江东攻略升级为长江攻略,那天下鹿死谁手真心不好说;鲁肃是龙级存在,“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相当于东吴的诸葛亮;陆逊勉强算是虎级存在,夷陵之战打赢蜀汉、石亭之战打赢曹魏,给主公壮了胆子,孙权也才敢称帝;吕蒙也就算只功狗吧,毕竟帮着主公拿下了荆州,而且论与孙权的关系,吕蒙要碾压陆逊。吕蒙生病,孙权就差床头伺候喂药了。而陆逊呢?却是被孙权给气死的。

刚愎自用,多谋少断的诸葛恪,从托孤大臣到被灭九族

想想三国时代的诸葛家三兄弟真厉害,后人评价是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诸葛亮是蜀汉丞相辅政大臣,但实际上诸葛瑾在东吴的地位丝毫不亚于诸葛亮, 在整个东吴的官僚阶层,孙权最信任的就是诸葛瑾。虽然诸葛瑾弟弟在蜀汉丞相,而且二人多有往来,自己儿子还过继给诸葛亮为子。即便如此,诸葛瑾他是东吴第一任大将军。但诸葛瑾这个大将经常打败仗。几乎没有胜绩。即便如此,孙权对诸葛瑾依旧信任有加。这也是后来孙权后来让诸葛恪当辅政大臣一个主要原因。

诸葛恪素有神童之称,但问题是无论是诸葛亮还是诸葛瑾都不看好诸葛恪,诸葛瑾就说这个儿子不是保全家族的人,日后是个败家的主(恪不大兴吾家,将大赤吾族也)。诸葛亮写信给陆逊说:“家兄(指诸葛瑾)年纪大了,而诸葛恪性格疏漏,现在他主管粮食供应,粮谷是军中最要紧的东西,我虽然在远处,也暗地感到不安。请足下特别为我转告至尊。”陆逊告诉孙权,孙权立即转让诸葛恪领兵。这都说明一个问题,无论诸葛瑾还是诸葛亮都不看好诸葛恪。

日后诸葛恪当上辅政大臣之后,由于刚愎自用,从而导致被诛九族。诸葛恪有三子,长子诸葛绰,官至骑都尉,因介入两宫之争被诸葛恪鸩杀,次子诸葛竦,三子诸葛建都被族灭。而诸葛瑾的儿子诸葛乔过继给诸葛亮而幸免于难,算是给诸葛瑾留下一点香火,我不禁想,如果诸葛瑾把诸葛恪过继给诸葛亮会如何。诸葛乔早于诸葛瑾去世,其子诸葛攀担任建武将军。

诸葛亮和诸葛恪同样作为权臣,为何叔侄二人却命运迥异。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诸葛恪早年太顺,未即弱冠就成名诸葛恪就在于早年太顺,没有经过挫折,突然遭遇大败。缺乏应对之策,又不纳忠言,才导致家败人亡。陆逊早年多次告诫诸葛恪要稳重,还指出了诸葛恪的致命缺陷:浮躁。而自负的诸葛恪却回信给陆逊,认为陆逊求全责备,认为古来成大事者都是统观全局。无须在细节上斤斤计较,就此就看看出其性格中轻浮自大的已经显现出来了。

纵观诸葛恪辅政期间并无大恶。不过因为伐魏的事而怨声载道。但大家对此却闭口不言,但越不说,诸葛恪就越觉得丢人,他就越想证明自己。最后在朝臣的一致反对之下再次伐魏。这回彻底让自己丧命了,攻合肥失败以后,诸葛恪就仿佛变了一个人一样。正是后来这种焦急而暴躁的心态,才让他进退失据。应该是咎由自取,也是死于争权夺利。对于诸葛恪诸葛恪而言,失败并不可怕,失败了以后没有办法承认失败,才是最可怕的事。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早慧并非好事。他一辈子就毁在这自负性格上了。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旭日初升霞万丈,

初生牛犊不怕虎。

农家另眼看世界

上联:旭日初升霞万丈,下联:有请诗友赐美联!

庞恭要随从魏太子到邯郸作人质,走的时候他对魏王说:“现在有一个人说大街上跑来一只老虎,君王相信吗?”

魏王回答说:“不信。”

庞恭说:“有两个人对您说大街上跑来一只老虎,您相信吗?”

魏王回答说:“不信。”

庞恭又说:“有三个人对您说大街上跑来一只老虎,君王您相信吗?”

魏王回答说:“我相信。”

庞恭说:“大街上没有老虎是很清楚的。然而三个人都这样说,就变成了大街上真有老虎了。现在邯郸离魏国要比宫廷离大街远得多,在您周围非议我的人一定会超过三人,希望君王明察。”

庞恭从邯郸回来后,魏王果真听信了谗言,不召见他了。

在《战国策·秦二》中,也有一个和这个差不多的故事,讲的是有一个和曾子同名同姓的人杀了人。有人告诉曾子的母亲说“曾参杀人了。”曾子的母亲说:“我儿子不会杀人。”说罢仍然织布。过一会第二个人来说:“曾参杀人了。”曾子的母亲还是不信。过了一会第三个人又进来说:“曾参杀人了。”这时曾子的母亲害怕了,丢下织布的梭子,翻过院墙逃走了。当谎言重复三遍,就是最了解、最相信自己的人都会动摇,可见谎言的力量,

当你一旦遭到谎言的陷害的时候,内心要有准备,不必大伤心、委屈,乱了自己的分寸。而当你听到一些信息时,也千万要注意分辨,不要轻信,也不要因为说的人多就相信。

我是@白可老师,致力于打造最有用的真知识分享,请大家点赞,请大家关注,支持我们做更好的内容。#知识分享#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