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蒲松龄的故居在哪 蒲松龄故居介绍

蒲松龄的故居在哪 蒲松龄故居介绍

时间:2022-11-30 08:15:04

相关推荐

蒲松龄的故居在哪 蒲松龄故居介绍

蒲松龄故居“聊斋”位于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是一座典型的北方农家建筑。蒲松龄故居在抗日战争中遭日军焚毁,1954年依原貌修复。

#夏日生活打卡季# #乡村旅游# #旅游# #旅行# #淄博头条# #淄博#

世界短篇小说之王蒲松龄故居,座落于山东省淄博市蒲家庄,离我居住小区有三四里地,是聊斋城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的景点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故居属于典型的北方农村院落,较为完整地保留了蒲松龄当年居住生活的原貌。高悬在故居大门上的“蒲松龄故居”金字门匾,是郭沫若所题。故居分六个小院,七个展室,占地面积5000多平方米,展览面积2000多平方米。院内有蒲翁当年著书的聊斋、蒲翁生平展室、蒲翁十分钟爱的文石展厅以及当代文人骚客的书画展厅。立有“柳泉”石碑为沈雁冰所题,是蒲翁当年设茶采风之地,又名“满井”,青石砌就的泉口,泉水四溢,令游人留连忘返。

蒲翁,一位名落孙山的他,除留下一部誉满中外的《聊斋志异》外,还创作了上千首俚曲作品。

蒲松龄故居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山东淄博市,一九八零年扩建为蒲松龄记念馆,馆藏蒲松龄生前文物和多种版本的巜聊斋志异》以及蒲学研究论文专著等多种作品。

我的游迹之——蒲松龄故居

“岁月沧桑,三百年古槐见证聊斋传奇”这是蒲松龄故居淄川蒲家庄的一棵老槐树,据说是明朝种下的,据今三四百多年了,依然枝繁叶茂,它见证了《聊斋志异》的诞生和三百多年的传承,也见证了蒲家庄从籍籍无名到文化胜地,更见证了柳泉先生蒲松龄的不凡一生,如今,古槐还在、聊斋还在、蒲家庄还在,但聊斋文化该往哪里走呢?#淄博# #淄博头条# #淄博身边事# #好客山东#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蒲松龄故居!聊斋志异,我去过蒲松龄故居参观过,还有狐仙园!狐仙园坐落在请代茗名文学家,世界短遍小说之王蒲松龄先生的故里!蒲松龄艺术馆!很有名的旅游景区!

中国 山东省 淄博市 淄川区 聊斋城

或许你喜欢听故事吗

今天一起去看看蒲松龄笔下的聊斋世界吧

从小看到的电视剧

今天走过蒲松龄故居,聊斋城

终于知道了那些人物是怎么创造出来的

或许现实的不公才能使蒲松龄创造出种种佳绩

爱情,无关物种

当我爱你,我想排除万难和你在一起

#夏日乐悠游#

#跟着头条看世界#

#跟着头条看世界-夏日乐悠游#

#我要上微头条#

#寻找头条生活家#

1966年8月,位于现淄博市淄川区蒲家庄的《聊斋》作者蒲松龄的墓地被人给挖开,人们以为蒲松龄是写书的,墓里肯定有很多值钱得东西,但是挖开墓以后,里面的寒酸程度,让所有的人大跌眼镜。

蒲松龄墓中有一个香炉,人称“宣德炉”墓里有两具棺材,男性尸骨是蒲松龄,那位女性尸骨就是他的妻子,他只有一位妻子,并无小妾,蒲松龄棺椁中除了这件香炉之外,还有一个铜烟袋,灯台,四枚印章,除此之外再无其他没有金器,银器,珍珠,玛瑙,这些名贵陪葬品统统没有。

而夫人刘氏的棺椁中比他稍好一些,里面有一些小零碎,比如:女性化妆用的铜镜,头上佩戴的铜簪,小珠子。在夫人棺椁中,也是相当的寒酸。好歹是一位大作家的妻子,而墓中的简陋程度让在场的人无法想象。

墓中最值钱的恐怕就是这一件宣德炉了,它是铜铸造,高六厘米,口径十三厘米,左右两旁有两只兽形的耳朵,香炉的底部刻着“大明宣德年制”因此人们称它为宣德炉,这件东西被人挖出来以后被人卖到民间,但是不久后就被蒲松龄纪念馆的工作人员赎回。

最重要的是,在人们挖开蒲松龄的墓的时候,发现了不少藏书,但因当年保管不力,再加上又不是专业的考古人员,因此这些书一经出土,便迅速的风化,腐烂,直至现在也搞不清楚,陵墓中究竟是不是《聊斋志异》,已经无从找寻。蒲松龄还写过一部《醒世姻缘传》至于随他一起下葬的是什么书稿,目前来说只能是一个谜了。

@佳宁说历史 :蒲松龄,今山东淄博淄川区蒲家庄人,少年成名,公元1658年,19岁的时候就考中了县,府,道三连第一中得秀才,并受到了当时山东学政施闰章的好评,一时间威震整个山东,虽然开了个好头,但是在以后的日子里却连考不中,蒲松龄屡败屡战,百折不挠。

从1660年到1702年,40多年的时间里,他不是在考试,就是在考试的路上,但是让人感到心酸的是,无一成功,70多岁的时候弄了一个岁贡生,在考试这一点上,他同吴承恩有些相似,都是考了很多年,连考不中,最后弄了一个贡生。

蒲松龄的父亲叫蒲槃,原本是淄川世家,祖上在宋朝时期还曾经为官,但是后来家道中落,他就开始做一些小买卖度日,蒲松龄的父亲娶了三房妻子,分别是李氏,董氏和孙氏,而蒲松龄是董氏所生。蒲松龄18岁的时候,娶了一房妻子刘氏,刘氏平时为人和善,从不与人争斗,因此经常受到妯娌们的无端欺负。

儿媳无端受欺负,作为公公的蒲槃看不下去了,就给他们兄弟分了家,蒲松龄家得到了几亩薄地,几件农具和两间茅草屋,蒲松龄一心求学,也不下地干活,家里的所有大事小情,全部由妻子刘氏操持,家里没有钱,作为一心只读圣贤书的蒲松龄又不挣钱,刘氏没有办法,衣服破了只能缝了再缝,每天织布挖野菜,再拿到集市上去卖,换一点小钱补贴家用。

蒲松龄的一生都离不开一个穷字,他的窘迫处境在《日中饭》中有记载:有一年夏天,家里穷得实在揭不开锅了,几个孩子争抢一碗粥,在抢夺的过程中,小儿子不慎将饭碗打翻,可怜的女儿,只能在远处眼巴巴的看着………。

蒲松龄的母亲董氏去世,作为儿子的他,甚至连办丧事的钱都拿不出来,幸亏一个朋友借给他钱,解了他燃眉之急,然而这笔钱过了好几年他都没有还上,朋友家中有事急需用钱,蒲松龄依旧不上,无奈的他只能写了一首诗,聊表歉意,诗是这样写的:“我乃负君贷,无乃太乖方!清夜时一念,身如负芒刺。”

一次又一次的打击,让蒲松龄一蹶不振,他无法平复心中的哀伤,只能靠写书聊以自慰,在他70多岁的时候,终于得了一个叫“岁贡生”的头衔,但这对风烛残年的蒲松龄来说又有什么用呢?他的一生都是在贫苦中度过,除了学习之外就是写书,不停的写,不停的学,可是最后依然没有改变现状。蒲松龄的一生。用一个字概括就是“穷”用五个字概括就是“郁郁不得志”。

蒲松龄在其40岁之前写完了《聊斋志异》之后的多年不断有修改和增补,《聊斋志异》全书共有491篇,八卷,共40余万字,历史学家郭沫若曾这样评价蒲松龄: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1973年,蒲松龄故居被政府收回,并重新进行了修缮,1980年淄博市政府决定修建蒲松龄纪念馆。从1980年。到1984年,国家一共出资30万元,对蒲松龄的故居,纪念馆,进行了全方位的修缮。

#历史天窗# #历史趣聊# #微头条日签#

#淄博头条#

蒲松龄故居

蒲松龄故居游玩免费,聊斋城还在建设中!可以到蒲松龄故居售票处,用支付宝扫码后填写信息,扫码进故居游玩!请佩戴好口罩!!!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蒲松龄故居游记

蒲松龄故居游记

2023-04-09

游蒲松龄故居

游蒲松龄故居

2018-11-25

蒲松龄故居

蒲松龄故居

2018-12-07

淄博蒲松龄故居

淄博蒲松龄故居

2021-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