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十堰名镇:朝秦暮楚的历史文化名镇——上津镇

十堰名镇:朝秦暮楚的历史文化名镇——上津镇

时间:2020-07-07 12:15:55

相关推荐

十堰名镇:朝秦暮楚的历史文化名镇——上津镇

说起鄂西北十堰的历史文化名镇,不得不提上津镇,这里有湖北地区保存最为完整的县级古城。

上津,是一本会说话的历史教科书。

上津,是一个缤纷多彩的文化大观园。

著名作家贾平凹书写的上津古镇

在上津古城,放慢脚步,用脚步感知时空变幻,用指尖触摸历史长河,用心和古城对话,从那积淀着时间痕迹的斑驳古城墙上,从那透着沧桑典雅的古城民居里,从那透着烟火气息的古城百姓生活中,寻觅古城的沿革与变迁,体味驿道会馆文化、山水文化,以及秦腔楚韵交融汇聚的民俗文化。

朝秦暮楚之地

自古以来,城市都是沿着大江大河发展,在崇山峻岭包裹的秦巴山区,河流沿岸自然是孕育城市的绝佳之地。汉江流域的古麇国和郧阳府、丹江流域的古楚国、堵河流域的上庸镇(古庸国)、黄龙镇等,都是得益于通江达海的便利河运,成为盛极一时的区域交通、经济、文化或政治中心。

上津镇位于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西北部,与陕西省漫川关镇交界,南依涛涛金钱河,北枕茫茫大秦岭,独特的地理位置,让上津成为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的节点,秦楚文化融合汇聚之地。春秋战国时期,上津作为秦楚两国的边界之地,两国的地域争夺之战频繁发生,使得上津的归属经常发生变化, 时而属于秦国,时而又回归楚国,故而有“朝秦暮楚”之说。

花木掩映下的古城房屋

天子渡口

上津,“上”的意思为天子,“津”的意思为渡口,上津也就是天子渡口的意思。古代,河流是勾连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重要动脉,通过河流文化得以孕育、交通得以保障、经济得以发展。理所当然,作为人流、物流集散之地的渡口就显得尤为重要,往往成为城市的发源地。类似的城市,如孟津,黄河上诸侯会盟(孟)的渡口;河津,黄河上的渡口;江津,长江上的渡口,都是因为江河的渡口而发展起来。

古城北门,又名玄武门

从北门进入,登上古城墙的台阶

作为航运的支点地区和重要的边关之城,上津城,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历经数次郡县设置变化。上津,古为商国之地,春秋属晋,战国属秦,北朝西魏时建立上津县,比郧西建县还早938年,历史上曾14次建县,6次设郡,6次设州,直到解放初期,这里仍是鄂西北边陲的一大重镇。

古城墙垛口

上津镇,因水而生,因渡口而兴。发源于秦岭的金钱河从陕西漫川关顺着山间谷底进入湖北境内,流经上津镇,至夹河关汇入汉江,通过汉江汇入长江。汉江作为长江最大的支流,一直以来都是联系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重要水运通道。通过上津的金钱河,广大的关中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得以进行物资交流运转。正是由于上津在南北经济交流、物资转运中重要的位置,被古人誉为“天子渡口”。

古城民居

在唐代中期,金钱河就成为南方贡赋北运长安的重要通道。唐代有一条联系南北的重要驿道,名叫上津道,是长安和江南地区物资转运的交通要道。这条驿道从大唐首都长安引出,经陆路至商州(今商洛)至上津县,也就是现在的上津镇,再改由水路顺金钱河、汉江延伸至江南和岭南地区。同时,这条古道亦是古代用兵的必经之路,如曹魏南下、金人及元初蒙古人用兵都是经此通道进入荆楚之地。传说,唐代诗人杜牧所描述的“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就是经上津道,将岭南的荔枝运进长安,供杨玉环食用的。

1966年7月,郧西县至上津公路修通后,金钱河河运地位一落千丈,特别是金钱河沿线水电站的相继建成,河水改道,古镇失去水运优势而逐渐失去了往日的繁华。

国内现今保存完好的四座县级古城之一

上津作为秦楚咽喉,政治中心,军事要地,千百年来,无数次政权兴衰更替和上万次血风腥雨的洗礼,为古老的上津镇留下了大量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上津古城是全国现存最古老、保存最为完整的四座县级古城之一(另外三座为平遥古城、丽江古城、凤凰古城)。

古城墙

古城街巷

现存上津古城始建于明洪武元年(1368年),古城形同朝靴,亦称“靴子城”。因城外种植柳树连绵千亩,人称“柳州城”。古城东西跨262米,南北跨306米,城围1236米,高6.8米,内设九巷,寓意“长治久安”,城设五门,东曰连郧,北曰接秦,南曰达楚,西曰通汉,西南再辟一门,以便民。因原系土城,后次第塌毁。明正德年间加以维修,用石砖垒砌,加宽加高。清顺治七年,知县顾来初兴工复建。清嘉庆七年,又全面复修,至今古城墙砖上仍有“上津公修”、“嘉庆七年”等字样。清同治二年,四川农民军首领兰二顺攻取上津,拆毁城楼。解放后,城垣相继坍塌。1992年、,上津镇对古城部分城墙和城门进行了复建和修复,,上津镇政府对古城进行了全面修复。

刻有“上津公修”的墙砖

古城面积虽小,但古城本体、建筑风貌、空间格局均保存较好,古貌依然,是研究明清鄂陕交界地区建筑、社会、文化发展史的重要参考。即使频繁地历经战乱,上津人也将乐观和豁达书写在生活的印迹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刻也没停止,不停地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建设自己家园,建设美丽的上津。

古城民居

这里民居多为四合院,一进数重,内置天井,四周小屋,飞檐斗拱,青砖黑瓦,雕梁画栋,古色古香, 就像一坛坛藏在地下的陈年老酒, 岁月越久,味道越醇。山陕会馆,静静地雄踞在高高的山坡上,凝视着古城,仿佛向世人诉说着古城过去的繁华与辉煌。饱经风霜的古城墙,用自己的一块块带着岁月缺口砖石,将古城历经的沧桑展露无遗。弯弯曲曲形制对称的一街九巷,尽显古城的精致与优雅。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火龙灯会让人为之震撼,具有秦巴山区典型民间舞蹈文化特色,也是古镇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因修葺暂时关闭的山陕会馆

古城内的天主教堂

湖北省第一个解放的县在上津设立

1947年6月,刘邓大军在鲁两南强渡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9月,陈谢兵团进入鄂陕边区,开创新的革命根据地,策应西北、中原主力作战。11月13日,上关县民主县政府成立,上关,以上津、漫川关二地地名命名。随着解放区的扩大,上关县民主政府先后驻地漫川、上津镇和旬阳蜀河口等地,1949年5月23日在上津宣告撤销。上关县虽然只存在了一年多的时间,但由于上关地处鄂陕的独特地理位置,为陕南根据地的建设、巩固和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上关县旧衙署

古镇新生

为做好古城文章,让古城往日繁华再现,上津镇制定《上津古镇保护与发展规划设计》,对上津古城进行保护和开发,致力于打造古色古香的古镇品牌,上津非物质文化遗产收集整理和传承启动,上津民居古建筑风貌修缮启动,上津古镇文化旅游区明清老街建成开街,相信随着上津旅游开发的持续,和特色小镇的建设,昔日的天子渡口风采和古镇盛景定会重现,一个“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秦巴小镇定会在不久的将来呈现在人们面前。

美丽上津,韵味上津,我们共同期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