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加快推进自贸区昆明片区高质量发展

加快推进自贸区昆明片区高质量发展

时间:2018-07-27 09:26:36

相关推荐

加快推进自贸区昆明片区高质量发展

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时代推进改革开放的一项战略举措。建立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国家赋予云南的重大使命,是云南深化改革开放的战略契机。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昆明片区自8月30日挂牌以来,制定实施三年行动计划,94项试点任务、64项主试任务、10项首创任务全面启动,证照分离试点改革全面实施。推行税务“套餐式”服务,行政审批实现“一窗受理、一网通办、一次办成”。截至12月31日,新增注册企业2849家,18个项目落地开工。当前,昆明片区应坚持问题导向,借鉴先进经验,锚定方向、谋定后动,在把国家定位、自身责任研究透彻的基础上,科学谋划和统筹推进工作,干出特色、干出质效,加快成为全省重要的经济增长新极点、产业发展新平台、深化改革新典范和营商环境新标杆。

坚持高位统筹,加强组织领导和机构建设

实行“政府主导+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混合型体制模式。按照“精简、实用、高效”原则,搭建市级统筹、片区落实、部门配合的管理运行架构。在市级层面,健全由市级主要领导任组长的片区建设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构建以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1+N”工作机构(领导小组办公室+N个专责工作组),高位领导和推动昆明片区改革开放试点任务,牵头与国家、省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定期研究审定重大事项、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在管委会层面,从实际出发,灵活设立专项工作组,推进具体任务落实。片区管委会内设机构及园区应实行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以体制转变带动工作方式转变。除主要领导外,取消行政待遇,实行全员聘用。自行决定人员聘用和薪酬标准等,建立岗位能上能下、收入能增能减、人员能进能出的激励机制。

激励片区各级干部干事创业。坚持事业为上、依事择人、人岗相适,在遵循干部成长规律的基础上,不拘一格、大胆使用有干事意愿、有素质能力、有培养前途的优秀年轻干部,为其锻炼提升、成长成才创造机会和舞台。树立讲担当、重作为的鲜明评价导向,用好考核激励“指挥棒”,形成奖勤罚懒、优胜劣汰的正向激励机制。创新绩效管理方式,在市级绩效奖励体系的基础上,制定绩效管理办法和干部职工干事创业容错机制,将片区工作任务与市级目标挂钩,单独进行绩效考核,激发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积极性,敢于创新、敢于担当、敢于试错,将个人工作、个人发展与片区目标有机结合,保障片区完成试验任务,实现发展目标。

坚持全市联动,形成昆明片区建设强大合力。全市各级各部门要把支持、参与昆明片区建设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牢固树立全市“一盘棋”思想,加强协调配合,对昆明片区建设的重点项目和难点问题,群策群力,攻坚突破。要对照目标任务,建立责任机制,健全监督机制和考核激励机制,形成人人关心、支持、参与自贸试验区建设的良好局面和浓厚氛围。

坚持规划引领,全力以赴抓好产业项目建设

立足国家明确的战略定位、功能划分和昆明市资源禀赋、区位优势、产业基础,结合昆明市现代产业体系部署,制定完善片区产业发展规划,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坚持培育和引进“两条腿”走路,加速产业生成、塑造产业集群、形成规模效应。

优化重大产业规划布局,因地制宜打造片区特色优势产业。经开区要以高端制造为核心,以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新材料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导,发展数字经济产业和科技创新现代服务业,推进金融业开放创新,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官渡区要构建与自贸试验区背景下城市新中心相匹配的产业体系,以总部经济为引领,以商务会展、国际商贸、金融服务、大健康为主导,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科技创新等现代服务业。

加强与空港经济区联动发展航空租赁、航空物流、智慧物流等产业。拓展长水国际机场货物集散模式,探索货物进出自贸试验区和保税区的物流运作模式,打造昆明国际航空枢纽,拓展昆明长水国际机场“空空+空地”货物集疏模式,鼓励发展全货机航班、腹舱货运,打造区域跨境物流中心,构建面向南亚东南亚航空物流集散中心。

推动大健康产业创新发展。立足“中国健康之城”建设,建立与国际医学中心协同创新机制,引进港澳服务提供者,按规定在片区内设立独资医疗机构。支持与境外机构合作开发跨境医疗保险产品、开展国际医疗保险结算试点。加快临床急需医疗器械上市,建设国际医疗产业发展集聚区。加快创新药品审批上市,对抗癌药、罕见病用药等临床急需创新药品实施优先审评审批。优化生物医药全球协同研发试验用特殊物品的检疫查验流程。开展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试点,允许片区内医疗器械注册申请人委托云南省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生产产品。引入和创建国际医学组织,给予医疗人才、先进医疗技术优先准入。

按产业发展规划进行专项策划,实施集约化、精准化、专业化、市场化、社会化招商。通过分管副市长任组长的招商工作领导小组,整合经开区、官渡区的招商力量,统筹推进昆明片区招商引资。着力引进引领、带动和支撑作用强的大体量产业项目,注重引进细分行业的龙头企业。整合重组招商机构,按内资、外资两个招商对象,分别成立专业招商公司,由政府向其购买招商服务。

创新制度体系,建设高水平营商环境

对标国际标准,建立与国际投资和贸易规则相适应的政府服务体系。加快“数字政府”建设,运用区块链技术,建立企业数字资产安全可信流转和政务协作服务平台。以“证照分离”全覆盖先行先试为突破口,进一步梳理省级权限事项和政策清单,并依托昆明片区综合服务中心,探索政务服务片区联动审批机制,建立商事服务双向异地办理机制,打通“一窗受理”地域限制,形成联动发展格局,向全市乃至全省延伸。将现有政策和制度创新相结合,进一步完善昆明片区配套政策,营造“一窗受理、一网通办、一次办成”和“流程最简、速度最快、效率最高、成本最低”的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建立健全跨部门协同管理机制,推行“极简审批”“不见面审批(服务)”。全面推行工程建设项目“拿地即开工、建成即使用”审批服务模式。建立企业诉求直接通道。整合社会专业服务资源,为企业和个人提供智能化、专业化服务,解决社会难点痛点问题。推进合作制公证机构试点。优化税收服务流程,推进税务备案电子化,创新推出与国际接轨的税收服务举措。

构建市场主体自律、业界自治、社会监督、政府监管“四位一体”综合监管体系,建立全链条贯通、全生命周期跟踪的事前事中事后监管闭环。密切同海关、检疫、金融等部门机构的联系协作,结合贯彻落实国务院《优化口岸营商环境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工作方案》,推动通关一体化、“先出区、后报关”“批次进出、集中申报”、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跨境人民币结算等措施落地,切实提升贸易便利化综合水平。科学运用协同监管、精准监管、分类监管、动态监管等现代监管理念和手段,探索建立企业信用评价体系、积分服务制和营商环境“红黑榜”制度,实现事中事后监管到数据库再到信用评价中心的闭环运转,营造“奖优罚劣”的生产经营环境,为行政审批提供数据支撑。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国际通行做法,研究构建司法保障体系及权益保护机制,酝酿设立商事纠纷仲裁调解机构、制定商事纠纷仲裁调解规则等,营造法治化环境,筑起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保护网”。

坚持先行先试,加大对昆明片区建设的政策支持

赋予片区先行先试改革优先权。鼓励昆明片区对标最高标准、最高水平,大胆闯、大胆试、自主改,在解决企业发展需求中的痛点难点问题上先行先试,及时将片区内企业对制度创新的新需求纳入试点任务范围。以制度创新促进动力变革、以管理创新促进质量变革、以服务创新促进效率变革,实现创新红利最大化,打造省会城市改革开放战略新高地。

统筹财力支持片区建设。片区产生的新增市以下地方收入,5年内全部用于片区建设。设立片区专项发展资金,用于产业扶持、创新研发、人才引进培养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对符合片区发展定位的新设立的现代服务业(含国际贸易)和新兴制造业企业,按营业收入分档进行奖励。

创新土地管理方式。用地计划向片区倾斜,对引进的符合片区产业规划的项目,可以根据用地需求,允许多宗不同性质用地搭配出让,并附带产业条件,结构式、组团式、单元化科学供地。鼓励产业(除房地产外)用地采取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弹性年期方式供应。探索建立以标定地价为核心的土地市场价格体系。提升集约化用地水平,对符合片区产业功能的项目,容积率可进一步提高,探索实行混合用地、创新型产业用地等政策,引导科技研发、企业总部管理等创新功能加快集聚。

创新投融资体制。创办“零费区”,对符合片区发展定位的现代服务业和新兴制造业企业,除国家、省和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外,可免征市级地方性行政事业性收费。支持各类金融机构在片区布局,探索搭建金融服务信用信息共享平台。鼓励金融机构扩大信贷投放、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强化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培育多元化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市场,推广“政银保评” 四位一体、风险共担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新模式。探索开展跨境金融业务,允许片区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按相关规定为境外机构办理人民币衍生产品等业务。

建立人才通道,打造人才聚集新高地

盘活人才“存量”,优化人才“增量”,让专业人干专业事,靠明白人做明白事。坚持政策引才与平台引才并举,为高层次管理型、贸易型、技术型、服务型人才种好“梧桐树”,让人才“引得进、干得好、留得下”。灵活采取挂职、兼职、合作等柔性方式,使用紧缺专业人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抓住沪滇合作契机,构建跨地域专业人才交流平台,建立高层次、高规格智库,聘请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团队指导昆明片区建设,培训公务人员、管理人员和企业家。全面实施“产业领军人才支持计划”“高端外专计划”等创新创业人才工程,强化需求对接,加大对片区的产业领军人才、科技创新人才、专业技能人才、高水平管理人才、海归创业人才等精准招引力度,提高人才引进的实效性。探索设计柔性引才政策,出台“昆明片区高层次人才柔性引进专项办法”,以项目合作、技术入股、有偿咨询、课题研发等多种方式招才引智,通过市场机制引导各类优秀人才向重点领域、重点产业集聚。

与重点大学、科研院所等机构开展智力合作,通过人才保障,构建产学研协同合作体系,形成人才聚集高地。用好云南大学等高校资源,定向培养招录专业人才,增加人才储备。推动双元制职业教育发展,设立智能制造技师学院,打造面向南亚东南亚国家的区域性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探索国际人才管理改革试点,为在片区内开展商务、旅游活动和工作、创业的外国人提供出入境、居留和永久居留便利。建立港澳台和外籍专业人才绿色通道,发放“人才服务金卡”,建立住房、子女入学、就医社保专项机制和“一站式”服务机制。允许外籍及港澳台地区技术工作人员按规定在片区内工作,探索开展职业资格国际互认。在国际会议、对外邀请、使节来访等需审核审批事项上,建立外事审核审批“直通车”制度。引进外国著名高校来片区开展合作办学,打造与国际接轨的高等教育聚集区,建设服务国内外青年创新创业的载体平台,为南亚东南亚国家输送高技能服务管理人才。

通过国际性会议和论坛等活动平台,宣传推介片区建设成果。通过境内外经贸活动平台,结合片区推进工作,举办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自贸试验区建设论坛,组织有关领域的权威专家全方位互动交流,进一步深化与国内外一流企业、研究机构的深度合作,更好地展示、推介昆明片区产品和服务,实现国际国内的对接合作、信息交流与人才互动。

中共云南省昆明市委党校课题组

(课题组组长:陈 涛 成 员:李 琳 刘 刚 王思慧 冯显茹 杨忠艳 黄东岳)

(责任编辑 从永刚)

《社会主义论坛》第6期“专题调研”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