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老相馆见证时代变迁

老相馆见证时代变迁

时间:2023-01-06 22:13:56

相关推荐

老相馆见证时代变迁

镜头下的八桂巨变之四

本报记者 张天韵

是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为改革开放40年留下宝贵记录的广州照相院、新华照相院等老照相馆,既是亲历者,更是见证者,它们不仅承载着一个人、一座城市的记忆,更是记录着点点滴滴的岁月痕迹,凝固了几代人的“幸福瞬间”。

A 回响在记忆中的 “咔嚓”声

提及自治区成立60周年大庆,勾起关萍一直难以忘怀的心事:60年前,作为广州照相院的一名学徒,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当天,他协助师傅用广西仅有的一部旋转机,为前来广西参加成立大会的中央领导人和与会代表1000余人拍一张集体合影。

“由于操作失误,最终没能留住这一重要的历史时刻!”关萍回忆起当时情景,仍懊悔不已。半个多世纪一晃而过,记者眼前的关萍,尽管已有85岁高龄,仍旧声音洪亮、腰杆挺拔,仍然用镜头记录着家乡的发展与变化。谈及广州照相院,如同推开他的记忆闸门,沉浸在当年往事中……

“当时的广州照相院在许多老南宁人眼里,就是一座地标。”20世纪40年代,广州照相院在南宁兴宁路挂牌营业。“兴宁路是当时最繁华的商业圈。”关萍说,由于家境不宽裕,他15岁就进照相馆当学徒,“当时的广州照相院在南宁算是规模最大、设备最全的照相馆,地理位置也很优越,但竞争却相当激烈,不长的兴宁路就有4家照相馆,为了生存,广州照相院只得独辟蹊径,走一条外拍团体照的路子”。

“1950年,广州照相院在当时的市长刘锡三的帮助下,贷款购进一台美国制造的6寸长条转机,不得了啦,广州照相院一下子走红,成为南宁市唯一一家能拍上千人大型团体照的照相馆。”关萍嗓音不觉提高了几度,“党和国家领导人到广西与地方集体合影的照片都是我们照相院独揽。”

1956年,在“一化三改造”中,广州照相院并入南宁饮食服务公司,实行公私合营。“那时服务公司很大很气派,有食堂、理发店、百货店,还有菜市场,但都比不上照相馆的生意来着红火。”关萍想起当年的盛况仍难掩内心的激动。

20世纪80年代初,伴随着改革开放,人民生活开始富裕起来,拍全家福成了一件很时尚的事,逢年过节,全家老老少少簇拥着长者来照上几张留作纪念。

“广州照相院由于技术好,成片效率高,很多顾客都找上门来。”关萍回忆当时的热火劲儿到现在都记忆犹新,“每天门庭若市,拍照的人挤满房间,队伍有时甚至排到骑楼过道,两层楼空间都让人感觉窄小,人手不够不得不从新华照相院借调人手帮忙。”

“那时是我最幸福的时刻。”关萍说道。他每天钻进用绒布罩着的老式座机,手捏着气囊球,“预备,茄子!”一张其乐融融的幸福全家福瞬间定格在几寸见方的照片上,关萍脸也笑开了花。

在关萍看来,在那个年代,拍照就是普通家庭在休闲娱乐方面的大事,黑白胶片记录了那段艰苦奋斗的岁月。

“社会发展得太快了。”关萍说,三四十年,照相业在“闪变”,从黑白照片到彩色照片,从傻瓜相机到数码相机,从暗房冲印到电脑冲印……“像录音机按下了快进键一样转得飞快”。

“过去,一卷胶片一张一张省着用,现在数码机是随意按快门,几百张几百张拍,再不会犯以前那样的错误了。”关萍眼里盈着淡淡的欣慰。

,由于旧城改造,广州照相院完成它的使命,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B 40帧全家福洋溢家的浓情

有人说,当旧照片成为回忆,定格在老相馆里的那些旧时光就会渐渐远去。这句话在年逾六十的叶苑萍身上,似乎不成立。在她看来,那些定格在国营老照相院——新华照相院40多年全家合影的幸福时光,“将会生生不息地延续下去!”

今年春节刚过,位于友爱路一家不起眼的照相馆,一位白发飞扬的老人,手里紧紧攥着一本厚厚相册走出来,一脸的幸福从她皱纹里的浅笑中就这么舒展开来。

这位年逾九旬的老人,就是叶苑萍妈妈,她在女儿的搀扶下,长舒一口气:“终于找到新华照相院了。”说起来还真有一段感人的故事——

20世纪70年代,叶苑萍的父母举家从北京来到南宁,同时也将年年拍全家福的好习惯带到南宁。他们挑中了值得信赖的国营新华照相院,一拍就将近40年。

对叶苑萍母亲来说,每年春节拍一张全家福,意味着新的一年有个好的开端。于是乎,每年大年三十,孩子们近至柳州,远到北京天津武汉,甚至国外,像归巢的“雏鸟”,凝聚在一起,吃顿团圆饭,年初一一大早,就是雷打不动到新华照相院拍摄全家福。

“春节,我们一家像以前一样来到了新华街,却找不到新华照相院了,只好随意找了一家照相馆拍了全家福。”叶苑萍说,“当时母亲看了照片不大满意,执意要我找到那曾承载满满记忆的新华照相院。”

叶苑萍多方打探,终于在新华街一保管车辆的阿姨口中打听到新华照相院已搬迁至友爱北路,具体地点却不详,“当天母亲就催着我开车陪着她到友爱北路一家家寻觅过去,终于在一处不起眼的地方找到新华照相院”。

在叶苑萍看来,母亲执意寻找的不仅是一家老照相馆,也是在寻找那日色慢慢的旧时光。

叶苑萍从一摞照片中拿出一张20世纪70年代的全家福,出现在镜头里的人,着装都简单朴素,几乎是蓝、绿、灰色的军装、中山装和工装,面对镜头拘谨地摆着严肃的脸。而今年春节拍的全家福,老老少少十几人,个个花团锦簇,时尚又个性,“一个家庭的幸福,也能折射出改革开放40年我们国家的变化。你瞧,我们全家福里每个人的笑容都流淌出幸福和满足。”

叶苑萍抚摸着这些照片说道:“40多年来,照片上亲人已陆续走了几个,但这些照片却永远留住了我们一家人,这就是全家福最珍贵、最大的意义。”

C 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

在一个从容的暖冬,记者来到位于友爱北路的南宁新华照相院,这个仅有两层楼的照相院,隐匿在一片茂密的小叶榕里,稍不注意就会擦肩而过。

店面不大,会议集体合影、全家福照、艺术照、儿童照挂满墙,空间益发显得逼仄。一台半人高的老式座机寂寞地立在落地玻璃橱窗后,缄默取代了曾经的铿锵。

“这台相机是几十年来新华照相院一直使用的黑白座机,只有老师傅才会用了。”新华照相院经理覃瑜华说道。

1969年成立的国营新华照相院,是当时南宁最大的照相馆。20世纪90年代,它进入最辉煌时代:700多平米,4层楼,50多名职工,每逢元旦春节都得通宵达旦加班加点才能满足顾客的需求。40多年,新华照相院用镜头为改革开改中无数普通家庭留下了幸福剪影。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发生质的飞跃,照相不再是照相馆独有的标签。在古装照、婚纱旅拍、欧美风等各式各样新奇风格的影楼攻势下,新华照相院开始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春节刚过,新华照相院从黄金地段的新华街搬迁到友爱北路一家不起眼的铺面,人数也减至十几人,但最终,它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了下来。

如今的新华照相院,换了门脸,人也少了,但对年轻的覃瑜华来说,有些东西从不曾改变:“我觉得改革开放给我们摄影行业带来了很多发展和机遇,业务范围扩大了,经济效益也提高了,可以说是翻天覆地的变化。从笨重的老式相机到轻便的智能手机,从胶片时代到数码时代,拍照从难到易,彰显出改革开放以后国家科技的不断进步、国力的增强。”覃瑜华语气缓慢,口气无庸置疑,“其意义早已超过一张照片的含义,它沉淀了一个家庭的重要记忆和仪式感。所以人们对高品质的摄影要求就更高了。”

“除了高质量的摄影水平,春节不打烊是我们店40多年来从不曾改变的优良传统。”覃瑜华自打进照相馆工作后,就没有过上一个完整春节,“年三十仅放假半天,吃个囫囵饭,继续接着干;客户有老人腿脚不灵便,店里小伙子二话不说背起就上楼。”如今人们手里有钱了,出国游成为一种常态,很多顾客常常来我们店冲洗外出旅游的照片,制作纪念相册,“上年纪的老顾客喜欢把年轻时的黑白照片拿来扫描,整理成册,怀念人生和过往。”覃瑜华坚信,只要初心在,温暖就在,成功就在。

“新华照相院如今增加了航拍和微电影等新业务。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和自治区成立60周年之际,还引进了顶级冲印设备,不断满足市场的需求。”覃瑜华这番话,让记者欣喜地看到,在迈向新征程的路上,新华照相院虽不再唱主角,但仍是不少老南宁人心目中的老字号风范,依然用光影记录老百姓的人生百态,用镜头定格新时代的美好岁月。

(本文配图均由采访对象提供)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