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大学:外面的人想进去 里面的人想出来 围城里的精彩其实也无奈

大学:外面的人想进去 里面的人想出来 围城里的精彩其实也无奈

时间:2020-09-29 16:28:59

相关推荐

大学:外面的人想进去 里面的人想出来 围城里的精彩其实也无奈

9月接近尾声,全国各大学多已开学,新生们怀着激动的心情,跨进了向往已久的象牙塔,而老生们则怀着各异的心情,返回了久违的校园。

周末,与正读大三的女儿通了电话。寒暄过后,得知了一个不算意外的意外消息:一位来自贵州的室友请假两周,理由是感冒发热,在家治疗,实则是与男朋友旅游去了。

通过与女儿的闲聊,得知这位通过“国家专项”考进来的同学,刚大一时学习非常认真,从不逃课,连星期天都泡在教室里,但不知为何学习效果始终不佳,在大一、大二均出现了挂科。后来,谈了一个男朋友,干脆不再专注学习,开始学习打扮化妆,出入KTV、酒吧,用她的话说:“放飞自由的小鸟,我的青春我做主……“

大学,是一个承载着青春与美好的地方,同时也是一个充满意外与惊喜的较场。在这里,可以尽情发挥个人才智,放飞梦想,也可以历经挑战,追求未来;有人在挫折中崛起,也有人在拼搏中失意。

怎么说呢?借用钱钟书先生《围城》里的一句话:“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想出来”,大学其实也是一座围城。

当代大学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生存状态?是“不忘初习,方得始终”,还是“初心易得,始终难守”?要找原因,首先得剖析自我。

01

高考时的美好憧憬,磨灭在大学的无情现实中。

寒窗苦读十二年,经过废寝忘食地拼搏学习,再三纠结的志愿甄选,选了个父母觉得OK,自已百度也觉得还OK的专业,如愿以偿地走进大学校园,然后顺利而稀里糊涂地成为了的大学生。

可是,开学两个月后,才发现自己这并不是自己喜欢的专业,虽心有不甘,但对复读的恐惧和怠惰远大于不甘,只好安慰自己:“没事,还有研究生”;想转专业吧,但那生冷的绩点实在挂得太高,迷茫焦虑却又懒得解决焦虑,于是索性过上了当一天和尚敲一天钟的日子,反正毕业也是四年后的事啦,无所谓啦。

时间久了,负罪感渐深,某一天猛然听到某位学姐、学长的励志传奇故事,于是对天发誓要洗心革面改头做人,再不和堕落的室友为伍,于是晚上带着书和笔记去自习室,结果不到半小时就开始玩手机,如是重复三五天后,再也不去自习。

挂科是每学期最担心的事。但对于被折磨了的人来说,大学生的自由,是如此珍贵难得。没课睡一上午,有课就找个理由逃课,实在没理由再去上上课,而其间大多时间也是在跟手机亲热,以至于一学期结束了,专业书都没翻开过几次。

等到考试了,就来个临时抱佛脚,搞突击。然后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在老师的指导和关怀下惶恐过关,然后美滋滋地收拾心情放假回家。回到家里,面对父母的唠叨,看着所有人都忙得飞起,大好的心情灰飞烟灭。因此再次对天发誓要洗心革面,嗯,再也不能这样过,再不和堕落的室友为伍。

于是,立马行动起来,先读n条励志长文,再收藏数篇破万赞的回答,以为摁下了下学期的奋斗键。谁知,开学匆匆忙忙选了课才没两天,还没投入战斗就又泄了。嗯,要怪就怪身边有一群损友,要怪就怪学校不是清华北大,哎,无所谓啦,四年很长的啦……

看到别人修这样学科,考那样证书,心里也有紧迫的时候。可自己专业绩点不行,英语不行,也没啥特长,长得也就是路人脸,干点啥?自学编程、小语种、UI吧;考教师资格证、会计证、雅思吧!然后收藏一大堆自学教程,过了一段时间,才发现点开次数低于3,失衡之下自我安慰:

“xx专业一生黑!”“xx狗就是苦逼!”…“就这样吧”“现在好像过得去”“反正没到ddl(死亡期限)”“他们也是这样干的”“我身边又没这么优秀的人”“那人一定走了后门”“人生嘛,开心就好”“公众号都说了要佛系一点”“认真你就输了”……

嘴里说的,眼里看的,心里想的都是别人的生活,心生羡慕,却不敢承认。明明20出头的年龄,过得却比60都沉闷。曾经的热血都埋在了心底,想要变得美好,最后就只剩下矫情:

你我皆狗,你是真狗,我系英雄自嘲;人人独特,穷人独特,富人特别独特;自知其懒,遂变得丧;改变不来,于是更丧。

上面属于主观意志的蜕变,下面来说说客观方面的变化。

02

生存环境和学习预期的变化

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更不会有真相。同上世纪80、90年代相比,当代大学生的生存环境,看似热闹非凡、缤纷多彩,其实变得更焦虑,更迷茫。

80、90年代的大学生,虽然生活单一,日子辛苦,不准谈恋爱(也有学校睁只眼闭只眼),但由于毕业后包分配,有了工作托底,心里是快乐的、踏实的、无忧的;而现在的大学生,虽然吃穿不愁,生活精彩,还可以谈恋爱,但面对每学期的绩点,想到未来的就业,心里是焦虑的、痛苦的、无助的。

03

大学教师和学术环境的变化。

说到当代大学生,有时免不了这样形容:丧、逃课、玩物丧志……于是批评与道德绑架接踵而来:你一个大学生在学校除了认真听课,努力学习,你还能干什么?你花父母的钱,不听课怎么对得起父母?你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

其实,道理是如此,而且每个学生都懂。但之所以逃课,有学生自身的原因,但也有课程设置的原因:大学很多课根本不值得听。

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现在不少的大学课程缺乏创新性和针对性。

尤其是在一些普通大学(双非大学),课程模式用了多年,教材内容一成不变枯燥乏味,甚至还保留着一些不符合时代特性的古老印迹。

这些问题,不是学校不知道,而是学校不愿花人力、物力去改革。只有当要参加什么学科评估、学校综评等活动时,才雷厉风行、不惜成本地去革故鼎新。从这个角度来说,“双一流”大学在这方面要做得好一些,这也算是大家不遗余力要考一个好大学的价值所在吧。

2,教师的考核随着大学评价体系的改变而改变。

不少人的印象里:大学老师=大学教授。而事实上大学老师和大学教授是两个群体:大学老师很多都不是教授,而教授很多都不当老师。上课最多的都是讲师,而教授则大部分都是在带研究生做课题。

为什么这样?因为现在的大学竞争非常激烈,既要跟国内竞争,也要跟国外竞争,而竞争的决定要素是学术研究水平。就拿世界公认的四大权威排名(US News & World Report,QS,THE(Times Higher Education),以及上海交大的ARWU)来说,虽然不同的排名依据不同,但总体上来看,都主要依赖于各校的科研水平。而科研水平的高低,主要体现在研究生教育。就本科生而言,参与科研的机会很少,即便是参与所占的比重也很小。

因此,一个大学要出科研成果,靠的不是本科生,而是研究生、博士生:申请了多少课题项目,在权威期刊发表了多少论文,出了多少科研成果。所以,有水平的教授都去带研究生,承担本科教学工作的不多。

另外,这种功利性的考核机制,除了可以提升大学排名,扩大影响力,其实也是大学教师评职晋级的必要条件。试想一下,大学教师给本科生上的课再好,再精彩,有什么用?若没有学术成就,评职晋级免谈。这样一来,谁还会认真备课、认真讲课?上课糊弄过去,留着精力搞学术评职称升职加薪不好吗?

这也是造成现在很多大学的教学被称为“PPT教学”的原因所在。做一个PPT,上课时不仅可以照本宣科,而且可以用多年,有的老师就连里面明显过时的数据或案例都懒得改,照样可以把课上下去,这在大学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了。

在这种情况下,也难怪很多学生抱怨上课没意思,不逃课那就真的奇怪了。

04

写在最后

说了这么多,也无法把当代大学生的生态说清楚。不是不想说,也不是版面不够,而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

最后我想再说一点。有人说考上哪所大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靠自己,因为名牌大学会有堕落的学生,而烂大学也会有上进的学生。

但我们不要忘了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力。当你去一个好的学校,周围的人都在努力,你就很难去做那个堕落的人。因为,你会焦虑,你会压力山大,而促使你降低焦虑与压力的方法就是融入他们,与他们同行。反之,当你去一个不好的学校,结果可想而知。

不同的大学,接触的人不同,你的眼界,你的思维,你的习惯,你的性格就会在他们的耳濡目染熏陶下也自然会变得不同。而这些在我们看似不重要一直被忽略的东西,却无一不在或多或少地影响着我们的人生能站多高,能走多远。

从这个角度来看,学校似乎又真的很重要。所以,对于名牌大学的学生来说,请珍惜当前拥有;对于普通大学和二、三本大学的学生来说,无法改变学校,那就独善其身,做一股清流;对于高三学子来说,那就努力拼搏,争取考一所好大学。

加油,从来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行动!愿所有的青年,不负青春,不负韶华!当然,最重要的是,不让未来的自己过得太累。

大家觉得呢?欢迎留言交流。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