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如何有效的预防丙型病毒性肝炎疾病

如何有效的预防丙型病毒性肝炎疾病

时间:2020-09-25 01:34:58

相关推荐

如何有效的预防丙型病毒性肝炎疾病

肝炎是一种威胁人们健康比较常见的疾病,此病治疗起来比较麻烦,原因就是因为肝病的种类较多,很容易导致误诊。所以,对于各类肝炎的症状,大家也应该有一定的了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丙型病毒性肝炎的常见征兆,下面是专家对此病的症状进行的详细讲解。

1丙型病毒性肝炎的症状都有哪些

肝炎是一种威胁人们健康比较常见的疾病,此病治疗起来比较麻烦,原因就是因为肝病的种类较多,很容易导致误诊。所以,对于各类肝炎的症状,大家也应该有一定的了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丙型病毒性肝炎的常见征兆,下面是专家对此病的症状进行的详细讲解。

1.急性丙型病毒性肝炎

成人急性丙型肝炎病情相对较轻,多数为急性无黄疸型肝炎,ALT升高为主,少数为急性黄疸型肝炎,黄疸为轻度或中度升高。可出现恶心,食欲下降,全身无力,尿黄眼黄等表现。单纯丙肝病毒感染极少引起肝功能衰竭。在自然状态下,其中仅有15%的患者能够自发清除HCV达到痊愈,在不进行抗病毒治疗干预的情况下,85%的患者则发展为慢性丙型肝炎;儿童急性感染丙型肝炎病毒后,50%可自发性清除HCV。

2.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

症状较轻,表现为肝炎常见症状,如容易疲劳,食欲欠佳,腹胀等。也可以无任何自觉症状。化验ALT反复波动,HCVRNA持续阳性。有1/3的慢性HCV感染者肝功能一直正常,抗HCV和HCVRNA持续阳性,肝活检可见慢性肝炎表现,甚至可发现肝硬化。

3.肝硬化

感染HCV20~30年有10%~20%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1%-5%患者会发生肝细胞癌(HCC)导致死亡。肝硬化一旦出现失代偿情况,如出现黄疸,腹腔积液,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性脑病等,其生存率则急剧下降。

肝病科专家提醒:丙型病毒性肝炎在临床上有急慢性之分,如果被感染急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的话,不能尽早治疗的话,就可能会导致病情恶化,继而形成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这会加大治疗难度。因此,如果不幸患上丙型病毒性肝炎的话,患者需要赶紧去医院救治,以免病情进一步恶化。

2引起丙型病毒性肝炎的原因有哪些

肝炎是一种传染性非常强的疾病,任何年龄阶段的人都有可能感染肝炎。因此,对于肝炎的预防,大家一定要重视起来。丙型病毒性肝炎是继甲肝和乙肝之后,对人们健康威胁最大的一种肝病。那么,对于丙型病毒性肝炎的病发原因您了解吗?一起看看小编的讲解吧。

1.血液传播

(1)经输血和血制品传播 由于抗-HCV存在窗口期、抗-HCV检测试剂的质量不稳定及少数感染者不产生抗-HCV,因此,无法完全筛出HCV阳性者,大量输血和血液透析仍有可能感染HCV。

(2)经破损的皮肤和黏膜传播 这是目前最主要的传播方式,在某些地区,因静脉注射毒品导致HCV传播占60%~90%。使用非一次性注射器和针头、未经严格消毒的牙科器械、内镜、侵袭性操作和针刺等也是经皮传播的重要途径。一些可能导致皮肤破损和血液暴露的传统医疗方法也与HCV传播有关;共用剃须刀、牙刷、纹身和穿耳环孔等也是HCV潜在的经血传播方式。

2.性传播。

3.母婴传播

抗-HCV阳性母亲将HCV传播给新生儿的危险性为2%,若母亲在分娩时HCVRNA阳性,则传播的危险性可高达4%~7%;合并HIV感染时,传播的危险性增至20%。HCV病毒高载量可能增加传播的危险性。

4.其他途径

见于15%~30%的散发性丙型肝炎,其传播途径不明。

上面讲解的四个因素就是临床上引起丙型病毒性肝炎比较常见的原因。因为丙型病毒性肝炎同样具有比较强的感染性,所以,如果身边不幸有人患上丙型病毒性肝炎的话,一方面需要督促患者及时去医院进行治疗,另一方面,自己也要去医院做肝病方面的检查工作,以免被感染上丙型病毒性肝炎。

3如何有效的预防丙型病毒性肝炎疾病

丙型病毒性肝炎疾病,发病时产生严重的病症反应,很容易造成患者形体消瘦,食欲不振,以及各种疼痛,长期下去对患者身体造成很大的伤害,丙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病原因和生活有很大的关系,所以防护工作很重要,如何做好预防呢?

1.对献血员进行抗HCV筛查是目前降低输血后丙型肝炎的重要措施。

2.管理传染源

按肝炎型别隔患者,采用一次性医疗用品;宣传丙型肝炎防治知识,遵守消毒隔离制度。

3.切断传播途径

医疗器械一用一消毒,采用1次性医疗用品;严格掌握输血、血浆、血制品的适应症;保证血液及血制品质量。

4.保护易感人群

有报告用免疫球蛋白预防丙型肝炎有效,用法为0.06ml/kg,肌肉注射。最终控制本病要依靠疫苗预防,HCV分子克隆成功,为本病的疫苗预防提供了条件。

日常生活,一定要注意个人卫生,要减少烟酒的沾染,特别是感冒高发季节,在外出行,一定要做好防护工作,特别是高压力工作者,一定要学会舒缓紧张情绪,保持良好的身心,因为肝部疾病很情绪有很大的直接关系。

4确诊丙型病毒性肝炎病症应该做哪些检查

丙型病毒性肝炎疾病对我们来说,都不陌生,它传热性强,渠道广泛,日常生活很容易发生丙型病毒肝炎,发病时,产生强烈的不良病症反应,给患者带来严重的不便,而且治愈期比较长,及时、准确的检测,对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很关键。如何做检测呢?

一、实验室检查

(一)血常规急性肝炎初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略高,一般不超过10×109/L,黄疸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稍低,淋巴细胞相对增多,偶可见异型淋巴细胞。重型肝炎时白细胞可升高,红细胞下降,血红蛋白下降。肝炎肝硬化伴脾功能亢进可有血小板、红细胞、白细胞减少的“三少”现象。

(二)尿常规尿胆红素和尿胆原的检测是早期发现肝炎的简易有效方法,同时有助于黄疸的鉴别诊断。肝细胞性黄疸时两者均阳性,溶血性黄疸时以原为主,梗阻性黄疸以尿胆红素为主。深度黄疸或发热患者,尿中除胆红素阳性外,还可出现蛋白质、红、白细胞或管型。

(三)肝功能检查

1、血清酶测定(1)丙氨酸氨酶(ALT,曾称为谷丙氨酶GpT):是目前林装上反映肝细胞功能的最常用指标。ALT在肝细胞损伤时释放入血流。血清 ALT升高,对肝病诊断的特异性比天冬氨酸氨酶(AST)高,因为其他脏器中ALT含量比AST低地得多。急性肝炎时ALT明显升高,AST/ALT常小于1,黄疸出现后ALT开始下降。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时ALT轻度或中度升高或反复异常,AST/ALT常大于1。比值越高,则预后愈差,病程中AST /ALT比值降低,提示未损及肝细胞线粒体,预后较佳。重型肝炎患者可出现ALT快速下降,胆红素不断酶升高、胆分离现象,提示肝细胞大量坏死。(2)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曾称为谷草转氨酶GOT):此酶在心肌含量最高,依次为肝、骨骼肌、肾、胰。在肝脏,AST80%存在于肝细细胞线粒体中,仅 20%在胞浆。在肝病时血清AST升高,与肝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当病变持久且较严重时,线粒体中AST释放入血流,其值可明显升高。急性肝炎时如果 AST持续在高水平,有转为慢性肝炎的可能。心肌其其他脏器细胞受损时,AST亦升高。(3)乳酸脱氢酶(LDH):肝病时可显著升高,但肌病时亦可升高,须配合临床加以鉴别。(4)Y谷氨酰胎酶(Y—GT):肝炎和肝癌患者可显著升高,在胆管阻塞的情况下更明显,YGT活性变化与肝病病理改变有良好的一致性。(5)胆碱酯酶:由肝细胞合成,其活性降低提示肝细胞已有较明显损伤,其值愈低,提示病情愈重。(6)碱性磷酸酶(ALp或AKp):正常人血清中ALT主要来源于肝和骨组织,ALp测定主要用于肝病和骨病的临床诊断。当肝内或肝外胆汁排泄受阻时,组织表达的ALp不能排出体而回流入血,导致血清 ALp活性升高。

2、血清蛋白主要由比蛋白(A),α1、α2、β及Y球蛋白组成。前4种主要由肝细胞合成,Y球蛋白主要由浆细胞合成。在急性肝炎时,由于白蛋白半衰期较长,约21天,以及肝脏的代偿功能,血清蛋白质和量可在正常范围内。慢性肝炎中度以上、肝硬化、重型肝炎时出现白蛋白下降,Y球蛋白升高,白/球(A/G)比例下降甚至倒置。血清蛋白电泳分析则从另一角度来检测白、球蛋白各成份的相对比值,起到相同的诊断作用。

3、胆红素急性或慢性黄疸型肝炎时血清胆红素升高,活动性肝硬化亦可升高且消退缓慢,重型肝炎常超过171vmol/L。一般情况下,肝损程度与胆红素含量呈正相关。直接胆红素在总胆红素中的比例尚可反映淤胆程度。

4、凝血酶原活动度(pTA)pTA高低与肝损程度成反比。<40%是诊断重型肝炎的重要依据,亦是判断重型肝炎预后的敏感指标。

5、血氨肝衰竭时氨的能力减退或丧失导致血氨升高,常见于重型肝炎。肝性脑病患者。

二、抗HCV、HCV-RNA检测临床意义

1.抗-HCV

抗-HCV阳性是HCV感染的标志。检测抗-HCV对丙型肝炎诊断很有价值,一般HCV感染者,体内均出现抗HCV。但目前检测结果不能充分反映急性、慢性抑或恢复期感染。抗体效价也不能反映HCV感染的强度,至少在动物试验中未能证实。抗-HCV阳性可能表示近期感染后的免疫状态,但大多数表示现症 HCV感染,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个体的传染性。人感染HCV后勤工作至抗-HCV阳转,这段时间个体长短差异很大,目前所用方法,测出抗体较晚,在该期唯一感染的标志患者始终不出现抗-RNA,也有 20%丙型肝炎患者始终不出现抗-HCV,所以实际感染率比检出率高,抗-HCV阴性不能除外HCV感染。

输血后丙型肝炎较明确,人感染HCV后反应可有4种表现:①迟发性抗-HCV反应并持续阳性,一般于输血后20~22周或病后14~16周抗-HCV阳转,迅速达高峰,持续阳性以上;②迟发性短期抗-HCV反应,于输血后19~21周或病后9~11周抗-HCV阳转,1年后转阴;③无反应,多见一过性HCV感染,抗-HCV始终阴性;④被动输入高滴度抗-HCV阳性血,于输血后抗-HCV即阳性,5周后转阴。 以后又出现抗-HCV自动抗体,可持续阳性。

目前检测的抗-HCV IgM,与其他病毒的IgM反应规律不同:①IgM比IgG出现的晚;②IgM存在时间长,至少3~8年或更长;③IgM与IgG滴度呈正相关;④存在继发性IgM抗体应答。说明抗-HCV IgM不能做为HCV感染的早期诊断指标,不能区分近期与既往感染,但可能反映慢性化或带病毒,可做为判断预后和疗效的指标。

因丙型肝炎患者血液中HCV含量很低,直接做核酸杂交,很难查到HCV-RNA,须先经核酸扩增后测定。采用半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HCVcDNA/PCR,简称cPCR)测定肝和血清中HCV草药RNA,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快速的优点。HCV RNA阳性是HCV感染的直接证据、是HCV复制指标、有传染性。因HCV RNA较抗-HCV出现早,故可用于早期诊断及献血员的筛查。HCV RNA阴性,说明HCV被清除,因此,也可做为判断预后和疗效的指标。

当你身体发生病症信号时,一定要抽时间,要及时的去正规的医院进行检查,只有早日确诊正确的病情,才能有利于病情的治疗,不要人为的忽视,更不要去不正规的小医院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5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什么引起的

丙型病毒性肝炎疾病是日常生活中的一种常见疾病,传播途径广泛,特别容易染病,而且治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期间产生的强烈病症反应给患者带来很大的身心折磨,更影响生活、工作的正常进行,那么丙型病毒肝炎究竟是何引起的?

(一)病因

传播途径类似乙型肝炎,但由于体液中HCV含量较少,且为RNA病毒,外界抵抗力较低,其传播方式较乙型肝炎局限,传染力也较乙肝病毒为弱。主要通过肠道外途径传播。

(1)输血及血制品传播:曾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中期,输血后肝炎70%以上是丙型肝炎。随着筛查方法的改善,此传播方式已得到明显控制,但抗HCV阴性的HCV携带

供血员尚不能筛除,输血仍有传播丙型肝炎的可能,特别是反复输血、血制品者。

(2)注射、针刺、器官移植、血液透析传播:国内报道80%以上静脉毒瘾者为抗HCV阳性。血液透析者及骨髓移植者亦是高危人群。

(3)生活密切接触传播:散发的HCV感染者中约40%无明显的输血及血制品、注射史,称为社区获得性,其中的大部分由生活密切接触传播。

(4)性传播:精液和唾液中存在HCV,性接触传播不容忽视。多个性伴侣及同性恋者属高危人群。

(5)母婴传播:母亲为HCV感染者的婴儿,感染HCV的几率约10%。

急性丙肝丙肝慢性率达50%左右。急性丙肝主要分2型:

(1)急性黄疸型丙肝:丙肝起病相对较缓,仅部分丙肝患者有发热症状。少数丙肝症状以头痛、发热、四肢酸痛等为主,类似感冒。此型丙肝症状主要有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厌油、腹胀、肝区痛、尿色加深等,肝功能改变主要为ALT升高。随着病情发展,丙肝患者自觉症状好转,发热消退,但随后出现黄疸症状。部分丙肝患者可有一过性粪色变浅、皮肤搔痒、心动徐缓等梗阻性黄疸表现。体征伴有肝大、压痛及叩痛,部分病例有轻度脾大。肝功能检查ALT和胆红素升高,尿胆红素阳性。病情持续发展,丙肝症状逐渐消失,黄疸消退,肝、脾回缩,肝功能逐渐恢复正常。

(2)急性无黄疸型丙肝:此型丙肝除无黄疸外,其他临床表现与黄疸型丙肝相似。相比之下,黄疸型起病更隐匿,丙肝症状轻,主要为全身乏力,食欲下降,恶心、腹胀,肝区痛,肝大,有轻压痛及叩痛等。有些丙肝病例无明显症状,易被忽视。实际上无黄疸型丙肝发病率远高于黄疸型丙肝,无黄疸型占2/3之上。急性丙肝症状同样比急性甲肝和乙肝症状轻微,甚至无明显症状。多数丙肝病例无发热,血清ALT呈轻中度升高即使是急性黄疸型病例,血清总胆红素一般不超过52umol/L。

(二)发病原因

HCV是经血源性传播的一类肝炎病毒。1989年美国的Chiron公司应用分子克隆技术率先将(HCV) cDNA克隆成功。HCV是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发现的第一个人类病毒。HCV属披膜病毒科,其生物性状,基因结构与黄病毒、瘟病毒近似。目前已确认HCV为含有脂质外壳的球形颗粒,直径30~60nm。HCV基因组是一长的正链、单股RNA,长约9.5Kb。HCV基因组有一大的编码3010或3011个氨基酸的多元蛋白的开放阅读框架(ORF)。编码的多元蛋白体与黄病毒有明显的共同结构:含结构蛋白(包括核心蛋白和包膜蛋白)和非结构蛋白(NS1-NS5)。

HCV是RNA病毒,较易变异,不同地区的分离株只有68.1%~91.8%的核苷酸相同,根据HCV的基因序列差异可分成不同的基因型。目前HCV基因分型尚无统一标准、统一方法。Okamoto将HCV分为Ⅰ、Ⅱ、Ⅲ、Ⅳ四个基因型,按其分型,大部分北美、欧洲HCV株属Ⅰ型。日本主要为Ⅱ型,亦有Ⅲ型及Ⅳ型。我国据王宇报道,北方城市以Ⅱ、Ⅲ型为主,南方城市则90%以上为Ⅱ型

早发现,早治疗,通过上面简单的叙述,大家一定了解了丙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病原因,所以,一定要注意到生活中去,努力做好个人卫生,各种防护工作,杜绝各种传播渠道,以免感染丙型病毒性肝炎。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