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古道竹林古村落 令人心生向往之

古道竹林古村落 令人心生向往之

时间:2021-12-06 21:18:36

相关推荐

古道竹林古村落 令人心生向往之

一方青瓷,积淀了二千二百余年的沧桑;古道戏台,演绎着寻常巷陌的风俗百态。上浦,历史悠久、人文荟萃、风光秀丽、物产丰富,自古素称“越窑青瓷之都”。

“景在村中、村融景中”,这里有“春有草、夏有花、秋有果、冬有绿”的花园式农村庭院,这里有“村在山边、院在树中、人在园内”的自然生态景观!走进上浦,映入眼帘的是清洁的村庄、潺潺的小溪、幽静的小巷,小桥流水、白墙瓦黛、曲径通幽……描绘着一幅“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画卷,成为广大市民和游客踏青出游的“网红打卡地”。

近年来,上浦镇依托丰富的地方文化资源,坚持“文化铺垫、品牌引领、项目推进”发展模式,不断探索加快文化产业发展路子,有力推动了旅游产业的发展,文旅融合日渐成熟,为镇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访古寻幽梅坞岭古道

“龙堂山顶望娥江,石雪岙旁山花香。山田龙里掏清泉,青山绿水好地方……”近日,记者走进上浦镇梅坞村,悠远漫长古道,十里竹林绵延,好一派宁静安逸的世外桃源。

梅坞岭古道东起上浦镇梅坞村,西至长塘镇长塘村塘山自然村,全长约五公里,是古时的交通要道,因路途中歇息之所较少,来往者常叹“过春雨之淋漓,遭夏日之熏蒸,逢秋露之凄凉,受冬霜之觱烈”之苦。如今,古道沿途古迹犹存、风景优美,深受徒步爱好者青睐,游客络绎不绝,古道更是当地村民从事农事的必经之路。

如何依托梅坞岭古道的自然风光和人文底蕴推进全域旅游,是上浦镇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把古道规划、修复、管理好,正是做深做实‘美丽经济’文章的重要载体。”上浦镇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美丽乡村建设让诸多村庄越来越美,但很少有村子能留住游客,大多都是来转一圈便走了。如果能把游客引到周边的山林里,延长游玩时间,就能让古道成为打通全域旅游“最后一公里”的节点。

去年,上浦镇会同曹娥江旅游度假区对梅坞岭古道上浦段(梅坞岭庙至梅坞村)进行了修复,沿途增设了休息点、观景台等设施。我们首先来到离村口古树不远的八角凉亭,亭角如飞鸟展翅,丹漆的柱子在万绿之中尤为鲜红。坐在亭子里抬眼望,山道上别有洞天。穿过亭子,踏上石桥,大理石制作的桥扶手上雕刻着栩栩如生的花卉图案,桥下溪水潺潺,游鱼清晰可见。

沿梅溪拾级而上,穿过竹林间的悠长小道,小道两边砌石上的青苔记录了岁月变迁。半山亭前有一个水库,在青山的倒影下,水更绿了。不远处,几位老妇人正在竹园里弯腰挖笋。继续往山顶前行,山门上“梅坞岭”三个乌漆大字油光锃亮。梅坞岭到了!山门旁有一口古水井,井不深。据说,这里曾是驿站,往返于梅坞岭的人们可以在此纳凉歇脚。

“雨细穿梅坞,风和上柳桥”。临近中午,我们再度回到水库坝上。此时,山雾退尽,阳光明媚,风景如画。近期,上浦镇将对梅坞岭古道支路展开二期工程建设,建成后可以提供文化探寻、森林徒步、野外体验等休闲养生活动,进一步丰富森林休闲旅游,以此吸引更多周边县市的游客前来观光游玩,助推全域旅游向纵深发展。

青瓷古风再现文化神韵

有窑就有村,大善小坞村就有着这样不一般的文化底蕴。走进大善小坞村,让人不禁被青瓷的美所折服,不禁感叹古人一丝不苟的工艺,不禁敬佩这代代相传的决心与坚持。村内含有东汉、三国、西晋等多处窑址,村周的“凤凰山窑址”“尼姑婆山窑址”“前山窑址”等被评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禁山窑址”被评为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11月8日,上虞区政府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签订合作建设“瓷源文化小镇”协议,而小镇的核心区域就位于大善小坞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民俗风情区、陶瓷博物馆、国际艺术区、茶禅谷……三年多来,一个个单元项目的推进,静静诉说着这里青瓷文化的今昔。

大善小坞村传统文化底蕴极为丰厚,乘着瓷源文化小镇建设东风,文化礼堂、文化戏台、越窑青瓷馆等一批文化场馆相继落成。青砖灰墙、仿古窗格、错落有致的文化石……站在大善小坞村文化礼堂前,浓厚的古朴韵味扑面而来。通过系统地挖掘整理,更多传统文化艺术与村民“重逢”,一批热爱传统文化的“草木才子”崭露头角。

“农民群众的梦不仅需要物质上的富裕,更需要精神上的富有。”村党总支书记董林苗告诉记者,不到两年时间,村里已自发建立了腰鼓、舞龙、书法等多支文艺团队,吸纳村民100多人,常常为村民们即兴表演,还去周边村“文化走亲”。去年,来大善小坞村觅瓷、赏荷的游客超过2万人次。

在村干部陪同下,记者来到村旁的凤凰山考古遗址公园。站在友谊水库岸边,清波荡漾,白鹭低飞,水杉林风景如画。沿水库而上,山间健步道从山脚就势蜿蜒,延伸至禁山窑址保护棚。保护棚如长龙横卧,将三条分别兴起于东汉、三国、西晋的青瓷龙窑笼罩其中。

据介绍,总投资6000万元的民俗风情区大善自然村区块建设已全面完成,国际艺术引领区美术馆、陶艺中心、大师工作室等项目有序推进。规划中还将引进民宿、酒店、观光农业等,通过瓷文化将文化创意和乡村旅游结合起来,真正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村民们纷纷表示,随着瓷源文化小镇建设的深入推进,村民们有的想开民宿,有的想搞文化产业,对未来,大家都充满了期待。

古村老台门依昔美好

东山村董家山古村,位于上浦镇东南十公里处,百年时光古韵悠悠。村内民居依坡而建,村庄安静地枕在三座山的怀抱中,酷似睡在一只巨大的燕子窠里面。古色古香的祠堂,韵味十足的戏台,历经风霜的老台门……江南古村的风韵尤其美好。

村内保留了戏台、民居、老台门等大量明清、民国时期有价值的古建筑,其梁架用材硕大,楼阁轩敞,飞檐雕梁,窗格花纹,雕饰华丽,独具风格,堪称上虞农村民居古建筑的“博物馆”。去年,镇里斥资3000余万元,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采用乡土材料,对村内古建筑进行保护性修缮,让原本破旧不堪的古村落再现生机与活力,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这个镶嵌在曹娥江畔的古村,成长在勤劳质朴的民风里。走进董家山,面对抬头可见的高耸檐角,脚下行走的青石板与石蛋路,以及迎面相逢的珠联璧合,独立成章的老台门,无不让人感悟到其所蕴含着的独特风韵。散步村间,正在晒笋干菜的老妇人迎着黎明开始劳作,空气中弥漫着笋干菜的咸香。漫步董家山,手滑过岁月的痕迹,错落有致的青石隐匿处,依稀可见久经风雨的灰墙斑驳脱落。推开一扇扇木窗,总能在每一个小小的事物中窥见生活的气息。

“这两年村子的变化很大,环境好了许多,大家的精气神都不一样了。”东山村党总支书记应新林表示,乘着“五星达标、3A争创”“3A级旅游村”等创建东风,东山村正以复兴董家山为核心,逐步从一个走“烂泥路”、发展滞后的村子蜕变成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踏上乡村旅游的发展新路子。

文化筑魂,旅游升级。凝聚山水优美、文化灿烂、历史悠久、资源富饶的组合优势,上浦镇大胆创新“旅游”发展路径,以其独特的乡镇魅力和文化内涵,通过文旅“联姻”,向世界铺开了一幅全域旅游的美丽画卷。

【来源:浙报融媒体】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