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邹城:“四好农村路”建设奏响乡村振兴的田园赞歌

邹城:“四好农村路”建设奏响乡村振兴的田园赞歌

时间:2019-05-27 01:38:50

相关推荐

邹城:“四好农村路”建设奏响乡村振兴的田园赞歌

交通是兴国之要、强国之基。

交通是民之所需、民之所望。

近年来,邹城市牢牢把握新机遇,聚焦新目标,围绕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加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持续加大交通投资力度,深入开展“四好农村路”建设,着力构建“建、管、养、运”四位一体的道路交通新格局。让交通为民、交通利民、交通便民、交通富民举措在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道路上结出累累硕果。

12月,邹城市荣获山东省首批“四好农村路”示范县;8月又成功创建首批“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再次被授予“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荣誉称号;,列入山东省交通强国“四好农村路”建设省级试点县。

邹城市张庄镇上磨石岭村

邹城市张庄镇上磨石岭村,依山傍水,背靠鲁西南第一高峰凤凰山,此间丛林密布,溪水潺潺,宁静悠远,是现代社会中少有的世外桃源。全村共129户、438人,总面积467公顷、耕地34公顷。

01

曾经“靠山吃山”,游子远走他乡

(照片来源:网友“明子之家”博客)

正如村里老人的念叨:“大山给了馈赠,也给了束缚。”坐落在大山怀抱之中的上磨石岭几年前曾经接近荒芜,山的阻隔、路的束缚,使得村里的柿子、核桃、桃等农产品运不出去,山土地的贫瘠也使得村民种不了粮、靠山吃山的收入解决不了温饱,大多数青壮年选择了远走他乡、外出打工。整个村子显得寂静、荒凉,石屋、石墙、石碾、石头路还有那无人居住、院门半掩、杂草丛生的石头屋.....那时候的上磨石岭仿佛远离喧嚣、被人遗忘。

02

交通先行,古村落“满盘皆活”

上磨石岭村早在明朝时期就成村,古时便以出产磨刀石、磨盘石而闻名,因此得名上磨石岭。该村民风淳朴,至今仍保持着传统方式磨豆腐、摊煎饼、纳鞋底等生活习俗,是承载着城市人乡愁记忆的“老家”。从开始,邹城市张庄镇启动上磨石岭乡村振兴战略,“老家”迎来了“新生”。

道路通,百业兴。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先行官的交通建设被摆在了首要位置。借助于乡镇振兴战略以及农村公路“三年中集中攻坚”专项行动等政策的实施,张庄镇先后新建通村道路、外围道路,在主要路口设置路标标识,村庄内建设4处停车场,真正打破了“村里人出不去、游人进不来”的尴尬局面,为“老家”开门纳客奠定了基础。

上磨石岭依山而建,村内石屋、石墙、地堰较多,留存的传统民居有70余座,年代久远,主要以老石屋为主,其石材均取自当地,为了更好地保存山村风貌,留住乡村记忆,张庄镇以“看得见石头、留得住记忆”为主基调,同样就地取材,利用当地石材片麻岩对村内主干道路进行保护性修缮,利用鹅卵石铺设通户道路。投资63万元将村西废弃旧河沟改造提升,修砌两侧墙壁,中间建设水路,水系中心宽阔处建设湖心岛,岛旁安装水车,通过引水入村,建设景观水系道路,真正使村庄石屋、石墙与石巷浑然一体,进一步彰显上磨石岭鲜明的地方特色。

03

现在“靠山吃山”,打造乡村振兴样板

天然的地理位置、优越的生态条件,现在的上磨石岭村,因为便捷交通打开了乡村振兴的大门,再一次验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近年来,上磨石岭村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高效农业,依托于村子现有的果园围村林,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着力发展生产方式绿色、经济效益显著、辐射带动有力的“牛心柿—绿色食品”等特色产业,形成农民收入稳定增长机制。与此同时,大力发展旅游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完善文化展馆、山村民居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鼓励村民回乡发展民宿、农家乐、特色农产品销售等新兴产业。

现而今的上磨石岭村,已经摇身一变成了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乡村旅游度假区。

邹城市大束镇钓鱼台村

钓鱼台村位于邹城市大束镇东6公里处,319省道北侧,有农户230户,村民766人。村庄南倚林木茂盛的鸿山,北邻文化底蕴深厚的葛炉山,大沙河自东向西从村南穿过,因西周时期一代名相仲虺在沙河边钓鱼体察民情而得名。

走进大束镇钓鱼台村,放眼看去,路景相融,路面平整、干净,标志标线完备、清晰,新修建的大街小巷笔直、干净,每家每户的房前屋后清一色地亮堂,村民们高兴地说:“村路通了,环境美了,咱们村的颜值越来越高了。”

近年来,该村紧紧抓住“四好农村路”建设、乡村振兴示范片区重点示范村建设等重大历史机遇,不断加大交通基础建设投入,相继实施了大沙河生态修复、景观绿化、立面改造、文化节点建设等工程。新建、提升道路56公里,打造游河步道500余米,硬化道路1000米,同步实施村庄道路、庭院绿化、见缝插绿和空地整理美化,栽植绿化苗木4690株,新建绿地6330平方米。

“现在的村子和以前的村子直接不一个样,道路干净整洁不说,绿化也上档升级了,整个村庄上档升级了太多,现在倒有种感觉比在城里住着还舒服。”钓鱼台村村民李先生笑着说。

和李先生有相同感受的,除了本村村民还有前来休闲旅游打卡的“城里人”。以来,依托生态资源优势钓鱼台村积极探索“交通+旅游”新模式,借助河道建设钓鱼台、改造闲置农院运营农家乐,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旅客前来休闲垂钓、采摘观光、体验农家生活,一年仅旅游收入就为村集体增收达16万元,走出了一条交通建设带动旅游发展的乡村振兴新路子。

一条条蜿蜒入村的农村道路,在方便村民安全出行的同时,也让村里有了新的产业,村民有了新的致富“法宝”。近年来,依托大束镇“蘑菇小镇”发展的带动作用,钓鱼台村积极引进食用菌大棚产业,依托友硕生物和华大农业项目,先期建设了20个香菇大棚,全部承包给村民种植。“人便于行、货畅其流”的优质交通服务环境,带领老百姓走上了蘑菇种植发展的致富之路。

小小道路,关乎百姓生活,更关系民生大事。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农村公路让群众出行更加方便,生活环境切实改善。

山水相映、绿色相间里,一幅幅美丽乡村的新图景正在不断涌现,邹城市农村道路建设在引领乡村振兴、带领人民群众奔小康的道路上谱写着一曲曲生机盎然的田园诗歌。

【来源:邹城市交通运输局】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