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子午岭深处 一家三代人用生命守护黄土高原的“天然生态屏障”

子午岭深处 一家三代人用生命守护黄土高原的“天然生态屏障”

时间:2022-09-16 04:59:15

相关推荐

子午岭深处 一家三代人用生命守护黄土高原的“天然生态屏障”

【甘肃生态环保媒体行】子午岭深处,一家三代人用生命守护黄土高原的“天然生态屏障”

茫茫子午岭,绿波万顷,是陇东黄土高原上的“绿色屏障”。 金奉乾 摄

子午岭,又名横岭、桥山,地跨陕西、甘肃两省,处于黄土高原的腹地,在庆阳境内横跨正宁、宁县、合水、华池四县的24个乡镇,主脊长达250多公里,面积4900多平方公里。在维持生态平衡、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增加雨量、调节气候、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被誉为黄土高原的“绿色屏障”和陇东大地的“天然水库”。

蒿咀铺林场,群山披绿,美丽如画。 金奉乾 摄

6月6日上午,“美丽中国 生态甘肃——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污染现状调查工作全媒体主题采访活动”采访团,走进庆阳市合水林业总场蒿咀铺林场,现场领略子午岭万顷碧波的神韵风采,记录下优美的高原林海的美丽风光和林区工作者的感人故事。

记者在瞭望塔上拍照采访 金奉乾 摄

登上19米高的森林防火监测观光瞭望塔,苍翠群山,茫茫林海尽收眼底,极目远眺,满眼皆绿,加之夏风拂面,让人心旷神怡。蒿咀铺林场建于1965年,东与连家砭林场以岭为界,南与拓儿塬林场相连,西与北川林场接壤,北与华池分局大凤川林场为邻。蒿咀铺林场副场长李龙龙告诉记者,几十年来,一代代林场人甘于奉献,播绿护林,守护林海,为子孙后代留下绿色生态家园。其中,张旭和爷爷张存智、父亲张小峰一家三代人扎根林区、坚守使命、献身林业的故事在当地已传为佳话。

张小峰(右)、张旭父子在林间忙碌。 金奉乾 摄

当记者们在瞭望塔上拍摄林区全貌时,两位身穿“森林防火”字样橘红色马甲、扛着铁锹和扫帚的男子出现在记者的视野中。据李龙龙介绍,走进林海的两人正是张小峰、张旭父子。父子俩一个用铁锹铲林下的干枝枯叶,一个清扫人行道台阶上的尘土和垃圾,他们干劲十足,没过多久脸上就沁出了汗珠。

清理干枝枯草,消除火灾隐患。 金奉乾 摄

“我觉得林场就是我的家,我爷爷、姥爷、爸爸、妈妈、姑姑、舅舅、叔叔都是林业职工,我是个正儿八经的‘林三代’。” 今年27岁的张旭,说话和干活一样干脆利落,他告诉记者,因为从小就成长在林业家庭,他比别人更能深刻体会和理解林业工人的使命和担当。

张旭扛着铁锹赶往下一个工作点 金奉乾 摄

同一家庭,三代人献身林业,这是张旭一家的真实写照。1964年,张存智参加林业工作。1982年,张存智和许多林场人响应号召,积极投身种草种树、绿化山川的热潮中。张存智参加工作30多年来,经历了第一代林业人所有的艰辛与苦难,见证了子午岭的艰辛历史。1993年,他的长子张小宁因公殉职,长眠于子午岭林区。次子张小峰22岁就走上林业岗位,驻守深山29年。,参军复员回家的孙子张旭也毅然舍弃繁华,选择沿着父辈足迹,与恶劣的自然环境战斗。三代人心系林业,倾全家之力献身生态文明建设,成为陇东地区国营林场职工们心中的楷模。

张小峰在清理林区干枝枯草 金奉乾 摄

如今,张存智老人身患疾病无法再和儿孙一起并肩守护林海。但是,儿子张小峰和孙子张旭依然奔波在植树造林的征途上。

“与其说我们成就了子午岭,不如说是子午岭养育了我们三代人。现在条件越来越好,我觉得再苦再累,也不能停下前进的脚步,把林区建设得更好是我们的使命。”张旭回忆说,爷爷那辈人在植树造林时根本没有上山的路,树苗根本运不上山,爷爷常常背着树苗上山,有时候在荆棘丛生的林区里一走就是三四个小时。到了父亲这辈,虽然有了上山的路,但只能勉强通行农用三轮车。“现在,我们林区的道路很平整,每年造林的时候,树苗直接从苗圃基地运上山。”张旭说。

高达19米的林区瞭望塔,如同林区的“眼睛”。金奉乾 摄

,张旭回到家乡,坚定地沿着祖辈走过的路继续前行,“守过河山守青山”是他的信念。善于学习,热爱林业的他渐渐成长为蒿咀铺林场生产股一名优秀技术员。每年春季造林,他带领工队奔赴造林一线,爬山下沟,从技术上抓好造林质量。在全国第九次森林资源清查中,他被合水林业总场评为先进工作者。

【来源:中国甘肃网】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