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脑瘫患儿的早期康复训练方法是什么

脑瘫患儿的早期康复训练方法是什么

时间:2019-02-20 14:25:43

相关推荐

脑瘫患儿的早期康复训练方法是什么

脑瘫患儿的早期康复训练方法是什么,新生儿脑瘫是谁都不愿意碰到的,但是如果真的遇到了,家长一定要稳定情绪,积极的进行治疗,本文向您介绍一下主动运动训练方法(1~12个月)。

1脑瘫病人的训练方法都是什么

面对脑瘫疾病的发生,脑瘫疾病患者的生活变得束缚和拘束起来。考虑到脑瘫疾病患者的身心健康状况,许多事项都是需要他们来遵守的。为此,大家在生活中一定要坚持下去。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儿童脑瘫疾病患者的训练方法是什么。

一、脑瘫儿童康复训练指导之心理疏导。心理疏导是综合康复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脑瘫儿由于不能像正常孩子那样活动、玩耍,需要借助他人的帮助才能完成日常活动。这些因素都会使脑瘫儿出现心理障碍,表现出焦躁、孤僻、易怒等情绪变化。正确的心理疏导可以帮助患儿树立信心,情绪稳定,更好地配合训练。

二、脑瘫儿童康复训练指导之运动训练。几乎所有的脑瘫儿童都存在程度不同的运动功能发育障碍,脑瘫儿综合康复训练中最主要的就是运动训练。运动训练的目的是利用各种手段帮助患儿纠正异常姿势,克服运动障碍,促进正常运动功能的发育。运动训练的内容主要包括姿势矫正训练、肢体和躯干训练、基本移动动作训练、平衡训练、步行训练、上下楼梯训练、跑步训练、障碍训练等。

三、脑瘫儿童康复训练指导之综合康复:综合康复是指利用多种手段对脑瘫儿进行全面、多样的综合治疗与康复训练,帮助他们在运动功能、智力发育、语言功能、情感等各方面都得到发育与完善,增强他们日常生活、心理应变、社会交往、沟通表达、兴趣爱好及未来的职业能力。

儿童脑瘫疾病患者的训练方法就如我们上文所说的那样,大家应该已经知道。脑瘫疾病已经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严重的伤害,大家一定要多加注意。

2脑瘫儿的康复训练方法

现在家庭,孩子就是家里的宝,对于孩子,家长们都是爱护有加甚至说是溺爱。而小儿脑瘫对于家庭来说就是一个噩梦。脑瘫是一种先天性或围产期发生的脑运动中枢伤残综合症,它对孩子的身体健康危害极大。对于此类疾病,配合医生治疗是重要的,但同时家长对于小儿脑瘫患者的康复训练也是十分重要的。

引起脑性瘫痪的原因很多,但找不到原因者可能达1/3以上。有时一些病例也可能存在多种因素。

产前因素最常见,包括遗传和染色体疾病、先天性感染、脑发育畸形或发育不良、胎儿脑缺血缺氧致脑室周围白质软化或基底节受损等。围产因素指发生在分娩开始到生后一周内的脑损伤,包括脑水肿、新生儿休克、脑内出血、败血症或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缺血缺氧性脑病等。围产因素可能是引起早产儿脑瘫的重要原因。晚期新生儿以后的因素包括从1周至3或4岁间发生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脑血管病、头颅外伤、中毒等各种引起的非进行性脑损伤的病因。

临床上以姿势与肌张力异常、肌无力、不自主运动和共济失调等为特征,常伴有感觉、认知、交流、行为等障碍和继发性骨骼肌肉异常,并可有癫痫发作。出生1个月后各种原因引起的非进行性中枢性运动障碍,有时又称为获得性脑瘫(acquired cerebral palsy),约占小儿脑性瘫痪的10%。脑性瘫痪的发病率约为1.2-2.5 ‰(每千活产儿)。

对于小儿脑瘫的康复训练,我们分为几部分来进行训练。首先是爬行训练,它是脑瘫康复的重要方法。儿童需要上肢伸展之城,下肢以膝关节支撑使躯干与大腿成直角,保持动作。

语言训练上,可以用颜色鲜艳的玩具在加上家长的发音,诱导孩子发声。

在进食上,小儿脑瘫的康复训练显得尤为重要。半卧位进食训练是常见的脑瘫的进食训练方法。让孩子取半卧位,双腿分开,让孩子能双手接物进食,当然,孩子可以给予一定的帮助。对于作为不稳定的孩子,可用带子固定身体,孩子需一手向下平放,固定在桌面,用另一只手抓饭勺进食,但是一定要注意孩子的进食安全。

小儿脑瘫的康复训练的第三种就是用中医按摩和针灸的方法,它可以减轻痉挛肌肉的张力,扩大四肢关节活动范围,也可以改善语言区功能。

3脑瘫患儿的运动训练方法

新生儿脑瘫是谁都不愿意碰到的,但是如果真的遇到了,家长一定要稳定情绪,积极的进行治疗,本文向您介绍一下主动运动训练方法(1~12个月)。

运动训练内容

一、 常规运动

每日应做婴儿体操,方法见本书。

二、 强化训练

0~2月

抚触。生后生命体征稳定后即可对小儿进行抚触,被动运动及视听刺激。

俯卧抬头。胎龄满40周开始俯卧练习,要求在吃奶前1小时,空腹,觉醒状态下进行,俯卧的床面要平坦、舒适,但是不要太软,用语言和玩具引导小儿抬头。 进行训练时可在小儿胸下经双侧腋下垫一个小枕头,双上肢放于枕前,高度为双肘屈曲时双手能触及床面。同时在小儿的后头侧至两肩胛骨内侧进行深浅感觉的刺 激,促进伸肌的收缩直至头上抬。每次训练10分钟,每日训练4~6次。

母子面对面训练法。小儿俯卧于母亲身上,固定小儿上臂和手关节,保持手支撑位。为了促进小儿更好的抬头,母亲可与小儿对话、唱歌或鼓励小儿伸手抚摸母亲的脸。

抗重力直力模式。此训练可在2个月以后开始,方法是仰卧位,握住小儿的前臂拉起,使双肩胛带内收,躯干上抬45到90度,慢慢前后活动,可促进小儿头颈 部前屈和立直,同时可提高躯干的控制能力。也可以躯干屈曲90度的位置将小儿慢慢向仰卧位的方向放回,这样也可促进小儿头部前屈。

侧卧对称性姿势。使小儿侧卧于床上,双上肢及双手保持在躯干的正中位,此姿势可控制异常性非对称性姿势及异常性的伸肌紧张。p#副标题#e#

3~4月

俯卧训练。继续让小儿进行俯卧位抬头训练,尽可能在俯卧位诱发其抬头和爬行等主动动作。

翻身。用玩具诱导小儿翻身,帮助小儿翻身时可一手握住小儿的手,另一手在其肩部轻轻的向对侧引导直至变为侧卧位,完成由头、颈、躯干、骨盆的翻身过程。每日至少练习7~8次。

俯爬。开始俯爬时可让小儿俯卧位,前臂支撑,家长可在其后方协助小儿一侧下肢的足底向前推至这侧下肢完全屈曲后促使其产生向后蹬的力量,使小儿利用此力的反作用力完成向前的移动。每日练习7~8次。

平衡训练。将小儿仰卧位放置被单上,两位家长分别抓住被单两头进行左右摇荡,这样有助于缓解小儿的肌紧张,促进平衡机制的建立。此外,小儿平衡训练中还包括在俯卧位头部上抬保持中立、肘支撑进行左右重心的移动等动作的训练。每日进行2~4次。

手口协调性训练。仰卧位,让小儿两手抓双足放至口,也可让小儿双下肢上抬、臀部上抬,家长握住小儿的骨盆进行前后左右摇动,这样有助于骨盆的控制及躯干姿势的调整,有助于平衡能力的建立和手口协调性的获得。

抓握训练。此年龄段无论是在仰卧位还是在倚座位,或者是肘支撑位均可进行抓握训练。训练时将玩具放在中线的位置,小儿头保持在中立位,诱发小儿的上肢向前伸出、手指分开进行抓握。开始时,可将玩具放置在手较容易触到的地方,以后逐渐变换位置。每日进行7~8次即可。

小儿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什么样的疾病

小儿脑瘫是生后一个月以内,因某种因素损害了未成熟脑组织,造成运动障碍的器质性疾病。表现有以下4大特点:

1.运动落后和主动运动减少——正常小儿3个月时俯卧位时会抬头,仰卧位时有踢腿动作,而脑瘫患儿很少有这些动作。正常小儿4~5个月时双手能主动伸手触物,而脑瘫患儿上肢活动很少;

2. 肌张力异常——脑瘫患儿比正常儿张力低或增高;

3.姿势异常——脑瘫患儿经常有头向后仰,6个月座位时后倒,两腿夹紧,把尿和更换尿布困难等等;

4. 反射异常——正常小儿头部位置突然放低有拥抱反射(如惊吓一样表现),一般6个月以后消失,而脑瘫患儿不消失。还有其他各种反射异常。

脑瘫患儿有时伴有智力低下,癫痫、行为异常和听觉障碍。脑瘫有轻也有重,脑瘫重的孩子将来不会坐、站和走,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康复治疗花费很大 (约每月数千至万元),年龄大的脑瘫患儿虽经康复,只能减轻症状,改善生活质量,不能治愈。对个人和家庭带来极大的痛苦和负担。

4脑瘫患儿的早期康复训练方法是什么

脑瘫,我们都知道这种病的严重性,对患者的身心健康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我们要在脑瘫的早期对其进行治疗,脑瘫早期康复治疗的方法有哪些呢?希望一下资料可以为大家带来帮助,大家一起来看下吧:

1 主动活动 尽量让脑梗塞患者做主动运动,肌肉的收缩为减轻水肿提供了很好的泵的作用。可让患者在患肢上举位做一些活动,如手指的抓握活动、抓握木棒、拧毛巾等。

2 被动活动 被动活动的动作应轻柔,以免引起疼痛或加剧疼痛。可让患者做健肢带动患肢做上举运动,也可在无痛范围内做前臂旋前旋后,腕关节的背屈、伸活动等,以保持患肢的关节正常活动范围。注意预防肩手综合征的发生,可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坐轮椅时,应确保患肢不垂于轮椅一侧,可将手置于轮椅扶手上或轮椅桌板上;应尽量避免在患手输液,避免过度牵拉手关节及意外的损伤。这样做不但可预防肩手综合征的发生,即使在发生后也可防止病情加重,减轻残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3 保持良姿位 所谓良姿位即抗痉挛的良好体位,患者除进行康复治疗训练外,其余时间均应保持偏瘫肢体的良姿位。平卧位和患侧卧位时,应使肘关节伸展,腕关节背屈:健侧卧位时肩关节屈曲约90°,肘关节伸展,手握一毛巾卷,保持腕关节的背屈。良姿位可改善静脉回流,减轻手部的肿胀。

4 床上训练 为站立和步行打基础。如:翻身,起坐,坐平衡三级训练,髋、膝、肩、踝等关节抗痉挛训练以及双或单腿搭桥训练,然后坐立位转换到立位三级平衡训练,重点是重心向患侧移位的训练。

5 步行训练 当患侧负重良好后,进行迈步训练及基本步行训练和实用步行训练,纠正患肢膝关节不屈曲而使小腿外摆拖地动作:双上肢扶床边或周围固定物,双摆放与肩同宽,下肢膝关节屈曲做下蹲和起立练习,继而膝关节交替屈曲,髋关节交替斜上顶做脚尖不离地的踏步练习。本着助于运动到抗阻运动的训练程序,促进瘫侧肌力恢复,力争达到躯干四肢肌力平衡和对称。上肢练习也是从被动—助动—主动—负重的顺序进行,手指由粗大功能到精细功能,尽量使生活走向自理。

6 日常生活能力(ADL)训练根据ADL的不同采用不同的自护方法,一般采取替代护理的方法来照料病人,即病人在被动状态下,接受护理人员喂饭、漱口、更衣、移动等生活护理,而自我护理是通过耐心地引导、鼓励、帮助和训练患者,使患者主动参与ADL训练。脑卒中患者会有肢体功能障碍,不同程度影响到日常生活能力,采用自我护理,使他们达到部分或全部自理,以利于回归社会,适应新生活。

7 语言的康复训练 首先教会患者及家属运用数字(1~10)和简单的字重复训练。采用口形法向患者示范口形,让其仔细观察每一个音的口形变化,纠正错误口形进行正确发音等训练。从简单数字、句子说起,再循序渐进地加深复杂的语句,鼓励其经常与家人进行语言交流,为患者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让患者完成单一的课题,增强患者的信心,逐步提高患者的语言表达能力。

以上是我们对脑瘫早期康复的治疗方法做的介绍,患者们了解了吗?因为脑瘫疾病的严重性,因此患者们要记住早期的治疗方法,以确保自己身体的健康。

5脑瘫的康复训练方法有哪些

能否独立行走是脑瘫患儿父母最关心的问题。健康孩子1岁左右开始学习走路,脑性瘫痪患儿则要3~4岁才可能行走,因此,步行训练对于脑瘫患儿也至关重要。步行训练时,首先要考虑患儿是否具有步行能力,如维持立位姿势的能力、维持立位平衡的能力、重心转移的能力、整个身体的抗重力屈伸活动的能力及体轴性的旋转动作等。如果这些条件不允许或者缺乏,就会出现异常的步行姿势,更严重的患儿就不会具备步行能力。对脑瘫患儿进行步行训练,首先是让患儿获得步行的能力,其次才是姿势的矫正训练。

在立位时完成了重心移动和平衡训练以后,就可以诱导患儿进行步行训练,尽可能让其获得步行能力。训练时,让患儿站立,家长站在患儿的前方,用双手扶住患儿的骨盆或两肩进行迈步和身体旋转的诱导。

家长扶住患儿骨盆后侧,是为了协助患儿的骨盆两肩进行迈步和身体旋转的诱导。如:家长扶住患儿骨盆后侧,是为了协助患儿的骨盆两侧分别依次向前旋转,以此带动两侧下肢随着骨盆的旋转向前迈步,训练时应注意让患儿要慢些,并使两侧下肢完成动作的时间大致相等,让患儿感受到两侧交替步行的感觉和交替负重的感觉。

扶住患儿肩的目的是为了增加患儿躯干的旋转性。训练方法是:训练者将双手扶住患儿的两肩,随着患儿一侧下肢向前方迈出,训练者让患儿相反一侧的肩及上肢同时向前运动,随之这一侧体干也向前方旋转,整个动作顺序是左侧肩和右侧下肢同时向前一右侧肩和左侧下肢同时向前,这两组动作交替进行,完成步行动作。在开始时患儿动作可能不协调,所以要慢,并反复的练习。

脑瘫最好3~6岁接受治疗,一期手术就可以解决问题。此后随年龄的增加疗效逐渐递减。但是无论任何年龄段,只要不出现严重的骨骼畸形并发症,都有治疗的机会。此外,梯度疗法对于中风或颅脑损伤引起的外伤性痉挛性瘫痪也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对以上的介绍希望您还满意。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